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1955年,“战犯”卫立煌返回大陆,六大元帅亲自作陪

中国历史11个月前 (11-01)770

国民 *** 高级将领卫立煌自战争以来,“战犯”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大抵都是残忍的,负面的,和双手沾满他人鲜血的。更甚者,还被送上了国际法庭,对于二战时期的战犯,大多数人,都死有余辜。而对于内战时期的“战犯”,则很大程度上,有着多重复杂的民族情感,和时代背景下的无可奈何。那些被关在北京功德林战犯所的 *** 将领,各个都曾是,瓦解军阀,重挫日寇的骁勇男儿。只不过,隶属的政党不同,许多人的之一选择,最终决定了他日后生存的格局。卫立煌便是这样一位,出身 *** 却心系 *** ,最终被列为“国军战犯”的高级将领。

*** 高级将领卫立煌可卫立煌究竟做过什么事?为何在解放战争之后前往香港,而后又在我党将领的迎接下返回大陆?

那是1936年,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时任中央执行委员的卫立煌,被调往西安,参与“联共”会议。在此之前,他曾跟随过孙中山先生东征北伐,并忠心于 *** 20年之久。那时,卫立煌只知消灭军阀,为国民 *** 建立新的中国,扫除障碍,从未质疑过国民 *** 的革命理念。直到其追随蒋中正,围剿红军消极抗日,卫立煌才渐渐感觉到自己与国民 *** 的价值观,开始出现分歧。

卫立煌与蒋中正那时卫立煌与 *** 一众将领,抵达西安不久,便被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圈禁了起来。与此同时,被圈禁的还有 *** 的领导人蒋中正,那时卫立煌对于“联合抗日”的意识还不全面。也不明白,为何“自己人”要圈禁“自己人”,而不是替国军扫清障碍,拿下国内政权。直到卫立煌听从了我党代表,关于“保卫中华,共同抗日”的作战理念,便逐渐开始找到了革命的方向。尤其是红军内部盛行的一句话:“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更是 *** 了卫立煌,多年来南征北战的赤子之心。

张学良与杨虎城逼蒋抗日。因此,在蒋中正之一时间下达“联合抗日”的指令之后,卫立煌便开始动员部下,与大别山地区的红军,展开沟通。在抗日战争初期,卫立煌就已经将八路军主动收编麾下,并将其发展为第十四集团军的主力。而后,不论卫立煌被调往哪个作战区域,担任何种职务,八路军始终跟随卫立煌四处作战。在作战期间,卫立煌发现, *** 人带出的军人,总是冲在队伍的最前面,且作战情绪也更高昂。于是,他渐渐开始怀疑,党内外所宣扬的 *** 人和红军“赤匪”的形象,是否一致。有道是:“真金不怕火炼”,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不就知道了吗?

国共代表见证联合抗日时至1937年10月,中日在忻 *** 发大规模战争,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国共双方的作战将领,对阻击日军都分别制定了独立的计划和部署。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卫立煌主动联络我方将领,共同商讨和制定作战方针。

经过多方商榷,和多次战术性配合,卫立煌发现,红军是一支战斗力强悍,且目标十分清晰的作战队伍。他们虽然武器装备比较落后,生活质量也逊于国军,可作战思维却十分灵活。与 *** 在社会上宣传的“红军如赤匪”,“穷凶极恶”的形象,完全不一致。至那时起,卫立煌便彻底对红军和 *** 人,刮目相看,尽管他身处国军阵营,可从未对我军产生过“敌意”。

除了对我军有了认知上的改观以外,私下里卫立煌也曾多次,对红军艰难的处境施以援手。从枪支弹药到医疗用品,从作战口粮到行军装备,从突击日寇到后方增援,卫立煌都毫无保留地慷慨相助。甚至有时候,还因为增援的枪支弹药,数量过于庞大,而遭到党内人士的质疑。可面对这种质疑的声音,卫立煌总是义正辞严地回复:“凡是抗日的部队,都应该一视同仁”。因此他为了以身作则,还亲自前往延安,护送枪支弹药,并在那里见到了国军口中的“赤匪”头子——毛主席。原本,隶属国民 *** 的军人,是绝对不敢踏进延安半步的,因为国民 *** 对红军和 *** 的灰色宣传,一直深刻影响着国军对我党人士的真实判断。

卫立煌在延安与毛主席会面而卫立煌之所以敢上延安,一方面是看到了我军不为人知的一面,另一方面是对毛主席抱有崇敬之心。毕竟在国共合作之初,毛主席赠送的《沁园春雪》,是得到了蒋委员和全国人民认可的。卫立煌认为,有如此胸怀和才情的红军领袖,一定能带领抗日战争,走向胜利。

经此延安一行,卫立煌不仅得到了毛主席的赞赏,还与 *** 多方领导人,结下了深厚友谊。因此,卫立煌也在我党,为自己打上了“友好合作”的标签,并多次与周恩来、彭德怀等同志,建立了同桌共饮之谊。

卫立煌与朱德同志合影可“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卫立煌毕竟身处在,利欲熏心,争权斗势的国军阵营。因此一旦被争权夺利之人,穿了小鞋,少不了要在其“偏袒红军”一事上,大做文章。而素来以小心眼著称的蒋中正,自然承受不了国军内部人士,对卫立煌的反复控告。所以才派军统头子戴笠出山,活捉了一些与卫立煌接触过的进步人士,并“以儆效尤”。可眼下抗日战争如火如荼,正是用人之际,蒋中正除了调离卫立煌之外,也并无他计可施。而历经此劫的卫立煌,虽然表面上看不出任何波澜,可打心眼里对国军偷袭八路军的行为,厌恶至极。

抗日战争时期的红军队伍以至于在国军“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时候,拒绝施以援手,并且佯作无事发生过那般,照常为红军发放军饷。除此之外,他还在私底下与我军将领朱德同志会面,并为了避免红军遭遇夹击,为彼此公平设立“楚河汉界”。尽管为了顾全大局,卫立煌既避免了国共双方交战,又从日军手中拿回了郑州的控制权,可他却在不知不觉之中,成了蒋中正的眼中钉,“偏袒”红军的失职将领。

从1942年到1945年,卫立煌在国军阵营,先后经历了革职、圈禁、再“就业”,直到1946年之后,已经完全不想涉足国共之间斗争的卫立煌,选择远渡重洋,一身清净。

红军将领朱德同志当卫立煌回到国内的时候,内战的形式已经不利于国军的发展,而蒋中正之所以召回卫立煌,也只是为了放手一搏。可厌倦内战的卫立煌,不仅消极作战,不听指挥,还坚持使用“静观其变”的作战思路,眼睁睁地看着 *** 占领各个城市,并主张积极撤退,主动让出地方控制权。与其说卫立煌消极作战,倒不如说,他压根就没有想着赢。

如此长达数个月的消极作战,便直接导致国民 *** 败退台湾,而蒋中正怒发冲冠之余,也下令将卫立煌及其家眷囚禁至南京,至此卫立煌便被新华社正式通缉为“国军战犯”。后来为了躲避追击,卫立煌带着家人,从上海乘坐轮渡抵达香港,结束了这半生的军旅生涯。

卫立煌妻子与6名子女可困居于香港的卫立煌,并没有过得很踏实,因为 *** 遍及全国各地的特务,依旧在暗地里兴风作浪。当自己被党内人士通缉为“战犯”之时,就意味着,他随时都有丧命的风险。直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卫立煌的心中,似乎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之光。尽管那时的他,听闻此讯,已在之一时间致信毛主席,并表达祝贺,可他依旧没有那个胆量返回大陆。

其因有三,之一点,是因为他已被我党列为战犯,在没有探寻到有利于自己的口风之时,绝不敢贸然返回大陆。第二点,是当时大陆的境内,处处隐藏着国军残余势力和匪患,卫立煌若此时返回大陆,便是公然与蒋 *** 决裂。第三点,因为解放战争时的“不作为”,致使他不敢接受蒋中正的“糖衣炮弹”,也不敢前往海外定居。

因此,卫立煌与妻子韩权华想要寻到一个让他们觉得有安全感的生存之地。除了眼下的香港,似乎哪里都不合适。原本,卫立煌盼望着, *** 在解放了大陆之后,能够一鼓作气,将祖国彻底统一。这样,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回到大陆,并且不再惧怕任何人的眼光。可没成想,在统一的关键时期,又撞上了“朝鲜战争”的爆发,如此,卫立煌的渴望瞬间破灭。

尽管他十分期盼回到国内,他也在香港动员了一些 *** 人进行游说,可他的心底依旧担忧,我党是否能够接纳他。直到两岸和平发展的现实状况,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国民 *** 要员的卫立煌,也肩负着促进两岸和平交流和发展的重任,并得到了党中央的“召唤”。1955年,在我党组织的严密安排下,卫立煌终于得到机会,带着妻子经过香港抵达广州。在辗转至北京之前,卫立煌既兴奋又惶恐地询问妻子:“他们是真的接纳我了吗?”而妻子韩权华则满心喜悦,频频点头,又给卫立煌增添了不少自信。如果说,妻子给予卫立煌的信心,只能勉强支撑他抵达北京,那么毛主席亲自发来的欢迎电报,则让卫立煌惶恐不安的心,彻底得到释然。

卫立煌与妻子韩权华兴奋之余,卫立煌随即便执笔一则《告台湾袍泽朋友书》,并正式向国人宣告,与蒋 *** 决裂。时至1955年4月6日,在广州上海休闲多日的卫立煌夫妇,乘飞机抵达北京,并迎来了生命中的高光时刻。一出舱门,卫立煌夫妇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他看见舷梯两边,站满了我党高层领导和工作人员。其中周恩来总理和彭德怀、朱德,贺龙等6位元帅的亲自迎接,更是让久违大陆的卫立煌深感慰藉。想起上一次与诸位领导的相见,还是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时期,如今十几年未见,这些老朋友虽然青春不再,却依旧容光焕发。

而后,经过一番寒暄交谈,在北京生活的卫立煌得知毛主席原本也是要来亲自迎接他的。只可惜政事过于繁忙,着实抽不出空,这才请了众多开国将领出面相迎。卫立煌感动之余,也彻底消除了对返回大陆一事的恐惧,并期待着,能够早日与毛主席相见。时至1955年4月25日,卫立煌在北京休憩了大半个月之后,终于见到了毛主席。

那日毛主席“做东”,设下宴席款待卫立煌,并邀请彭德怀、栗裕、陈毅、贺龙等开国元帅,同桌作陪。饭桌上,毛主席与卫立煌推杯换盏,酣畅淋漓,从联合抗日时期的合作到远征缅甸,守住祖国的南大门,毛主席对卫立煌立下的功劳,都大加赞赏。而卫立煌也因为毛主席,时隔多年依旧铭记其,过往与功绩,而感到此行甚欢。宴席散罢之后数日,卫立煌便与夫人一起办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身份证明,并入住了党中央为其安置的新家。

其实对于卫立煌来说,在其半生戎马生涯当中,并没有几件事能够真正撼动他的心。就连早年间被国军传颂为“五虎上将”之一,也没见卫立煌有多得意。可当他办理了,属于新中国公民的身份证明之时,却激动地不知所以起来。

他知道,这是党中央乃至全中国人民,对其赋予信任和认可的证明,也是其辗转半生,落叶归根的最终凭证。在落地安家之后,卫立煌也没有闲着,他先是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常委,而后又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并于1958年劳动节当天,光荣地登上了天安门城楼,那是卫立煌之一次,站在如此威严的城楼上,俯瞰这座文明古城。

卫立煌与家人在北京当他看见数以万计的劳动人民,兴高采烈地挥动着旗帜,并高呼着“祖国万岁”之时,竟激动到热泪盈眶。那是他从未感受过的力量,是来自更底层的人民团结的力量,也是坚不可摧的无产阶级力量。自那次登上城门之后,卫立煌便突发疾病,被紧急送医,不知是否因为归来之心过于迫切,导致卫立煌常年心病缠绕,最终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在往后的日子里,他不是在被送医的路上,就是在党中央诸多领导人的探视下,一日不如一日。时至1960年,昔日“五虎上将”之一的卫立煌,最终难以抵抗心脏衰竭的折磨,进而与世长辞,享年63岁。

卫立煌与周恩来握手如此一代枭雄就此落幕,而他却因为具有远见卓识,顾全大局,和诚挚与我党交好的品质,最终落得圆满的结局。这是智者的选择,也是万千心系民族存亡,和渴望祖国统一的有志之士的共同选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11/541575.html

“1955年,“战犯”卫立煌返回大陆,六大元帅亲自作陪” 的相关文章

空城计时司马懿为何会选择撤退?

空城计时司马懿为何会选择撤退?

诸葛孔明的“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人世间最熟悉彼此的人莫过于对手。高手过招之后,才知道对方的优缺点。了解你的人,不一定是家人和朋友,一定是对手,或者敌人。有时候,打着打着,两个就变得惺惺相惜的好友。由于所处立场不同只能兵戎相见。《...

和峤:曹魏至西晋时期官员,为政清简,甚得百姓欢心

和峤:曹魏至西晋时期官员,为政清简,甚得百姓欢心

和峤(?—公元292年),字长舆,汝南西平人。曹魏后期至西晋初年大臣,曹魏太常和洽之孙,吏部尚书和逌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峤少有风格,常仰慕舅舅夏侯玄的为人,珍重自爱,有盛名于世,袭父爵上蔡伯,起家太子舍人。累迁颍川太守,为政清简,甚得百姓欢心。太傅从事...

赵俨:三国时期曹魏名臣,熟读经史,精明强干

赵俨:三国时期曹魏名臣,熟读经史,精明强干

赵俨(171~245年),字伯然,颍川阳翟人。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三国时期魏国名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熟读经史,精明强干。建安二年,投靠大将军曹操之后,起家朗陵县令,历任司空府掾、司空主薄、都督护军、扶风太守等职。魏文帝曹丕继位后,历任魏国侍中、驸...

吕雉颁布了一道令人瞠目结舌的命令,多年后让后人直呼高明

吕雉颁布了一道令人瞠目结舌的命令,多年后让后人直呼高明

吕雉,字娥姁(xū),又称吕后、汉高后、吕太后等,汉高帝刘邦的皇后。她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也是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与武则天并称“吕武”。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匈奴是中国古代生活在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西汉初年,匈奴兵力雄厚,经常...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真的比诸葛亮还要厉害吗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真的比诸葛亮还要厉害吗

对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这个强项,竟是诸葛亮致命弱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人才辈出,谋士更是数之不尽,其中诸葛亮与郭嘉,分属于刘备与曹操两个对立的阵营,也都是重要谋士,因此常常被拿来比较,后世更有“国家部四,卧龙不出”之说,那么郭嘉真的比诸葛亮厉害吗?“郭嘉...

诸葛亮去世之后 刘禅为什么连杀朝中三位重臣

诸葛亮去世之后 刘禅为什么连杀朝中三位重臣

对诸葛亮去世时,刘禅为何连杀三位重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时期,曹操的魏国,刘备的蜀国,孙权的吴国,三国鼎立,尔虞我诈,席卷了属于一个时代的风云。蜀国有刘备这一位有才华的皇帝,也有诸葛亮这样一个千古名臣,还有刘备那不成器的...

葭萌关之战时,魏延为何会在张飞之前做先头部队

葭萌关之战时,魏延为何会在张飞之前做先头部队

葭萌关之战是三国经典战役之一,张飞单挑马超二百余合不分胜负。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马超攻打葭萌关,守将孟达、霍峻告急,军情紧迫,诸葛亮和刘备商量,能抵挡马超的,只有张飞和赵云,黄忠虽然也可以,但是毕竟年纪大了,加上和李严交战,未曾歇息,非常疲劳,因此,没有考虑黄忠。张飞得到马超...

张郃的死真的与司马懿有关吗?真相是什么?

张郃的死真的与司马懿有关吗?真相是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张郃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在街亭之战时大败蜀将马谡,挫败了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因而名扬天下。但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张郃奉司马懿之命追击蜀军,却中伏战死。那张郃是被司马懿害死的吗一,投靠袁绍张郃早年从军,在冀州牧韩馥手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