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弘昼:雍正的第五子,荒唐了35年,乾隆保他7代人富贵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10-27)480

清朝乾隆初期,老臣鄂尔泰体弱多病,逐渐淡出朝堂,乾隆提拔新贵讷亲来顶替鄂尔泰的位置。讷亲先后担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和保和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等职,一时权倾朝野,连三朝老臣张廷玉都对他退避三舍。

讷亲是遏必隆的孙子,他为人狭隘,喜欢搞 *** 。例如,他为了彰显自己清廉,命人在家门口拴了一条凶恶的大狼狗,如果有人送礼托情,他就用狼狗将人吓走,实际上,这不过是做样子罢了。很多朝臣都知道讷亲的为人,只是敢怒而不敢言。

突然有一天,一个“莽撞人”出现了,他在朝堂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用拳头公然把讷亲揍了一顿,然后扬长而去。

这个“莽撞人”名叫爱新觉罗·弘昼,他是雍正的儿子,乾隆的弟弟,受封和亲王。《啸亭杂录》记载:

(弘昼)殴果毅公讷亲于朝,上以孝圣宪皇后故,优容不问,举朝惮之。

意思是,弘昼揍了讷亲之后,乾隆因为皇太后的原因,不闻不问,满朝大臣也因此忌惮弘昼。

俗话说,楞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看到乾隆的表现,讷亲明白,他这顿揍,算是找不回场子了。

弘昼为何这么嚣张,敢当众殴打军机大臣?作为乾隆皇帝的弟弟,弘昼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清朝和亲王弘昼的“荒诞人生”。

一、雍正第五子,潜邸甚谦和

根据《清史稿·诸王传》记载:

和恭亲王弘昼,世宗第五子。

爱新觉罗·弘昼,雍正帝胤禛的第五子。

在清朝历史上,康熙帝和乾隆帝都是多子多孙之人,在这方面雍正帝略有不如。在史料记载中,雍正帝一共有10个儿子,但长大到10岁以上的只有4个。弘昼是雍正帝的第六个儿子,因雍正帝的第二个儿子仅活了1岁多,未能序齿,因此,弘昼在兄弟中序齿第五。

弘昼的生母耿氏,是包衣出身。耿氏的父亲名叫耿德金,早年是镶白旗包衣奴才。康熙四十二年,耿氏参加选秀,被康熙赐予当时的四贝勒胤禛(后来的雍正帝,当时被封为贝勒)为格格。

值得一提的是,在耿氏入贝勒府的第二年,又一个“格格”也同样被赐入贝勒府,后者就是乾隆帝的生母钮祜禄氏。

弘昼生于康熙五十年,也就是耿氏入府的第九年。而在4个月前,钮祜禄氏刚刚生下胤禛的第四子弘历(“历”字古代作“曆”)。

耿氏和钮祜禄氏年龄相仿,入府的时间和怀孕的时间都相近,因此关系亲近,这为耿氏在乾隆朝的机遇埋下了伏笔。

弘昼虽然出生于康熙朝,但在现有的史料记录中,他在康熙朝几乎没有任何出场记录。

清朝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帝驾崩,雍亲王胤禛即位,是为雍正帝。雍正登基时,弘历和弘昼已经11岁,而雍正当时膝下一共有4位皇子,分别是弘时、弘历、弘昼和福惠(当时刚满1周岁,生母是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

根据史料记载,到了第二年正月(雍正元年),雍正大封嫔妃,弘昼的母亲耿氏被封为裕嫔。这个时候,18岁的弘时已经成婚,而弘历和弘昼刚满12岁。雍正请了两位大儒为三个孩子讲学,其中江苏人王懋竑负责教导弘时,而福建人蔡世远负责教育弘历和弘昼。

蔡世远晚年在自己的著作中曾提及,他和王懋竑同在一同在内廷教育皇子,并说他教导的两位皇子都聪慧过人,只是弘历举止雍容,而弘昼性格温和。

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同时封弘历和弘昼为亲王,封弘历为和硕宝亲王,封弘昼为和硕和亲王。从雍正给两个儿子封的爵位名称可以看出,“宝”与“和”也代表了雍正对两个儿子的深刻认知。

综上可知,在雍正朝,弘历和弘弘昼是同一个老师教导的,又是同一年被封的亲王,至少在表面上,雍正对二人并无太大差异。

实际上,由于弘历后来成为了雍正帝的接班人,《清实录》等清代官方史料由于考虑政治原因,对弘历的正面描写比较多。包括说弘历小时候受康熙帝看重,后来又被雍正帝重点培养,因此在兄弟中出类拔萃等等。本文笔者不评价乾隆帝(弘历),但不能因为史书说乾隆帝优秀,就否定他的其他兄弟的能力。

例如,雍正十三年,雍正就下旨让弘昼和鄂尔泰共同办理贵州黔东的“苗疆”事务,弘昼虽然是皇子,但他配合鄂尔泰行事,态度恭谦又不失皇子气度,让雍正比较满意。

那么,在雍正朝恭谦温和的五皇子弘昼,到了乾隆朝,怎么就变成一个“荒唐”王爷了呢?

二、遗诏有提及,乾隆含深意

雍正皇帝在历史上较为冷酷,但对弘昼却尽了慈父的责任。雍正帝驾崩时,他在遗诏中也提到了弘昼。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雍正帝在圆明园宫苑猝然驾崩,允禄、允礼、张廷玉、鄂尔泰四位大臣取出遗诏,当着众王公大臣宣读传位诏书。

根据《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帝的这份遗诏多达1200余字,里面有对自己在位时的总结、以及对新皇帝(弘历)的嘱托,更有对张廷玉、鄂尔泰、允禄、允礼等人的评价。对于他的第五子弘昼,雍正也不忘提及。遗诏中说:

弘历仰承列祖积累之厚,受朕教诲之深,与和亲王弘昼同气至亲,实为一体,尤当诚心友爱,休戚相关……

意思是,弘历深得我的教诲,是继承大统的更佳人选。弘历与弘昼是“同气至亲”,兄弟一体,希望兄弟俩诚心友爱,休戚与共……

从雍正的这段话可以看出,他更多的是希望弘历登基后,能够善待弘昼。当然,他也希望弘昼作为弟弟,能够用心辅佐哥哥。言辞恳切,一片慈父的拳拳之心。

实际上,当时雍正不只弘历和弘昼两个儿子,还有一个3岁的儿子名叫弘曕,排行第六。雍正在遗诏中提到了弘昼,却没提及弘曕,可能是因为弘瞻年纪太小,也可能是偏爱弘昼。

雍正在遗诏中希望弘昼多协助哥哥,兄弟俩休戚与共,实际上,雍正可能没有弘昼了解弘历,因为弘历在坐稳皇位之后,并不需要兄弟的照拂。《清史稿·允礼传》记载:

三年二月,薨,上震悼,即日亲临其丧。予谥。无子,庄亲王允禄等请以世宗第六子弘曕为之后。

果亲王允礼是康熙帝的第十七子,也是乾隆帝的叔叔,是宣读雍正遗诏的四位大臣之一。他去世后因没有儿子,庄亲王允禄(康熙第十六子)便上奏给乾隆帝,希望乾隆帝能将弘曕过继给允礼为嗣子。

这段记载表面上看没有问题,但细思起来,有一个不合情之处:

乾隆帝的兄弟本来就只剩两个了,为何还要过继一个出去?古代家族之间也有过继之事,大多是旁支之间过继,除非族内实在无人,才会考虑宗长的儿子或弟弟。而当时,“弘”字辈男丁众多,比如允禄本人的第八子弘曧当年4岁、第九子弘暧当年3岁都是合适人选。既然是允禄上奏要为允礼过继一个儿子,他为何非要选择乾隆的弟弟弘曕呢?而乾隆为何还批准了?

很明显,允禄可能是受了“上面”的暗示,才上了这道奏折。

在封建社会,“天威”难测,弘曕被过继给允礼后,在宗法上他就不再是雍正帝的儿子了,这也就意味着,乾隆帝在当时仅剩一个弟弟了。换句话说,在乾隆帝的儿子没有成年之前,对皇位威胁更大的人就是和乾隆帝同龄的弟弟弘昼了。

巧合地是,弘昼殴打军机大臣讷亲,也发生在这一时期。

笔者看来,弘昼生于康熙时期,看惯了父辈们为了皇权而手足相残。乾隆将弘曕过继出去后,让弘昼意识到了危机。

也许弘昼背后有高人指点,在关键时刻,他需要犯一些不大不小的错,让乾隆抓住错处,让朝臣们觉得大清朝的和亲王,实际上是个“没脑子的莽撞汉子!”

弘昼能犯什么不大不小的错呢?当朝军机大臣讷亲心胸狭隘、颐指气使。若能揍他一顿,不仅解气,还能“犯错”,一举两得。

于是,乾隆三年,在朝堂之上,一个亲王挥拳揍了一个军机大臣。皇帝在后面目睹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啥也没说,因为他知道,这一拳头下去,对自己有利。

《麦田守望者》中有一句话:我说不清楚我的意思。即使我说得清楚,我怕自己也不一定想说。

对于政治家来说,你看到的,是他想让你看到的。弘昼想让大家看到的,就是他这副“德行”。

三、亲王活出丧,荒唐天下闻

乾隆登基后,尊自己的生母钮祜禄氏(熹贵妃)为皇太后,按照礼法,太后也是弘昼的嫡母。弘昼每次入宫,都是先看望太后,然后再去看望生母耿氏(裕太妃)。太后和裕太妃关系不错,对弘昼也非常疼爱,因此,当弘昼殴打讷亲后,乾隆才说因为太后的缘故,没有责怪弘昼。

乾隆不仅没有责怪弘昼,还很高兴。过段时间,乾隆下旨让弘昼参议朝政。这下满朝大臣都歌功颂德,说乾隆帝是一个“爱护手足”的“宽仁”帝王。

乾隆的“护短”,促使了弘昼必须更加荒唐。《清史稿·诸王传》记载:

好言丧礼,言:“人无百年不死者,奚讳为?”尝手订丧仪,坐庭际,使家人祭奠哀泣,岸然饮啖以为乐。作明器象鼎彝盘盂,置几榻侧。

弘昼有一个爱好,他喜欢办丧礼,而且,还给自己办丧礼。他曾对身边的人说:“人没有一百年不死的,所以,死亡有什么可以避讳的?”他曾让府中的家人、仆役在一旁为自己哭丧,然后他坐在庭院中指挥,大家哭的声音越大,他越开心。而且他还亲自为自己 *** 冥器,放在自己的床前,毫不忌讳。

在野史中曾记载,一次,一位封疆大吏来京述职,正好碰到和亲王府大办丧事,以为弘昼死了,连忙去吊唁。结果进门看到弘昼坐在庭院中央,他吓了一跳。弘昼却很开心,感谢他来“看望”自己。

弘昼自幼被雍正延请名师教导,他岂不知“活出丧”意味着什么?他这么做,很明显就是为了塑造一个“荒唐”的形象。

《啸亭杂录》记载:

(弘昼)最嗜弋腔曲文,将《琵琶》《荆钗》诸旧曲皆翻为弋调演之,客皆掩耳厌闻,而王乐此不疲。

意思是,弘昼还爱上了听戏,他养了一批戏子,把《琵琶记》和《荆钗记》等著名剧目进行改编,然后请宾客们来府上听戏。结果大家发现他是用“弋调高腔”来唱这些曲目,都捂着耳朵不想听,弘昼却乐此不疲。

乾隆四年,乾隆帝下旨,让他唯一的弟弟弘昼管理雍和宫事务。雍和宫,也就是雍亲王府,是雍正帝未登基前的府邸。乾隆把雍和宫的旧物和财产都赐给了弘昼。以显示对弟弟的亲厚。

而弘昼呢,他拿到雍和宫的财产,尽情挥霍,俨然成了一个富家翁。

乾隆见到弟弟这般,也不怪罪,他常常对大臣说,先帝遗诏中让朕对和亲王“诚心友爱”,朕这么做,只是不负先帝所托而已。

弘昼虽然荒唐,但在大事上却不糊涂。乾隆四年,弘昼被任命为正白旗满洲都统,年底,又开始管理武英殿。

乾隆五年,弘昼任镶黄旗满洲都统,办理勘定八旗佐领世职应袭的事务。不仅如此,他还担任乾隆时期的玉牒总裁,为皇室管理和编撰玉牒。这些事务都很重要,他也都办得四平八稳,没有差错。

说到底,弘昼还是个精细人,只是被特殊环境所限罢了。

四、知白仍守黑,大智尤若愚

即使弘昼在乾隆朝一再“摆烂”,但乾隆为了彰显做兄长的厚爱,仍要不断加恩于弘昼。实际上,只要这个时候弘昼不做大逆不道的事情,他必能安全“着陆”。

有一次,乾隆帝召集一些八旗子弟到乾清宫殿试,他和弘昼亲自监考。转眼到了午膳的时间,弘昼便请乾隆帝先去用膳。乾隆帝为了表达对殿试的尊重,便没有离开。弘昼调侃道:“上疑吾买嘱士子耶?”

弘昼的意思是:皇上难道怀疑,我会趁着你离开的时候贿赂这些士子吗?

当着众人的面调侃皇帝,在古代是为大不敬。但弘昼这么做了,乾隆帝当时只是没说话,但也没生气。

乾隆十五年,弘昼懒散在家,不愿参与朝政。乾隆帝没有办法,就给了弘昼一个管理奉宸苑的差事。奉宸苑是主要管理皇家园林、花圃等差事的机构,以前归内务府管理。

乾隆帝这么做,很明显是为了给弘昼找个小事情做。但弘昼只干了三年,又不想干了,他把这个差事还给了乾隆帝,乾隆帝不得已,让内务府重新接管奉宸苑。

后来,乾隆帝又让弘昼管理武英殿御书处,大家听这个名字就只知道是个闲差。武英殿御书处主要是管理皇帝的书法、绘画等作品的地方。

乾隆二十八年,经弘昼几次哀求,乾隆帝终于解除了弘昼在武英殿御书处的职务。但乾隆帝不能让弟弟整日无所事事,便让他去管理清朝皇室的旁支事务。

弘昼整日和朋友听戏喝酒,很少管理具体事务。到了乾隆三十四年,弘昼身体逐渐衰退,他仍继续“荒唐”。乾隆三十五年,弘昼病重,乾隆帝虽多次遣太医来给弘昼看病,但仍无力回天。弘昼去世时,年仅58岁。

弘昼之死,让乾隆非常痛心,他对大臣说:“朕失一手足矣!”乾隆不仅厚葬弘昼,还对弘昼及其后代极为优厚。按照制度,弘昼的长子永璧只能降爵袭承郡王爵位,但乾隆封永壁为和硕和亲王。永壁年岁不久,于乾隆三十七年去世,乾隆让永壁之子绵伦袭郡王。

另外,弘昼去世后,他的生母裕太妃耿氏仍在世,乾隆帝对耿氏也非常优厚,耿氏后来去世,享年93岁,被乾隆封为(皇考)皇贵妃。

弘昼之后,他的后代共传了六代,弘昼的第六代孙毓隆还在光绪年间考中了进士,成为宗室子弟中少有的“两帮进士”,深得朝廷倚重。在毓隆之后,清代灭亡,弘昼家族富贵不再。但乾隆帝保了弘昼一脉7代富贵,也算对得起弘昼这份兄弟情了。

值得一提的是,弘昼的后代中,还有一位名人,他就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坛老顽童”的启功先生,他就是弘昼的第八代孙(下图为启功题字)。

笔者认为,弘昼是一位大智若愚的清代王爷,他从康熙五十年出生,到乾隆三十六年去世,和乾隆做了58年兄弟,他在乾隆朝荒唐了35年之久,这其中多有“藏拙”的成分。他用35年的“荒唐”换了自己以及身后共7代人的富贵,和清朝其他大部分宗室相比,他是幸运的。

在笔者看来,弘昼之所以会如此选择,有两方面的因素:其一,他的童年经历了父辈的手足相残,对皇权下的残酷手段有非常深刻的认知。其二,乾隆登基后,他本无其他想法,但为了让兄长放心,不得已而选择自污的方式。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有一句话: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意思是,深晓光明的显赫,却甘居幽黑的暗处,这才是“道”。

弘昼心中的“道”,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10/539682.html

“弘昼:雍正的第五子,荒唐了35年,乾隆保他7代人富贵” 的相关文章

诸葛丰:西汉时期官员,自幼聪慧,性情刚正不阿

诸葛丰:西汉时期官员,自幼聪慧,性情刚正不阿

诸葛丰,字少季,琅琊诸县人,西汉官员,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先祖。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诸葛丰自幼聪慧,读经阅史,曾为御史大夫贡禹属官,后荐举为文学侍御史。汉元帝时,曾授其为司隶校尉,继而长为光禄大夫。他性情刚正不阿,对贪官污吏、专事阿谀奉承之小人...

诸葛亮跟随刘备打天下 诸葛亮后面有没有后悔

诸葛亮跟随刘备打天下 诸葛亮后面有没有后悔

对为什么说诸葛亮跟着刘备,既不应该后悔,但又应该后悔?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位居丞相,封武乡侯,留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美名,诸葛亮还真的不能后悔。虽说蜀汉最终是偏安一隅,但丞相终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实权人物。再加上蜀汉的军权都在诸葛亮手中,又兼任益州牧掌管...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元朝采取的是什么态度?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元朝采取的是什么态度?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重八,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不要贬低元朝,我们的父母皆靠他生养”,原话并不是这么说的,也不是朱元璋所说。《明实录》里记载着朱元璋这样一句话:元虽夷狄,入主中国,百年之内,生齿浩繁,家给人足,朕之祖父亦预享其太平。虽古有献俘之礼,不忍加...

历史上夏侯徽是怎么死的?与司马师有何关系?

历史上夏侯徽是怎么死的?与司马师有何关系?

夏侯徽是曹魏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的女儿,司马师第一任妻子。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司马家为了谋权篡位之狠辣果决,历来为后世所诟病,司马懿隐忍诛曹爽、杀王凌,司马昭弑曹髦都是例子。《晋书》中更是记载了司马师的冷酷无情,他居然毒杀了为自己生了5个女儿的妻子夏侯徽司马师毒死夏侯徽的记载后雅有...

韩令坤是什么人?历史上有哪些关于他的故事?

韩令坤是什么人?历史上有哪些关于他的故事?

韩令坤,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将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显德二年(955年),韩令坤参与后周伐南唐之战,获得歌伎杨氏,对她十分宠爱。不久韩令坤俘获唐将陆孟俊,准备将其送给皇帝。杨氏因为全家遭陆孟俊杀害,恳请夫君韩令坤替自己报仇。然后韩令坤杀了陆孟俊,替杨氏报了血海深仇。那韩令坤是...

裴子野是个怎样的人?他的一生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裴子野是个怎样的人?他的一生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裴子野(469年~530年),字几原,河东闻喜人。南朝大臣、史学家、文学家,太中大夫裴松之曾孙,“史学三裴”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勤奋好学,善于属文。初仕南齐,起家武陵左常侍、右军参军,以父丧去职。梁朝建立后,除右军参军、廷尉正,出任冠军录事参军,迁国子博士,转比...

孙峻是什么出身?他杀诸葛恪的原因是什么?

孙峻是什么出身?他杀诸葛恪的原因是什么?

孙氏政权最大的特色就是孙权统治时间很长,执掌江东有50多年。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兴二年(253年),孙吴皇帝孙亮与堂侄孙峻在皇宫设宴,邀请权臣诸葛恪赴宴。不久孙亮借故离开,孙峻于是拿出诏书,以皇帝的命令逮捕诸葛恪。诸葛恪顿时吓得大惊失色,孙峻于是命人上前将其...

武则天临死前把皇位还给李家人 武则天传给自家人不行吗

武则天临死前把皇位还给李家人 武则天传给自家人不行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武则天为何最终把王位传给了李家?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想必大多数人都看过《武媚娘传奇》这部影视剧,剧中描绘了武媚娘一生的故事,她本是并州人士,唐太宗选才女充盈后宫时选入后宫,而后成为了唐高宗的妃子。唐高宗和武则天感情日笃,这遭到了宫中其他妃子的妒忌...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