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内容

04年以色列副总理访华,请求去哈尔滨扫墓,感慨:我祖籍在中国

世界历史1年前 (2023-09-17)910

本文内容来自于 *** ,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2004年的夏天,一群来自以色列的犹太人踏上了遥远的旅程,他们的目的地是中国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这些犹太人不是来旅游,而是前来参观位于哈尔滨皇山上的一座特殊墓地,那里安息着600多名犹太人的尸骨,这个墓地以“皇山犹太-东正公墓”而闻名于东亚地区。

正当这些犹太人走在墓地的小径上,带队的领袖却是当时的以色列副总理奥尔默特。奥尔默特领着他的访问团前来,这趟旅程既是一次家族之行,也是一次回顾历史的旅程。奥尔默特的爷爷便长眠在这片特殊的墓地里,而奥尔默特家族已有近半个世纪没有前来扫墓了。

皇山墓地的每一块墓碑上都镶嵌着一个“六芒星”,这个犹太教的象征代表着墓主人的身份。这座墓地承载着犹太人在哈尔滨的历史,以及他们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独特生活。

然而,奥尔默特的祖父并非在一开始就在这片土地上安息,他的故事是关于三代人与哈尔滨的不解之缘。

19世纪中后期,沙俄在远东扩张,夺取了中国东北的大片土地,其中包括了今天的黑龙江省。在中国内外交织的复杂局势下,俄国的军人、官员和商人纷纷涌入这片土地。这一时期,犹太人也来到了哈尔滨,寻求安身之处。他们是来自俄罗斯的犹太人,逃离了在欧洲和俄罗斯的迫害,选择在中国安家落户。

奥尔默特的祖父约瑟夫就是其中之一,他离开了俄罗斯,带着妻子来到了哈尔滨,寻求新的生活。在这里,约瑟夫学会了说中文,做生意,最终成为了一位小有名气的商人。他的儿子莫德卡.奥尔默特也在这里出生,并接受了中文教育,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学生。他考入了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为后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莫德卡在学校里不仅学到了知识,还结识了一位犹太难民女孩,两人坠入爱河,最终结为夫妻。这段感情也承载着中国这片土地的温暖和包容。

1935年,莫德卡的长子欧慕然降生,他也与中国有着特殊的缘分。成年后,欧慕然担任了以色列驻华“科学和农业大使”,进一步拉近了中以两国的联系。

然而,中东的风云变幻,巴勒斯坦地区传来了犹太复国主义蓬勃发展的消息。以色列成立,战争爆发,莫德卡夫妇选择离开哈尔滨,前往巴勒斯坦,为了追寻他们的“故国”。

然而,莫德卡的父亲约瑟夫拒绝了这一决定,他坚守在了哈尔滨,将这里当作了自己的家。约瑟夫深情地爱着这片土地,他在这里度过了几十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坚守和深情,成为了奥尔默特家族的传承。

约瑟夫的故事也成为了奥尔默特家族的传奇,他的孙子奥尔默特成为了以色列的政治家,甚至担任过总理。奥尔默特曾表示:“我生在以色列,但是祖籍在中国。”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他对中国的情感和认同。

奥尔默特的政治生涯充满了波折和坚韧。他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但也因一场贪污丑闻失去了总理之位。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着对中国的深厚情感。即便是在政治退居幕后,他仍不忘中国,呼吁两国继续合作,不与中国对抗。

奥尔默特家族的三代人,从约瑟夫到莫德卡,再到奥尔默特,他们与中国的交缘,是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这段故事也反映了犹

太民族的坚韧和适应能力,以及中华文化的包容和温暖。

在那个充满风云变幻的年代,犹太人在中国东北找到了一片安宁之地,这个地方不仅给予他们庇护,还让他们能够自由地传承自己的文化和信仰。这是中国东北地区特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为犹太人提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港湾。

而在这个港湾中,犹太人不仅仅是生活,还是融入了当地社会的一部分。约瑟夫在哈尔滨建立了家庭,开设了生意,与当地人民建立了友好关系。他的儿子莫德卡也接受了中国的教育,学会了中文和东北话,更是考入了当地一所顶级学府,这种深刻的融入感使他们对中国充满了感情。

然而,历史的车轮不停地转动,世事多舛。以色列的建立,中东的战乱,以及奥尔默特的政治生涯都为这个家族注入了新的戏剧性。莫德卡从哈尔滨的家庭背景走向了以色列的政治舞台,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

奥尔默特的政治生涯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他在政治上崭露头角,但也经历了一场贪污丑闻的波折。然而,他的强硬立场和坚定决心为以色列争取国家安全赢得了国民的尊敬。

即便在政治领域,奥尔默特也保持了对中国深刻的情感。他的中国情结不仅表现在言辞上,还在行动中。他带领大规模的访问团来到哈尔滨,祭奠自己的祖父,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感激之情。

奥尔默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传奇,但中国始终是他心中的一部分。他的故事也让人们看到,文化的交流和包容不仅能够跨越国界,还能够连接人们的心灵。无论发生了什么,奥尔默特家族都将永远铭记着他们的根在中国,这里是他们的家,也是他们的心灵归属。

在当今世界,国际关系复杂多变,但正如奥尔默特一样,我们应该珍惜和平、友好的国际关系,保持开放的心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奥尔默特家族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发生什么,真诚、友好和包容都是连接世界各地人民的纽带,使我们共同构筑和平与繁荣的未来。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 *** ,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 *** 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9/525781.html

“04年以色列副总理访华,请求去哈尔滨扫墓,感慨:我祖籍在中国 ” 的相关文章

高仙芝与阿拉伯帝国交战,结果是怎么输的?

高仙芝与阿拉伯帝国交战,结果是怎么输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仙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最鼎盛的朝代,而唐朝之所以鼎盛,与强大的军事实力不无关系;在唐朝时期,频繁的发动对外战争,不仅攻灭了东突厥、薛延陀、高句丽、百济等国,而且还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

她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皇后,竟然还把寺庙改成青楼

她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皇后,竟然还把寺庙改成青楼

朝鲜王室,曾先后出现过著名的三大“妖女”,分别是肃宗时期的张禧嫔、中宗时期的郑兰贞,还有成宗时期的张绿水,相信很多人对此基本没什么了解,今天历史网小编就来讲一讲“三大妖女”之一的张绿水。朝鲜王朝在对待阶级关系以及嫡庶问题的层面上来说,与中国封建王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倘若小...

鸦片战争清朝战败道光审俘虏问了什么?维多利亚女王是个怎么样人?

鸦片战争清朝战败道光审俘虏问了什么?维多利亚女王是个怎么样人?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鸦片战争后道光皇帝的趣闻。《孙子兵法》有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两军乃至两国交战,最忌信息不透明,这样就无法准确估算彼此的实力,作出正确的战略部署,只有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才能百战百胜!不得不说,古之贤者真的是智慧非凡,早在千年之前就能有此远见,还将其载入兵...

马休佩里生平都做过什么事情 美国海军将领马休佩里简介

马休佩里生平都做过什么事情 美国海军将领马休佩里简介

马休·卡尔布莱斯·佩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1794年4月10日-1858年3月4日),或称为培里,美国海军将领,因和祖·阿博特率领黑船打开锁国时期的日本国门而闻名于世。日本称呼其为“伯理”或“彼理”,由于幕府方面的翻译是荷兰人的关系(由日语译为荷兰语,再由黑船上懂荷兰语...

强大的阿拉伯帝国,结果被一个中国人毁灭

强大的阿拉伯帝国,结果被一个中国人毁灭

唐朝在建国初年曾强大一时,不说唐太宗,但是武则天,唐玄宗时期,国力也是异常强大,但这仅仅是对于亚洲而言,放眼世界,还是有可与其比肩的,那就是强大的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君主“穆罕穆德”阿拉伯帝国是约623年(具体时间无可考证)由阿拉伯人建立的,君主被称为“穆罕默德”,唐朝称其大食国,西欧则称其萨拉森...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的故事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是怎么上位当上沙皇的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的故事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是怎么上位当上沙皇的

说到中国古代强悍的女人,很多人马上会想到吕雉、武则天、慈禧等,而在俄罗斯人心中,他们历史上最强悍的女人,非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莫属。叶卡捷琳娜二世从我作的这个对比,相信大家就可以看出: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一个超级女强人,能将所有男人和一个超级大国玩转于鼓掌之间。但我告诉你,叶卡捷琳娜绝不是慈禧和吕雉,她...

净饭王: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国王,即佛陀的父亲

净饭王: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国王,即佛陀的父亲

净饭王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国王,即佛陀的父亲。净饭王姓乔达摩,名字叫首图驮那,意思是纯净的稻米,所以称为净饭王,属于释迦族。王后叫摩诃摩耶,是邻国天臂城善觉王的长女。佛说净饭王般涅盘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俱。尔时世尊。光明韑韑[weiwei]。喻若日出照明世间。时舍夷国王。...

玛格丽特杜拉斯:法国作家、电影编导,代表作有《广岛之恋》

玛格丽特杜拉斯:法国作家、电影编导,代表作有《广岛之恋》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年4月4日-1996年3月3日),原名玛格丽特·陶拉迪欧,法国作家、电影编导。代表作有《广岛之恋》、《情人》等。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年出生于法属印度支那。十八岁时定居巴黎。自1942年开始发表小说,1950年的《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使杜拉斯成名。这段时期的作品富有自传色彩...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