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临终前,李世民嘱咐儿子:此人不可留,你镇不住,就杀了吧

中国历史11个月前 (10-22)970

前言:

唐朝,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李世民倚天剑一统江山,开创大唐盛世;而背后,有一位功不可没的猛将。他就是李勣,隋唐之一猛将,忠心之人的典范。

本文拟重温李勣的传奇一生,追寻他忠诚的初心。这是一个乱世中的热血传说,也是对那个时代的缅怀。

一、繁华富家少年悟出世

北方冷风呼啸,寒冬已至。而在这漫天风雪中,一位少年独自跋涉。他原本可以乘车轿,可以有随从相随,但他放弃了这一切。因为他知道,要想看清这世间的真实,就必须亲身去经历。

这就是15岁的徐世勣,后来人称李勣的少年。徐世勣生在一个富贵之家,他可以享尽荣华富贵,可以过上不劳而获的生活。但是这些都不能满足他求知的心灵。

他发现,自己生活的这片繁华都市下,还隐藏着太多普通人看不见的悲惨。外面风雪飘摇,穷苦人家无柴无米;城中灯火通明,而孩童仍在挨饿受冻。这一切让他心如刀绞。

于是,15岁这年,徐世勣离家而去,只身一人,要亲眼见证世间的苦难。他放弃了家中的荣华富贵,选择了简单粗糙的生活。褴褛衣衫,粗茶淡饭,这成为他生活的常态。

但这正是他想要的。他漫步在乡间村野,见证了太多的疾苦。他看到,隋朝科技发达,却仍有那么多人口不充食。他不忍心。终于,在15岁这年,他下定决心要为天下苍生尽一份力。

这一年,正是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英雄纷纷起兵,其中最强大的就数瓦岗军。徐世勣毅然加入了瓦岗军,从一个书生,成长为一名勇猛的武将。

二、瓦岗新友志同道合

在瓦岗军,徐世勣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英雄好汉,比如程咬金、秦叔宝等人。他们为了人民苦难而起兵,誓要推翻隋朝的统治。

程咬金性格直爽豪迈、秦叔宝刚正不阿,徐世勣很快就和他们成了知心好友。大家天南海北地聊着理想,憧憬着太平盛世的到来。

有一次,他们结伴去了附近的一个小村庄。这个小村因为连年饥馑,村民们死去多半,剩下的也饿得皮包骨,形容枯槁。秦叔宝看不下去,把自己的口粮都分给了村民。

这一幕深深打动了徐世勣。他由衷感激大家对人民的关爱,也更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他要把这样的精神带到天下每一个角落,让苍生都过上幸福的生活。

两年后,隋朝灭亡。徐世勣随瓦岗军,投奔了当时最有作为的李密。不幸的是,好景不长,李密很快在内乱中失败。瓦岗军四分五裂,徐世勣也在保护李密时负重伤。

一个巨大的乱世就此展开,各路英雄你争我夺,百姓涂炭。而徐世勣,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他就必定会一直走下去。

三、识贤臣之明投李唐

贞观六年,徐世勣正式更名为李勣。在这六年里,他见证了李世民如何从一个骁勇善战的将领,逐步走向更高峰。

彼时,李渊拥有四个儿子。太子李建成聪明善良,次子李世民英勇善战,三子李元吉骄傲自大,四子李泰则沉稳内敛。

太子李建成最有帝王之象,但他过于仁慈,难以驾驭乱世。而李世民不同,他骁勇善战,又深得民心。李勣看准了李世民的潜力,果断劝说李密归顺李世民,成为了他的心腹大将。

这是一个英明而艰难的决定。李勣深知,要平定乱世,必须选择一个果敢决断的领导人。李世民正是这样的人选。投靠他,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造福苍生。

此后,李勣成为李世民心腹大将,两人一同讨伐割据势力,击败王世充、窦建德等人。李世民也越发倚重李勣,喜爱有加。李勣也从一个小兵,逐步成长为大唐无双战神。

四、玄武门血雨腥风

原本皇位在握的李建成,深感威胁。621年,他与李元吉设计在玄武门袭杀李世民,没想到反被李世民利用先机将计就计。

当晚,李世民带领李勣等心腹来到玄武门,李建成正欣喜前来相见。谁知李世民大喝一声“叛逆”,李勣等人随即将李建成杀害。场面混乱而残忍。

玄武门顿时血流成河,李建成应声倒地。李勣心中五味杂陈,他无法想象竟会以这样残忍的方式解决内斗。但是为了大局,这似乎是不得不做的更好选择。

至此,更大障碍除去。次日,李世民即位为帝,开创了大唐盛世。而李勣也功成名就,封为异姓王,成为真正的之一功臣。但他知道,背后是多少人的痛苦牺牲。

五、老当益壮

功成名就的李勣获得了无上的荣耀与地位,他可以安享太平,养老黄金之年。但他没这样做,而是选择继续追随李世民征战四方。

因为李勣知道,新朝的基业尚未全稳,还需要他的力量。于是,他带领大唐军队,平定各地叛乱,延续太平之治。身经百战的他,仍然如一名新兵般忠心耿耿。

李世民也十分倚重李勣。每每朝政上有难题,他都会找李勣商议。每每征战沙场,他都会让李勣统领先锋。可见李勣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然而好景不长,李世民的健康每况愈下。临终前,他想到一个问题:李勣忠于我,不一定忠于我儿。为了除去未来隐患,他留下遗命,让太子李治除去李勣。

六、忠心不渝

这个遗命犹如晴天霹雳,李治难以相信,李勣竟会有反叛之心。但父命难违,他也只能执行。

李勣得知李世民的遗命后,并未逃离,而是坦然前来:“我李勣,这一生没有负过皇上。太子请便吧。”

李治见李勣如此坦荡,心中也很难下手。他想起李勣对父皇的忠心,最终没有杀他,只是收了他的兵权,给他封了个闲职。

从此,李勣正式退隐江湖,过起了平淡的田园生活。他终老家乡,享年72岁。李世民的遗命成为他一生最后的挑战,但他没有退缩,选择了最勇敢的方式面对。

直到白发人送黑发人,李勣都没有忘记他的初心。正是因为有这样忠心之人,大唐王朝才更加强盛安定。李勣不仅是之一猛将,更是忠诚的象征。他的一生,足以流传千古。

人生最难,莫过于在强权面前捍卫正义。而屈服于权力的人随处可见,真正忠于自己信仰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

结语:

李勣的一生,是忠诚的写照。

他选择远离繁华富贵,只为见证人民疾苦;他投靠李世民,只为找到一个救世良主;他百战沙场,只为守护大唐江山。

在强权面前捍卫信仰,需要巨大的勇气。而李勣毫无保留地付出忠诚,成就了他不朽的一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面旗帜, 它,就像李勣那样勇敢而忠诚,这才是生命的意义。李勣值得被缅怀,因为他代表了英雄主义精神的不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10/537295.html

“临终前,李世民嘱咐儿子:此人不可留,你镇不住,就杀了吧” 的相关文章

李斯最后死于赵高之手,到底是因为什么?

李斯最后死于赵高之手,到底是因为什么?

李斯,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李斯是辅佐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得力助手,也是秦朝最著名的宰相,但最后却被小小的宦官赵高害死,那么名相李斯是如何帮助秦朝完成统一的,又为何斗不过宦官赵高一,西行入秦李斯早年在楚国上蔡做小吏,负责保管文书。有一天,...

诸葛亮三气周瑜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相是什么

诸葛亮三气周瑜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相是什么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诸葛亮“三气周瑜”故事发生在《三国演义》里,正史没有这一出。周瑜之所以被气到吐血,实则为气上加气,导致旧伤严重复发而亡。诸葛亮“穷追猛打”《三国演义》将正史事件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多视角的...

张辽作为曹操手下的医院 张辽在军中的人缘又是什么样的

张辽作为曹操手下的医院 张辽在军中的人缘又是什么样的

对为何张辽在曹操军中人缘很一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辽在曹操阵营算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第一,他不是曹操的元从旧部,也就是说张辽不是一开始就跟着曹操的而是在曹操攻灭吕布之后投降过来的;第二,曹操的军权基本上都掌握在夏侯惇曹仁等宗室大将之手,外姓大将除了极个别的人...

公孙贺为何不愿担任丞相一职?汉武帝为何要处死他?

公孙贺为何不愿担任丞相一职?汉武帝为何要处死他?

丞相制度起源于战国,后明太祖朱元璋杀丞相胡惟庸废除了丞相制度。丞相的职责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协助皇帝管理一切军国大事,即所谓的“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公孙贺,字子叔,北地郡义渠人。他从小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也正是如此,他屡立战功,他的父亲公孙昆邪平定七国之乱时立功封侯,也因为这层关系他便被选为了太子刘...

蜀汉的灭亡与姜维有关系吗?他最后为何没能阻止

蜀汉的灭亡与姜维有关系吗?他最后为何没能阻止

263年,邓艾攻下绵竹,直逼成都。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三国演义》的塑造下,姜维是“幼麟”,是诸葛亮倾心培养的接班人,以至于有人都认为诸葛亮死后,蜀汉大权就是姜维在掌握。历史上诸葛亮去世,继任的是蒋琬(234-246年),然后是费祎(246-...

司马懿是不是在害怕诸葛亮 司马懿又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

司马懿是不是在害怕诸葛亮 司马懿又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

对司马懿惧怕诸葛亮吗?司马懿评价过4次诸葛亮,你看他都说了些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极致化的诸葛亮和司马懿无论《三国演义》还是三国正史,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碰撞,都堪称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因为诸葛亮和司马懿,同属于极致化人物。概括说来就是存在着两同和两不同。所谓两同...

颜良的实力怎么样?在三国英雄排名如何?

颜良的实力怎么样?在三国英雄排名如何?

实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三国英雄众多,民间有个武力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这里面,徐晃排名十五,在张郃、张辽之后,在庞德之前,而颜良排名二十二位,倒数第三,文丑...

王温舒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下场怎么样?

王温舒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下场怎么样?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左传·隐公元年》,指的是一个人如果不义的事情做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王温舒,阳陵人。和所有的酷吏一样,王温舒算不上好人,他年轻的时候游手好闲,以杀人越货为业,还做过盗贼。之后进入官府获得张汤的赏识,张汤是当时著名的酷吏,看中了王温舒暴虐的性格,用他做廷尉史,负责督察盗贼。他到任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