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最长寿儿子:手握兵权却未参与九子夺嫡,70岁仍被乾隆重用
文案|水生烟客
编辑|水生烟客
前言
看过清宫剧或是对清代史有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康熙由于儿子多,成器的儿子也多,所以皇位争夺之战也是格外惨烈。
但凡有点实力和资历的皇子,几乎都参加了那场残酷的夺嫡之战。
那么难道就真的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吗?当然是有的,比如说康熙的第12个儿子胤裪。
胤裪的存在感很低,但是却颇有能力,康熙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一些兵权。
但他不仅避开了九龙夺嫡大战,而且还成为了康雍乾的三朝元老,是康熙最长寿的儿子。
那么,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养母护佑
后宫是一片冰冷的修罗场,想要在后宫里站稳脚跟,就必须要有一个足够强大的靠山,否则,哪怕你甘心服低做小,当一株无人问津的野草,也会被人踩死的。
胤裪的生母只是一个普通的嫔妃,无权无势也不受宠爱,连带着,胤陶也应该只会是一个陪衬。
但是根据清朝后宫的惯例,为了防止外戚干政,因此皇子出生后,除了皇后及贵妃外,其余妃嫔的儿子都要送到别处抚养。
而胤裪的养母名叫苏麻喇姑。
在《康熙王朝》中,苏麻喇姑是一位与康熙年龄相仿的姑娘。
但事实上,苏麻喇姑比康熙大了40多岁,是康熙奶奶孝庄皇后的陪嫁丫鬟。
由于她从小就侍奉孝庄皇后,而且还曾经抚养过幼年的康熙皇帝,因此,苏麻喇姑在后宫中拥有着崇高的地位,即使是皇后见了她也要礼让三分,称呼一声老姑。
正好康熙二十六年,孝庄皇后病逝了,孝庄皇后病逝后,苏麻喇姑精神深受打击。
因此,康熙便将年仅两岁的胤裪交她抚养,好让苏麻喇姑有一个精神寄托。
康熙的想法确实不错,在见到了襁褓中的胤裪后,苏麻喇姑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将胤裪视若己出,悉心培养。
苏麻喇姑作为历经三朝的宫中老人,深知名利之争是多么的可怕,为此,从小就教育胤裪要淡泊名利,千万不要为一时的富贵和野心冲昏了头脑。
没办法,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皇宫的斗争总是残酷而血腥的。
苏麻喇姑实在见得太多了,所以,她不想让这个并没有强大母族支撑的孩子,踩进那个火坑中。
苏麻喇姑不仅教会了胤裪如何为人处世,而且也让这个本来应该默默无闻的皇子,受到了康熙的喜爱。
没办法,爱屋及乌嘛,在康熙三十七年,胤裪被册封为了贝子,之后又经常跟着康熙巡游。
在康熙四十三年,苏麻喇姑去世之前,胤裪也是康熙比较受宠的儿子之一。
只不过这个宠幸是因为康熙对这个儿子的喜爱,还是照顾苏麻喇姑的感受,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公元1705年,苏麻喇姑以93岁的高龄去世,在其死后,康熙悲痛万分,不仅让所有的皇子皆以子孙之礼为苏麻喇姑服上,并且以嫔妃之礼将苏麻喇姑安葬了。
苏麻喇姑的离世,不仅对康熙而言是个巨大的打击,对胤裪同样也是如此,因为养母的去世,代表着胤裪,必须要独立面对接下来的皇族风暴了。
那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二、血腥的九子夺嫡
康熙四十七年,出大事了,已经做了40多年太子的胤礽被康熙下令废位。
而这一次,太子被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来是日渐老迈的康熙,越发担心自己的晚年会落得个赵武灵王一般的下场。
二来,太子虽然在自己的舅舅索额图被囚禁后实力大减,然而,在正统的大义加持之下,经过多年的经营后,太子也确实颇有几分尾大不掉之意了。
第三,自然也离不开太子那些好兄弟们的推波助澜,煽风点火。
以上种种原因,最终造成了在当年的木兰围猎中,康熙皇帝因生病卧床休养,而太子据说是因为偷偷摸摸地在帐篷外意图不轨,结果被康熙一顿臭骂,并且被之一次废除了太子之位。
突如其来的废太子之举,让本来就已经是暗流汹涌的朝堂,一时之间更是群魔乱舞。
皇长子胤褆,皇八子胤禩,皇三子胤褆,以及我们非常熟悉的雍正皇帝胤禛,纷纷开始出手夺位。
其中,尤其是被称为八贤王胤禩,更是声势浩大,不仅在皇子中有皇九子,皇十子,皇14子等人为他摇旗呐喊。
在朝中上至军机大臣马齐同国为下至六部官员,更是纷纷力保胤禩为太子,其声势之大,更甚于太子胤礽。
于是惶恐之下的康熙,便以皇八子出身低微为由,回绝了大臣们的推荐,并且又急吼吼地将刚刚被废的胤礽复位。
然而,此时的明眼人都清楚,胤礽之所以能够再次被立为太子,只是因为康熙还没有完成对朝堂势力的平衡而已,胤礽的再次被废只是时间问题,
很快,在康熙五十年,已经筹谋完毕的康熙,就再次废除了胤礽,并将其关在众人府终身不得出,不过,这倒也保了胤礽的平安。
后来,雍正继位后,虽然没有让他离开囚禁之所,但也给了他亲王待遇,让胤礽可以安享晚年。
在第二次废黜太子后,康熙以死鹰事件为由,指责皇八子大不孝, 意图诅咒君父,直接从根上断了皇八子继承大位的可能。
同时和胤禛交好的皇十三子胤祥,也因为顶撞君父而被囚禁,直到康熙死后才被放出。
不得不说,康熙确实是一个老道的政治家,在他的一番操作下,之前,最有威胁的胤礽与胤禩被搞成了残废,厚积薄发的胤禛也实力大损。
同时,康熙又开始培养起了十四子胤禵,用以制衡胤禛、胤禩,使得朝堂再一次恢复到了平衡之中。
以子为棋,康熙确实是个足够冷静,也足够睿智的冷血政治家。
那么,在这一团乱象中,胤裪又在做什么呢?
三、低调中立,终得平安
在康熙二废太子后,为了保证朝中局势的平衡,因此,向来牢记养母教诲,不参与朝堂纷争的胤裪,也被康熙强行拉了进来。
从康熙五十年,也就是第二次废太子的那年开始,胤裪这位一向在宫中闲居的皇子,忽然就得到了康熙的重视,经常陪着康熙巡游地方,上演了一出父慈子孝的大局。
之后,在康熙五十六年,借着仁宪皇太后去世的机会,康熙任命胤裪为内务府总管事,并负责太后的葬礼。
次年,康熙不仅任命胤裪,掌管了八旗中上三旗之一的正白旗,而且还将蒙满汉旗人之事都交由了胤裪管理。
这可是了不得的任命,要知道其朝的建立根基就是旗人,尤其是在康熙朝,旗人依旧是清朝的军事主力,而北京乃至皇城的防卫工作,也都是依靠这些旗人负责的。
谁能掌握了旗人,谁就拥有了可以翻天的能力。
不得不说,为了能够将自己的这个儿子也拉上战车,康熙属实是花了大价钱的。
大权在握的胤裪,自然引起了其他兄弟的关注,从康熙五十八年起,各方势力纷纷对胤裪伸出了橄榄枝,希望能将这一助理拉到自己的阵营之中。
而胤裪对各方的拉拢一直保持中立状态,再被康熙委以重任,胤裪不仅没有安插亲信,反而战战兢兢,终日闭门谢客,极少与官员来往,愿给别人操持丧事或者去太庙里给死人上香,也绝不掺和到活人的斗争之中。
应该说胤裪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在康熙驾崩后,雍正上台,作为著名的冷面皇帝,雍正可没有那么大度。
对于之前和他闹腾的兄弟们,一个个是重拳出击,该关的关,该流放的流放,哪怕是和他异母同胞的胤禵,也被雍正长期圈在了皇陵之中。
其实,这也没什么可以指责的,皇位之争本就如此,既然选择了上场,那就必须要承担失败的后果。
即使是表现的无欲无求的允裪,因为没有明确站队,先是被剥夺了一切职位,后来更是由郡王爵位被一路降到了护国公。
好在有惊无险,在雍正八年,已经坐稳了江山后的雍正皇帝,为了拉拢人心。
于是,就将这个还算听话的兄弟再次封为了郡王,之后又被加封为了亲王,成了雍正朝间少有的掌握实权的皇族嫡系。
雍正死后,允裪又继续辅佐乾隆皇帝。
相比于对这个兄弟一生猜忌的雍正,乾隆对这位一向本分的叔叔倒是颇为看重。
在乾隆早年几次出巡时,京中的事务就都交由了允裪负责。(雍正皇帝登基后,为了避皇帝的名讳,康熙的儿子们便都将名字中的胤改成了允)。
在乾隆十五年,皇帝体谅这位叔叔的年龄,还特意允许他可以坐轿子上朝,成了朝中风光无限的当红人物。
不过,这些风光的背后,其实也是允用自己的子孙换来的。
你能想象吗?允裪54岁的时候才有了之一个儿子!
为什么之前九子夺嫡的时候,大家都不怀疑他会参与皇位争夺?
为什么乾隆皇帝会对这位叔叔如此放心?
因为允陶就没有儿子啊,一个没有儿子的王爷,能够得到谁的支持?
而一直迟迟没有儿子,自然不是允陶的生育能力有问题,只是想要在那残酷的皇族中生存下来,就必须要付出一些代价。
乾隆三年,眼见已经风平浪静后,年过半百的允陶才终于生下了自己的独子弘昆,然而,鸿坤却在13岁那年就不幸夭折了。
也不知道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允陶,当日心中应该是何等的悲痛,躲了一辈子,却还是没能躲过去。
不过也或许正是因此,所以乾隆皇帝对这位叔叔更加放心了。
在允陶70岁那年,还被乾隆皇帝任命为了军机大臣,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家宰辅。
只是允陶会不会为此而感到高兴,这就不好说了。
好在允陶自己还是落了一个善终,在78岁那年,安然死在了自己的家里,死后也算是极尽哀荣了,可那些又和他这个死人有多大关系呢?
结语
皇宫从来都是一处吃人的场所,被吞噬的不仅有人们的生命,还有人们的一切情感。
皇家也从来都不是一处光鲜亮丽的所在,而是一处肮脏不堪的修罗之地,身在其中,就必须要比野兽更加野蛮,还能求得生存。
否则,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君王,皆会将不再生于帝王家,作为自己的临终遗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