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十大谋士排名,诸葛亮为何仅排第六,看看前五名都是谁?
前言
东汉末年,中原战火纷飞,群雄割据一方,各自称王称帝,然而真正能够称得上一统天下的就只有三国中最强大的曹魏、蜀汉和东吴。
当时的世界动荡不安,战乱频仍,想要在这样的乱世中生存下去,单靠武力是远远不够的。一个明君或君主必须要拥有一批出色的谋士,能够出谋划策,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政治斗争中占尽先机,获得最终的胜利。
天下大势,蜀汉梦断碎
三国鼎立之势形成后,曹操、刘备和孙权等各路英明君主都在各自的阵营里,聚集起了一批当世最杰出的谋士人才。他们或者出身高贵,或者博览群书,个个都是一时的奇才。在这样一个人才辈出的乱世,想要生存下去,智囊们的智慧与谋略就成为各路势力最重要的法宝。
刘备手下的诸葛亮,在历史上被传为一代谋圣,然而在当时的三国谋士之中,诸葛亮的能力并不突出,甚至还有许多谋士的能力要远远超过他。
故事的真相究竟如何?这些智多谋深的谋士又是何方神圣?他们在三国历史上的影响有多大?而最终,他们又得到了什么?也许三国这段历史,还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小说塑造典型 诸葛被神化
说到三国时期,人们脑海中之一个浮现的形象就肯定是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在罗贯中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几乎就是一个完美无瑕、智商超群的人物。
在小说中,诸葛亮先后用智谋战胜了周瑜、曹操、司马懿等一众英雄豪杰。他不仅军事谋略高超,还通晓天文地理,甚至还懂得天气预报。在辩论大会上,诸葛亮更是一人制服群雄,让所有人都对他肃然起敬。
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已经完全超越了历史本身,而变成了“忠诚仁义”的化身,是一种典型的人物塑造和精神象征。通过这样的神话描写,罗贯中将诸葛亮塑造成了一个标准,一个智慧的典范。
但是,细究历史本身,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并不是那样一个无人可及的奇才。相比之下,刘备麾下还有其他更出色的谋士,他们的能力不但远超过诸葛亮,甚至在整个三国时期都是数一数二的高手。
那么,这些真正高超的谋士又有哪些呢?他们又做了哪些功绩?这些被历史淡忘的名字,真正的面目又是什么呢?
郭嘉:冷静睿智的奇才
首当其冲的,就是曹操帐下的军师郭嘉。
郭嘉生于东汉末年一个官宦世家,自小就颇有才名,学习力极强,涉猎广泛。他不仅通晓兵法,对音律、医术都有研究,是真正的百科全书式人才。
郭嘉最令人称道的地方在于气度稳重,为人冷静,又极有远见卓识。曹操刚起兵时,郭嘉就看出他必将成就大业,遂前来拜见。
在曹操麾下,郭嘉谋划出的著名战役有许多。最典型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正是在郭嘉的策划下,曹军获得了与袁绍决战的机会。这场战役的胜利,让曹操一举成为北方更大的军阀。
也正因如此,当时的人都认为,要不是郭嘉早逝,曹操统一天下的大业就早已完成。可惜好景不长,郭嘉仅36岁便病故,曹操失去了右膀左臂,这也成为他更大的遗憾。
可以说,若没有郭嘉的智囊辅佐,曹操也不会有日后称雄北方的伟业。单就此,郭嘉的谋略能力就要远高于诸葛亮,在三国谋士中绝对称得上之一流的人物。
法正:谨慎稳重的纲常之士
除郭嘉外,在蜀汉一方,还有一位被后世诸多遗忘的谋士,他就是法正。
法正也来自一个书香门第,他天生聪慧,又好学不倦,涉猎经史子集,早年就是一个杰出的学者。
法正为人最显著的品质就是谨慎稳重,多方衡量。他处理问题总是深思熟虑,处变不惊,绝不轻易做出决定。正是这种稳重谨慎的性格,让他在乱世中生存下来,享年高寿。
法正长期担任刘备的谋士,给刘备提出了许多极为中肯的忠告,帮助刘备躲过几次危机。据说当初刘备在长阪坡被赵云救下后,法正极力劝阻刘备西征,但刘备没有听从。若当时听从法正的劝告,也许能避免日后的夷陵之祸。
法正之所以没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刘备个性较强,不拘小节,而法正为人过于谨慎。但仅就稳重谨慎的品格来说,法正要比诸葛亮更有远见,更能成为乱世中的稳定器。
鲁肃:串联蜀吴的智囊
在三国初期形成鼎足之势的过程中,东吴的谋士鲁肃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鲁肃也是出身名门望族,年少时就以才华出众而闻名。他涉猎广泛,尤其善于分析局势,洞察先机。孙权看重他的才能,多次派他出使各路诸侯,鲁肃也几次立下汗马功劳。
鲁肃最著名的功绩,就是在赤壁之战前夕,他力主联合蜀汉,共同对抗曹操。通过出使来回奔波游说,终于促成了刘备和孙权的联盟。
在赤壁之战中,正是在鲁肃的建议下,周瑜采用了以火攻的战术,从而一举击溃曹军,使得孙刘联盟获得首战告捷。
可以说,没有鲁肃的运筹帷幄和奔波联络,就没有后来的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仅这一点,就足以说明鲁肃的能力不亚于当世任何一位谋士。
荀攸:稳扎稳打的曹家智囊
在曹操手下,除了早逝的郭嘉外,还有一位功勋卓著的谋士,那就是荀攸。
荀攸也来自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慧过人,博览众书。他性格稳重谨慎,处理问题一丝不苟,不会轻易妄动。
荀攸拜在曹操麾下后,让曹操免于几次失败的危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官渡之战后,荀攸力主渡河南下,策应其他anti-袁势力,此举直接导致了袁绍军的溃败。
除此之外,诱降吕布,断粮烧袁绍军粮等许多重大策略也都出自荀攸之手。可以说,如果没有荀攸稳扎稳打的谋略,曹操也不会有日后称霸北方的局面。
荀攸深得曹操倚重,曹操也常说自己的成就有一半要归功于荀攸。这从侧面说明了荀攸在曹营谋士中的地位和作用。
贾诩:老谋深算的活到老
在曹魏一方,另一位英名远扬的谋士就是贾诩。
贾诩生于士大夫之家,从小就聪明过人,善于观察和洞察人心。他最擅长的,就是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观察分析,辨别敌友。
曹操看重他的谋略能力,多次派他出使联络人脉。在多次成功的外交任务中,贾诩也积累起了丰富的人生阅历。
正因为深谙人情世故,贾诩懂得自我保护,小心行事。在诸多同僚先后遇害时,贾诩都能化险为夷,成功躲过变故。
在魏国建立后,贾诩一直担任重要谋臣,辅助曹丕和曹叡。直到77岁高寿还在辅政,成为三国时期最长寿的谋士。
可以说,正是贾诩的老辣圆滑和深谙人情世故,让他在那个残酷的乱世中避开杀身之祸,成为罕见的长寿之人。这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他出众的智慧才能。
五子之才 各有千秋
东汉末年的三国乱世,战火纷飞,群雄逐鹿。那个时代激荡多变的政治生态,催生出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他们人才济济,但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为自己的主公贡献了力量。
郭嘉聪慧过人,又能冷静决断,是曹操麾下不可多得的智囊;法正谨慎稳重,为刘备避开了几次危机;鲁肃善洞察局势,将蜀吴联合起来;荀攸稳扎稳打,在许多关键时刻救了曹操;贾诩老辣圆滑,在复杂局势中保全了性命。
他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在那个乱世中发挥了独特的才能,谋出了不世之功业。虽然有些人早逝,但他们的名字将永远留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
相比之下,蜀汉的丞相诸葛亮,虽然在小说中被塑造为谋圣,但在当时的三国谋士中并不突出。郭嘉、法正等人的才能和谋略都要远高于诸葛亮,称得上是彪炳千秋的真正谋士之才。
功成身退,物是人非
当年那些智勇双全的谋士们,如今都已成为历史云烟,消失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他们有的功成身退,有的半途夭折,有的则在朝堂浮沉,最终各奔东西。虽然他们都对三国历史的变迁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但终究也只是历史进程中的过客而已。
今天打开历史长卷,我们不应该只记住那些家喻户晓的大名。那些不为后人所记住的谋士,也都用自己的智慧谋略,在那个动荡时代留下了属于他们的印记。
他们并不比诸葛亮差,只是好人不长寿,英雄无观者。这段三国历史,也许还隐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真实。我们应当怀着开放尊重的心态,去发掘那些被历史掩埋的真相。
也许从这些谋士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思考的还有另一个问题——一个人到底应该追求什么?功名利禄抑或世外桃源?在历史的长河中,又有谁能逃过时光的磨练,最终不是都要归于尘土?
不论功成或失败,许多当年心怀大志的青年,如今都都已经物是人非,成为历史书中的一笔墨迹。
英才早逝的郭嘉,稳重谨慎的法正,捉襟见肘的刘备,运筹帷幄的鲁肃,老成持重的荀攸,圆滑多谋的贾诩......他们命运各异,但所有人最终都逃不过沧海桑田。
三国之后,接踵而来的就是西晋统一天下。曹魏的统治最终也只持续了几十年的时间,很快就被新的历史潮流所取代。
刘备一生心心念念的汉室中兴大业,最终也在夷陵之战后破灭。姜维的北伐一再失败,蜀汉只能苟延残喘。到了蜀后主时期,国势已颓。终于,在西晋大军面前,它不战而败,灭亡。
孙权和孙泷父子两代人的心血,也终究敌不过历史的洪流。三国鼎立的局面,在西晋武力统一后就此成为历史。
如果让郭嘉、诸葛亮这些故人再世,不知他们看到三国覆灭、天下统一的局面,心中会作何感想?
也许他们会感叹,原来我们当年煞费苦心的谋划和筹划,最终都是水中月、镜中花,虚妄一场;
也许他们也会看开一些,觉得成也三国,败也三国,苍天已铺好的路,谁人也无法阻挡;
又也许,他们会感慨万千,我们这一生的心血功勋,终究也逃不过时光的洗刷,沧海变桑田,荣辱已无关痛痒。
结语
历史和时间,会洗刷一切。但我们仍要感激曾经有那样一批英明谋士的出现,让三国这个时代变得精彩绝伦。正是有了他们,才成就了这段不朽的历史传奇。
今天我们回顾三国历史,除了感叹人生如梦,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保持开阔的视野,洞察大势;做事稳重谨慎,深思熟虑;善于团结联合,广结善缘......这些或许,也是我们当下最需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