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逝世那年,一男婴在杭州诞生,51年后让明朝多存活了200年
前言:
历史上的每个朝代盛衰,没有一个可以长治久安。然而哪怕在巨变来临之时,仍有忠心之士选择舍生取义,这股力量使 朝代得以在危难之际续写春秋。
公元1398年,明太祖驾崩,洪武之治就此结束,明朝迎来之一个动荡时期。而在杭州,一名平凡儒生于谦就诞生在这一年。他本可以安度一生,在书斋里品论经史。然而他选择了报效,忠君爱国。
51年后,他挺身而出,以一介书生之躯守住了京师城池,使明朝转危为安。他并没有活很长时间,只在人世间留下短暂的身影。
但他的精神永存,成为一代代志士仰慕的楷模。正是因为有于谦这样的忠臣,付出生命捍卫国家,一个朝代才能在动荡中恢复元气,在危难中重现希望。
一、报效明朝的壮志凌云
1398年冬,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对明朝来说是个重大变故。在杭州钱塘县一个普通书香门第,于氏夫妇的长子于谦就诞生在这一年。
虽然出生平凡,但于谦自幼聪慧过人,7岁就开始学习四书五经。12岁那年,于谦读到宋代忠臣文天祥的诗作,深受感动。文天祥舍生忘死、壮志凌云的气概,成为于谦学习的楷模。
每当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于谦就会不禁思索人生的意义。一个人就应该像文天祥那样,报效国家,不怕权贵,只为心中正义和理想而生。这样的思想渐渐塑造了于谦坚定的人生目标,他也要效法文天祥那样忠勇报国。
为了实现报效国家的心愿,于谦开始闭门苦读,日以继夜地学习。于谦的父母看到儿子的决心,也全力支持他读书。
有时于谦夜读到凌晨,父母还亲自到他房里为他添壁上灯,怕烛光伤了儿子的眼睛。于谦感动又羞愧,更加勤奋用功。
1421年,时年仅23岁的于谦终于中了进士,准备正式步入仕途。这在当时来说实属难得,许多读书人要到30多岁才能中举。而于谦以他过人的学识和品德,获得了这个殊荣。于谦的父母听到这个喜讯,欣慰地泪流满面。儿子实现了他们的期盼,一定会在仕途中为国家贡献才干。
二、刚正不阿惹草木皆兵
1426年,宣宗即位不久,汉王朱高熙发动叛乱谋反。时任御史的于谦奉命随驾出征,在两军对峙时,于谦严厉指责朱高熙的罪行。朱高熙听后自觉惭愧,放弃了抵抗。于谦因此功绩获得明宣宗赏识。
1435年明英宗继位,张惶失措的英宗纵容心腹王振跋扈。王振开始收受“面金”,要求所有见皇帝的官员都要先行贿赂。于谦正气凛然,坚决拒绝向王振进贡。
王振本就因为于谦曾指责过他的乱政而怀恨在心。这次于谦公然驳斥他的要求,让王振恼羞成怒。王振遂向英宗进谗言,诬陷于谦贪污,将于谦下狱并判处死刑。
狱中于谦仍然气定神闲,心怀国家大义。他并不怨恨王振,因为王振只是昏庸之辈,自己做错了便要承担后果,于谦心中并无怨言。
然而,于谦在任上深得民心,百姓得知此事后纷纷上书为于谦鸣冤。一时间朝中舆论大哗,各方劝谏之声不绝于耳。在各方压力下,王振只得改判于谦远贬他乡。
14年后,于谦才得以重新起用,担任兵部左侍郎一职。1449年,王振又怂恿英宗亲征也先,于谦再次进谏,英宗仍不听从。英宗亲率大军出战,终至土木堡兵败被俘。于谦闻讯,叹息英宗贪图虚名,最终酿成毁灭性后果。
三、视死如归百姓为重
土木堡兵败的噩耗传到京城,朝野震惊。有的大臣建议迁都南方,有的主张与敌国和谈。于谦迅速行动,命令各地军队入京支援,并组织百姓加固城池,以死守京师。
也先军队到达城下,要求用英宗换取开城。于谦断然拒绝,他明白一旦开城,百姓必遭杀戮,国家也将从此一蹶不振。城中百姓安居乐业是于谦心中最重要的,而不是皇帝一人的生死。
于是也先军队攻城,于谦与京城百姓并肩抵挡住敌军的进攻。于谦身先士卒站在城头,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姿感染着每一个守军和百姓。也先军队屡攻不下,只得退兵。
终于,在危难时刻,这个出生寒微的读书人以他的胸怀和勇气,守住了国家江山和百姓安危。然而好景不长,他也在政治斗争中丧生,但他的精神永远铭刻在百姓心中。
四、身殉国家魂归自由
1457年,复辟的英宗要清洗异己,仍怀恨在心的他决意诛杀于谦。得知噩耗的于谦既不后悔也不怨恨,只是淡然面对。他相信自己此生无愧于心,用生命守卫了国家社稷和百姓河山,即便被杀不能改变这一事实。
英宗果然下令处死于谦,并抄没家产。可于谦一生清廉,家中只有寥寥居室和书卷,英宗搜刮不到任何金银珠宝。于谦不畏权贵,而英宗滥杀忠良的暴行也随着时间流逝被百姓遗弃。
于谦以一介书生之身,就守住了国家的根脉。正是因为有了这样视死如归、甘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忠义之士,大明王朝国运才得以转危为安,延续了200多年的元气。
于谦短暂的一生,就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璀璨的光芒。功成身退之后,于谦的灵魂终于得以解脱,归回自由的理想国度。而他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即使在强权面前选择了牺牲,也成就了他超越常人的崇高精神。这份精神恰是大明盛世的希望所在。
结语:
于谦的一生,承载了他对明朝的忠诚与热爱。当国家濒临灭亡,正值壮年的他毅然挺身而出,不顾个人生死,只为国家社稷与百姓安危。亘古忠义,于谦可谓此中翘楚。
然而一代帝王昏庸,致使忠良陆续被杀,明廷内斗不止。于谦舍生取义,虽为大明赢得百年国运,但终究难逃杀身之祸。可他的精神已融入民心,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
国家兴亡,系于民心。正因为有像于谦这般视死如归、心系天下的忠勇之士,一个朝代的延续才得以成就。于谦的一生,向后人昭示了作为人的本分,亦向今人昭示了一个时代的希望所系。 于谦之精神,值得思,亦值得继承。唯此,方可化腐朽为神奇,再续中华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