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经典回顾︱西城的所谓四大凶宅都在哪儿?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9-25)490

西城往事--西城的凶宅故事

老北京,有东富西贵一说,其中一种说法说这里的东西指的是内城的东城和西城。

从目前已知的文献资料看,最早记载和解释&34;的是清末满族学者震钧,他在他所著《天咫偶闻》卷十记曰:&39;东富西贵&39;东风西雨&34;

对于震钧的说法,稍晚于他的清末蒙古族官吏崇彝也有类似的记述,他的《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曰:&39;东富西贵&34;随后,崇彝还分别列举了道咸以来位于东城的27处和位于西城的20处清代官僚的宅第,用以证明他的说法。

老北京的西城王府大宅很多,但其中被称为“凶宅”、“鬼宅”的也不少。其中有一个版本,说当年老北京的四大凶宅都是在北京的西城,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传说中的老北京有四大凶宅

01

二龙坑的郑王府

02

汪家胡同的京津保军警缉察处

03

南兵马司的警察总监公馆

04

小石桥胡同的京师警察教练所

其实还有一种说法,说西单小石虎胡同的绵德贝子府也是所谓的凶宅之一。

其实清末民初之际,北京城中的“凶宅”甚多,远不止四处。所谓凶宅都有两大共性:一是院落大、房屋多、长期无人住;二是凶宅的成因都和“庚子之变”,也就是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有关。

郑王府是北京公认的“凶宅”。王府变成凶宅的直接原因是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郑王府的所在地二龙坑是帝国主义侵略军的屠场,“尸积如山,流水为赤”。《辛丑条约》签订后,侵略军退出了北京城,可是市民们对二龙坑还是望而生畏。

十三号凶宅的由来

1948年,北平电影院放映了“中影”三厂和励华影艺社拍摄、出品的电影《十三号凶宅》。当时北平处在解放前夕,城内外的百姓都在盼望 *** 早日进城,而一些躲在城里的敌特反动分子则惶惶不可终日。在此期间上映的《十三号凶宅》,折射出当时一些人的心理,想借此来安慰和麻醉自己的精神。

所谓“凶宅”,乃是迷信或者民间传说的产物,泛指那些传说“闹鬼”、“闹狐仙”及发生过凶杀、自杀、暴死等事件的宅院。这种“凶宅”在北京不少,故而有“四大凶宅”之说,而流传的“四大凶宅”都在今天的西城地区。

至于电影《十三号凶宅》,不过是杜撰、编造的故事,系“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并无多少根据。而所谓“十三号”则是受西方文化影响。西方人认为13是个不吉利的数字,概以13号为宅名以吸引观众。

西城的四大“凶宅”

01

电影《十三号凶宅》影射的是西单大 *** 胡同的郑亲王府。电影的故事是编者编造的,但称郑亲王府为“凶宅”并不夸张,因为在咸丰年间的郑亲王端华是被慈禧“赐死”的。况且,在一座有二百余年的王府里,难免有奴仆被打死、逼死,使女、老妈上吊自杀之类的恶性事件发生。人们将此类深宅大院指为“凶宅”并不过分。

02

按传说故事,西城的丁章胡同内一所大宅门也是“凶宅”。据传这家曾长年“闻鬼”。每逢黄昏之后,人们都要绕开这里,宁愿多走路也不愿意沾上“鬼气”。显然,这只是迷信色彩的传说放事,因为世间并没有鬼。不过,婆媳不和、“扒灰”通奸,乃至下人象这种古老的宅门里发生姑嫂斗法、互殴和主人滥发 *** 而发生意外死亡的事是很正常的,被人们称为“凶宅是有一定道理的。

03

还有一处在志成中学,也就是后来的北京三十五中学对面,当然现在三十五中学也搬家了,它原址对面也早已拆迁没有了原来的样子。

04

另一处在西单小石虎胡同。此外,西黄城根兴平巷,也就是后来互助巷内的一个院落也被称为“凶宅”。总之,所谓“凶宅”都在西城地区。

旧京有“东富西贵”之说,西城地区的王府巨宅多,“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自然在这些王府巨宅中,发生意外的事也少不了,很易于被人们传为“凶宅”。北京人中有好事者,这些人平日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坐在茶馆里闲聊时听到些闲言碎语便添油加醋滥加夸张,于是“凶宅”就以讹传讹地传了出来,而且还会有不同的“版本”而广泛流传。

在这些被称为“凶宅”的院落中,郑亲王府被称为“凶宅”是比较靠谱的,因为这座历经沧桑的王府中出现过不少奇事怪事,人们将它传为“凶宅”是有道理的。

郑亲王府传到端华,也就是肃顺的胞兄时,这里已经住过好几代郑亲王了,住在这里的历代郑亲王,有几个“王爷”是“非正常死亡”,不是被处死就是暴死,一些迷信的北京人故而称这里是不吉之地的“凶宅”。

按史料所载,郑亲王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从济尔哈朗之下至少出了16个王爷。不过,称和硕郑亲王的有7人,称和硕简亲王的有9人,郑亲王与简亲王是同一个爵位,相互交替使用。此类现象在清代并不普遍,所以为“凶宅”之说提供了些许根据。

从目前遗存的一些史料看,有几位郑亲王或者说简亲王的命运不济。如雅尔江阿因“耽饮废事”被“夺爵”,神保住因“恣意妄为”也被“夺爵”咸丰朝的郑亲王端华,因参与“辛酉政变”,反对慈禧掌权执政,与他的胞弟肃顺等人被赐死。好在郑亲王端华官高位显,死时被保留了全尸,而肃顺则在菜市口被砍了头。郑亲王端华的继承者承志,没有坐稳郑亲王位,也被慈禧找了个借口“夺爵”,终于没有能“承志”,被逐出郑亲王府邸,呆在家里吃闲饭,养花喂鸟自我沉沦。

旧时代的“旗人”很迷信,觉得郑亲王或者说是简亲王府内怪事多多,出了不少不肖子孙,此地的风水不好,所以,称呼这里是京城之一“凶宅”是合乎情理的,因此到了民国之后还有人拍摄电影《十三号凶宅》来影射。据说,郑亲王的后代对这部电影十分反感,他们“对号人座”,曾对簿于公堂,起诉电影公司,但是以不了了之告终。

选自《北京西城往事》作者:霜林

部分图片来自 *** ,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 *** 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

来源:徐徐道来话北京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9/527743.html

“经典回顾︱西城的所谓四大凶宅都在哪儿?” 的相关文章

卫子夫最后之所以选择自缢,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卫子夫最后之所以选择自缢,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卫子夫的一生完美地验证了现实生活远比小说精彩。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卫子夫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史称孝武卫皇后,在汉宫49年,居后位38年。历史上对其评价极高,赞其为";一代贤后";。有句话叫“哀莫大于心死”,卫子夫最后之所以选择自缢,主要是因为她的心已经死了。受野...

管辂: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少年奇才,算术入神

管辂: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少年奇才,算术入神

管辂(210年-256年),字公明,平原郡平原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古代卜卦观相行业祖师。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九岁,喜仰观星辰。成年之后,精通《周易》,善于卜筮、相术、算学,学习鸟语。相传每言辄中,出神入化。体性宽大,以德报怨。正元初年,担任少府丞。正元三...

夷陵之战如果是诸葛亮出战 诸葛亮能赢陆逊吗

夷陵之战如果是诸葛亮出战 诸葛亮能赢陆逊吗

你真的了解夷陵之战时,如果讨伐东吴的是诸葛亮,他和陆逊谁会赢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如果讨伐东吴的是诸葛亮,刘备留守后方,陆逊还有机会赢吗?答案是陆逊不会有赢的机会,而诸葛亮也同样不会获胜。双方很可能温汤馄饨水的胶着一阵,然后各自收兵。因为不管从战略上还是从战术上,两个人都是没有什么...

向朗:蜀汉官员、藏书家、学者,被罢免后专研典籍

向朗:蜀汉官员、藏书家、学者,被罢免后专研典籍

向朗(约167年—247年),字巨达,襄阳郡宜城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藏书家、学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向朗早年师从于司马徽,并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临沮县长。后随刘备入蜀,历任巴西、牂牁、房陵太守,并拜步兵校尉,领丞相长史,随丞相诸葛亮北伐。因包庇马谡被免职,后为光禄...

华雄在连杀四将的时候 曹操为什么不让手下人出战

华雄在连杀四将的时候 曹操为什么不让手下人出战

华雄连斩四将猖狂至极,为何曹操不让手下猛将出战?他在害怕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事实上,面对嚣张猖狂的华雄,曹操之所以不让手下出战,主要是因为这三个原因!嚣张的华雄董卓篡夺东汉大权后,惹得众人不满,于是十八路诸侯联合起来,准备讨伐董卓,这可把...

历史上刘伯温的死是什么真相?与朱元璋有何关系?

历史上刘伯温的死是什么真相?与朱元璋有何关系?

刘伯温,明朝开国元勋,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刘伯温的死因,已经成为了历史谜案。很多人都认为,刘伯温是朱元璋杀害的。为什么说他是朱元璋杀害的呢?当时刘伯温生病了,朱元璋让胡惟庸派御医去看他。御医给刘伯温开了一副药,刘...

李陵作为汉朝飞将军李广的后人 李陵为何会站在汉朝对立面

李陵作为汉朝飞将军李广的后人 李陵为何会站在汉朝对立面

还不知道:飞将军的后人李陵,为什么站在了汉朝的对立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陵所在的李家世代为将,祖上是秦国名将李信,他的爷爷也是汉朝著名的飞将军李广。李陵无论脾气,或者心性,简直就是李广的克隆版。李广射箭天下无双,李陵亦是射箭高手,这是其一。李广浑身是胆,天不...

徐妙云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徐妙云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仁孝文徐皇后,朱棣的原配妻子,明朝开国大将魏国公徐达的长女,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将门才女,一代贤后。这是后人对于仁孝皇后徐氏的评价。在很多影视剧里,徐达的长女都被称为“徐妙云”,不过在正史里并没有明确记载她的闺名,只称之为“徐氏”。这里姑且称徐氏为徐妙云。1407年8月6日,46岁的徐妙云行将离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