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刽子手,宁愿用钝刀砍人,也不愿将刀磨锋利呢?
前言
“利益”这个词汇,是人类行为中最为基本的驱动力之一。在每一项事务或决策之前,利益的影响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历史上,古代刽子手执行死刑时,利益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时,人们常常感到困惑,为什么刽子手在执行死刑时,会选择使用钝刀而非锋利的刀子?
实际上,这并不是因为刽子手不愿意将刀磨得锋利,而是因为刽子手在这一过程中也受到了利益的影响。刽子手的任务是执行死刑,而家属通常会付给刽子手一定的“价格”来执行这一任务。然而,这个“价格”往往并不足以让刽子手感到满意。
一、刽子手:代代相传的神秘行业
“刽子手”这个词语对古代人来说并不陌生,它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文献中就已经出现“秋后问斩”的记载,意思是要到秋天过后,万物枯萎的时候才进行处刑。这可见刽子手一职在古已存在很长时间。
到了汉朝时,著名思想家董仲舒进一步明确把行刑比作一年之中的“冬”。他提出君主要配合天时而施政,天有四时,君主也应有庆赏、筹划、审判和惩罚四种政治手段与之对应。
所以从此以后,刽子手这一职业就成为古代社会固有的组成部分,并世代传承下去。不过对古人而言,刽子手并不是像今人想象中那么神秘。许多朝代的刽子手家族代代相传,甚至可以在公开场合露面,只要百姓没有犯罪,也不会避而远之。
这种现象背后反映的是,在古代,刽子手也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就像打铁匠、木匠一样,都充满了专业色彩。刽子手家族中,父辈会从小就教导子辈各种行刑 *** 和技巧,把这视为一种专业传承。久而久之,刽子手也成为社会的一分子,不再像今人想象中那样神秘可怕。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古代社会对刽子手职业的接受程度,还是有一定局限的。比如在选择刽子手时,朝廷往往更青睐世代传承的刽子手家族,而不大会延揽普通百姓。
因为在封建等级森严的社会观念下,承担这样职业的人还是需要有特定身份才合适。所以刽子手家族便成为了这一专业知识和技能得以传承的主要载体。
二、快刀与钝刀:行刑中的生死选择
刽子手们将行刑手法传承了千年,每位刽子手从小就在家族熏陶下练就过人的技艺。他们心中明白,想要给犯人一个仁慈的了结,就必须打磨好快刀——刀身要短、平、锐,砍下时快速果断,让犯人即刻灭顶,不再受苦。
但是,是否使用快刀,往往取决于犯人家属是否给予刽子手足够的“好处费”。这可以看作是刽子手专业领域中的一种灰色收入。如果家属送上丰厚赏金,刽子手就会毫不犹豫用快刀让犯人单刀赴会;反之,则只能选择钝刀,让犯人多受刑几刀,痛苦至极。
这其中也反映出古人特有的宗法观念。子犯父之罪,犯人虽该伏法,但家人仍期望减轻其受刑痛苦。朝廷对此既知晓又默许,视为民间“你情我愿”的交易。毕竟刽子手是稀缺人才,也不易管制。
我们可以设身处地为这些家属着想。他们的亲人即将面临失去生命的痛苦命运,作为家人却无能为力,这是何等的絮心和无奈。也许给予刽子手一点利益,可以略微缓解家属内心的自责和悔恨。
但同时我们也要明白,这种灰色操作并不完全合理。它打破了法律的公平性,给有钱有势者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还有就是,这种行为也容易助长刽子手的贪婪之心。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种利益交换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不成文的默契。
三、刽子手:执行者还是受难者?
除了家属因素,还有一种情况会迫使刽子手不得不用钝刀行刑,那就是当权者的直接强制——比如清朝时对谭嗣同的处决。这时刽子手只能服从命令,哪怕内心敬佩犯人也无济于事。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刽子手也是这个时代的受难者。他们被迫承担了肮脏的社会功能,却也只是服务者而已。在许多非正义的杀戮中,刽子手亦是受害者,只不过命运置于对立面。
我们今天谴责那些非正义的处决,其实也应看到背后刽子手的无奈。也许每个刽子手内心都有一个普通人的本我,也有爱憎喜恶,只是被时代所限,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比如对谭嗣同这类忠义之士,刽子手内心也该是极度敬佩的。但出于生计和家族传统,他们无法摆脱行刑者的身份,只能依然挥舞钝刀,完成没有意义的杀戮。这对刽子手而言,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折磨。
当然,我们不应将刽子手完全等同于受害者。在许多情况下,他们也存在贪婪腐化的一面,比如为了钱财不惜加重犯人痛苦。但我们理应看到,在那个时代环境下,一个刽子手想要使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完全高尚无瑕,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四、利益共生下的行刑模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刽子手与钝刀背后的故事,折射出古代社会多重现实:
之一,是对刽子手这一特殊职业的代代传承,它已融入古代社会秩序,被视为必要之恶。
第二,是行刑背后基于利益的灰色操作,以及古人特有的宗法伦理观。这种利益共生的局面,也成为一种难以争议的默认现实。
第三,是刽子手在复杂环境下的专业化发展,形成自己的职业道德体系,但仍难以摆脱利益与情感的对立困境。
第四,在许多非正义处决中,刽子手也是受害者。他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只能匆匆执行完任务便隐匿于黑暗中。
当然,我们今天很难对古代的种种行刑方式予以赞同。但反过来想想,当时的环境下,似乎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刽子手这一职业的存在,就如同古代社会悖论的缩影——它既不人道,却也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必要手段。
我们应该庆幸,今人已经不再需要像古代那样频繁诉诸刑罚。但回顾历史,也让我们学会更多宽容之情。因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受制于时代,我们不能以今人的标准苛求古人。当我们今天谈论正义时,也应思索自己作为个人是否真正行得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