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有血性的王朝,亡国前,也要用尽余力灭掉3个强国
在中国数千年的王朝历史中,曾多次发生政权更迭并由此出现过不少大一统的朝代,对这些古代朝代,今人习惯于以单字概括之,如一统六国之“霸”秦,如工商业高度发达之“富”宋如铁血手腕之“刚”明。
但在如此众多的朝代之中,只有一个朝代可以用“盛”来形容它,这便是唐朝。繁荣就是繁荣,只有国泰民安,海清河晏,富庶强盛,文学繁花似锦,才算得上是繁荣,但唐朝都做得出来。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泱泱盛唐八面来风,从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首倡贞观之治开始,此后100多年里唐朝始终处于高度发达和高度繁荣的阶段,这一盛世一直持续到西元755年安史之乱的爆发方才嘎然而止,李唐江山自此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观夫治开元者,横制六合而骏奔百蛮;又天宝之乱,天子莫能守二都而诸侯莫能安九牧。”安史之乱以来,节度使割据一方,有野心的人拥兵自重,唐朝已处于四分五裂之境,更要命的是周边三大国仍虎视眈眈。
三大国是南诏,吐蕃和回鹘。
大多数人对于吐蕃的感觉可能只是停留于文成公主进藏时,松赞干布专门为她建造布达拉宫此地,感觉它只是盛唐时的附属国家而已,其实吐蕃才真正称得上是当时世界强国。
安史之乱后吐蕃一度入侵我国宁夏和陇山,猛烈地“咬”了唐朝的一大片土地,后来就连安西和北庭都相继落入吐蕃之手。并且吐蕃的扩张不仅限于对唐朝,其向西南甚至一度推进到恒河附近。
大家对于南诏可能只局限在某些影视剧或游戏中,把它完全当成是我们国家的附庸。确实,南诏自立国起就得到唐朝的支持,所以西南地区部分唐朝官员对待南诏很不友好,最终导致南诏回升,天宝之战打响。这是许多人都没听说过的一场战争,但是可以说,这场战争是唐朝的一个真正转折点。
在天宝之战的两次战役中,唐朝都投入了不少兵力,但最后还是以唐军20万人“流血成川、积尸壅水”“弃之死地只轮不还”而告终,狠狠地削弱唐朝军事实力后,才在第二次天宝大战翌年安史之乱马上爆发,安禄山和史思明只是正好抓住南诏打败唐军的机会。
以前唐朝与吐蕃争夺南诏控制权,但后来不只是唐朝,就是吐蕃也奈何不了南诏了。
地处北方的回鹘汗国立国也得到了唐朝的支持,意在与突厥周旋,安史之乱开始时,回鹘曾帮助唐朝平定叛军。但是时光荏苒,北方回鹘并不容易,特别是在公元840年北黠戛斯人战败之后,人们只能把眼光投向内外交困的唐朝。
唐朝拒回鹘深入河套地区,引起他们的不满,回鹘想得很简单,既然没有给土地那么干脆明抢吧,于是回鹘军队30万人分头向南进发。
也许是因为有“攘内必先安外”这个想法,也许是因为到破釜沉舟的时候,四分五裂的唐朝已经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先排好“外忧”。
在河东节度使王宰打败吐蕃、凤翔节度使崔珙连夺河西七关的基础之上,公元848年极大地 *** 了地方人民,张议潮于当年在沙洲举行起义“打破吐蕃的包围”,直接导致吐蕃动乱和沙洲光复。
在唐朝的扶持下,张议潮接连收复沙、甘、肃、鄯、伊、西、河、兰、岷、廓等十一州,并于公元861年,终于收复战略重地凉州,从此失去百年之久的河、湟故地全部回归。
而南诏,乘火打劫,一直作乱于中国西南,安南和西川屡被侵扰,但唐朝却从未放弃过平定南诏之意。西元875年髙骈率领五千大军渡河,至南定时,大破南诏军队,围攻交趾城。经过漫长的战争南诏已经“屡覆众而国耗虚”了,但南诏王骠信却不得不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唐朝做人质,发誓再也不敢犯了。
面对回鹘大军南下,李德裕于公元842年于幽州附近部署防线蓄势待发,随后渔阳之战和胡山之战更取得了胜利,打得回鹘胆战心惊,接连投降。至于不愿意投降的乌介可汗率10万余人往返躲避,最后在内讧中死去,统治漠北草原强盛的回鹘也随之消亡。
晚唐到五代为乱世之时,对内连续起义动乱不断,对外也有强国虎视。国内混战确实令唐朝捉襟见肘,但是即便是灭亡也是等外部忧患解除之后才会覆灭,那才是血性!西元907年后梁立国,是五代十国时期来临和唐朝覆亡的象征。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
来源:五千年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