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青龙偃月刀真的重达82斤?贵州出土文物,揭秘它的真实重量
引言
青龙偃月刀是我国古代传奇故事中威名赫赫的神兵利器。《三国演义》原作当中,诗赞关羽战吕布时“青龙宝刀灿霜雪,鹦鹉战袍飞蛱蝶”。
出品于明代的另一名著《水浒传》中,关羽后代,大刀关胜也是凭借一柄家传偃月刀无往不胜。
在这些传奇小说的战斗场合描写中,青龙偃月刀往往给读者们留下这样的印象:刀势沉重,力大锋锐。
然而,伴随考古技术的逐渐发展,历史真相得到发掘,有关青龙偃月刀的传奇与谜团,也逐渐揭开。
历史上的偃月刀:百兵之帅,刀术美谈
十八般兵器中,自古便有“剑是百兵之君,刀为百兵之帅”的说法,关羽所持青龙偃月刀,便是各路名刀中出类拔萃的一把。
有关于青龙偃月刀的记述,最早出自北宋官修著作《武经总要》,偃月刀被宋朝人列为“刀八色”之一,“偃”字通“掩”,有仰面平卧之意,因其刀身造型形似平放的弦月,故而得名。
偃月刀的刀身表面通常刻有青龙图案,或在护手与刀身连接处设有龙头装饰件,因此也称为青龙偃月刀。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称关羽所持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挥舞生风,力撼天地。
《水浒传》中所载大刀关胜的刀也有81斤,比鲁智深所使禅杖足重19斤,是整个水浒传中最重的兵器。
如此高的“吨位”,自然也是青龙偃月刀传奇色彩的一个组成部分。
神兵疑窦:八十二斤的大刀有多重?
82斤的兵器是什么概念?
一只填满气体的家用煤气罐的罐重约为61斤,在小说描述及现在的不少影视作品中,关羽常单手持刀,既要策马,又要将大刀舞得虎虎生风,还能在高速奔驰下取人首级。
也就是说,算上所有动量,关羽作战时单手臂力,约能够直接提起两只装满的煤气罐,且还要做出挥砍,顺劈,回马挡击等等高难度动作。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颇擅马战,温酒斩华雄,华容道败曹军,虎牢关三战吕布等等精彩的战斗环节,都有关羽凭借战马与大刀,骑在马上借冲势取胜的记录。
书中描写,自是为了表现关羽武功高强,力拔千钧,然而也正是这样的表述,使得后代的文献研究者们对关羽兵器的重量产生了疑惑。
东汉末年所使用的战马,其更高负载量只有二百斤左右。而关羽“身长九尺,威风凛凛”,战马既要载这样一位身材魁梧的武功高手,又要算上盔甲,除此之外,还要加入一柄重近百斤的大刀。
在如此负重的情况下,还要高速奔袭,完成斩敌将于千军之中,全身而退的壮举,即便是名马赤兔,恐怕也只能“望重兴叹”。
好在,伴随考古技术的发展与新历史遗迹的开掘,青龙偃月刀真实的重量之谜,终于得到考据和破解。
考古发现:真实的偃月刀,重仅十二斤?
考虑到实战意义和现实因素,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重82斤这样的说法,可能只是一种对英雄的称颂杜撰、但更大的可能性,是由于作者时代、读者时代计重单位与三国时期不同而导致的一种误传。
东汉末年,一斤约250克左右,要知道,古代的计量单位是以粮食作为换算单位,到了战乱的三国时期,斤两只会少,不会多。
如今流传的一种说法中,称三国时期的一斤大约在224克左右。那么所谓重达82斤的大刀,其实际重量应当在40斤以下。
这样的重量的确符合后代一些偃月刀实物的刀长和刀重,但重型偃月刀多为礼器或演练用道具,比起具有实战意义的轻型偃月刀,40斤左右的大刀在战场上还是过于笨重,更遑论马战。
历史上的青龙偃月刀到底有多重?这一问题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贵州马家寨古墓的开掘才得到解决。
贵州马家寨的古墓,其墓主来自于引发“三藩之乱”的平西王吴三桂家族,是吴三桂的直系后代。墓中除了出土大量金玉陪葬品,墓主人生平之外,还有一把长约两米的偃月刀。
刀身与刀面均留有龙纹浮雕,形制精美,与历史上描述关羽所使的青龙偃月刀极为相似。
清史记载,平西王吴三桂力大无穷,骁勇善战,其兵器重达四十斤,然而经过实际称重,这把出土的青龙偃月刀仅有十二斤。
虽然刀身经历磨损,且已锈迹斑斑,较之原本重量减轻不少,但从这把青龙偃月刀中隐约可以看出,关羽马战使用的偃月刀,其合理重量应当在20-40斤左右。
即便如此,对比其他长柄武器,比如枪、叉或戟,青龙偃月刀依旧属于质量较沉的重型刀器,同时,也是一种锻炼使用者体力,挥舞起来观赏性强,极富艺术性的武器,传承至今,也以历史上的偃月刀为原型,发展出多种形制。
现代所使青龙偃月刀,分为炼体刀与演武刀两种。锻炼体能的重刀通常重25斤左右,而用于表演的轻刀一般在2-3斤不等。
结语
百兵之帅,沙场重器。与关羽之高超武艺一同扬名的青龙偃月刀,其传奇色彩也与关公忠勇精神紧密相连。
围绕青龙偃月刀及关羽生平事迹,更是生出独特的“关刀文化”:桃园结义,生死相随,为“义”,华阳旧恩,放走曹操,为“仁”;善待刘备家眷,落榻不处一室为“礼”,水淹七军,战场奇策为“智”;恪守承诺,身在曹营心在汉,单刀赴会显英侠,此乃“信”。
青龙偃月刀在中华大地流传几千年,其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勤劳勇敢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