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对“死亡”的称谓到底有多少种?
在古装电视剧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剧中台词对“死亡”的称谓不同的情况下不一样,今天历史文学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历史上对“死亡”不同情况的称谓。
之一大类:根据社会地位。
1.驾崩:驾崩是指天子死亡了,前面的称谓多用于皇帝,天子。
2.薨:薨是指诸侯逝世,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秦穆公等“公侯”去世也被成为“薨”。
3.卒:在电视剧中包括后来的石碑铭文上看的更多的是“卒”,多见于“某某卒某某年”。而卒在古代用于大夫之死。
4.不禄:大夫的死叫“卒”,士的死就叫“不禄”。
5:逝:现在用的最多的就是“逝世”而逝世在古代史用于官员之死,直到现在没那么多规定了才通用。
6:死:死在古代用在普通庶民身上,而现在是整体的概括了这个状态。
第二大类:根据身份。
1.圆寂:圆寂是佛教用语,僧人尼姑死后就叫圆寂。
2.涅槃:涅槃也是佛教词语,形容凤凰的,在 *** 有一批僧人信奉的是藏传佛教,他们叫喇叭。喇叭死后就称为“涅槃”。
3.羽化:羽化后便登仙了。修真修道之人死后称之为羽化,也是寓意其灵魂去仙界了。
第三大类:根据死亡原因。
1.殉节:为了节气而死的叫殉节。
2.遇难:遇难时多指意外身亡。
3.阵亡:阵亡是形容两军交战中死在战场上的兵将们。
4.揭难:因为天灾人祸死亡叫揭难。
第四大类:根据死亡年龄。
1.殤:一些地区对于亲朋好友死后进行的送别仪式叫发殤,殤在古代史指青少年之死。
2.夭折:夭折多指婴幼儿出生没多久就死了。
3.寿终:寿终正寝就是形容老年人正常死亡的。
这些不同情况的称谓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古代人对于死亡的或恐惧或敬畏或不安,所以才会用不同的词语来代替。
后来也慢慢出现了很多词语,用来更形象的描述死亡,没有死在家乡是“客死他乡”,美女死亡是“香消玉殒”,还有见阎王、归西天、断气、完蛋、翘辫子、一命呜呼这些说法,随着人们对生命自然规律的正视,对于死亡有了更加轻松的说法,比如“挂了”,“去见马克思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