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有很多水攻围城的战例,而欧洲却很少呢?
阅读后,若是觉得本文不错,烦请“关注”,这样就可以每天阅读作者发布的历史知识
在历史上,中国古代有过很多著名的攻城战,相关的经典战例很多,其中有很多战法至今还让人津津乐道,比如水攻之法。
而西方特别是欧洲历史上,却很少有利用大水攻城的战例,这是为什么呢?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有很多,且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欧洲地区由于技术因素和环境因素,在渡过土丘——塔楼式城堡时期以后,他们的城墙逐渐发展成纯石头墙,而中国古代因为环境因素等方面的因素,基本上以夯土墙和夯土包砖墙为主,而相比于纯石头墙,夯土墙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怕水,而古人的选择是在夯土墙外包砖,包砖后正常的下雨是影响不了夯土墙的。
虽然包砖夯土墙仍然会怕水攻,泡久了就不行了。但是,直接泡水导致墙倒塌从而让城防失守的案例确实不多,属于个别案例,因为夯土墙虽然怕水泡,但是也不是一泡就坏。秦国水攻大梁这种案例,就是个别的,直接把城墙泡塌了然后夺城。
水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泡坏城墙,因为这个因素太不可控,军事上的水攻,是破坏力城市的正常生活和防御节奏,破坏军民的生产生活,毁坏食物粮草,破坏水源,引发疾病,最终瓦解城市防御信心,瓦解城市防御力,最终让城市屈服,实现对城市的占领目的。春秋时期水灌晋阳、水淹鄢城、三国时期关羽水淹樊城、曹操水攻下邺等等莫不如此。
但如果用极个别案例来以偏概全说中国的城墙只要水攻都会垮,那未免也太有失偏颇。至于那些洪灾案例,再多有什么用,那是洪灾不是水攻。中国城墙在水攻下就是比想象的坚挺,别不承认。另外,也不是什么地形都适合水攻的。要有山有水,城市刚好建在下游,并不是你想象的,只要是块地,就能放水泡。不然的话,光水攻一招就可以把所有城市泡完了,蒙古还用得着用 *** 炮?
相比较而言,欧洲的水攻战术并不常见,因为这涉及到欧洲和中国两者在城市防御上的思路差别了,中国更倾向于把城市围成铁桶,保护整个城市,而欧洲更习惯于把防守任务重心放置于城堡。欧洲的城市争夺战,只争夺城市是没什么用的,有时候你甚至要先把城堡攻下来,才能去占领城市,当然,可以举例个别的要塞城市案例,来证明我说的是错的,但我还是那句话,以偏概全是不对的,欧洲普遍的做法,就是依靠城堡防御,而城堡一般建立在地势高处,水攻没用,所以欧洲不流行水攻这个做法。
并且中世纪欧洲大部分时间里,也用不起水攻这个计谋。因为水攻是一个需要依靠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战略准备,需要用几个月,甚至几年来建筑修坝,然后还要看老天爷面子来蓄水,慢的话也要蓄上几个月。欧洲虽然有些掘堤放水的例子,但掘堤放水和建坝蓄水哪个容易?是个人都不用多思考了吧?古代搞水攻,建坝蓄水有时候加上运河引流,规模大的要几十万人。但是掘堤放水,100人就足够了,给1000人,那就已经是非常过分了。因此就算哪个欧洲领主硬是想要给哪个城市洗洗澡,也没这个人力物力来搞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