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这皇帝,真没那么简单
(赤壁之战)
章武三年,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
在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情。
赤壁之战的连天大火,击碎了曹操统一天下的美好理想,而那个每天东躲 *** ,无处可去的刘备,则成功入蜀,占据了汉中,终于算是有了一块栖息之地。
三分天下的格局形成之后,故人纷纷凋零,前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们也大都散场。
曹 *** 了,刘备死了,关羽死了,张飞也死了。
刘备同志在白帝城托孤之际把自己唯一的儿子刘禅交给了丞相诸葛亮,还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你诸葛亮的才华比曹魏现在的皇帝曹丕十倍有余,所以你一定能治理好国家,也一定能干大事儿,我这个儿子刘禅如果是个可造之材,那就盼望你好好辅佐他,如果他不是那块料,如果他不中用,你就自己看着办啊。
诚然,这个蜀汉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出生的时候,大家都不看好他,就连他的亲生父亲,对他也是持怀疑态度的。
人生在世,一个人活着,他最重要的当然不是别人怎么看待他,而是他自己如何看待自己。
刘禅在做蜀汉皇太子的时候,刘备对他并不放松,反而对他给予厚望,所以一直在严格的对刘禅进行教育工作。
刘禅的文化课排的很满,上午学习《申子》,《韩非子》,下午学习《管子》,《六韬》,而且他师从名士,因为诸葛亮有事没事也会来给刘禅补课。
(刘禅)
除了文化课,刘备也没有让自己的儿子武备废弛,而是时时督促他精进武艺,成都往北十五里,有个叫做射山的地方,刘禅经常会在那里进行体力运动,还要跟着一众名将研习箭术。
十七岁,刘备死了,刘禅登基了。
刘禅登基之后十一年的政治活动,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说,刘禅登基之后,并不能如曹魏的曹丕啊,之后的曹叡一样完全独立的控制国家,非但不完全,反而是一点也不干涉,蜀国上下的所有事情和问题,无论大事儿小事儿,全都是诸葛亮来负责的。
说白了,刘禅就是一个甩手掌柜,他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负责,同样,他也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诸葛亮说,你应该发展农业生产,他就号召全境发展农业,诸葛亮说,你应该让百姓休养生息,他就减免赋税,停发徭役。
说白了一句话,诸葛亮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这十一年的时间里,刘禅所展示出来的,就是一个完全信任诸葛亮,也完全支持诸葛亮的状态。
(诸葛亮)
作为读者,你可能觉得这没什么,甚至还觉得刘禅没有自我,比较平庸,但是如果我们对比一下同时期的魏国和吴国皇帝,你就会发现,刘禅的表现,那还是挺好的。
魏文帝曹丕,在位的时候大权独揽,倒是把司马懿给按住了,但是他穷兵黩武,三次讨伐吴国全都以失败告终。
魏明帝曹叡,小伙子人很聪明,但就是太过沉迷于权术,在用人上太过狐疑,始终不肯重用司马懿,结果在战场上也没有太多建树,后期还沉迷女色,享受富贵,表现是相当不好。
吴主孙亮,年纪太小不当权,景帝孙休,对百姓不错,治理国家也很有一套,问题是孙休这人太过重视文化发展,导致吴国的军事实力在后期成了短板。
文皇帝孙和深陷党争,末代皇帝孙皓更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暴君。
这么一番对比下来,你会发现刘禅他的表现在这批人,还处于中上游。
诸葛亮辅佐刘禅辅佐了十一年,蜀汉就可以和魏吴对峙十一年,诸葛亮如果能辅佐刘禅二十一年,搞不好蜀汉还能一统天下。
但问题是,十一年之后,诸葛亮就病逝了。
诸葛亮一病逝,刘禅的短板就暴露了出来,他长期放权给诸葛亮,什么事儿也不管,什么事儿也不参与,这就导致他什么都不会。
(蜀汉王朝)
一个身体健全的人如果总是被扶着走路,那么他就永远学不会走路。
刘禅已经习惯了被人搀扶着,所以如果你让他自己走,他只会觉得疲惫,觉得劳累,因而诸葛亮死后,他必然还会把一个帝国庞大的事务工作拜托给其它人。
这些人包括姜维,蒋琬,杨仪,董允,甚至宦官黄皓。
愿意无条件的信任臣下,支持他们放手去干是好事儿,但问题是,刘禅没有那个甄别人才,判明是非对错的能力。
所以他之一个所暴露出来的缺点就是,他不会用人,或者是他只会滥用人。
你用姜维那大概率没错,你用董允也没有太大问题,就算你用陈祗,勉勉强强也算说得过去,但是你重用宦官黄皓,那不纯纯就是在玩火么?
姜维北伐的时候,曾经建议刘禅派人把守入蜀的小路,也就是阴平,这本来是个好建议,结果宦官黄皓从中作梗,认为耗费财力,多此一举,刘禅偏听偏信,还真就没在阴平布防,结果后来邓艾偷渡阴平,很快灭亡了蜀汉。
刘禅的第二个缺点,是他本身的性格,就比较懒散,不愿意吃苦,只愿意享受。
在一封蜀汉大臣谯周进谏刘禅的折子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内容:
至於四时之祀,或有不临,池苑之观,或有仍出。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刘禅当皇帝的时候,不能说特别懒,但是他很少有全勤的时候,动不动就不上朝,或者连祭祀也不参加了。
但是您别看刘禅工作经常缺岗,可他对玩乐享受这种事儿却是乐此不疲,一次都不带落下的。
而刘禅的玩乐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游园观景,大摆宴席,对女色也没有节制。
(纵情声色)
可以说,刘禅是一个比较声色犬马的人。
一个皇帝好色当然不足以说明他就不是一个优秀的好皇帝,因为曹操也好色,而且他好色好的还很变态,但你能说明他不是一个好的君主吗?
晋武帝司马炎也好色,可是他到底是不是一个合格的,优秀的,称职的开国皇帝呢?
好色的皇帝有很多,但他们的能力和表现却是天差地别的,所以如果一定要用皇帝的爱好来评价皇帝,作者只能说,这是一种错误的 *** 论。
当然,无论蜀汉的臣子们是尽心尽力还是各有心思,无论战场上的名将们是奋勇杀敌还是畏缩不前,无论朝廷里的国库充盈还是财政赤地,无论蜀地的百姓们欣欣向荣还是四处流亡,无论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无论有什么事情发生,都已经不能改变后主刘禅要投降的决心。
蜀汉一朝灭亡,刘禅和蜀汉群臣被安置到了洛阳。
当时的曹魏皇帝也已经被架空,控制更高权力的,是一个叫做司马昭的权臣。
魏蜀吴殊途,但是同归。
刘禅再是俘虏,再是投降了,但他毕竟也是一代帝王,就算只能寄人篱下讨生活,那曹魏该给的排场还是有的。
有一天司马昭心血来潮,就在宫里宴请刘禅和一帮蜀国大臣,席间还十分贴心的叫来歌舞班子,为刘禅表演蜀中的歌舞。
(司马昭)
咱说刘禅这个人,他心也挺大,一般人亡了国,那肯定是相当难受的,但刘禅素来喜好这些玩乐,竟然看着歌舞表演出了神。
司马昭一看刘禅这副样子,于是就问呐,你现在人在洛阳,是否还会想念蜀中啊。
刘禅当时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此间乐,不思蜀也。
洛阳城里这么欢乐有趣,我着迷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会思念蜀中呢?
此言一出,曹魏文武哈哈大笑,而蜀汉旧臣却落泪连连。
后来刘禅身边有个叫做郤正的大臣,趁着司马昭上厕所的工夫,告诉刘禅,表示你不应该这么回答,下次司马昭再问你,你就先注视宫殿的前方,然后闭上眼睛,最后张开双眼,悠悠的说:先人的陵寝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思念啊。
你这么说,司马昭就会把你放归回蜀地了。
果然,司马昭回来之后又问了一遍刘禅想不想念家乡,刘禅这回学会了,照着郤正教的来了一遍,演技还相当到位,言语间情真意切,就差抹眼泪了。
司马昭对刘禅这短时间内的变化当然感到质疑,于是反问刘禅:
这话不像你能说出来的,倒像是你身边的大臣郤正能说出来的。
(乐不思蜀)
刘禅这人也是实诚,立刻表示:
你怎么知道啊,这就是郤正教我的啊。
朝堂之上再次哄堂大笑,就连空气中都充满了快活的滋味。
在一片欢乐的笑声中,刘禅在洛阳安乐的度过了他的余生。
可惜三分鼎,空怜六尺孤,大权归宦竖,强敌问神巫。
斫石军心愤,回天将胆粗,山头曾学射,一矢报仇无。
当年刘禅也曾在山下习武射箭,只是他的箭矢,射向的却是自己的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