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军入关扬州后曾十日不封刀,屠城80万人,百年后人们才知道真相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10-14)750

前言:

历史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清过去发生的种种。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中,最为残酷血腥的惨案也层出不穷。近代史上这样一场骇人听闻的大屠杀,至今提起仍令人胆寒——那就是发生在清朝入关之初的“扬州十日”大屠杀

一、 努尔哈赤心目中真正的接班人

努尔哈赤共有数十个儿子,但最受他宠爱的不是长子皇太极,而是第六子多铎。多铎生而聪慧,从小就展现过人的军事天赋,因此受到努尔哈赤的重视和培养。

6岁时,多铎就被努尔哈赤封为亲王,并成为重要的会议议政大臣,地位远远超过同为王子的亲哥哥多尔衮。显然,努尔哈赤是把多铎作为最理想的继承人培养的。这让年幼的多铎倍感荣耀,也增强了他日后要证明自己不输兄长的决心。

只可惜努尔哈赤去世的太早,多铎还太年幼,无法与当时实力最强的皇太极相抗衡,只能让出大汗之位。这对于多铎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兄长夺走本属于自己的汗位。

但多铎并未就此消沉,反而更加努力通过征战来证明自己的才能。他深得多尔衮的信任和倚重,成为多尔衮入主中原的主要将领之一。可以看出,多铎是一个极具钻劲的人,面对打击不屈不挠,以超常的毅力向命运挑战。

他先后参与征伐察哈尔、侵略朝鲜等重要战役,屡建奇功。有人评论说,多铎是“开国诸王中战功最多”的一位。这无疑也证明了多铎并不比皇太极差,乃至在某些方面还要超过兄长,这也弥补了他年少时错失大汗之位的遗憾。

二、 为达目的不惜大肆屠杀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土崩瓦解。多尔衮抓住时机,发动大军南下,意图完成满洲祖先的梦想——统一中原。

1645年春,清军乘胜攻占南京,多铎以副帅的身份跟随大军北上,目标直指扬州。此役对清军来说可谓险象环生,扬州守军和百姓奋力抵抗,多铎不仅伤亡惨重,还有四名高级将领阵亡。城破之后,多铎心中的怒火可以想象。

当多铎得知此役我军死伤惨重的消息时,他的心中充满了愤怒与不甘。作为一名杰出的统帅,他没能攻下扬州城而且损兵折将,这对多铎的名誉和声望都是严重的打击。

于是,这个向来果决狠厉的统帅毫不留情地对扬州展开了为期10天的血洗。根据《扬州十日记》的记载,这10天内,清兵铁骑在城内疯狂搜杀,无差别屠杀百姓,“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死亡人数高达80万之多!

多铎的屠杀命令无疑是残忍而冷血的。他为了发泄城破后的怒火,以及重新树立军威,竟然不惜命令军队杀害如此多的手无寸铁的百姓。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充分暴露了多铎的残忍一面,为达目的可以毫不留情,哪怕是老弱妇孺也难逃一死。

这起惨绝人寰的屠杀也充分显示了力量的可怕之处。当权力来临之时,一个人的善恶就会随之被放大。如果不能以仁德和善意来约束自己,恐怕最终也会堕落成暴君残酷的代名词。为何多铎要下如此残忍的屠城命令?根据后世历史学家的分析,背后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之一,泄愤报复。扬州之战清军伤亡惨重,多铎心有不甘,于是对百姓实施屠杀来发泄怒火。第二,震慑效应。多铎希望通过残酷的屠杀来震慑 *** 百姓,打消他们继续抵抗清军的念头,迫使他们屈服投降。第三,抢掠补给。此时清军已是军资匮乏,多铎屠城同时也是为了抢夺百姓财产,补充军需。

可见,多铎的屠杀命令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慎重考虑后为达目的不惜采取的极端手段。他也的确通过这场惨案达到了恐吓百姓、获取补给的目的,为清军后续的入主中原扫清了障碍。

三、 设法掩盖真相

面对这样毒辣的屠杀手段,多铎也明白这对清朝征服 *** 的大业并无益处,因此采取了各种措施掩盖真相:首先,他向南方各城发出文告,声称扬州百姓之死是因为扬州官员抵抗之罪,自己也“不忍心复见杀戮”,意在推卸责任。

其次,他禁止扬州百姓谈论此事,并下令焚毁屠杀的相关记录,试图让这场惨案从人们的记忆中完全抹去。再则,在扬州十日结束后,多铎又立即发布安民告示,恢复秩序,以示自己“爱护百姓”。

多铎设法掩盖真相,使长期以来人们对“扬州十日”知之甚少。直到100多年后,一本名为《扬州十日记》的目击记录才得以流传,揭露了当年惨绝人寰的屠杀场面。

多铎在屠城后又设法掩盖真相,实际上进一步体现了他的冷漠无情。他先是残忍地杀戮无辜,然后又试图粉饰太平、遮人耳目。这种屠杀后又假惺惺表示“爱护百姓”,可见他是一个极不要脸且残酷无情的人。

他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屠城后又可以如此轻易掩盖真相和自己,这充分说明了他内心的残忍与冷漠。也让人不禁想到,如果不是后世有目击者记录流传下来,恐怕这场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会就这样淡出历史,真相难以大白,死难者的冤魂也无处诉说。

结语:

“扬州十日”的历史既然无法改写,我们至少不能再次遗忘。面对这样的惨剧,我们必须时刻警醒人性中的善与恶,坚定维护正义,才能使历史不再重演悲剧。屠杀终将被记住,生命终将被尊严,这是我们欠下的历史罪责。

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血债史,警示我们不能忘记历史。那些无辜逝去的生命绝不是票票可以计算的数字,而是有血有肉的普通百姓,他们值得被纪念。我们绝不能让暴力与屠杀成为历史的潮流,而要以人道主义的大爱感化每一个生命。只要我们不忘历史中的泪与血,牢记生命的可贵,就一定能守护住和平,传递正义,让光明战胜黑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10/534099.html

“清军入关扬州后曾十日不封刀,屠城80万人,百年后人们才知道真相” 的相关文章

荀爽: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尊崇儒学,重视礼制

荀爽: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尊崇儒学,重视礼制

荀爽(128年~190年),一名谞,字慈明 。颍川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名士荀淑第六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荀爽出身“颍川荀氏”,其兄弟八人俱有才名,有“荀氏八龙”之称。荀爽排名第六,更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评。他自幼聪敏好学...

康熙继位后是什么样的 康熙又是怎么对待兄弟的

康熙继位后是什么样的 康熙又是怎么对待兄弟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皇帝成功继位后,他的兄弟们下场如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其实康熙继位比较平稳,没有兄弟争权,所以康熙即位后对待几个兄弟也是非常好,康熙也算是历史上比较重视兄弟亲情的皇帝之一。接下来想说明这个问题就得先从康熙的老爹顺治有多少个儿子说起,看看康熙...

演义中刘备哭哭啼啼的 正史上的刘备军事能力如何

演义中刘备哭哭啼啼的 正史上的刘备军事能力如何

对三国演义中只会哭的刘备,历史上,他的军事能力到底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中,刘备除了在平黄巾军表现还算可以外,后来打仗几乎是屡战屡败,直到诸葛亮出山以后才有所改观。所以很多人对刘备的感觉,就是除了会哭之外没什么大本事,甚至有人还戏称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

蒋钦: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性情豁达,为人节约

蒋钦: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性情豁达,为人节约

蒋钦(?-220年),字公奕,九江寿春人,汉末东吴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随孙策平定丹阳、吴郡、会稽和豫章四郡。平盗贼,迁西部都尉。讨会稽贼吕合、秦狼等,徙讨越中郎将。建安十三年(208年),蒋钦与贺齐并力讨平黟贼,斩首七千,其馀皆降。建安二十年(215...

汉武帝刘彻和汉高祖刘邦都功勋卓著 刘彻为什么会是千古一帝

汉武帝刘彻和汉高祖刘邦都功勋卓著 刘彻为什么会是千古一帝

还不知道:同样功勋卓著,为何被称为千古一帝的是刘彻而不是刘邦?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其功勋自不必多说,然而在后世,很少有人称高祖刘邦为千古一帝,反倒是汉武帝刘彻多被这样称呼。甚至在诗词中,常常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四帝并列出现。显而易见,在后世...

三国时期刘备到底是什么身份 汉室后裔身份是假的吗

三国时期刘备到底是什么身份 汉室后裔身份是假的吗

三国时期,刘备有可能冒用汉室后裔的身份吗?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说起刘备,很多人都会说到一句刘皇叔。而之所以称刘备是刘皇叔,主要是因为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投靠曹操后,被曹操带到了许都,见到了汉室最后的帝王汉献帝,而汉献帝听闻刘备是汉室后裔后十分高兴,于是让人查了族...

范增作为项羽的谋士 范增算是当时的第一谋士吗

范增作为项羽的谋士 范增算是当时的第一谋士吗

对范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范增的谋略水平,究竟怎么样?他算不算那时的第一谋士?有人认为范增是西汉初年的第一谋士。不过我认为,范增显然是被严重高估的人。他的名气虽然很大,但是无论在战略上还是在战术上,范增都不怎么样。为什么这么说呢?(范增剧照)范增一生的功勋,主要是...

韩信打仗不是很厉害吗 刘邦为什么不让韩信带兵攻打匈奴

韩信打仗不是很厉害吗 刘邦为什么不让韩信带兵攻打匈奴

对刘邦和韩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高祖刘邦为什么不让韩信带兵出战匈奴?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率军出战韩王信与匈奴联军,虽然初期连连得胜,但却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长达七天。脱险之后的刘邦重赏刘敬,因为刘敬在战前识破了匈奴的诱敌之计,但是刘邦没有采纳。战后刘敬提出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