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康熙死后国库剩2716万两,雍正死后剩3453万,乾隆去世时剩多少?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10-17)590

前言

公元1661年,才8岁的康熙帝登上了大清王朝的皇位,面对内忧外患,这个稚龄的小皇帝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接受了挑战。

那一年,南明永历帝在缅甸联合南明遗老,出兵攻打云南。与此同时,三藩之乱也在酝酿之中。刚刚继位的康熙帝,必须同时面对来自南方和西南方的军事压力。

一、启蒙君主,为盛世奠基

在这危难之秋,康熙帝没有被外界的压力吓倒,而是亲政起来,展现出了远超其年龄的胆识与判断力。他首先平定了三藩之乱,又在云南大破南明军,稳定了局势。

这场胜利,不仅维护了大清的统一,也让这个8岁的小皇帝立于不败之地,得到了朝野上下的拥护与支持。一个强势的君主形象,就此展现在万民的眼前。

当时的老臣们见到年幼的康熙帝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无不对他刮目相看。相传曾有一位老臣见到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的捷报,不禁感叹道:“天助政圣,神佑我清!”

康熙帝在位期间,让老臣们的这句赞叹成为了现实。他先后征服台湾,击退沙俄侵略,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

一系列的胜利,使大清的版图不断扩张,国力也日益强盛。而这其中,康熙皇帝以他开明睿智的政策取胜,深得军心和民心。

康熙四十多年的统治,被后人称为“康乾盛世”的开端。当这位开明君主于1722年驾崩之时,他为大清积累了2716万两白银的国库储备。这为日后大清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康熙帝驾崩那天,百官朝夕前来吊唁,为这个开国皇帝致以无尽的哀思。据说当晚有一颗异常耀眼的流星划过长安的夜空,仿佛是天公为康熙帝点燃的圣灯,向这位英明神武的皇帝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勤政之君,当之无愧

1722年,康熙帝的第四子胤禛继位,是为雍正帝。作为一个兄终弟及的皇帝,雍正帝深知必须加倍努力来证明自己。于是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朝政之中,时时刻刻都在为巩固和发展大清而奋斗。

雍正帝上台后之一件事,就是整顿财政收支。他查抄了康熙晚期大量的欠条和虚报债务,将国库补回了不少空缺。与此同时,他严查贪污,任何敢贪赃枉法的大臣一经发现,立即就要抄家灭门。

在他的铁腕治理下,朝野上下风气为之一新。大臣们再也不敢贪污受贿,生怕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国库因此节省了大量不必要的输出,财政收入也日渐增加。

当时,雍正帝抄家灭门的手段确实严苛,让许多大臣心生畏惧。据传有位敢于直言的老臣曾私下劝谏雍正帝不要过于严刑峻法,雍正帝却义正言辞地反驳道:“朝堂风气,须从严治之;今但一严,来日庶几宁。”

此外,雍正帝还放宽了对民间产业的管制。他实行“摊丁入亩”政策,释放了大量民间隐蔽的人口与土地资源。这使得手工业者可以自由经商,农民也可以充分开垦土地。

在一系列政策改革的带动下,大清的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项赋税收入大增,国库的银两也越来越多。到雍正帝驾崩之时,国库里已经积累了3453万两白银之巨。

作为一个短命皇帝,雍正帝仅仅13年在位时间,就为大清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勤勉治国的政绩,为日后乾隆盛世奠定了坚实的财力基础。

三、挥金如土,败家之君

1735年,雍正帝驾崩,乾隆帝继位。

初期的乾隆帝勤劳治国,再加上当时红薯等美洲作物传入中国,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人口迅速增长到4亿之众。在繁荣的经济形势下,乾隆时期的国库银储量更是达到了顶峰的8000万两之多。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乾隆帝逐渐沉溺于奢靡之中,国政大事都交给了宠臣和珅处理。

和珅这个人手段强硬,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收受巨额贿赂,甚至还出卖官职,将吏部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他的操纵下,朝廷官员一个比一个腐,贪污成风。而乾隆帝对此却毫不在意,只沉醉于皇宫中的歌舞升平之中。

这还只是皇宫内部的故事,真正更吓人的,是每逢乾隆帝出巡之时,所花费的钱财之巨。

曹家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这家历来富甲天下的大族,只因接待过几次乾隆帝的出巡,就败得家破人亡,最后被抄家虏去。

据曹家旁人回忆,那接驾时的场面简直堪比诺大的国库就此移址而来。金银珠宝成了泥土,所有的山珍海味美酒佳肴都供上了,方圆几里之内都闪瞎了眼。

但乾隆帝只将之视为理所应当,丝毫不考虑这对民间家族的巨大打击。他只沉浸在铺天盖地的奢华享受中,仿佛永远也尽兴不足。

在这前所未有的挥金如土中,先前辛勤积累的国库储备迅速枯竭。到晚年的时候,国库里就只剩下了6939万两,不到原先的十分之一。

四、乾隆一朝,埋下晚清惨淡

1795年,80岁高龄的乾隆帝终于退位,其子嘉庆帝继位。

当嘉庆帝查看国库时,已感叹息:“我祖宗们几代血汗钱,如今只剩2000多万两,还不到原先的三分之一啊!”

大清从盛世到败坏,竟只用了一个乾隆的时间。

更令人唏嘘的是,乾隆帝退位后仍我行我素,不改过度奢靡的生活。在短短几年之间,又纳妃打破常例,挥霍无度。

终于,在1799年,这位挥金如土的败家皇帝驾崩。他一生的奢靡挥霍,直接导致了大清王朝由盛转衰。

此后继位的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皇帝,再也无力扭转大势。外患频仍,内忧不断。到了1912年,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大清帝国,终于在历史的洪流中灭亡。

乾隆帝驾崩的那一天,有一位老臣跪在他的龙床前泣不成声。这位老臣名叫郝玉麟,曾追随乾隆帝多年。当年乾隆才登基时,他就劝谏新君要勤俭持家、爱护百姓。没想到短短几十年间,辉煌已成泡影,怎不叹息?

结语

兴,百年可成;亡,自今始萌。

大清王朝的覆灭,兴亡的关键就在一代君主的作为。康熙创业,雍正续举,奠定了大清繁荣的基础;而乾隆挥金如土,播下了灭亡的种子。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王朝的盛衰焉能幸免。我们唯有汲取历史的智慧,方得超脱于兴亡盛衰,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大智大慧。

从大清兴衰的历程中,我们可以深刻地领悟到君主治国的道理。要想国泰民安,政要廉明爱民;要想家国长治久安,君须勤俭持家。这些简单的道理,却是万古不变的真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10/535254.html

“康熙死后国库剩2716万两,雍正死后剩3453万,乾隆去世时剩多少?” 的相关文章

裴潜: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裴潜: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裴潜(?-244年),字文行,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曹魏大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河东裴氏。曹操平定荆州时,裴潜归附曹操并出任丞相府军参谋,历任三县县令,后入京任丞相府仓曹掾,代郡太守。后任沛国相、兖州刺史。曹丕继位之后,出任散骑侍郎、魏郡太守、颍...

后世是如何评价辛毗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辛毗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辛毗(?~235年),字佐治,颍川郡阳翟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陇西辛氏,早年投靠冀州牧袁绍,拒绝司空曹操征召。官渡之战后,跟随青州刺史袁谭。曹操攻下邺城后,历任议郎、相府长史、魏国侍中,支持曹丕成为世子。曹丕即位后,授侍中、广...

刘琰: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有名士风流,但为人偏执好斗

刘琰: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有名士风流,但为人偏执好斗

刘琰(?-234年),字威硕,鲁国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琰于刘备在豫州时即开始随同周旋,并于刘备取得益州后受任固陵郡太守。后主刘禅继位,刘琰受封都乡侯,升任后将军兼任卫尉、中军师,再升任车骑将军。建兴十二年(234年),刘琰因怀疑入宫月余向太后祝...

隗嚣是什么人?他为何要背叛刘秀与公孙述?

隗嚣是什么人?他为何要背叛刘秀与公孙述?

隗嚣出身于陇右大族,他一生的经历比较传奇。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公元32年夏,光武帝刘秀亲率诸将兵分数路,西征叛汉降蜀的陇右军阀隗(Wěi)嚣。隗嚣的大将牛邯接到来自汉营的老朋友劝降信后,经过十余日激烈的思想斗争,率“大将十三人,属县十六,众十众万,皆降。”隗嚣面临土崩瓦解绝境,派心...

南宋的前三位皇帝,为什么会发扬无私精神禅让皇位?

南宋的前三位皇帝,为什么会发扬无私精神禅让皇位?

众所周知,古代社会为了那至高无上的皇帝之位,就算是亲骨肉,亲兄弟也可以闭眼弄死,那么南宋的前三位皇帝,为什么会发扬无私精神禅让皇位?这背后必有隐情。一、宋高宗赵构,活了81岁,56岁就禅让大位了。赵构是宋徽宗唯一能够南下避难的儿子,因此他也就肩负起了振兴宋朝的使命。不过他建立起来的南宋,实力弱小,常...

汉景帝仁厚爱民 最后为什么让上万人陪葬

汉景帝仁厚爱民 最后为什么让上万人陪葬

汉景帝十分朴素,仁厚爱民,为何会要求上万人为他陪葬?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倘若说起汉景帝的话,世人都会称赞不已,此人是汉文帝刘恒嫡长子,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所生,也是西汉时期的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十分朴素,仁厚爱民。除了平定七国之乱以外,从来没...

朱允炆削藩最后为什么会失败?哪些原因导致的?

朱允炆削藩最后为什么会失败?哪些原因导致的?

1398年明太祖驾崩,由于太子朱标早死,由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历史上发生过不少削藩事件,这些削藩事件很少有失败的。之所以都不容易失败,一是因为削藩是众望所归,代表全国各阶层的利益,包括老百姓的利益。毕竟所有的老百姓都不愿意藩镇割据,藩王造反。二是...

朱桓: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为人高傲但善养士卒,轻财重义

朱桓: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为人高傲但善养士卒,轻财重义

朱桓(177年-238年),字休穆,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骠骑将军朱据从兄、镇南将军朱异之父。朱桓官至前将军、青州牧,假节,封为嘉兴侯。出身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朱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朱桓成为余姚长,为当地人民解决瘟疫,又招募士卒...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