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真实的杨家将:杨继业没撞死李陵碑,杨文广的母亲不是穆桂英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胡一舸
编辑|胡一舸
前言
中国历史上有两本悲剧英雄传记,一本是《说岳全传》,一本是《杨家将》。
它们讲的都是英雄们顽强不屈抗金、抗辽,最终牺牲的故事。
《说岳全传》中岳飞如何处死在风波亭等内容都是真实的,他的确死于皇帝猜忌奸臣构陷。
但杨家将的内容呢?是否和真实历史相符?
小说中的杨家将
小说中杨家将的故事只能用四个形容——悲壮凄惨。
辽王耶律延禧设下毒计,在幽州设下鸿门宴,意图消灭北宋君臣众人。
杨家军掌舵杨继业识破辽国的诡计,力劝赵光义不要去幽州赴会。
怎奈奸臣潘仁美竭力献谗,宋朝天子上了当,执意去幽州赴会,结果被困幽州。
为了营救主公,杨家父子不顾自身安危,决定深入虎穴。
杨继业千里急袭,关键时刻到达幽州。
一到幽州,他不顾自己安危,命令自己的长子杨延平假扮皇帝赴宴。
次子,三子,四子,五子,八子贴身保护,自己带着六子,七子护驾突围。
在双龙会上,面对虎视眈眈的辽朝文武,杨延平掏出袖剑,杀死辽天庆王耶律尚。
辽朝上下瞬间惊恐,埋伏的刀斧手马上上阵,围攻宋朝群臣。
这一场死战下来,杨家众英雄结局无比惨烈。
杨大郎被枪刺身亡,杨二郎被战马踩踏致死,杨三郎在突围过程中被乱刀砍死。
杨四郎、杨八郎被辽军俘获,杨五郎眼见整个家族几乎屠灭,丧失了斗志,去五台山出家入了佛门。
最勇武的杨七郎突围杀出一条血路,寻找援军救援。
但最终还是中了潘仁美的奸计,被埋伏的辽军用乱箭射死。
杨业和杨六郎苦苦血战金沙滩,大战一天一夜。
残破的宋朝军队在辽军的海洋溃散,仗打到最后,杨业和自己的儿子走散。
眼见精疲力竭无力回天,为了保住晚节,一头撞死在李陵碑上,尽了忠心。
因为杨家将在金沙滩一战几乎损失了所有男丁,所以才有后来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为国尽忠的故事。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真如小说演义里那么悲壮吗?而杨门女将的故事是真实的吗?
历史上的杨家将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远远没有小说中战斗力爆表。
但首代杨家猛将杨继业,还是非常有战斗力的。
他是山西太原人,祖上是五代十朝中后汉的勋贵。
其父亲是后汉麟州的刺史,后汉后来被刘崇建取代,杨业被新主器重,收为养子。
再后来北汉被宋朝太祖赵匡胤所灭,杨业就归降大宋。
因骁勇善战被太宗张光义看重,封为郑州刺史,拜左领军大将军。
和小说中描写的一样,杨业的确是一员猛将,让杨业声名大噪的,是曾经的雁门关一战。
公元980年,辽朝大将耶律沙率领10万大军攻打雁门关,志在必得。
雁门关在代州北部(今天的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代县),这个地方是北方游牧民族侵略中原的最后的关键关卡。
只要雁门关失守,辽军就可以进入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
最为要命的是,当时的宋朝准备不及,驻守雁门关的宋军只有不到一万军队,由杨业统领。
敌我实力非常悬殊,硬碰硬等于送死。
杨业在仔细谋划后后让自己的长子,七子各自率领几千精兵夹击辽军侧翼。
他自己带领一小撮精兵暗中急行军,出其不备袭击辽军后侧。
辽军大将耶律沙狂妄自大,自以为宋军弱小,肯定会闭关死守,绝对不敢主动出击。
因此,他认为只要围困雁门关,宋军必败无疑。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部队后侧宋军杀了进来,一下子就被打懵了。
辽军以为是宋军的援军来了,也不知道这支袭击后翼的军队规模多大,一下子乱了阵脚,如混乱的蜂巢一般。
奇袭的宋军趁这个机会斩杀多名辽将,其中包括辽朝驸马萧多罗,并且活捉马步军都指挥李重诲等关键辽将。
这一战让杨继业一夜成名,宋太宗非常开心,当即提拔杨继业为“云州观察使“。
不过这个故事和小说有个不一样的细节,杨继业这场大捷是和主将潘美合作完成的。
小说中,潘仁美是彻彻底底的大反派、遗臭万年的大奸臣,各种阴招频出。
但历史上真实的潘仁美是一名非常善战的猛将,和杨继业配合得很默契。
公元986年,宋太宗决定讨伐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
其中,曹彬为东路主将,田重进为中路主将,潘美为西路主将,杨业为副将,三路约定同时出击、会攻幽州( 今北京) 。
潘美、杨业一路进军所向披靡,一个月时间,就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中云、应、寰、朔四州。
但与此同时,另外两路军的进展却差强人意。
东路军兵败歧沟,死伤大半,中路军听闻曹彬在歧沟大败,不战而溃。
辽军看三路军已经有两路溃败,就集中主力,杀向潘美和杨业得西路军而来。
宋太宗看这一场战役胜败已分,再打下去毫无意义,就急忙命令西路军掩护四洲百姓撤退。
杨业深知辽军骑兵的厉害,和辽军主力硬刚就是以卵击石,所以他献策潘美。
“现在辽军士气高涨,绝对不可硬碰硬。
更好避开辽军的主力,分兵应州、打击敌军后路,这样辽军必然会回兵救援。
这时候再让朔州地方的军民出城入石碣谷,布下3000弓弩手在山谷谷口掩护百姓与军队。
用骑兵施援,这样才能保证四州的百姓安然撤退。”
这本是分析客观情况得出的万全策略,然而监军王侁否决了杨业的策略。
王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杨业这样做就是投降做派。
为了让杨业置于死地,继王侁续添油加醋。
“人人都说你是‘杨无敌’,怎么今日一见辽军,就绕道不战,难道你是有什么别的想法?”
“你这个旧朝的人能叛旧君,现在想换个新君也不是不可能。”
要知道,杨业本来就是北汉的降将,忠诚这一块是最忌讳要命的软肋。
为了证明自己清白,他只好听从王侁的命令,与辽军硬刚。
为证忠心杨业冒着辽军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现实,毅然决然带兵出征大辽。
当然,这样做虽然是冒险,但是险棋也有一丝胜算。
原本杨业的计划是:他自己做诱饵,将辽军吸引到驻军附近的陈家口,此地适合打埋伏。
如果埋伏大军在此,辽军一来,宋军就有机会将辽军围歼。
这个计划如果能顺利实施,其效果是非常好的。
可当时的宋军已产生嫌隙,因此,他们并没按照提前商议好的计划来执行。
毕竟,当时这支宋军各个部队磨合程度很差,而且当时的古代通信奇差,没法协同统一。
监军王侁虽然嘴上功夫了得,但他关键时候还是掉了链子。
不知道是故意还是能力有限,他并没有让军队按时埋伏在陈家口。
不愧是历经百战的猛将,杨业成功地将辽军引诱到陈家口。
然而,他却无比悲愤地发现,原本约定好埋伏的援军一个都没来。
身后就是来势汹汹的辽军,不得已,他只得在陈家口死战了。
此战的结果没有悬念,杨业缩所率的官兵全军覆没。
他的亲儿子杨延玉也死在乱军中,自己也被辽军俘虏。
辽军将帅赞叹杨业勇武,有意招降。
可杨业坚贞不屈,拒绝了敌人的劝降,绝食三天之后,壮烈而死。
得知杨业战死的消息后,宋太宗非常痛惜,追封杨业太守,抚恤家人。
在杨业阵亡之后,杨延昭经宋太宗的恩准,由先前的供奉官升迁至崇仪使,担任保州(保定)都巡检使,在河北一带效力。
潘美因作战失败连降三级,监军王侁流放罢官。
对于杨业的死,潘美要负一定的责任,但把潘美塑造成一个大奸大恶之辈,确实有点过了。
杨业儿子杨延昭的一生,延续了父亲杨业的骁勇善战,在守边的岗位上。
后因战功屡屡升迁,更高做到了高阳关副都部署。
可以说他继承了父亲的遗风,祥符七年(1014),杨延昭卒于任上,享年五十七岁。
当时杨延昭并不是排名第六的杨六郎,而是辽国人认为杨延昭是北斗七星中第六颗星“开阳“转世。
这颗星被认为是专门克制辽国的武曲星,杨延昭这才有了“杨六郎”的称号。
不过历史上杨业其他儿子的记载寥寥,虽然《宋史》记载,杨继业总共有7个儿子,但是其他儿子没什么史料记载。
从他们担任的官职来看,应该是平安度过了一生,没什么显赫战功或者故事值得记载。
史书上另一个比较出名的杨门后代是杨文广,在小说中,杨文广是杨延昭的儿子。
但其实历史上杨文广是杨延昭的三弟,这杨文广也是一名悍将。
因为勇武善战,被范仲淹看重,跟随狄青征讨叛将侬智高。
一生功勋累累,平定了宋朝南部边患,特别是在对西夏的战争中,更是立下赫赫战功。
当年西夏与宋朝摩擦不断,宋朝人为了巩固边疆,防止西夏人渗透,修建一系列城堡。
正面战场得不到便宜地党项人,经常会在北宋军队修建城堡时进行侵扰,破坏其工程进度。
鉴于此,杨文广采取声东击西策略,对外放出口风,要在某地修建城堡。
得知消息的党项人不知是计,倾巢出动,前来破坏。
这时,杨文广令大军在某地严阵以待,并在他们的必经之路布好埋伏。
待到党项人来到后,一鼓作气,将其大败,极大地挫伤了党项人的元气。
经此一战,党项人后来不敢再捣乱,那些城堡也顺利建成。
杨文广在维护宋朝与西夏边境安全立下不朽功劳,1074年病逝在任上,享年七十五岁。
不过,真实历史上除了这三个人,杨家再就没有拿得出手的将才了。
所谓佘太君、穆桂英,基本可以认为是后人的想象。
尾言
之所以杨家将出名,其实和真实历史关系不大,而是和小说的精彩情节有关。
虽说主人公结局悲惨,杨业头撞李陵碑,杨六郎苦苦支撑,但最后百岁佘太君亲征,带着十二寡妇征讨敌军。
每个阶段都有英雄能扛起大梁,故事悲惨到极致又否极泰来,出现新英雄扭转乾坤。
不像三国后传,水浒后传狗尾续貂。
杨家将故事中的英雄是每代都有的,悲剧与热血交织在一起。
这就让杨家将不管是戏曲还是说书,都特别有市场,而真实的历史,就没那么重要了。
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 ***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之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