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曾国藩:男人欲成大器 需悟透这四字真言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9-12)770

前言:

19世纪中叶,正值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外患频仍,内忧交加,民不聊生。在这动荡多变的年代,有一位晚清大臣,不畏艰难险阻,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胆识,开创出一片新天地。他就是曾国藩。曾国藩与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不仅因为他推行了开明的洋务运动,也因为他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影响了一代人。

曾国藩的蜕变之路

1811年,曾国藩出生于一个普通的耕读世家,隶属于广东省新会县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父亲曾宪裕是个开明知识分子,了家塾,以培养人才。曾国藩从小便展露过非凡的悟性与决心,5岁就开始学习诗词,7岁能背诵《论语》《孟子》。他渴望通过科举出人头地,报效国家。

然而曾国藩的科举之路并不平坦,前后六试都没有考中,多次失败。特别是1835年的乡试,曾国藩与中举仅差一个名次,这次打击对他影响极大。他陷入了自我怀疑,甚至产生了退意。

这时,曾国藩的父亲曾宪裕给了他很大的鼓励和支持。曾宪裕认为曾国藩完全有才学与实力高中,仅是运气不佳。他告诉曾国藩,成大事者必经大难,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要儿子不轻言放弃,继续努力,终有梦想成真的时候。

在父亲的关怀支持下,曾国藩重新燃起了斗志。他日夜苦读,终于在1838年中得了举人。此后又历经会试落第,至1847年,37岁的曾国藩终于在殿试中名列二甲第十五名,取得了进士及第,踏上了仕途。

由此可见,曾国藩走上人生巅峰的路并不平坦,失败和挫折几乎伴随左右。但是他没有气馁和退缩,以永不言弃的精神和坚定的意志,战胜了种种困难。在最黑暗的时候,父亲的鼓励支持帮助他重新建立信心,最终成就大器。

湘军建立者:以决断果断应对国家危机

1854年,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清朝统治岌岌可危。1856年,曾国藩出任两广总督,主动请缨前往前线镇压太平军。当时朝野舆论对此颇有微词,认为曾国藩不过是个“书生”,不懂军事,不足以担此大任。

但曾国藩凭借过人的胆识与果断,很快证明了自己。他调遣桂林守军,以及从广西各地招募的勇猛乡勇,组建成“湘军”,以克日艰苦训练。曾国藩每日亲自检阅,与士兵同甘共苦,频繁慰问,很快使湘军成为一支战斗力强悍的部队。

1859年,曾国藩率领湘军进攻安庆,大败太平军。此役过后,曾国藩声誉大振,朝野对他刮目相看。曾国藩继续发挥果断凌厉的作战指挥能力,连破太平军于青浦、上海等地,为镇压太平天国做出重大贡献,名声大震。

从应对国家危机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曾国藩魄力超众,胸有成竹,决断快捷,这都是造就他成就不凡的关键因素。

礼貌谦逊之余,曾国藩作为男子汉也具备了“辣”字真言所言的果决干练。

“尊敬”之心,化解人际矛盾

1861年,曾国藩调任两江总督后,与名臣左宗棠并称“左曾”,共事数年。两人性格迥异,左宗棠脾气躁直,曾国藩温文儒雅,两人在许多问题上观点不合,左宗棠在朝中时常针对曾国藩。一次在军机处会议上,左宗棠与曾国藩针对军事部署产生分歧,左宗棠态度强硬,当场与曾国藩唇枪舌战。左宗棠语气激烈,态度傲慢,让在场众臣倍感尴尬。

曾国藩没有回敬左宗棠,而是设身处地为左宗棠着想,认为左宗棠之所以大发雷霆,是因为对当前军情担忧至极。于是曾国藩向左宗棠释出善意,表示可以采取左宗棠的建议,将作战主力调往左宗棠负责的战区。

左宗棠见曾国藩没有与自己一般计较,心中很是惭愧。此后左曾间的关系打破了僵局。在曾国藩对左宗棠尊重与宽容的感化下,两人关系日趋和睦,共事也更加协调融洽。

曾国藩待人的“敬”字真言,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正如曾国藩所说,不敬他人,就是不敬自己。

心存善意,以理服人,遇事不苛责他人过错,这样的豁达胸襟,使曾国藩赢得了人心。

力排众议,推行洋务运动

19世纪下半叶,西方列强加剧侵略,清朝国力日衰。在这种大国危机面前,曾国藩敏锐地意识到必须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增强自身实力。1861年出任两江总督后,曾国藩开始大力推行洋务运动。

曾国藩提出“中体西用”的方针,大量引进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军事装备等,在江南地区建立了多座洋式工厂,并创建了江南制造总局负责管理。在军事上,曾国藩积极整编洋式陆军和海军,使清朝军力得到很大提升。

曾国藩的洋务运动在当时颇受反对,保守派官僚认为这是“亡国”之举。曾国藩不听众说,自信地告诉大臣们:“我深知中文,故不敢不用中法;我又通洋文,故不敢不用洋法。”

正是曾国藩的开拓进取和敢为人先的精神,使洋务运动能在清朝得到较大发展。

在推动国家进步这件大事上,曾国藩不轻听他人瞎议阻,坚决实施自己的远见卓识,可见他“挺”字真言的坚韧品质。

以宽松包容之心,处变不惊

1871年,曾国藩奉调入京,不久授军机大臣。此时正值清廷平定新疆、准噶尔叛乱之后,准备扩大吞并新疆的行动。曾国藩主张应立足大局,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引起俄国干预。

此举遭到了极端派大臣们的强烈反对,这些人指责曾国藩“软弱无能”,要求立即派大军入疆。曾国藩对这些人严词斥责,表示不能穷兵黩武。最后在曾国藩的努力下,清廷采纳了他的意见,问题得以解决。

曾国藩面对众人指责,并没有激昂还击,而是保持淡定从容。他相信只要自己的主张符合国家大局,必然会为有识之士所认同。果然,不久之后形势变化,曾国藩的谋略也得到认可。这充分说明曾国藩心胸宽广,不与庸人计较。

他有纵容别人短处、包容他人错误的胸襟,不会因局部利益或个人攻讦动怒,这正是“恕”字真言的高度体现。

结语:

晚清时期,中国处在一个多事之秋,内忧外患,局势动荡。曾国藩以超前的胸襟和视野,在这关键时刻开启洋务运动,为国家注入新生力量。他一生坚韧不拔,果断勇毅,内敛谦和,宽广包容,具有

“挺辣敬恕”

之大智大勇,成就了不世出的政治家风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9/525307.html

“曾国藩:男人欲成大器 需悟透这四字真言” 的相关文章

关羽丢失荆州的时候 刘备为何不去救关羽

关羽丢失荆州的时候 刘备为何不去救关羽

对关羽失了荆州,刘备为什么不救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为什么不救关羽?公元219年,关羽从荆州兴兵北上,攻打在曹魏控制下的重镇襄阳、樊城。关羽的蜀军包围了樊城,困住了驻守在此的魏将曹仁。然后,关羽又水淹七军,击败了于禁、庞德二人率领的魏军援军。一时间,关羽名声...

朱标不死蓝玉就没有事情吗 最后朱棣不造反是不是真的

朱标不死蓝玉就没有事情吗 最后朱棣不造反是不是真的

对朱标不死蓝玉就不会死,朱棣也不会造反,是这样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太子朱标的死,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首先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虑接班人了,经过深思熟虑,他没有选择其他儿子,而是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可面对这么年轻且无经验的接班人,朱元璋开始大杀功臣。看似给他...

李世民当初敢造李渊的反 朱棣为何做不到

李世民当初敢造李渊的反 朱棣为何做不到

为何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而朱棣不敢对朱元璋下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世民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皇帝,唐朝的第一个盛世就是他开创的。他不仅在唐朝的经济文化有着很大的作用,还对文化交流以及对外贸易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唐朝的建立,李世民是功不可没...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要屠杀开国功臣?为何会这样?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要屠杀开国功臣?为何会这样?

“狡兔死,走狗烹”这似乎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众所周知,在绵延二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开国皇帝大都文治武功,十分善待开国功臣。有名的麒麟阁、云台阁、凌烟阁、昭勋阁、紫光阁等五大功勋阁,便是为表彰感念功臣而修建的。不过,也有开国皇帝...

三国时期关羽与黄忠二人的关系怎么样?

三国时期关羽与黄忠二人的关系怎么样?

关羽、马超、张飞、赵云和黄忠,被刘备封为了自己帐下的五虎上将。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正史为前后左右四方将军,封魏延为汉中太守,当关羽知道五虎上将中有黄忠时,非常不高兴,当即撂下狠话,说大丈夫不与老兵为伍,这明显是公开看不起黄忠。既然公开了,黄忠肯定知道,那么,黄忠服关羽吗?关羽死后,...

黄巢最后为什么会输?是那些原因导致的?

黄巢最后为什么会输?是那些原因导致的?

在历代农民起义领袖中,黄巢是个不一样的存在。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提起黄巢,你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但要说起一首诗,你肯定知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没错,这首《不第后赋菊》就是黄巢写的。黄巢(820年~88...

孙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孙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孙邻(~249年),字公达,吴郡富春人,孙坚长兄孙羌之孙,豫章太守、都亭侯孙贲长子,孙策和孙权的堂侄,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贲去世,孙邻继承其爵位。孙邻九岁时,代理豫章太守,进封都乡侯。后升任夏口、沔中督,威远将...

曹操和孙权作为一方霸主 两人之间有没有见过面

曹操和孙权作为一方霸主 两人之间有没有见过面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同为汉末三国一方豪杰,曹操和孙权有没有见过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曹操、孙权各自作为一方霸主,乃是当时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那么两人是否见过面呢?关于这个问题,个人认为有两个答案,正史中两人应该是没有见过面的,但在《三国演义》中,两人却是...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