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广府人的故乡在北方,粤语与古秦语关系极大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9-25)670

昨天写的文章说广府人,千多字的小文章,许多问题无法说透彻,只好一笔带过。这让许多广府人不满,认为纯属胡说。很无奈下,就另写这一篇作为补充。

秦灭六国的后半程,就将目光瞄向了岭南。前219年,秦始皇派兵五十万攻打岭南的百越族,经过五年战争,至前214年完全占领岭南之地,并设立郡县进行有效统治。

老秦兵

五十万大军有四十万驻扎在广东、广西一带,没有回撤。秦朝廷从内地输送了一万五千名女子,让官兵成家。但对几十万大军而言,这些女子是杯水车薪,不够用。秦军主将任嚣就鼓励兵士娶百越族女子为妻。

秦朝初年各地的人口都比较少,作为大秦发源地的陕西,也就200万人的样子。当时的两广都属蛮荒之地,生产水平极端落后,总人口也就一百多万。经过五年残酷的战争,青壮即便没有被杀光,也所剩不多了。总人口估计不到一百万了,以妇孺居多。

秦兵娶百越族女子为妻,民族融合开始。秦军副将赵佗,在主将病死后代替主将,乘北方大乱建立了南越国。南越国很稳定的统治了将近百年,为南北民族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融合后的这一大批人,就是最初始的广府人。

几十万秦兵并非全部来自陕西,向岭南派兵时,秦已经灭了韩国、魏国、赵国等,因此秦兵中肯定有河南人、山西人、河北人等,比如副将赵佗就是河北真定人。

统一六国前的形势

将俘虏的军队再投入战场,有一件必做的事,就是改编。主将由秦人担任,中下级军官由老秦兵充当,然后训练磨合,直至官兵相熟指挥顺畅,这才敢让他们上战场。

训练磨合管理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语言问题。大秦军队的通用语不可能是河南话或山西话,肯定是古秦语,即秦代的陕西话。这一点无需置疑,因为军队的中下级军官是老秦兵,其他士兵必须能听会说长官的语言,否则无法与长官交流,军队就难以运作了。

兵士训练

进兵岭南时,韩国被灭十多年了,魏国被灭6年,赵国被灭3年,再加上攻打岭南的5年时间,这段时间绝对足够他们熟练掌握古秦语。

百越族的语言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今天已无法知道了。但与秦兵士结为一体后,他们肯定要说对方的语言。因为秦兵集团是统治者,统治者的语言总是强势的。

因此,最初的粤语就是古秦语,其中肯定受百越语言的影响,夹杂许多古越族词汇,但底子肯定是古秦语的底子,语法发音等都遵循古秦语的路子。

汉武帝收复南越国之后,对岭南之地的统治一直比较宽松,原因很简单,这儿太远,又有五岭阻隔,如世外桃源一样。一直到隋唐时期,五岭之南都是高度自治的状态,语言风俗等受外界影响比较小。

古代的农耕

初始的广府人居住在珠三角,进行农耕。因为秦兵将北方的耕作技术带了过来,这儿气候又好,土地平坦肥沃,是农耕的好地方。广府人就在这儿繁衍生息,发展壮大。

但北方总有人南逃过来。晋末的五胡之乱,隋唐之际的战争,宋末北方的杀戮,都让很多北人南逃。

逃到岭南的北方人,带来了更先进的农耕技术,但语言也随时代而变了,与广府人说的古粤语差异较大。可他们难逃,也就一家几家的同行,人数上处于劣势,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居留在珠三角,融入广府人的社会,接受他们的语言风俗。二是坚决不融入,不说粤语,宁愿居住在没有广府人的山中。

最早的南逃者,几乎都选择了融入,这是最简单的办法。于是他们就成了第二批、第三批或第N批广府人。

但时间越是朝后推移,岭南与北方的差异越大。特别是南逃的北方读书人,对广府人的观念习俗很不认同,加上这时候珠三角也人满为患,很难插脚。于是很多南逃者进入山区居住,成了客家人。

客家人中普遍信奉一个原则:宁卖祖宗田,不改祖宗言。他们对自己所操的语言坚决不改,选择洁身自好也就容易理解了。

而广府人讲究“马死落地行”,形容海鲜也用“生猛”一词,与陕西冷娃的风格颇有相似之处。

至于网上传说的珠玑巷,乃是唐宋时北人难逃的一个中转站罢了,把珠玑巷当作故乡,是因为之一批直至第N批广府人根本没有统一的故乡,那就选一个知名度较大的珠玑巷。但这么小的小巷子,能是所有广府人的故乡?

珠玑巷

还有,广府人中流行的家谱,这东西在明清时期才开始流行于岭南之地。之一批广府人根本就没有家谱。秦兵个个都是大老粗,会写字的万中挑一也难挑到,哪有雅兴搞什么家谱。在那个艰难的远古时期,能活下来才是硬道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9/527935.html

“广府人的故乡在北方,粤语与古秦语关系极大” 的相关文章

窦漪房双目失明又失宠了 汉文帝为何没有废后

窦漪房双目失明又失宠了 汉文帝为何没有废后

还不知道:窦漪房早已失宠,还双目失明,汉文帝为什么不废后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文帝可以废窦漪房,但是,没有必要。他没有废后的理由,并且,废后的性价比,实在太低了。窦漪房,并不是汉文帝的结发妻子。她原本是家人子,在吕后身边伺候。后来,她被吕后赐给当时还是代王的汉文...

三国时期的东吴四大都督分别是谁?孙权对他们有何评价?

三国时期的东吴四大都督分别是谁?孙权对他们有何评价?

吴国,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都是一顶一的英杰之才,为孙权坐断东南与曹刘相抗贡献了很多。那么在孙权心目中,他对于周瑜、鲁肃、吕蒙是如何评价的呢,谁的地位最高?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

三国时期颜良为何会被关羽所杀?

三国时期颜良为何会被关羽所杀?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拉开序幕,袁绍派大将颜良率军进攻白马,东郡太守刘延不能抵挡,曹操派张辽和关羽救援,迎战颜良,关羽在万马军中看到颜良的麾盖,策马冲过去将颜良斩杀,袁绍手下的将领无人能抵挡关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解白马之围”。颜...

郭从谦是什么出身?李存勖的死跟他有何关系?

郭从谦是什么出身?李存勖的死跟他有何关系?

在古代,伶人大多身份低微。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同光四年(926年),后唐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发动兵变,率领全副武装的部下对兴教门发动了突袭。郭从谦同守卫皇宫的禁军大战,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攻破兴教门,杀死了“战神天子”李存勖。郭从谦只是一个小小的指挥使,为何能轻易除掉久经沙场的皇帝李存勖呢一,跟随...

清朝后宫妃子走路都需要宫女扶着 她们身体有那么弱吗

清朝后宫妃子走路都需要宫女扶着 她们身体有那么弱吗

对清朝后妃走路时,为何要宫女扶着胳膊?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经常看清宫影视剧的朋友不难发现,清朝后妃在走路时,往往需要宫女或太监搀扶。对于古代的达官贵族而言,出行以他人搀扶,主要是为了彰显身份地位,而对于清宫后妃而言,这个却不是主要原因,她们之所以要人搀扶,主要与所...

后世是如何评价王珣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王珣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字元琳 ,小字法护,琅琊临沂人。东晋时期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珣出身琅琊王氏,初任大司马(桓温)主簿,深得桓温敬重,累迁琅邪王友、中军(桓冲)长史、给事黄门侍郎。太傅谢安当政,授秘书监。以...

郭圣通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郭圣通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郭圣通是光武帝刘秀的妻子,东汉王朝的第一人皇后。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建武十七年(41年),东汉光武帝刘秀废皇后郭圣通,立阴丽华为皇后。郭圣通是刘秀的第二任妻子,也是东汉的首任皇后,其娘家亲戚在帮助刘秀夺取天下的过程中立了很大功劳,她还为刘秀生下了五男一女六个孩子。那刘秀...

李香君是什么出身?她与侯方域之间有何故事?

李香君是什么出身?她与侯方域之间有何故事?

李香君,秦淮八艳之一,是南京城有名的乐伎。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李香君生于明末,是苏州阊门人,出身于武官之家。由于她的父亲在朝中支持东林党,受到魏忠贤等阉人所害,家人多受株连,李香君小小年纪,也只能随亲戚避祸他乡。李香君8岁时,秦淮名妓李贞丽见她孤苦无依...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