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的荒诞与真相:那场打断大清脊梁的战争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9-12)830

这是白驹说分享的第47个历史故事

△ *** 战争海战图(油画)

01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八月二十二日,浙江舟山定海。

经过长达五天的地形与火力侦查,英军最终选择以竹山嘴作为登陆点。此番已是英军第二次兵犯定海,共派出主力战舰七艘、兵力约五千人。

定海知县舒恭受听闻后,大惊失色,痛惜不已。

此前,自己曾多次建议两江总督兼钦差大臣裕谦在要冲之地竹山嘴修建炮台,但均未被采纳。而自己顶住压力硬是把炮台建了起来,只可惜英军来得太快,火炮尚未就位,炮台也是形同虚设。

事已至此,清军唯有奋力抵挡。

寿春总兵王锡朋镇守城西高点晓峰岭,遭到海上英舰猛烈炮击,伤亡惨重,苦于无重炮反击。随后英军冲上晓峰岭阵地,王锡朋战死,被英军乱刀分尸。

占据晓峰岭后,英军遂调来火炮炮轰县城,同时主力继续向竹山门方向推进,处州总兵郑国鸿不敌,同样力战殉国。

紧接着,英军顺利突入土城炮台,定海总兵葛云飞率炮兵与英军进行白刃战,最终中弹殉国。

至此,清军防线土崩瓦解。

△之一次 *** 战争激战图(油画)

得知定海三总兵殉国后,舒恭受心如死灰。

他将手头剩余的九千两军费、官印分别交给同僚和家人,命他们代自己向朝廷交差,而他则决意与定海共存亡。

随后,英军炮火延伸覆盖,舒恭受亦遭炮火气浪冲击,右腿受伤,昏迷不醒。待醒来时,县城失陷已成定局,舒恭受遂服毒自尽。

很快,定海沦陷的奏报传至京城。

道光皇帝龙颜大怒,立刻将战役负责人裕谦革职查办。而对于为国捐躯的三总兵及知县舒恭受,道光不吝赏赐,著交相关部门照例赐恤。

本以为舒恭受的故事就此画上句号,然而,舒恭受却没有死,他在服毒后被当地人民就地洗胃,侥幸存活。反倒是裕谦,在镇海失陷后自杀谢罪。

当道光了解到上述消息后,戏剧性的一幕随之发生。

对于死了的裕谦,道光一改此前的震怒,盛赞其“临危致命,为国捐躯”,追赠太子太保衔,备极哀荣。而对于活着的舒恭受,道光先是下旨令其调养留任,等到 *** 战争落幕后,深感令祖宗蒙羞的皇帝开始迁怒涉事官员,其中便包括本该死而未死成的舒恭受。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舒恭受被革职查办,随后因失城之罪被判斩监候。

说到底,皇上想要的是殉国的英烈,而不是苟活的臣子。

万幸的是,在浙江巡抚刘韵珂、两广总督耆英的先后力保下,舒恭受幸免于难,此后一直在为帝国的海防事业发光发热。

02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三十日,圆明园勤政亲贤。

军机大臣王鼎正指着另一位军机大臣穆彰阿破口大骂,只因穆彰阿深谙道光的心思,极力提议对英求和。

王鼎此时已七十四岁高龄,但仍是声如洪钟,对着穆彰阿就是一顿不带脏字的劲爆输出,怒斥其为当代的秦桧、严嵩。

穆彰阿还没反应,道光先听烦了,赶紧出言劝王老同志消消气。这不劝不要紧,一劝,道光就后悔了。

王鼎的怨气一股脑儿全冲着皇帝来了。

王鼎一番泣血苦谏后,不忘总结道:“皇上不杀琦善,就是对天下不义,老臣明明知道却不劝谏,就是对先帝不义!”

好嘛,又把咱爹搬出来了。战事的一再失利已经让道光大为光火,他也不再按耐住自己的脾气,转身便要离开。

谁成想,王鼎哪肯罢休,七十多岁的老头眼疾手快,上前一把拽住皇帝的龙袍。道光先是一惊,连忙挣脱,随后一溜烟跑了。

△王鼎怒斥穆彰阿(绘画)

王鼎之所以这么大火气,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想当初,道光力主禁烟,王鼎举双手赞成,并力荐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主持禁烟大局。

然而,随着 *** 战争开打,禁烟功臣林则徐却成了牺牲品,惨遭革职,发配伊犁戍边。王鼎是个主战派,对英态度强硬,打就打嘛,怎么反而要拿林则徐开刀?老头越想越气,遂向道光求情,保举林则徐与自己一同治理黄河。

本想着保住林则徐,为朝廷留一栋梁之才,没想到,随着战局逐渐糜烂,道光更是容不下林则徐了。治河工程结束后,林则徐“着仍尊前旨,即行起解,发往伊犁效力赎罪”。

王鼎见道光对内亲小人、远贤臣,对外更是卑躬屈膝,眼瞅就要签下那卖国的条约,心中那个气啊。于是,便有了朝堂上怒斥穆彰阿的一幕。

眼看苦谏无门,王鼎心痛不已。当晚,老人家思绪万千,万般无奈之下,王鼎决意效仿春秋卫国大夫史鱼“尸谏”的法子,将满腔悲愤化作一本奏疏,直斥“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彰阿)不可任,林(则徐)不可弃。”随后自缢而死。

但王鼎的死除了让道光感到片刻的惊愕外,什么也没能改变。

八十一天后,也就是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七月二十四日,中英《南京条约》正式签订。

△王鼎尸谏(绘画)

03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浙江乍浦。

钦差大臣耆英亲眼目睹了英军的船坚炮利,惊得他下巴“咣当”一下砸了脚面。

此前,耆英还是盛京将军,他也是个主战派,一边积极禁烟,一边厉兵秣马。

然而,在亲临东南前线后,耆英的世界观就此崩塌。

乍浦一战,英军势如破竹,清军一战即溃,乍浦城也被轰成一片废墟。耆英在给道光的奏疏中写道:“英舰多至二十余只,凶焰甚炽,其炮火又极猛烈,实恐难以抵御。”

至此,耆英的态度由战转和。

其实,打不过已成为前线将领和地方官员的共识,但谁都不敢向皇上言明,但打仗可是要玩命的,耆英哪还有这般勇气。于是,他向道光斗胆提议“暂事羁縻,以作缓兵之计”。

“羁縻”,即笼络控制,说白了就是和谈。

奈何此时的道光对是战是和尚举棋未定,这可难倒了作为一线指战员的耆英咯。随后,在英军和皇帝之间两头受气的耆英开始放飞自我。

一方面,耆英拉着老兄弟伊里布私下擅自与英方接洽,企图拖延英军进兵步伐。另一方面则继续给道光上奏,又是欺瞒道光“英国人深知感激,只求通商,言词也很恭顺”;又是刻意强调英军的骁勇“英军过于凶猛,就怕他们会滋扰江浙重要地区,对大局十分不利,战的话目前士气不振,守的话当前缺兵少将,除了羁縻之外别无他策。”

对于千里之外的PUA,道光不免受其影响。

到了六月二十日,镇江失陷,长江与大运河双双被英军切断,最终摧毁了道光最后的心理防线。道光不得不下旨:“著耆英、伊里布便宜行事,务须妥速办理,不可稍涉游疑。”终究还是将议和的大权交到了耆英的手中。

耆英如蒙大赦,立刻开始与英国人正式和谈。对于英方草拟的苛刻条约,耆英等人不做审查,一览即了,以致割地赔款诸多条件竟未改一字!

而耆英最关心的只是英军能否尽早撤军,在满足英国人的全部要求后,耆英开始连番向道光请旨,代英方施压。道光对英国人的逼迫又气又恨,一肚子委屈:“何至受此逼迫,忿恨难言!”

最终,耆英代表清廷登上英舰皋华丽号,正式签订《南京条约》。

此后,耆英的官越做越大,经他手签订的卖国条约也越来越多,但耆英万万没想到,自己终究将为这一切付出代价。

咸丰八年(1858年),英军纠集法军再次扣边,然而作为中方和谈代表的耆英此时却因谎话连篇而失信于英方,被英方拒之门外,只得灰溜溜跑回北京城。咸丰帝恶其擅离职守,一怒之下赐这个七十一岁的老头自尽。

父皇和我是不会错的,都是你们这些佞臣误国!

△耆英画像

04

自 *** 战争开打以来,道光皇帝的烦恼与日俱增,其中更大的烦恼当然还是“钱”。

道光即位后,国库日渐亏空,捉襟见肘,以至于作为皇帝的他都不得不厉行节俭。对于禁烟, *** 害人自然是重要原因,但道光的核心目的还是希望通过禁烟以减少白银外流,借此充盈国库。

可道光哪能想到,英国人会这么刚,禁烟居然禁出了一场战争,反观自己则毫无心理准备。更为麻烦的是,自己碰到了和明朝嘉靖皇帝同样的麻烦——在长达万里的海岸线上防备游击之敌。

△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

战争开始时,道光尚且能够居中调度,下旨命战区“所需军费,无论地方上的地丁关税,都准许该大臣酌量动用,作为军费开销,如果还不够,立刻上奏请旨。”并不断从藩库、户部调拨钱粮供给前线。

然而,随着战事的深入,英军在各地袭扰,飘忽不定。中国沿海烽烟四起,处处备寇,战争军费遂成为天文数字,正逐渐拖垮帝国本就脆弱的财政体系。

正因如此,龙袍破了都要让老婆亲手打补丁的道光开始变得抠抠搜搜。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三月,福建奏请调拨军费三百万两。谁能想到,朝廷竟玩起了某多多砍一刀的把戏,先是户部减半处理,道光随后再砍一刀,最终只出了五十万两。这还算好的,到了八月,厦门失陷,福建随之告急,再次请拨三百万两,道光没银子,直接一口拒绝。

为了节省军费,道光不得不改变战争策略,从全面防御改为重点严防,从长期坚守改为有警则守、无警则撤。清军本就羸弱不堪,这样一搞,万里海防线漏洞百出,这仗能打赢才怪。

所以,道光在战和之间不断游离的态度也就不奇怪了,皇帝的决策依据除了前线雪片般上报的奏折、军报,还得时刻掂量他那日渐干瘪的钱袋子。

纵观整场 *** 战争,清廷伤亡只有七千余人,然而仅军费一项便耗银七千多万两,而在1841年,清朝年财政收入也只有四千一百余万两。

最终,在弄清英方并无颠覆大清的意图后,道光选择割地赔款以结束战争,及时止损。

可道光并没有意识到,在他的英明决策下,银子是保住了,但大清王朝却被一战打断了脊梁骨,此后竟再没能直起腰板来。

END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9/525324.html

“历史的荒诞与真相:那场打断大清脊梁的战争” 的相关文章

武则天退位李显复位 武则天晚年是如何渡过的

武则天退位李显复位 武则天晚年是如何渡过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显复位之后,武则天是怎样度过人生中的最后一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705年,82岁的武则天被迫退休了,她干了三件大事,居然是为她最痛恨的人平反,还用一年时间完成复仇计划。当年不知为何,女皇武则天越来越感觉身体不行了,即便是居住在紫薇城的迎仙宫...

后世是如何评价辛毗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辛毗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辛毗(?~235年),字佐治,颍川郡阳翟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陇西辛氏,早年投靠冀州牧袁绍,拒绝司空曹操征召。官渡之战后,跟随青州刺史袁谭。曹操攻下邺城后,历任议郎、相府长史、魏国侍中,支持曹丕成为世子。曹丕即位后,授侍中、广...

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尉迟,李世民为何要这么做?

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尉迟,李世民为何要这么做?

李世民唐太宗,唐朝第二位皇帝,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李世民想把自己16岁的小女嫁给年近花甲的尉迟敬德(尉迟恭),正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一出?答案是肯定的。这件事言之凿凿,在《新唐书》和《资治通鉴》里都有详细记载。有人会说,李世民是不是老糊涂了,自己贵为九五之尊,女儿乃...

许劭:东汉末年最有名的大V,他看人有其独到之处

许劭:东汉末年最有名的大V,他看人有其独到之处

许劭(150年~195年),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自媒体盛行的今天,我们每个人能够通过各种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布自己的作品,我们每个人都在经营着自己的自媒体。但是,你可能想不到,在没有网络的东汉...

马岱: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参与了哪些战役?

马岱: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参与了哪些战役?

马岱,生卒年不详,扶风茂陵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马超的从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早年追随马超大战曹操,反攻陇上,围攻成都,汉中之战等。后在诸葛亮病逝后受杨仪派遣斩杀了蜀将魏延。曾率领军队出师北伐,被魏将牛金击败而退还。官至平北将军、陈仓侯。人物生平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

襄樊之战后于禁是什么结局?孙权是如何待他的?

襄樊之战后于禁是什么结局?孙权是如何待他的?

于禁,字文则,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于禁在襄樊之战中,救援曹仁,结果遇上秋连绵雨,汉水暴涨,水深好几丈,于禁所督七军全军覆没,于禁本人被关羽生擒,被迫投降,关羽没有杀于禁,而庞德因为誓死不降,被关羽斩杀。关羽被孙权偷袭荆州,败亡后,于禁被孙...

吕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最终被谁杀害?

吕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最终被谁杀害?

吕凯(?~225年),字季平,永昌郡不韦县(今云南保山金鸡)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任永昌郡五官掾功曹。章武三年(223年),建宁太守雍闿反叛,投降吴国,吴国任雍闿为永昌太守,吕凯闭境抗拒雍闿。建兴三年(225年),丞相诸葛亮南征,表奏吕凯功劳,任...

裴松之:东晋至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裴松之:东晋至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裴松之(372年~451年),字世期,河东郡闻喜县人,东晋、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为《三国志注》的作者,与其子裴骃、曾孙裴子野“史学三裴”之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松之出身世代公卿的士族河东裴氏,八岁熟知《论语》《毛诗》,初仕东晋,历任殿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故鄣县...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