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老师是海军间谍,在中国潜伏多年,被著名影星英若诚揪出
文|谢律明法
编辑|谢律明法
在当今社会中,无论是经济的竞争还是文化领域的占领,最终都会走到政治斗争这一关键因素中,这是新时代下利益冲击的产物。
而间谍就是在这种意识形态的争夺下诞生的,间谍可能就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他们善用职业或者其他关系伪装自己。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高智商,高情商群体,而且往往都身居要职,掌握国家机密。
总是会有人因为各种原因而成为间谍,比如上个世纪的清华大学教授李可,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例子。
间谍之路
这些因素都关乎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而这些敌后人员的伪装行动则可以为战争提供关键信息,避免更多的人员伤亡。
同时,现在间谍的作用更多地偏向于经济竞争之间,开始慢慢地成为国家与国家综合国力发展的重要因子。
而中国在建国初期,因为国内国际众多的复杂因素,导致建国初期的中国间谍泛滥,成为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重要阻碍。
1948年,美国男子艾伦瑞克特跟他的妻子安德鲁瑞克特以旅游的名义来到中国,虽然他们的公开身份为学者,来中国是参观学习的。
但是,在那个时期,国内战争不断,他们这个时候选择来中国学习显然目的不纯,他们两个其实是带着任务来到中国奉命搜集情报的美国间谍。
很明显,这两个人的身份,与 ***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48年,国内解放战争即将进入尾声阶段, *** 势力日渐衰落,并开始南逃,全国解放的曙光即将到来。
而这个时候, *** 势力仍然贼心不死,企图利用美国方面的支持进行反攻,于是他们向美国方面寻求帮助,企图从内部瓦解我们。
就这样,瑞克特夫妇受美方命令,来中国搜集并发现一大批解放区亲美分子的信息,并企图把他们收为己用,从内部分裂我们。
于是,艾伦瑞克特化名为李可,安德鲁瑞克特化名为李又安,他们进入中国的之一站是上海,而那个时候的上海刚刚经历了解放,局势混乱不堪,他们难以掌握。
他们便决定北上,到北京发展亲美分子,虽然北京局势更加稳定,但是毕竟作为美国人还是有诸多不便。
于是他们便谎称自己是来访学的学者,利用我党 *** 对外国留学者的尊重和欢迎成功进入清华大学和当时的燕京大学学习。
在成功打入我国之后,李可夫妇立马利用自己的学者身份,广泛交友,宣扬自己的政治立场和国际见解。
他们试图利用自己外国人的身份来大肆传播美国文化,使人们认同美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底蕴。
他们会在交谈中,观察每一个人的表情或者对话题的兴趣度,丝毫不放过每一个可以发展间谍的机会。
他们也曾多次利用自己的便利身份,为美国方面提供国内的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国家安全。
但是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可的原始身份并非间谍出身,而是原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日语翻译,可能有人会问,日语翻译为什么会到中国呢?
原来,李可虽然是日语翻译,但是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并且进行过深入研究,而这也成为了他成为间谍更大的原因。
李可夫妇正是为了来中国进行访问学习而被美国方面利用,美国海军陆战队得知他们两个去中国后,便想让他们两个人到中国做间谍,为他们提供情报。
两个人各自在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学习时,凭借着西方国家固有的幽默基因,很快两个人就结交了很多朋友。
而在进入中国一年后,李可夫妇成为了清华大学的教师,来为同学们教授课程,而这也成为了他们宣扬美国文化的主战场。
当两个人成为了老师之后,他们开始利用自己的身份不断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美国的思想,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开始拿中国与美国作比较。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发展任务之外,他们俩还经常利用课下时间或者利用一些西方特有的节日来宴请其他老师和同学。
在宴席或者聚会中,他们会大肆宣扬美国文化的独特之处,经济的发展程度,并以此来吸引人们前往美国发展。
当然,在接触多了这种行为后,就会慢慢有人开始表达自己对美国的兴趣,并询问李可夫妇前往美国发展的可能性。
而只要有人向李可夫妇表达这种想法,那这个人就会成为夫妇两人的重点关注对象,并且会有意无意地向其表达美国对他们的欢迎。
李可夫妇除了向身边人宣扬美国各方面的发展优势外,还会宣扬只有美国的制度才是国家发展的标杆之类的亲美言论,慢慢地有些人就被洗脑了。
那时候的中国百废待兴,李可夫妇的言论自然会引起人们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向往,这也使得他们俩更方便获取他们想知道的情报,有些人还被蒙在鼓里,就已经出卖了国家。
李可夫妇把获得的各种信息全部都上交给美国大使馆,就在建国之后,这种行为也没有停止,而他自己也已经习惯了这些任务。
露出马脚
就在李可夫妇的行为越来越猖狂之时,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了,国内局势变得更加严峻,美国大使馆也从北京撤出。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李可夫妇原本也想离开中国,但是他们错误地预估了当时中美之间的国际关系,他们甚至认为中美之间不会开战,他们也不愿放弃多年的经营成果。
于是,他们选择了留下来,但是就在他们作出决定后不久,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保家卫国。
而现在李可夫妇再想走就变得几乎不可能了,因为如果这个时机走,很有可能就会被当成间谍抓起来,而这他们也清楚。
李可夫妇只能寄希望于中国 *** 不会因为他们是美国人而找他们的麻烦。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肆无忌惮地宣扬爱美思想之时,一些清醒的学子早已经把他们俩的行为告诉了国家安全部门。
国家安全部门迅速展开了调查,并初步确认他俩就是美国方面派来的间谍,但是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此时一旦抓错人,不但会影响国际形象,更有可能引发美国对在美华人的报复。
于是为了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情报,国家安全部门在李可夫妇身边也安插了一个眼线,这个人就是英若诚。
既然敌人能在我们身边内部安插间谍,我们同样可以用相同的办法来打倒他们,英若诚就是更好的人选。
英若诚是北京人,家庭条件很好,有在英国的剑桥大学留学的经历,回国后又考入了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成了李克夫妇的学生,后来成为我国的著名影星。
国家安全部门为了挖掘出英若诚夫妇是美国间谍的证据,决定从李可夫妇身边的人着手,而且这个人要深得李可夫妇的信任。
而在李可夫妇待在北京的这两年,英若诚一直与李克夫妇相处融洽,两个人一直以朋友自称,因为有过留学的经历,两个人在文学艺术等方面有着很多相似的看法。
当国家安全部门找到英若诚时,他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老师,朋友会是美国的间谍,但是当英若诚仔细想想李克夫妇平时的言行举止以后,他选择配合协助公安部门调查。
抓捕行动
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国家安全部门终于掌握了李可夫妇作为间谍的重要证据,1951年7月,决定对李可夫妇实施抓捕。
刚开始,李克夫妇一直不承认自己是美国派来的间谍,坚持认为自己是来中国的学者,但在人赃俱获的情况下,只能低下了头,承认自己是间谍。
在承认自己的犯罪行为之后,李可还曾作出过自杀行为,不过好在被及时发现,没有死成。
由于李克夫妇反对我国人民,从事罪恶的间谍活动,势必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分别判处有期徒刑6年和4年6个月。
最终,鉴于李克夫妇能够在服刑期间坦白从宽,获得宽大处理,于1955年被我国提前释放,驱逐出境。
有些人可能会疑问,为什么会提前放他们回去,因为那时候正值钱学森从美国返华,而为了希望美国方面能够顺利放行,我国也做了一些表示。
李可夫妇回到美国之后,非常后悔自己的间谍行为,因为他们起初是非常尊重和喜欢中国的文化的,只不过一步错,步步错。
后来,李可夫妇表示他们对中国的友好和宽松有着很深的印象,这是一个爱好和平和友好的国家
多年后,他们写下了一本七十多页的忏悔录,也成为了真正的对华友好人士,致力于两国的友好交流。
当李可夫妇与英若诚再次见面时,两个人并没有产生敌对的行为,而是相视一笑泯恩仇,他们明白,在当时的环境下,那是他们为了国家而不得已作出的选择。
结语
我们欢迎所有对华友好的各界人士,也希望他们能够来到中国进行友好交流学习,但是对于危害国家的行为,是我们绝不能触碰的底线。
尤其是学校里,年轻人的思想还不成熟,极容易被外来因素所影响,因此加强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势在必行。
案例说法
一、李可夫妇的行为如何定性?
间谍罪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 *** 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使武装打击目标,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我国《刑法》之一百一十条规定,有下列间谍行为之一,危害国家安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 *** 人的任务的;(二)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
从刑法四要件理论分析,很明显,间谍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的安全,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间谍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中国人,外国人还是无国籍人士都可以构成本罪。
间谍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三种行为:(1)参加国外间谍组织。“间谍组织”,是指意图损害中国的外国 *** 或者境外敌对势力。
建立的旨在搜集其他国家情报,对中国进行颠覆破坏活动,破坏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组织。
(2)接受间谍组织以及间谍组织 *** 人的任务。(3)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行为人只要实施了上述三种行为之一,即可构成本罪,不要求三者同时具备。
最后,在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确知道是间谍组织,或者明知是间谍组织及其 *** 人任务等而参加或者予以接受,主动为敌对势力指挥打击破坏。
回到本案,李可夫妇在明知是间谍组织的同时,还接受了间谍组织的任务,并且向间谍组织提供自己所搜集到的信息,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已经触犯了间谍罪。
二、如何区分间谍罪与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区分的关键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明知对方是间谍组织而为其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
如果明知,构成间谍罪,如果不明知,则构成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同时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给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不得具有间谍组织的性质。
对此您怎么看?
留言参与讨论
关注@谢律明法
带您更加清楚的了解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