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初巨富沈万三的后人与遗产,原来不在云南,而是隐居贵州深山中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9-24)660

有钱能使鬼推磨,谁都知道钱是个好东西,为了得到泼天的钱财富贵,多少人费劲心思争相逐利,但多数人汲汲营营也只能够赚得丁点碎银,根本累积不到巨额财富。

能够用钱生钱,财富累积到可以与整个国家抗衡的,古往今来也就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而沈万三就是其中之一。但他后来却因为得罪了朱元璋而差点性命不保,后来被发配到云南。

但奇怪的是,他的后人居然在贵州的深山里,这是为什么?

一、明初巨富沈万三,得罪朱元璋被流放云南

沈万三的人生可谓一波三折,他本是浙江人,靠着开荒土地赚了之一桶金以后,又将这些钱放在商业贸易上。

沈万三头脑聪慧,理财思维十分强悍,在他的精心运作下,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很快成为江南之一首富。到朱元璋建立明朝时,沈万三已经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富豪,甚至说他是全国首富都不为过。

不过,纵然他的生意经十分活络,但是在政坛上,沈万三站错了队伍,而这个错误选择也为他以后引来杀身之祸,真应了那句一失足成千古恨。

原来,早在元朝末年朱元璋与张士诚争霸江南时,沈万三用财力犒赏过张士诚军队。得到沈万三的支持后,张士诚固守苏州城长达八个月,极大程度拖延住朱元璋的进攻脚步,这让朱元璋十分苦恼。

得知张士诚军队如此难攻的背后有沈万三资助时,朱元璋愤怒不已,他狠狠记住了沈万三的名字。

1368年,朱元璋做上皇帝后,为了报复沈万三,便对江南地区实行严重的苛捐杂税制度。《明史》中有记载过,洪武年间光苏州的赋税就占到全国范围的10%,这是个相当令人恐怖的数字。

要知道明朝共有1400多个市县,共15个省,这么多的行政单位中苏州城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小城。可当地赋税远超其它市县,甚至超过一省的赋税之和,其背后的赋税压力,大到令人震惊。

沉重的赋税压得江南百姓喘不过气,而更严重的还在后面。

得知江南有大量的富商聚居于此,朱元璋便动用权力,严厉限制当地的富人子弟出来做官,并遣散了大部分富商,原本富饶的江南地区成为人间地狱。

沈万三何等聪明?他心里很清楚,朱元璋这样做其实是对自己的报复。为了平息帝怒,沈万三便主动拿出自己钱财来帮忙修建南京城,还提出拿银子代替皇帝犒赏三军。

然而这样做,不仅没有平息朱元璋的怒气,反而让朱元璋忌惮沈万三,觉得他富可敌国,严重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朱元璋心胸狭隘,他几番思索下来早就对沈万三起了杀心。幸亏朱元璋有个好老婆,马皇后为人理智客观重情重义,她知道此事不妥,便苦苦劝谏朱元璋免除沈万三死罪。

最后,沈万三如愿保住了脑袋,但他却被流放云南,全部家当充公处理。

二、沈万三的后人与遗产,原来不在云南,而是隐居贵州深山中

彼时,沈万三已经是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一代富豪风光大半辈子,晚年却流放荒地,结局让人感慨唏嘘。

沈万三被充军以后,历史上有关他的记录便销声匿迹,有很多人推测,既然他晚年生活在云南,他的后人肯定也在云南开枝散叶。

可实际上,沈万三死后,云南并没有他后代的丁点消息,这成为史学界的一大谜团他的后人究竟去了哪里,为何突然人间蒸发?

为了一探究竟,有不少人专门去云南进行考察,可经过

多年的研究却发现,沈万三的后代并不在云南,而是在贵州安顺平坝县的一处深山当中。

这个县里,沈家绝对是大姓,这个姓氏的后人至今都保存着很多特殊习俗,比如他们世代以经商为主,家里供奉着沈万三的画像。

对于这个家族来说,财神爷才是最需要祭拜的神,没有之一,这些习俗与众不同又颇有商人特色。

可问题来了,为什么沈万三的后人会出现在贵州呢?这得从行政变迁说起。

原来,如今安顺市属于贵州省,但是在洪武年间这个地方隶属于云南布政司,这就不难解释沈万三后代如今落户在贵州的事实。

而且,可别忘了沈万三并不是普通人,他能从一无所有做到首富的位置,足以说明此人能力出众,就算是落魄之际,也依旧凭靠智慧东山再起。

当初来到云南后,沈万三并没有灰心丧气,他的绝大多数钱财虽然被没收,但是留下来的钱财足以让家人和自己余生过得有滋有味。

而且沈万三并不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他在云南后很快当地商人打成一片,他发现云贵川虽然地处西南,周围崇山峻岭道路非常难走,但偏偏这样闭塞的环境中,出现一条驰名中外的道路“茶马古道”。

靠着这条道路,外国的手工业品以及香料源源不断输送到境内,而丝绸茶叶和瓷器等富有中原特色的物品又送往其他国家。

沈万三发现这条商机后,立马联络远在江浙的富商朋友,大家一起开发茶马古道,将生意一路从浙江做到了滇西和 *** ,在这样的情况下,家族有所迁移,也很正常。

在他的天才般的商业运作下,茶马古道变得更加繁荣,沈万三也从中获利不少。他在这里赚到了人生中最后的银两后,于1393年病逝于贵州平越。

他死后被民间奉为财神爷,相传他一生中达到的财富值为7200亿人民币以上,这个财富即便放在现代,都让多少富豪汗颜到自愧不如!

沈万三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他前半生身在江南,后半生却在云南落脚。可以说,云南不仅是他的重生之地,也是他安度晚年的重点地点。

对于云南,沈万三有着非常深厚的情感,这也导致很多人出现一个误解,即沈万三被发配到云南以后,其后人肯定也聚居在云南。

不过,从后世资料中可以看出,沈万三后半辈子的脚步遍及云南和贵州,他死后也归葬于贵州,所以他的后人能够出现在贵州安顺,也不足为奇。如果有机会去安顺旅游时,没准可以看到沈氏后人的聚居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9/527541.html

“明初巨富沈万三的后人与遗产,原来不在云南,而是隐居贵州深山中” 的相关文章

吕公将吕雉嫁给一无所有的刘邦,到底是因为什么?

吕公将吕雉嫁给一无所有的刘邦,到底是因为什么?

刘邦汉太祖高皇帝,汉朝开国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汉高祖刘邦在起兵之前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亭长(不入流的小吏),而且好酒好色,不事生产,家庭状况也只能算是一般。而吕雉虽算不上千金小姐,确绝对算得上小家碧玉。家境、相貌、年龄样样都比刘邦强,吕雉全家到沛县躲避仇人投靠沛县县令,沛县令看...

管辂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管辂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管辂(210年-256年),字公明,平原郡平原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古代卜卦观相行业祖师。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九岁,喜仰观星辰。成年之后,精通《周易》,善于卜筮、相术、算学,学习鸟语。相传每言辄中,出神入化。体性宽大,以德报怨。正元初年,担任少府丞。正元三...

曾秉正是明朝真正的清官,为什么朱元璋要阉掉他?

曾秉正是明朝真正的清官,为什么朱元璋要阉掉他?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个好皇帝,他一心为民,想要杀尽天下贪官,但是朱元璋有个缺点,就是特别的暴躁,就比如曾秉正是明朝真正的清官,朱元璋却要阉掉他,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曾秉正是明朝初期的一个知名文官,出生在南昌,在洪武初年的时候,他通过别人的举荐被授予为海州学正。到了洪武九年...

范文程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范文程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范文程,清朝开国重臣,帮助清朝统一了全国。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作为范仲淹的十七世孙,范文程是最早投奔满清的汉人之一。他为了帮助满清打败明朝,一生鞠躬尽瘁。有人认为他为国家统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有人则认为他是汉奸。那么,范文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算不算汉奸呢?范...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可谓是言听计从 刘备做皇帝后为何态度大变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可谓是言听计从 刘备做皇帝后为何态度大变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一直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为何当了皇帝之后态度大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期有很多的快意恩仇,也涌现出了大量的猛将谋士,他们留下无数的经典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其实这也是《三国演义》等名著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诸多的三国典故中,最有名也是...

乙弗皇后最后的结局怎么样?被赐死的原因是什么?

乙弗皇后最后的结局怎么样?被赐死的原因是什么?

乙弗皇后是西魏文帝元宝炬的皇后,河南洛阳人。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自古君王多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受很多清宫剧的影响,许多女生都想穿越到选秀时代的封建王朝,梦想成为后宫群芳的“领头雁”。只不过,古代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没有什么社会话语权,她们光鲜亮丽的背后,...

明朝时期常遇春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他做出了哪些贡献?

明朝时期常遇春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他做出了哪些贡献?

常遇春和徐达一样,都是出生于农家,祖祖辈辈种地为生。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常遇春是明朝名将,为朱元璋一统江南,推翻元朝立下巨大功劳,是仅次于徐达的大明第二名将。那为何常遇春不到四十岁就英年早逝了呢一,投靠朱元璋常遇春身材高大,擅长骑射,有万夫不当之勇,因此早年做了强盗。至正十五年(1...

胤袐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胤袐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在康熙的一生中,后宫的嫔妃多的数不胜数,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清朝算是历史上比较特殊的一个朝代,这个朝代虽然后世被慈禧给败的不成样子,并且沦落到被西方肆意欺凌的地步,但是,偏偏也是这个朝代,创建了难得的三代圣君,而且这个朝代还是满族人所建立,所以对于多民族的中华民族...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