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统勋家被抄出二万两现银!乾隆:这点银子不多,他们家没有贪官
本文内容来自于 *** ,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清代历史中,刘统勋作为一位杰出的汉臣,曾受乾隆皇帝高度信任,甚至被誉为“真宰相”。然而,在乾隆十九年,一场重大决策导致他遭受了不公的待遇,甚至差点蒙上贪污之名。本文将带您深入探讨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揭示其中的曲折经过。
在历史的长河中,刘统勋是清代汉臣中的佼佼者。他的名字不仅被载入了史册,而且在影视、文学作品中也频频出现。他的形象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令人铭记。即便面对乾隆这位自诩高人的皇帝,刘统勋也敢坚守原则,不为权势所动。
然而,正史中却记载着一段曲折的经历,让乾隆下了狠手,对刘统勋进行了不公平的对待。那么,为何乾隆会“痛下杀手”呢?本文将解开这个谜团,还原事件的真相。
乾隆十九年,乾隆皇帝做出了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决心对准噶尔部展开总攻。这个决定并非轻举妄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准噶尔部长期以来一直是大清更大的威胁,如同一个顽疾,不除掉就无法安宁。但准噶尔部内部团结,多次战事未分胜负。
然而,乾隆皇帝在这一年发现了一个契机,准噶尔部内部出现了分裂和内讧,削弱了他们的力量。乾隆看到了这个机会,下定决心出兵。
要打败准噶尔部,首先需要解决粮草问题。传统上,西北战事的粮草供应都设在陕甘地区。因此,乾隆不仅调兵遣将,还在考虑陕甘总督的人选。
当时全国八个总督中,陕甘总督的地位更高,通常由旗人担任,但乾隆最终选择了 *** 刘统勋。这一决定并非偶然,而是因为刘统勋在征战准噶尔时表现出色,为国家取得显著的成果。乾隆对他充满信任,因此委以重任。
刘统勋出任陕甘总督后,全权负责西征的钱粮事宜。之一次征战准噶尔取得了巨大胜利,伊犁被平定,准噶尔汗达瓦齐被俘。这一捷报传来,乾隆大为振奋,不仅褒奖有功人员,还将刘统勋封为太子太傅。但伊犁地区位于偏远之地,粮食全靠内地供应,每月数百万两的开支令乾隆头疼。
不久后,准噶尔部内的头领阿睦尔撒纳趁清军撤离伊犁之际发动了叛乱,这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伊犁驻军只有一千多人,而叛军却多达两万人。面对危局,刘统勋向乾隆上奏,建议将伊犁驻 *** 移到巴里坤,以增强防守力量。
然而,这个建议却引起了乾隆的愤怒。他认为刘统勋和永常的行动导致了局势紧张,损害了国家声誉。于是,乾隆下令将刘统勋和永常逮捕至京师审问,刘统勋的家人也受到了牵连。
刘统勋在途中被捕,而乾隆已经下令查抄刘统勋在京师和诸城老家的住宅。查抄结果显示,京师东四牌楼的住宅发现了六千余两现银以及字画,而在山东诸城老家,查抄人员更是找到了一万五千余两现银以及房产和田产。
这种抄家的行为并非偶然,官员在未被定罪前一律要抄家,这是清代惯例。官员被抄家后,通常都能获得不小的利润,这部分利润流入了内务府广储司,成为皇帝的私房钱。
刘统勋的家产高达二万余两银子,这对于他的俸禄来说是一笔巨款。要想摆脱贪污的嫌疑,刘统勋必须清楚说明财产的来源。刘统勋的俸禄只有一百多两银子,因此,他需要证明这笔巨款的合法性。幸运的是,诸城刘氏家族在外的声誉良好,出了数百个官员,没有一个被指控贪污的。
刘统勋和他的儿子刘墉在监狱里度过了一个多月的冷馒头时光。然而,这段时间内,乾隆逐渐冷静下来,重新审视了事态。他开始认识到刘统勋建议撤兵至巴里坤的合理性。此外,他也明白了对待刘统勋及其家属的态度过于偏激,不仅释放了刘统勋及其家人,归还了家产,还公开承认刘统勋无罪,甚至赞扬他在汉大臣中的杰出表现。
不久后,刘统勋被复官,重新担任刑部尚书。此次事件过后,君臣之间的关系似乎更加和谐了。刘统勋的官位逐渐晋升,不久后成为大学士,并担任首席军机大臣,继续为国家政务做出卓越贡献。
这段历史故事告诉我们,即便在皇权至上的清代,也存在着君臣之间的相互理解与调和。刘统勋的坚持原则和对国家的忠诚最终获得了乾隆皇帝的认可,使他得以东山再起,继续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总结而言,刘统勋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在历史的舞台上坚持信念,不畏权势,最终赢得了皇帝的尊重与信任。这段历史也提醒我们,真正的伟人不仅在辉煌的时刻表现出色,更在逆境中坚守原则,为国家的利益不懈奋斗。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 *** ,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 *** 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