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北方水灾后,古人早年的智慧终于浮现了
本号为微信公众号“史客郎”唯一官方号,本文作者:S叔。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今天写条短的,但写的不是国际。
为啥呢?
因为近段时间,不时有人留言:说说这次北方洪水呗。
然后认真一看,发现了网上充满种种说法,甚至有的极其离奇,所以今天就写一篇,来说说这事。
先说我个人的观点吧:北方这次洪水,主要原因是气候变迁。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上张图。
对这块地方,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其实算三面环山。
北面是燕山山脉;
西面是太行山脉;
东南面是一块孤立的山地,在山东中部,我们上面这张图的高度表附近,已经露出一小块,那里有很多大家熟悉的地名,像泰山、孟良崮、沂山啦什么的。
了解了这些之后,大家就可以来看我上面划的一堆红线了。
发现这两个规律没?
一是这地方的不少城市,极其喜欢把城市建在太行山或燕山的山麓!
这一大堆红线标得,已经非常清楚了。
其实北京、唐山、秦皇岛也算。
像沧州、德州什么的,因为它的辖境没一处靠着这些山脉啊,所以就只能建在平地上了。
怎么形容呢?
只要环境允许,大家就尽可能地,把城市往山边靠!
二是大家还都不约而同地,喜欢把城市都建在从太行山或燕山流出的某条比较大的河附近!
比如说石家庄,就建在滹沱河边。
邯郸、邢台,建在滏阳河边;
保定则建在大清河流域。
为什么会出现在这种现象呢?
再上张图。
看出来没有?
不管是太行山,还是燕山,它们朝向大海这一侧,发育了众多河流,而且受河流影响,在它们的山麓地带出现了众多的冲积扇!
上面讲的这两个规律,如果合并起来,其实就一句话:这些城市在选址时,都不约而同,选择建这些河流的冲击扇上!
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好处太多了:
首先是这些冲击扇,往往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粮食产量比较高!
因为山区的表层沃土,被雨水冲刷后,会在这里沉淀、堆积下来!
古埃及人也这样!
尼罗河每年会来一场洪水,洪水会带来大量上游山区的淤泥!
古埃及文明的基础,就在于此!
城市人口集聚,有个稳定的供应地,还是挺重要的嘛!
另外,冲积扇往往地势比较高,更不容易发生洪涝!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要说了:你这话说错了吧?现在当地正有洪水呢!
这话一点都没错!
再上图。
大家不妨看一下,出了这些城市所在的冲击扇后,当地人们会遇到什么?
黄河!
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向来有个特点:非常喜欢改河道,非常爱摇摆!
它历史上的入海口,最北面到天津;最南面在江苏北部!
直线距离将近700公里!
上面这一大片,就是历史上的黄泛区!
面积非常大!
而且一旦黄河泛滥,黄泛区积水的时间,会非常长。
大家有空可以去看一下相关的回忆录:对1947年千里跃进大别山,很多当事人说行军途中有多艰苦时,对怎么过黄泛区,往往要写很长一段!
大多数人是怎么描述的?
说它遍地积水污泥,不但荒无人烟,也没有道路,属于典型的困绝之地。
当时人们怎么过的呢?
从最上级到最下级的士兵,大家手拉着手徒涉泥水,对重武器和辎重车辆也是拉的拉、推的推、扛的扛。
这黄泛区怎么来的呢?
1938年,因为日军逼近,常大队长下令炸开花园口,造成黄河决堤。
快10年了,水都没退!
这些城市建在燕山和太行山山麓的冲击扇上,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其实是非常正确的选择:能避免成为黄泛区,避免N多年被泡在水里!
到这里,有人可能要说了:你说的这些,都是农耕时代的事啊!现在早就进入工业时代了。
其实,进入工业时代,就更需要把城市建在山麓了。
因为要发展工业,肯定得需要稳定水源啊!
但华北平原,和南方比起来,降雨还是偏少的。在华北地区,哪里水最容易得到?
就在这些冲击扇!
因为有从山区冲出的这些河流,城市建在河流冲积扇上,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
哪怕从怎么保障能获得稳定供水这个角度,这些城市也该建在现在这些地方。
但现在为啥来洪水了呢?
不得不说是这些年,华北一带的气候,实在是变化太大了。二十多年前,我在北京读书时,遇到过这么一件事:刚到校没几天,有次刷牙,只拧小了水龙头,没关掉。
我有个河北的同学看到了,说:你怎么这么浪费水?现在北方大旱呢!
当时的北京,雨天极少。
记得有次好不容易,终于下雨了,还是一夜“哗哗哗”暴雨的那种,当时人听着都开心。因为觉得雨大,怕地面湿,早上起来后,就赶紧穿上雨胶鞋,结果到了楼下,这才发现:地面上竟然是干的!
土壤太干了,哪怕下了一夜暴雨,也全被吸走了。
想不到才隔了20来年,变化居然这么大!
因为这两天,关于涿州的新闻不少,这里稍微再多说两句。
它是个县级市,也在这种山麓的冲击扇中,但所处的位置比较特别。
还是上图。
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位于两个冲击扇的交汇处。
红色那条,叫拒马河。
蓝色的,分别是琉璃河和小清河。
所以在这次,它是两边的水一起来了。
大家如果认真看一下上面这张卫星图,就会发现:它周围的这几条河,就像天然的护城河一样,把涿州市围了起来。
为啥会这样呢?
因为在古代,这一带其实是战略重地,一旦北来的敌人越过燕山,华北平原又是一大片平地,无险可守,也就这里周围有几条河,能构成一条天然的防线,能从侧面威胁敌人,让对方因为害怕后路被切断,不敢深入。
这种地形,古人怎么可能能不利用呢?
而且为了更好地利用这种地形,他们刻意把涿州这座城市建在河流交叉、同时也是最容易防守处。
它周围那条河,为啥名字叫拒马河?
原因就在这里。
当然凡事有利必有弊,既然你要抢占地利之便,想要利用有利地形来搞防御,那就得承受一旦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同时下暴雨,两边来水一起涌来,城市被淹的后果了。
但这种事,概率太小,可能十年,也可能二十年,甚至三十年,而且因为位于冲积扇的原因,等上游来的水变少,用不了多长时间,洪水就会退去。这种损失和失去这个战略要地,让华北平原门户洞开相比,事情就实在是太小了。
扯远了。继续说这次洪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突然之间,下的雨太大了,山区的水突然拼命涌出,导致河流暴涨,甚至连冲积扇这种不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方,都出现洪水了!
怎么说呢?
这是没办法的事,人力根本就难控制。
再说了,在搞城市建设时,肯定得有成本考虑,肯定是按照比它通常的情况,还要再高一点点的标准,来搞的嘛!
比如说在中东沙漠里的城市,年均降水量几十毫米,它在搞基础设施时,要不要把标准搞到能对付1000毫米降水?
肯定不会嘛!
你要搞了,不但浪费钱,还会被人骂死。
但沙漠里一定不会来洪水吗?
看去年7月到8月这张图:当时印度洋上的气旋,相当于我们这边说的台风吧!不知怎么回事,突然连续往阿联酋冲去,结果导致沙漠里下起了暴雨,弄得阿联酋很多地方都淹了。
怎么说呢?
之一是:人的知识,从来都是有限的。
生活在南方的人们,因为降雨比较多,对怎么防洪水,当然会比较熟悉。但华北平原一带,恐怕大家最拿手的,恐怕还是怎么抗旱吧!
所以不要苛责。
因为在这世上,没有万全万能的人。
第二是:上面说过:华北平原很多大一点的城市,不少建在河流的冲积扇上,地势相对较高,只要上游山区来的水少了,水留不了几天。
当然,地势低洼的地方除外。
怎么说呢?
华北平原很多城市,是经过古人先辈们无数遍推敲、琢磨、权衡过利弊后,才会选过在这地方的。
第三呢,这场暴雨,也是一次检验,有些这次暴露出来的东西,该补的更好还是尽快补上。
因为在达到下一个平衡前,我们将要面对的极端气候,可能会越来越多。
阅读之后,如果觉得本文不错,有一定收获,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便于今后不迷路,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