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于都:蜿蜒二万五千里“红飘带”的起点
江西赣南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的出发地、伟大长征精神的开启之地。1934年10月中旬,在于都集结的中央红军86000多名将士,星夜渡过于都河,在中华大地勾画出一条蜿蜒二万五千里的“红飘带”。
“胜利不忘哪里来,红色源头记心窝……”中央红军长征出发89周年前夕,徜徉在“长征之一渡”——赣南于都县城东门渡口,追寻万里长征起于都的红色记忆,感悟伟大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在秋阳照耀下巍然矗立。纪念碑碑高19.34米,底座边长10.18米,碑身为迎风远航的双帆造型,象征着中央红军从此扬帆远征。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内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件件文献实物、一个个沙盘模型,记录着中央红军长征前后那段历史。
*** 、朱德等创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曾是照亮黑暗中国的一只火炬、革命武装中的一面红旗,是全国更大的一块红 *** 域。在这里, *** “唤起工农千百万”,指挥红军取得了一次又一次伟大的胜利。
正当根据地军民上演一幕幕“漫天飞雪,风卷红旗过大关”的精彩剧目时,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博古、李德不顾实际情况,实行“乞丐与龙王比宝”的战法,致使战局连连失利,结果是不得不放弃中央苏区,红军只剩下战略转移一条路。
凝望“长征之一渡”,我在思考, *** 中央、中革军委缘何将于都作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的集结出发地?
经与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负责人交流,结合国内党史专学的研究成果,答案逐渐清晰:于都处于中央苏区中心腹地,境内多为丘陵地带,有利于大部队行动、宿营、隐蔽、休整;中央苏区全红县的于都,政治、物质条件好。
凝望“长征之一渡”,我脑海里回想起了当时正遭受“左”倾教条主义排挤的 *** 为红军选择渡河点的往事。
9月初, *** 从瑞金云石山来到于都。在那段日子里, *** 带病深入到茶梓、小溪、罗江等地,察敌情、摸家底、为红军选择突围路线。时任少共(共青团)中央局组织部长的刘英后来回忆:“中央红军安然地过了于都河,走的就是毛主席选定的路线。”
徜徉在于都红色热土上,我在思索,中央红军主力从各地集结到于都后,缘何在短短的十多天时间内,就补充了兵员和物资,踏上了突围转移的漫漫征途?
答案就在伟大的长征精神之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红 *** 移需要什么,于都人民就无条件奉献什么,靠的正是这种军民团结的鱼水关系。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悬挂着一幅由80双草鞋拼成的中国地图。小红星代表了江西于都,大红星代表了首都北京。当年,于都的妇女和老人们,为红军赶做了一双双结实的草鞋,期盼他们穿着草鞋打胜仗、早日凯旋。中央红军在于都集结休整期间,于都人民倾其所有,筹集粮食7939担、菜干150担、草鞋8400双,筹钱6.25万元;收集大量子弹壳、铜锡、土硝、废铁等兵工材料供给红军,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
行走在于都的山山水水,我仿佛在历史时空里看到了当年于都人民父送子、妻送郎当红军的感人场景。长征前夕,于都县有近万人参加红军。资料记载,参加长征的于都籍红军有17000多人,只有1000余人胜利到达陕北,到全国解放时仅剩下277人。参加长征的8.6万红军将士中,每5个人中就有1人是于都人。
人民是铜墙铁壁,人民是大山大海。当年,于都河有400多米宽,水深浪急,8个渡口中有5个需架浮桥。架设浮桥需要大量的木板、船只和船工。红军需要什么,于都人民就拿出什么。沿岸的百姓将自己所有能用来搭桥的家当都捐献出来,并先后汇集了大小船只800多条。正是因为有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红军才能在短短的四天时间架起了5座浮桥。周恩来曾动情地说,“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
在于都河两岸,我听到最多的是歌颂红军的两句话:“历代兵戎民之害,惟有红军为吾民。”我在纪念馆的资料上看到,架设浮桥时,广大红军指战员严格遵守中革军委的规定,对在架设浮桥时的损坏船只和木材,折价赔偿给老百姓。如果木船无法再使用,将建造新船的材料费、雇工费等费用折算清楚,一起赔给老百姓。
一幕幕感动人心的场景共同凝炼成伟大长征精神。9月17日,在渔翁埠渡口,3名船工用3条船将红九军团的伤病员和后勤部队摆渡过河后,红军给了每位船工3块银元,在当时可以换来两担谷子。过河后,天色已暗,为了不扰民,红军战士们就在渔翁村各家各户的屋檐下席地而睡。
站在杨成武题字的“长征渡口”石碑前,我在深深思索,八万红军是怎样在四天内悄无声息地完成渡河的?人民是手和眼。在丰都战役中失去右眼的刘伯承元帅的曾这样说:“只要你是为人民大众的切身利益而战,战争夺去你一只眼睛,群众会给你千万只眼睛;夺去你一只手,群众会还给你千万只手!”
正是无数只手、无数双眼,让敌人成了聋子、瞎子。为隐蔽红军的战略意图,防止 *** 军飞机侦察、轰炸,于都人民与红军工兵一道,头天傍晚架桥,次日凌晨拆除,不留痕迹。30万于都人民严密 *** ,制造假象迷惑敌人,直到8.6万红军主力顺利跨过“长征之一渡”, *** 仍然对此一无所知,创造了数十万军民共同保守着“一个天大的秘密”奇迹。
“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于都溅溅鸣。”伫立于滔滔于都河畔,举目远眺,10月16日傍晚,中央红军迈开长征之一步的场景仿若昨日。夜幕下,男女老少纷纷从四面八方涌上桥头、涌向渡口,涌向河滩,给战士送布鞋、送斗笠,齐声唱起了悲怆感人的《十送红军》,这歌声,激励着红军将士杀开一条血路,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打胜仗。
张闻天同志曾说过:“没有理想,红军连一千里都走不了。”渡过于都河的红军将士燃烧着信仰的火炬,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以一往无前,不胜不休的英雄气概,浴血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征服空气稀薄的雪山,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用顽强意志赢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从此,中国 *** 和人民军队展开了波澜壮阔的崭新画卷。
深秋的于都,层林尽染,万山红遍。回望“长征之一渡”,我对长征精神的认识有了升华,长征是一部党和红军以“革命理想高于天”“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精神写的一段壮丽史诗。
岁月可以改变山河,但不朽的精神与世长存。伟大长征精神丰碑永矗,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激励人民军队接续奋斗、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
(图片由作者提供。宋海峰:江西日报社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