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备临终前告诫:子龙不可重用!他为何这么说?这才是帝王之心

中国历史12个月前 (10-27)610

前言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用在三国时期的英主刘备身上,再贴切不过了。

刘备是三国鼎立中的蜀汉一方的领袖,他仁厚寬容,深得人心,被视为理想中的明君。但他的仁慈外表下,又隐藏着一个心思缜密、行事果决的政治家。这从他临终前嘱咐丞相诸葛亮,不得重用大将赵云一事中可见一斑。

本是英雄好汉,却遭到明君疏远,赵云心中不免万分费解。这就是刘备的遗言,亦是帝王家国的无奈之举。

一、刘备袒护之功臣

赵云,字子龙,是刘备麾下的一名猛将。他于刘备还在四处奔波的时候便追随刘备,对主公忠心耿耿。

刘备起初还是个无名小卒,赵云的追随,使他由衷感激。两人关系亲密,刘备对赵云的武功也极为赏识。在征战中,刘备经常让赵云作为贴身护卫,可见他对赵云的信任有加。

赵云并未辜负刘备的期望,每每刘备遇险,赵云总会冲锋陷阵,将主公救出重围。有一次,在和曹操大战长坂坡时,刘备的妻小无助地躲在军阵中,赵云纵身杀入重围,才救出刘备的幼子刘禅,让刘备激动不已。

赵云不仅救了刘备的小儿子,也救了刘备的大儿子——蜀汉国。在夷陵之战大败后,刘备气馁地回到白帝城,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是强弩之末,便传唤赵云和诸葛亮过来,想把国家大事交代清楚。

刘备眼见大势已去,百般无奈之中,只能托孤于赵云和诸葛亮。赵云武勇过人,能力出众,当之无愧是刘备麾下的之一猛将。若非有他,刘备早就被曹操消灭。正是赵云屡建奇功,刘备才能建立起蜀汉江山。

赵云对刘备忠心耿耿,将刘备视为重于生命的恩公。每逢刘备有难,赵云必将舍生忘死扑上前去。无论敌人如何强横,赵云都誓要保住刘备的性命。正是有了赵云这样的心腹大将,刘备才能安心打天下。

刘备也清楚赵云的重要性。每次出征,他都让赵云直接统领一支军队担任自己的贴身护卫。刘备深知,能保护好自己,才能国家社稷长久安宁。所以,他毫不犹豫地将性命托付给了赵云。

二、忠心之人遭疑忌

临终之际,刘备对诸葛亮说:“我死后,你辅助好孤儿,国家大权都交给你。只有一点,千万不可重用赵子龙。”

诸葛亮听后大吃一惊。赵云对刘备忠心耿耿,立下汗马功劳,刘备如何能在最后关头说出这样的话?

原来,这是刘备的帝王家国之智慧。他担心赵云不适合独当一面,也怕诸葛亮有异心,故有此举以互相牵制。

刘备此举虽出自国家大计,但赵云心中不免有些失望和伤感。他对刘备忠心不二,视若生命,没想到最后还是没有完全得到刘备的信任。

刘备的遗言一出,诸葛亮和赵云顿时陷入两难。诸葛亮若重用赵云,就违背了刘备的嘱咐,对不起刘备的托付;若不重用赵云,又忽视了赵云的才能,可能会让蜀汉国力削弱。

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无奈。他们都明白刘备的苦衷,却也理解赵云的失落。作为贤相和大将,他们不得不刘备最后的嘱托,哪怕这给他们日后带来再多难处。

三、臣子之心难测

刘备死后,赵云没有违背他的遗愿,依旧忠心辅佐诸葛亮和刘禅。可他心中还是时间时常怀疑,刘备临终时为何要说出这样的话?

或许,刘备是看出赵云内心的一些小心思了。赵云性格坚定,有时也较固执。他忠于刘备,但未必能忠于蜀汉。刘备担心他日赵云会生出异心来。

且赵云武艺高强,若有朝一日心生叛逆,诸葛亮也无法制得住他。所以刘备避免让赵云掌大权,也是防微杜渐之举。

赵云自知刘备的顾虑不无道理,但也难免感伤。他此生唯有报效刘备一人,从未有过两心。只是人君难测臣心,这也是他不能逾越的界线。

赵云对刘备百般忠心,刘备却还是临终前说出了那样的话。这让赵云内心深感困惑与受伤。他真诚报效刘备,却还是没能完全赢得刘备的信任,这种失落让赵云坐立难安。

虽然诸葛亮一直重用赵云,但赵云知道这并非刘备本意。他时时刻刻担心自己会失去诸葛亮的信任,陷入刘备生前所设下的牢笼之中。这种强烈的失落感折磨着忠心的赵云,也让他对人心难测的刘备产生了些许怨言。

四、君王之言系疑虑

刘备的遗言,多是出于国家大局的考量,而非对赵云个人的猜忌。

他担心赵云不够资政,担心诸葛亮专权,于是设下这个圈套。刘备作为明君,行事未免过于谨慎。但多疑乃帝王之常情,这也是刘备作为帝王的无奈之举。

赵云对刘备之言虽有不解,却也没有违背过他的嘱咐。因为他心中明白,刘备所为皆是出于江山社稷的大义。臣服君命,乃是他身为将领的天职。即便刘备已经驾鹤西去,赵云也未曾背弃过他的遗志,始终矢志报效国家。

赵云明白,刘备的遗言并非针对他个人,而是基于担忧蜀汉江山无人可以托付的忧虑。刘备临终前,心中对蜀汉未来存有太多隐忧,只能设下这个圈套,防止权力集中带来的祸端。

虽然语气责难,但其中深意,却是对赵云忠心的褒扬。只有看重赵云的才能和人品,刘备才会在遗言中如此嘱咐诸葛亮。这也体现了刘备对赵云的信任,相信赵云无论环境如何,都能维护刘备的遗志。

结语

刘备的仁厚与赵云的忠诚,构成三国时期最动人的君臣关系。纵有误会,也抵不过彼此之间的知遇之恩。刘备的遗言,虽是防微杜渐,却也蕴含他对手下的宽厚和信任。

长话短说,明君贤臣,扶持江山。刘备遗言中的疑虑固然值得玩味,但他笃信赵云之忠诚已成定局。虽然行事需防,刘备终究没有忘却赵云的功绩与为人。这就是帝王家国的难题,也是人君之常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10/539415.html

“刘备临终前告诫:子龙不可重用!他为何这么说?这才是帝王之心” 的相关文章

商鞅变法使秦国变强做大 秦惠文王上位后为何要杀他

商鞅变法使秦国变强做大 秦惠文王上位后为何要杀他

还不知道:嬴驷即位之后,为何要处死变法图强的商鞅,甚至将其尸体车裂?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初期,秦国国力弱小,时常遭受他国侵扰,为了改变这种面貌,秦孝公发求贤令,后商鞅入秦,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推行变法,历经二十余年,方使秦国逐渐强大。然而,秦孝公去世之后,即位的...

刘备作为三国一方霸主 刘备是伪君子还是仁君

刘备作为三国一方霸主 刘备是伪君子还是仁君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是仁君还是伪君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期,群雄逐鹿,天下三分,天下陷入了魏蜀吴三国竞争的时期。放眼三国的君主中,除了吴国孙家的后代子孙算是封疆大吏的后代,受到了祖辈的福泽,其他两人几乎都是出生卑微。东汉末期宦官把持朝政,曹操背后有着宦官...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 宋仁宗身为皇帝脾气为何那么好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 宋仁宗身为皇帝脾气为何那么好

对宋仁宗为什么脾气那么好? 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仁宗赵祯,初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42年。宋仁宗在位的时候,虽然他的才华、谋略、经历、军功都算不上十佳,但是他在人格上可以说是中国少有的“好”皇帝,他宅心仁厚,仁慈善良。据说宋仁宗在驾崩后举国痛哭,就连契丹国...

项羽为什么自杀都不愿意过乌江 项羽到底发现了什么秘密

项羽为什么自杀都不愿意过乌江 项羽到底发现了什么秘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项羽自刎也不肯过乌江?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史记》中,司马迁对项羽《垓下歌》作了这样的评价:“力大无穷,时不我待。”司马迁感慨项羽是一代枭雄,可惜他生不逢时,最终在乌江上自尽。许多人看到这一幕,都觉得项羽太冤枉了,他既然能过河而归,为什么要自杀?下面,就让我们来看...

曹不兴:三国时期著名画家,具有超群的写实能力

曹不兴:三国时期著名画家,具有超群的写实能力

曹不兴,亦名弗兴,三国时著名画家。孙吴吴兴人,生卒年不详。他在黄武年间(222—229年)享有很大的声誉。被称为“佛画之祖”。与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并称“六朝四大家”。又与赵达的算术、严武的弈棋、皇象的草书等号称“吴中八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不...

秦始皇在位十一年出巡五次 秦始皇是在游山玩水吗

秦始皇在位十一年出巡五次 秦始皇是在游山玩水吗

还不知道:秦始皇嬴政在位11年,出巡五次,是为了体察民情还是游山玩水?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皇帝,作为封建社会之中的最重要人物,虽说拥有滔天的权力,但并非常人所想的那样整天享受天伦之乐,每天除了冗杂的军国大事之外,还要抽出空来应对突发状况,也是充满了身不由己,必要...

武则天能够让李治欲罢不能 武则天哪里好过王皇后

武则天能够让李治欲罢不能 武则天哪里好过王皇后

还不知道:武则天到底比王皇后好在哪里?她有三大优势,让李治欲罢不能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世人皆言“脏唐臭汉”,对于唐朝来言,开启这个“脏头”的人是谁?不是李世民强纳齐王妃,而是李治和武则天这两人。武则天14岁进宫,本是李世民的“媚娘”,但可惜李世民却根本不喜欢她。...

雍正死后李卫怎么样了 乾隆又是怎么对待这个臣子的

雍正死后李卫怎么样了 乾隆又是怎么对待这个臣子的

对雍正死后,乾隆是如何对付李卫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卫当官,历经康雍乾三朝,虽然是花钱办来的官职,在任期间却又十分清廉;李卫出身富裕家庭,但对官场贪腐又深恶痛绝;身为一个汉人官员,在雍正年间又深得皇帝重用,位列雍正身边三大宠臣之一。从李卫的人生经历和官场沉浮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