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一生中的3大对手,其中2人徒有虚名,只有1人压了他30年
前言
提起和珅,大多数人脑海中之一个浮现的“敌人”就是纪晓岚了。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多部以两人斗智斗勇为主题的影视剧。看似机智聪慧的纪晓岚处处监督把持着贪婪的和珅,并与其斗日斗夜。
然而真正存在于历史中的纪晓岚,与传说中的形象差异甚大。70岁的纪晓岚不仅比和珅年长了20多岁,两人担任的官职也南辕北辙——纪晓岚是学者型文臣,负责编纂《四库全书》等学术项目,而和珅则掌握大权,进入军机处处理朝政要务。
纪晓岚:虚构的斗智斗勇
显然,以纪晓岚的学识与地位,怎会像小说中那样专门针对和珅这个半大小子。何况他本人也非清正廉洁之人,曾因包庇贪官而被贬谪边疆,后又包庇自己儿子减轻处分。这样的纪晓岚,怎会与和珅形成非我族类对立的局面呢?
相反,纪晓岚更可能融入当时的官场生态,深谙权术之道。考虑到两人背景和能力上的差异,纪晓岚若公开与和珅对抗,那无异于以卵击石,结局只会是政治自杀。所以,冷处理、保持距离是其应对和珅的真实写照。
纪晓岚很可能采取不与和珅正面冲突的策略,只要和珅不影响自己的学术研究,他也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和珅去获取更大的权势。
至于民间传说中纪晓岚的正面形象,想必也与他长年担任过多届会试主考官有关。大批士子出自其门下,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可想而知。这才促成了纪晓岚在野史中“英雄对汉奸”的美誉。但这完全是后人的美化,真实的纪晓岚与和珅之间,不可能存在你死我活的矛盾对立。
刘墉:与和珅的疏远同僚
类似的,刘墉也常被渲染成和珅在朝中的死敌。但这同样是子虚乌有。首先,刘墉的官职是内阁大学士,仅与和珅的军机大臣平级。更重要的是,和珅还集结党羽,兼领户部、吏部等要职,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相形之下,刘墉在朝中影响力远逊于和珅。再加上清朝注重级别尊卑,刘墉不可能与权倾朝野的和珅平起平坐。这就注定了刘墅无法与和珅对抗,他们的关系更可能是表面和睦,内心忌惮。
况且,当年参与戏弄和珅的协办大学士稽璜,也因此遭到打压。这足以说明和珅的报复手段,朝中何人敢与之真刀真枪地斗?刘墉若不慎与和珅结怨,和珅也完全可以利用自己在朝中的势力来打压刘墉。
例如安排自己的亲信去举报刘墉的过失,或令刘墉在皇帝面前失分。即使不能直接害得刘墉被革职或贬谪,也能令刘墉在仕途上受阻碍。
所以,刘墉与和珅根本不可能是你死我活的宿敌。相反,刘墉更可能低调行事,避免引起和珅的注意,也不会公开指责和珅的所作所为。他可能会保持表面的友好,但内心并不信任和珅。这种同僚间有意无意的疏远,才是刘墉真实的应对之道。
阿桂: 敢于监督的异数
如果说纪晓岚和刘墉只存在于夸张的传说中,那么军机大臣阿桂则是实打实的和珅心腹大患。
阿桂是正黄旗满洲人,深受乾隆器重,屡建军功,早在30岁就进入军机处。这样的身份地位,使他有实力监督约束和珅的作为。
甘肃回乱时,阿桂接替来不及救急的和珅,迅速调整军机,大败叛军。这使阿桂有了公开训斥和珅的底气。在其他官员因为和珅的权势而噤若寒蝉时,阿桂还敢当众斥责他的无能。这一幕无疑成为朝堂上罕见的景象。
之所以阿桂敢于指责和珅,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与和珅之间的权力对比。与纪晓岚、刘墉不同,阿桂同为军机大臣,地位与和珅相当。他也很清楚,仅凭和珅一人的权势还无法左右整个朝堂。此外,阿桂在战场上的勋功,也使他获得了皇帝的信任与提拔。这成为他与和珅抗衡的根本所在。
可以说,阿桂与和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他有实力监督和珅,而不会像其他人那么畏惧和珅。这种平等的力量对比,使阿桂成为当时少数敢于与和珅针锋相对的大员。朝堂上其他官员可能暗地里痛恨和珅的所作所为,却也只能装聋作哑。而阿桂的不同,在于他既有地位,也有言语的勇气。
和珅迫于阿桂的威望,也只能忍气吞声。他多次邀请阿桂来府上作客,希望拉拢其加入自己一党,但均遭拒绝。这使阿桂成为少有的、能与和珅保持距离的大员。这种疏远的态度,无疑更加巩固了阿桂在和珅心中的异类定位,成为难以拉拢的一股力量。
阿桂之所以敢于针锋相对,也因为有皇帝乾隆的宠信作后盾。他深知和珅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靠山,所以选择避免过激对抗,只在关键节点制衡和珅的权力。这种长期的悬殊博弈,使阿桂真正成为压制和珅30年之久的稳定力量。
结语:
和珅在历史上积重难返的恶名,使人们期待着他遭到正义制裁。然而,我们熟知的纪晓岚、刘墉等“死敌”,都只是虚构的江湖传说。真正在朝中对和珅形成稳定压力的,其实只有满洲权贵阿桂一人而已。这也从另一面反映出,和珅在乾隆信任下所积累的庞大势力,是当时绝大多数官员不敢正面抗衡的。
然而,和珅的好运并未持续到头。在乾隆驾崩后,其储君永琰即位,将和珅一家抄家处死,永远断绝了这个曾经横行朝野的奸臣的权势。这无疑成为了和珅最终逃不过的结局。
和珅之所以能够在乾隆朝厥功,全仗皇帝对他的信任和恩宠。而这层保护伞一旦失去,和珅就难逃被清算的命运。永琰复位为帝后,和珅可以说是元气大伤,失去了最重要的靠山。永琰登基的之一件事,就是将这个祸国殃民的大奸臣绳之以法。
对和珅一家的抄家、处死,可以看作是永琰对父亲乾隆昏庇和珅多年的一种弥补。这也体现了永琰处理朝政的决绝与果敢。他剪除了这个腐败已久的毒瘤,为自己的统治扫清了障碍。
和珅虽然在乾隆时期逍遥法外,但最终还是未能逃脱现世的惩戒。其权倾一时,却迎来家破人亡的结局。这也成为了历史上千古骇人听闻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