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资治通鉴:主父偃“推恩令”,阳谋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的“阴谋”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8-28)910

《资治通鉴·汉纪·主父偃进献“推恩令”》(汉武帝元朔二年,乙卯,公元前126年)

什么叫阳谋?阳谋就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使出的“阴谋”.它堂而皇之摆在桌面上,你明明知道是个坑,但不得不往里面跳。否则,你就不道德,想搞阴谋的就是你。

这篇讲述汉武帝时主父偃献策“推恩令”,解决分封王国势力太大威胁中央王朝这个百年难题。之前贾谊提出过“众建诸侯少其力”,晁错提出过“削藩”。都无疾而终。

但为什么只有主父偃的“推恩令”成功了呢?

【原文摘要】

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 *** ,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上从之。春,正月,诏曰:“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于是籓国始分,而子毕侯矣。

【译文大意】

主父偃向汉武帝建议:“古代诸侯国地方不过百里,天子和诸侯强弱形势分明,容易控制。如今诸侯国,大到数十座城池,地方千里。管得松,他们容易骄奢淫逸;管得严,他们凭借其强大联合起来结盟对抗中央。用法令来削割他们,就萌生叛乱之心。之前晁错他们遇到的就是这种情势。如今诸侯王子弟,都有十几个,几十个之多,只有嫡子一个人继承,其他人虽然也是骨肉兄弟,却没有尺寸之封,仁孝之道,也不能发扬。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封子弟,让其他子弟也能有封地封侯。让他们人人喜得所愿,皇上恩德施加于他们,实际上又分解了他的国家,每一个封国越来越小,不用削割他,他自己就弱了。”

汉武帝听从主父偃建议下诏说:“诸侯王中,如果愿意推恩,把土地分封给子弟的,可以上报,朕为他们制定名号。”于是藩国开始分割,诸侯王的子弟们都封侯了。

【重点解析】

刘邦和项羽联手灭秦,随后又经过4年楚汉战争打败项羽,建立汉王朝做了皇帝。俗话说,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偌大的汉王朝,怎么才能守得住?这是刘邦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所以他回故乡沛县一住十数日与父老乡亲饮酒高歌,情到浓时悲从中来怆然涕下,即兴创作流传于世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就是这种心思的自然流露。

刘邦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一是自己年岁已高,打项羽时还中了箭身体受到很大损伤,预感自己活不长了。二是跟随老刘打天下的这帮猛将也终究随时间的流逝而凋零。而自己的儿孙有的能力不行,有的还没长大,这江山要是被人夺了咋办?

刘邦很快以谋反为借口将功勋卓著的异姓王韩信、彭越、英布杀掉,后来又搞了个什么“白马之盟”,约定“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外部的威胁解除了,内部的矛盾怎么解决?刘邦感到很棘手。虽说天下姓刘的都是一家,但刘邦肯定还是希望江山在自己的亲血脉中一代代传下去。但他当时分封了很多刘姓王,包括亲哥哥以及堂兄弟等一 *** 刘姓子弟到各地做王,并且给的地盘还不小。

这些王国有着较强的独立性,可以自己委任官吏,可以自己收租收税。而且这些王中,不乏能人。因此时间长了,有的人心里就不安分了。皇帝谁不想做啊?不是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吗?有些王心里早就算盘打得霹雳巴拉响了,只能老大刘邦两腿一伸,就准备造反,自己取而代之。

这不,到汉景帝时不就发生了以吴王刘濞牵头的“七国之乱”吗?虽然很快被镇压下去,但诸侯王的强大已成为尾大不掉之势,是刘邦嫡亲子孙心中的梦魇。

怎么削减诸侯王的势力,使他们无力与中央政权相对抗?是一个令人头疼的数学方程式。一时很难找到完美的解题 *** 和思路。

主父偃向汉武帝献计用“推恩令”的 *** 解决这个百年老大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汉朝主张以孝治天下,主父偃很好地利用和占住了这个道德制高点,这是“推恩令”得以成功的基础。他说:“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意思是说,诸侯王子弟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更多者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而只给老大封王,没得其他子弟 的份,手心手背都是肉,明摆着不公平?这与汉家王朝提倡的以孝治天下的核心价值观不符嘛!

这一招其实是进行 *** 裸的道德绑架,挑拨离间诸侯王的骨肉之情。那些没有得到封地的子弟一听可高兴了,肯定会跑到老爸那里去吵事:“老爸,我们都是您的崽,为啥只给老大封地,这不公平吧?”

这下让做父亲的为难了,不答应吧,摆不平,会引起兄弟之间的矛盾。答应吧,那么多子弟,封地这块大蛋糕就被分为若干块小蛋糕,正好中了“推恩令”圈套,无数小王国不可能铁板一块,从此无力对抗中央了。

主父偃的“推恩令”一箭双雕。怎么接招你都是输。

【借鉴启发】

主父偃的“推恩令”,被称为史上更大阳谋。

其实,最早提出“推恩令”这种思路的,不是主父偃,而是贾谊。

早在汉文帝时,西汉天才少年政治家贾谊就看出了分封制的弊端,早晚会造成尾大不掉之势,对中央王朝形成威胁。所以他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话说得很明白,就是要将分封 的诸侯王国化整为零,使他们不敢有非分之想。即使有,也没有那个势力开干,也是白想。

想法是个好想法。只是在汉文帝时代,各方面条件不成熟,贾谊的这个策略没有被采纳。

时间转眼到了汉文帝儿子汉景帝时代,他宠幸的大臣智囊晁错再次提出“削藩”。晁错这人很有思想,但为人比较刚烈,司马迁《史记》用4个字评价他:“峭直刻深”,即严厉、刚直、苛刻、狠心。晁错主张用强有力手段“削藩”,撕开亲情的面纱不再遮遮掩掩。这种和诸侯王硬杠的做法,终于激起“七国之乱”。以吴王刘濞为首纠集7国,打出“诛晁错,清君侧”口号揭竿而起反叛。结果汉景帝只得忍痛把晁错杀了。七国之乱虽然很快被平息,但诸侯王的威胁始终是一块心病,日日夜夜挥之不去。

南书房当差认为,主父偃“推恩令”的高明之处,就是对贾谊和晁错的方案进行了改良。他不是硬杠,而是换了一种比较柔和的思路,堂而皇之地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发力,进行道德绑架制造矛盾,把诸侯王的子弟拉到自己这边,为己所用。这就是分化瓦解的策略。

什么叫阳谋?阳谋就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使出的“阴谋”,它堂而皇之地摆在桌面上,你明明知道是个陷阱,但不得不往里面跳。否则,你就不道德,想搞阴谋的就是你。

厉害吧?

想起一个故事。

寒风和太阳打赌,看谁能脱掉一个美丽姑娘外衣。

寒风说,我先来。它很自信地刮了起来,呼啸而来,越刮越冷,想把女孩衣服硬生生刮下来,结果女孩因怕冷把衣服越裹越紧。

太阳说,看我的。它慢慢钻出云层,释放热量,结果女孩太热受不了自己主动脱掉了外衣。

所以,做事情思路很重要, *** 很重要。想成功,思路很重要, *** 很重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8/522881.html

“资治通鉴:主父偃“推恩令”,阳谋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的“阴谋”” 的相关文章

刘永:三国时期蜀汉宗室,刘禅为何逐渐疏远他?

刘永:三国时期蜀汉宗室,刘禅为何逐渐疏远他?

刘永,字公寿,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蜀汉后主刘禅之弟。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章武元年(221年)六月,封鲁王。建兴八年(230年),改封甘陵王。咸熙元年(264年),蜀汉灭亡,刘永被迁往洛阳,被任命为奉车都尉,...

朱祁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朱祁镇算是一个昏君吗

朱祁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朱祁镇算是一个昏君吗

还不知道:明英宗朱祁镇真的是昏君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位皇帝,一位让大多数明粉弃之以鼻的明朝君主。在明粉心目中,这是一个让明朝由盛转衰的无能皇帝;在大多数明史爱好者的观念里,这是一个在土木堡断送明朝精锐的“叫门天子”,更是被众多网友戏称为...

演义中刘备入川后就没有再见过关羽 正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演义中刘备入川后就没有再见过关羽 正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对刘备入川后是不是再也没有见过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演义中刘备入川之后,确实再也没见过关羽。而历史上,两人是见过面的。刘备拿下益州之后,曹操也很快就打下了汉中。曹操打汉中表面看起来虽然艰难,但实际上他并没有什么战力损失,因为张鲁最后是选择投降的。也正是因为如此...

夷陵之战时刘备问题那么多 马良为什么没有提点刘备

夷陵之战时刘备问题那么多 马良为什么没有提点刘备

对夷陵之战中,刘备昏招频出,随军的马良为何无动于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在《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的渲染下,当时发生的故事和历史事件都为大家所熟知。而且人们往往都是以刘备的季汉(蜀国)视角来审视这一历史时期的,每当季汉集团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大家都会心痛不已。...

唐朝时期,后宫妃子的服饰有何不同?

唐朝时期,后宫妃子的服饰有何不同?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古代的皇帝和后妃们在宫禁中的服饰,基本上是由饱读经史的文臣们去详定和解释的。中国古来的舆服制度卷帙浩繁,有时候却又语焉不详,帝王们也时常对此大惑不解。唐高祖李渊就曾询问过令狐德棻:“丈夫冠、妇...

周鲂: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奖善惩恶,恩威并用

周鲂: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奖善惩恶,恩威并用

周鲂,字子鱼,吴郡阳羡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鲂年少时好学,被举为孝廉。历任宁国县长、怀安县长、钱塘侯相,一月之内,便斩杀作乱的彭式及其党羽,因而升任丹阳西部都尉。彭绮率数万人反叛时,周鲂被任命为鄱阳太守,与胡综共同将其生擒,因功加职昭义校尉。后...

后世是如何评价范旻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范旻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范旻(936-981年),字贵参,大名府宗城人,宰相范质之子,十岁能属文。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德中,以父荫为右千牛备身、太子司议郎,迁著作佐郎,转度支员外郎,判大理正事,知开封县。宋太宗领京兆尹,颇器重之。及平岭南,迁知邕州兼水陆转运使,通判镇州有能声,迁库部员外郎...

王溥:北宋初期宰相,历任两代四朝宰相

王溥:北宋初期宰相,历任两代四朝宰相

王溥(922年~982年),字齐物,并州祁人,北宋时期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太原王氏祁县房支,生于官宦世家。历任后周太祖、周世宗、周恭帝、宋太祖——两代四朝宰相。后汉乾祐年间,甲科进士第一名,任秘书郎。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官至宰相。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