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战国末期,为什么秦国可以连续七代明君?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11-05)480

首先,得排除基因元素!

也就是说,绝不可能是因为赢氏基因好,出现了连续7代牛逼人物。

要算基因的话,其他六国的基因一点不比赢氏基因差:

燕国——与周王室血缘非常近,宗室血缘,而且立国先于秦国数百年。

齐国——姜氏齐国,大周国师姜子牙的后代,基因能差得了?后来的田氏齐国,更不得了,其田氏祖先是帝舜,根正苗红吧!

楚国——熊氏,其祖先颛顼高阳,且立国也比秦国早了数百年。并且在秦国建国的时候,楚国已经成为了大国!

韩赵魏——三家出自晋国,其中赵国跟秦国是一个祖先,韩、魏两家多少跟周王室有一点远亲。

因此,秦国能连续出7代明君,跟基因一点关系都没,大家祖上都阔过,谁也不比谁有多大的绝对优势。

之所以,秦国能够连续出现七代明君,关键就在于,从秦孝公开始,秦国开始并且深入的推行了“商君之法”,而“法治”的延续,在秦国中形成的政治漩涡,不断地推动着秦国的王能够在出息上强过其他国家的王。

也可以这么说,只要秦国的体制在,登上王位的不管是不是嬴驷、嬴稷、嬴荡、赢异人亦或是嬴政,都不会比其他六国差到哪去,因为,从秦孝公开始到始皇帝之前,秦国的国政不允许出现没出息的王。

为什么呢?一切皆由秦孝公的一纸《求贤令》说起。

秦孝公和卫鞅

秦孝公做秦国国君的时候,此时的秦国不说是蒸蒸日上吧,至少也是风雨飘摇!

在国际上,不说山东六国吧(燕、韩、魏、齐、楚、赵),就算是卫国、宋国、鲁国这三个没落的老牌贵族诸侯国都把秦国看做是蛮夷!

为什么呢?因为在他们眼里。秦国压根就是个养马的出身,建国晚不说,建国之前已经跟西戎部落不断地交融,血统上已经不是纯正的华夏人种了!

在边界上,战国之前,一直被晋国按在地上摩擦,连河西之地都被晋国长期霸占着,只要秦国一往东露头,必然被晋国暴揍。

本以为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给分了,可以东出一下喘口气了,结果,魏国比晋国还狂暴,又被魏国暴揍了几十年。甚至秦孝公的爹都力战身死。

内部吧,也基本上走向了分崩离析的状态:老贵族把持着秦国大量的人口资源以及战备资源。

不发动战争吧,国内的奴隶和土地几乎被老贵族把持完了,宗室没有收入;

发动战争吧,打不过魏国先且不说,就连整军备战还要看老贵族的脸色,宗室和老贵族一起凑军队,打仗,永远都是宗室的军队冲锋陷阵,老贵族的军队在后面捡陋,打输了,宗室担责任,打赢了,老贵族先分战利品,拿下土地了,也得先分封给老贵族,整个秦国的内部局势就是老母猪卡栅栏——进退两难。

秦孝公就是接了个这样的烂盘,他深知,再不改变一下国内的状态,赢氏的秦国要么安静地被魏国锁死在函谷关内,要么被国内的老贵族摘桃子。(就像晋国和齐国一样)

于是,秦孝公扛住了秦国内部的压力,向着天下发布了《求贤令》,大致意思就是对于天下仕人的高薪 *** 广告。

一切都是时也,命也!

在秦孝公发布“求贤令”之后,其实,山东六国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魏国经过“李悝变法”,已经支棱了数十年,且一直四处扩张,战国的初期,就它支棱呢,且人才济济!

楚国也经历了吴起变法,紧跟魏国之后。

齐国更牛,田氏拿下了齐国的政权,直接开办了“稷下学宫”,本来嘛,稷下学宫是为了培养键盘侠,为田氏政权的合法性灌水,结果越办越好,培养出了大量的人才。

韩国也经历了“申不害变法”一时之间被称为“劲韩”!

为此,西边的秦国都馋哭了,可是吧,秦国给天下士子的印象太过恶劣了,因此,“求贤令”也没起多 *** 澜!

而此时的魏国里,可以说是人才市场饱和了——李悝、庞涓、惠施、公孙衍、公叔痤等都是不世的大才,就这还不算,又来了个吴起给魏国打造出了名震天下的“魏武卒”。

此时的魏国可谓是路过狗子扇耳光、鸡蛋拿起摇散黄、蚯蚓竖着切两半、飞禽走兽毛拔光!

但是吧,一个国家里,人才过于多了,有时候也未必是好事儿。

很快,魏国的人才之间就开始相互的角逐了:吴起被赶走了,孙膑被迫变成了残疾,公孙衍也被猜忌了。。。。。。。

这些都不重要,因为此时,在丞相公叔痤的门下有个小小的门客也过得不开心,他就是卫国的没落公子公孙鞅,也叫卫鞅。

要说还是卫鞅聪明,在各路大咖把魏国政坛当副本刷的时候,他一直苟在老城厢公叔痤门下默默地看着,学着,他亲眼见证了李悝的变法,见识了庞涓的兵法,又目睹了吴起的练兵之法。。。。。

卫鞅一直以“吸星大法”的内功看着发生的一切,似乎根本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个小小的年轻的门客。

整个魏国只有公叔痤明白这个卫鞅的心思。

于是,在临死之前,拉着卫鞅说:我推荐魏王叫你做官行吗?

卫鞅说:那就谢过丞相了,不过,我要做的话就做丞相,非丞相之职我不干。。。。。。

公叔痤摇了摇头,叹口气!

又喊来魏王:大王啊,你看我这也快吹灯拔蜡了,我死了,咱大魏国也得需要丞相,我给大王推荐个吧,你看我的这个门客如何,长得一表人才,且聪明过人。

魏王看了一眼:可拉倒吧,丞相,想我大魏人才济济,怎么轮也轮不到他一个门客啊。。。。。。

公叔痤早就料到是这样的结局,就说:大王啊,你要么用他,要么杀他,千万不要让他溜走。。。。。

魏王敷衍的答应了公叔痤,感觉老丞相病糊涂了。。。。。。

要说,还是老丞相爱搞事情,一方面建议魏王不用就杀,一边又喊来卫鞅:你快跑吧,我已经建议魏王不用你的话就杀了你。。。。。。

卫鞅表面抚慰公叔痤:大王既然不听你的话用我,怎么会听你的话杀我呢。。。。。。。

内心里则是把公叔痤祖上问候了个遍。

对于卫鞅来讲,他肯定是想留在魏国的,毕竟这家公司实力比较强,但是吧,也怕魏王缓过神来要了自己的命——赶紧跑吧!

跑路的卫鞅,得知了秦国的高薪 *** 广告,于是,拿着行礼就奔向了秦国。

这一下,对于秦孝公来讲,正瞌睡呢,来了枕头;

对于卫鞅来讲,可算找到饭折子了!

俩人迅速你侬我侬,卿卿我我,勾勾搭搭的开启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

俩人是一个敢想,一个敢做。

卫鞅用自己在魏国的所见所谓以及沉淀下来的变革经验为秦国设计了一套富国强兵的战略,秦孝公对其是全盘采纳。

变法过程就不一一讲了,相信各位都知道整场变革的始末以及最终的结局。

整体来讲,就是打破了旧有的国家体制,动了旧贵族的蛋糕。

以往的秦国,十足是奴隶制度。简单来讲,宗室和贵族把持着全国绝对的资产,其中,到了秦孝公的时候,旧贵族势力已经超越了宗室势力,压得宗室喘不过气,甚至在秦孝公之前,旧贵族就已经参与过多起废立秦国国君的事件。可见旧贵族势力有多牛!

比如说战争,前面说过的,输了战争,宗室担责任,赢了战争,先分封贵族,宗室眼睁睁的看着贵族做大!

战争中,贵族的军队打了胜仗,功劳就是贵族的,士兵(也就是奴隶)受伤,是自己活该的,毕竟,奴隶的所有权就是贵族的私产。

战争中,无论奴隶是立功还是受伤,都没有抚恤或者赏赐,战争结束后,继续给贵族种地纳税。

更令人发指的就是:贵族是世袭的,奴隶也是世袭的。

因此,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可见一斑!

换句话讲,在秦国,贵族和奴隶都是天生的。你的命运如何,你这一生要做什么事情,从你出生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完全取决你爹是否是李刚一样的人物。

用今天的话来讲,当时秦国的体制已经是严重的阶级固化了。

而卫鞅的出现,打破秦国的阶级固化。

作为奴隶,你只要上战场,立功或者斩获敌人的首级,就能晋爵,一个人头,一级爵位。

首级一词就是从这里来的,对于秦国的奴隶来讲,敌人的脑袋那就根本不是脑袋,那可是一级一级的爵位;

还有就是,你不打仗也可以晋爵——那就多种地,多纳粮,纳够一定的数量,也可以有爵位,女人可以用自己手工品来获得爵位——大多数都是织布。

而对于贵族来讲,如果三代以内含三代,无功者便剥夺其爵位。

除了这些,卫鞅还在秦国的律法中明确了作为一个秦国的子民,你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做了应该做的事情能得到什么奖励,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会得到什么处罚。

这一下子,基本上是激活了秦国自上而下的所有人的神经——百姓需要晋升贵族,贵族对此咬牙切齿。

而秦孝公和卫鞅俩人的关系可谓是双向奔赴——一个敢想,一个敢做。

俩人的关系用卫鞅的话来讲就是:公如青山,我如松柏!

变革成功之后,秦国立刻就对魏国发动了河西之战,一战夺得河西之地,洗刷了秦国百年之耻。

卫鞅的人气也因此达到顶峰——被秦孝公赐予了商郡之地,并赐封为商君,商鞅这个称呼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遗憾的是,秦孝公短命,没得意几天就倒下了。

这一下,商鞅的好日子就结束了——因为变革,商鞅不仅动了旧贵族的蛋糕,并且割了太子傅的鼻子,还给太子另一个太子傅弄了个纹身,还流放了太子。

孝公死后,唯一的被流放的太子被找了回来,坐上了秦国国君的位置。

因此,旧贵族就立刻发起了对商鞅的反噬——要求新君定商鞅的罪。

新继位的秦君,心里十分清楚商君之法乃强国之法,但无奈于自己刚刚登基,根基不稳,旧贵族闹腾的厉害,无奈之下,只得车裂商鞅,以此表态支持旧贵族的立场。

商鞅死后没几年,站稳脚跟的新秦君(也就是秦惠文王)立刻就清除了旧贵族势力,继续沿用了商君之法。

也是因此,相较于魏国变法、楚国变法、齐国变法、赵国变法、韩国变法来讲,只有秦国变法最为彻底。

因为尝到了利用外国人士变法的甜头,从秦惠文王开始,秦国便一直针对于外国的人才拥有着非常包容的态度——只要你有才,在秦国就有你的立足之地。

也因此,秦国的国内势力的划分出现了彻底的变化——以前是旧贵族和宗室,而如今变成了宗室、外客(外国人才)、以及新晋的贵族。

作为战国初期的新秀,自从秦国打败了魏国之后,天下士人对秦国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大多数士人都愿意奔赴秦国打工。

秦惠文王选择了同样来自魏国的张仪。(商鞅,卫国人,出仕于魏国,本想在魏国打工的)

张仪跟早期的商鞅的遭遇差不多,在魏国备受排挤,不得已到了秦国。

张仪的出现,给秦国带来了一个重大的变化,也正是因为这个变化,才最终使得秦国能够顺利的一统天下。

这个变化就是张仪给秦惠文王送了个女人——楚国宗室之女——中国历史上之一个太后——宣太后——大家所熟悉的芈月!

而这个楚女给秦国带来的贡献实在是太大了:首先,由于秦楚联姻,因此,在外交上,秦国跟楚国这个邻国的关系缓和了不少,因此,才能分出心神来专心致志的与韩国和魏国对峙;

其次,这个楚女还为秦国解决了北方游牧民族之患——杀了义渠王,且灭了义渠国;

接着,给秦国生了一个在位时间最长,贡献也很大的未来的秦国的王——秦昭襄王。

最后,留给秦昭襄王一个非常牛哄哄的丞相——魏冉。同样也是魏冉的支持,才使得作为庶出的嬴稷通过政治斗争成为秦昭襄王。

而且,魏冉掌权的时候,还为秦国提拔了历史上唯一一个冠名以杀神称号的白起。

杀神白起

春秋战国死伤人口200万,白起一人弄死了120万。

白起的贡献,基本上是把韩、赵、魏三国的精锐全部带走了。使得后来秦国东出省了不少力气。

从此刻开始,秦国的政坛又有了个新势力——楚系贵族。也就是从此时开始,历代秦王都与楚系宗室联姻,包括秦王嬴政。

到了秦昭襄王的中后期,其实,山东六国的势力还是很大的,秦国距离一统天下还远着呢。

而此时的秦国由于跟赵国死磕了一场战役——长平之战。

虽然胜利了,但是吧,元气大伤,秦国的外交环境一塌糊涂,且有覆灭的危险。

但是吧,商君之法的沿袭,造就了秦国强大的恢复机制,并且由于体制的先进,导致秦国的人才梯次从不会断代。

秦国,也彻底的成为了战国中后期,华夏各国人才、大才的打卡基地。

正在秦昭襄王迫于内部楚系做大,外部外交环境恶劣的时候,一个叫做范睢的人出现在了秦国。

秦昭襄王利用范睢的远交近攻的建议,交好东方大国——齐国,以便于跟韩赵魏死磕,继续削弱三晋。

当时天下诸侯国里,最为富庶的就是齐国,只要齐国上点心,跟其他国家联手起来,秦国估计就又要被锁死在函谷关内了。

然而,这一切,都在范睢的远交近攻策略之下灰飞烟灭。

并且,秦昭襄王在范睢的计策之下,利用外客势力以及宗族势力的联手下,打压了楚系贵族的势力,使得秦国的政权再一次回归到宗室手里。

可能是秦昭襄王活得太久,因此,自己的太子秦孝文王在自己死后,继位了三天就老死宫中。

继位三天就死的亲孝文王

此时的秦国,已经是异常强大了。

春秋的时候,山东各国对秦国的态度是卑秦,战国初期是拒秦,到了秦昭襄王末期的时候,山东各国对秦国的态度已经变成了恐秦。

所有国家都吃尽了秦国的苦头。

在秦昭襄王晚期的时候,自己的太子——安国君都已经非常老了。

岂止是安国君,就连安国君的儿子——赢异人都已经成年了——此事正在赵国作为人质吃土呢!

从这里就可以看的出,自从长平之战后,秦国虽然胜利了,却也是惨胜,要不然怎么可能跟赵国相互派遣人质呢?

说这个嬴异人命不好吧,的确如此,从小不被待见,母亲不受宠,且没有宫廷势力,于是,就被派到赵国作为人质了。(作为人质的公子都是不受待见的)

赵国为质的嬴异人

说他运气好吧,也的确如此的,就在嬴异人在赵国吃土的时候,一个牛逼轰轰的且必将彪炳史册的商人——吕不韦出现了!

巨贾吕不韦

吕不韦散尽自己所有的家财去投资嬴异人这个落魄公子,在秦国内部给嬴异人认了个嫡母——华阳太后(楚系的)。此时的秦国内部依然是宗室、楚系、外臣三大势力。其中,楚系势力最为强大,毕竟影响着秦楚之间的外交关系。

通过吕不韦的一系列的骚操作,嬴异人这个爹不疼娘不爱的落魄质子成为了安国君眼里的新宠。

更绝的是,还在赵国的异人从吕不韦手里要来了一个尢物——赵姬,还生了个儿子——政。

此时,这个叫做政的儿子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得先叫异人能够回国做储君。

于是,在吕不韦的引导下,异人改名——子楚,顾名思义就是楚国的儿子。

这一下子,就彻底的得到了华阳太后的垂怜——下令吕不韦安排异人回国。

当异人回国之后,没几天的功夫,秦昭襄王终于吹灯拔蜡了——坐了56年的王,他坐王的时间就已经高出了那个时代的人的平均年龄。可见,此时的储君安国君的年龄有多大。

也许是悲伤过度,也或是兴奋过度。

从安国君坐到秦王的位置,不到三天,这位安国君——亲孝文王就在王位上驾崩了。

此时的吕不韦犹如楚雨荨仰泳——爽翻了——投资成功!

刚刚回国的安国君,来不及伤悲,直接擦干眼泪,坐上了秦王的位置——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也履行了自己的承诺,以大秦丞相之位许以吕不韦,于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商人完成了一次华丽的晋升。(那个时代,百姓分为四个等级——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最为低贱,不管你多有钱,你就是更底层的人)

此时的吕不韦还是不满足,因为摆在面前的有个棘手的问题——在秦国,秦庄襄王有个儿子——成蛟。

看名字就知道在这个儿子身上寄托了什么——成蛟,蛟修炼一下,就是龙了!

而成蛟跟自己没多大关系,万一秦庄襄王有一天死了,继承王位的肯定是成蛟,那么自己的丞相也做到头了,况且,聪明的吕不韦敏感的发现秦庄襄王这货的命似乎不太长——印堂发黑。

估计是年轻时候在赵国没享受什么,一坐上王的位置就开始纵欲了。

但是,在赵国,还有一个秦庄襄王和赵姬的儿子——公子政。

这个公子政多少跟自己还是有点关系的。(至于绯闻咱就在这里不推敲了,管他是谁的儿子呢,反正人家后来是千古一帝)

而且,吕不韦深知扶持一个储君的利益有多大,于是,开始利用自己所有的人脉与财力,开始操盘嬴政母子回国的计划。

这,无疑又是一场豪赌,要说,吕不韦的运气就是好,这一场豪赌,他又赢了。

不仅迎回了嬴政母子,而且顺利的把嬴政扶持到了储君的位置,成蛟大败。

这还不算,很显然,吕不韦的爆棚运气远不止这些。

当了不到三年秦王的秦庄襄王,由于纵欲过度,吹灯拔蜡了。

这一下,吕不韦赚大了——赵姬曾经是自己的婢女,如今成为了太后;嬴政年幼,全靠自己才坐上秦王,称自己仲父;秦庄襄王死之前把秦国大权交托给太后和自己。。。。。。。。

整个秦国就等于在吕不韦手里了。

吕不韦也没让秦国失望,事实上,作为一个外臣,吕不韦身为丞相,除了权利欲强一点,其他的所作所为皆为秦国:

利用自己丞相的便利以及经商的经验,派遣大量商人去六国经商,以钱财换回大量秦国所需要的战备资源,并且,那些商人大多以“间人”的身份卧底列国,大量的他国信息被源源不断的送回秦国。

另外,吕不韦做丞相的数十年,为秦国的人事架构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大多数的武将都是吕不韦提拔的,包括蒙氏一族、王翦家族;文管体系提拔的有李斯;外交高手——姚贾,等,都是不世的大才。

且发行了自己的著作《吕氏春秋》。这本书的问世,说的自私点,是为了自己的功名能够彪炳史册;说的大公无私点,是为了嬴政能够按照这本书的思路去一统天下。

总之,在秦王政一统天下的进程上,吕不韦的功劳是无可替代的!

其实,说到这里,你会发现,从秦孝公开始,一直到始皇帝嬴政,不可否认,这几个王都是有作为的,且都是明君,但是吧,起更大作用的,故事最为精彩的,无疑是属于为秦国服务的外臣。

商鞅、吕不韦——卫国人。

张仪、范睢、姚贾、公孙衍——魏国人。

宣太后、华阳太后、李斯、魏冉——楚国人。

对了还有个给秦国修大渠的郑国——韩国人。

在大家都为秦国连续七代明君喝彩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这背后似乎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在默默的影响着、推动者整个秦国历史的发展。

这就是秦国独有的、彻底的制度——法家思想。

简单来讲就是奖罚分明——只要有功就有奖赏,哪怕是奴隶出身(白起),商人出身(吕不韦),落魄士人(张仪、范睢)

有错就罚——三代以内没有功勋的贵族,便被剥夺爵位。有利的打压了秦国的宗室旧贵族,从而腾出位置给那些有才能的外臣以及底层百姓。

有这样的制度,从而促使了整个秦国的中后期历史有着源源不断的人才,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才使得后来的几代秦王都是明君,也不得不做明君——毕竟从秦惠文王做太子的时候,可是开了个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先例。只要法制在,你就是个王,也得遵守。

而大臣,尤其是想立功的大臣,必定会督促着历代秦王奋发图强。

在秦国人才辈出、明君辈出的时候,其他各国的贵族以及宗室都在不断的争权夺利,进行着惨绝人寰的权利角逐,内耗,才是列国灭亡的根本原因,也是秦能够一统天下的使然。

其实,秦国的政策,还有一点是必须要提的。

在商君变法之前,秦国的势力一直是宗室和旧贵族之间的矛盾。

商君之法后,秦国的势力就变成了——宗室、旧贵族、外臣、楚系四大派。

如果一家公司或者一个国家,只有两个势力,那么,就是你死我活的内耗。

但是,一旦多于两股势力的存在,就会出现奇妙的相互制衡向前发展的局面。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之所以,秦国连续出现七代明君,其大功者无非两人——秦孝公和卫鞅。

没有秦孝公铁了心的变法,卫鞅能力再强,也成不了商鞅;

没有卫鞅的智慧,秦孝公再有雄心壮志和决心,也改变不了秦国瓦解的局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11/543337.html

“战国末期,为什么秦国可以连续七代明君?” 的相关文章

李信在历史上有什么能力,能让秦王如此重用他?

李信在历史上有什么能力,能让秦王如此重用他?

李信,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在灭燕国之战中立有大功。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秦国在当时有个《军功奖励制度》,这个《军功奖励制度》对打仗胜负的奖惩,是有严格规定的。如果打了胜仗,肯定会升级升职。如果打了败仗,一定会降级降职,乃至受到惩罚。可是,秦国将军李信带着2...

司马亮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司马亮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司马亮,西晋宗室大臣,“八王之乱”的参与者。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元康元年(291年),晋惠帝叔公汝南王司马亮遭人杀害,西晋八王之乱中八王的第一个王就此落幕。司马亮是八王之中辈分最高,年龄最大的王,按理来说应该受到诸王的尊敬,那为何他会被自己的侄孙楚王司马玮杀掉呢一,出仕曹魏...

陆逊作为东吴第一名臣 最后为何会被孙权活活逼死

陆逊作为东吴第一名臣 最后为何会被孙权活活逼死

还不了解:陆逊和孙权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吴第一名臣陆逊为何被孙权活活逼死?东吴四帅里陆逊的地位和功绩无疑是最高的,可以说为东吴屡建奇功,但为何最后却被孙权活活逼死。陆逊最后愤懑而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二宫之争,陆逊曾上书为太子孙和争位,引发孙权极大的警惕和不满,因...

田承嗣是什么人?他为何会被一个宫女吓死?

田承嗣是什么人?他为何会被一个宫女吓死?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朝代之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年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社会地位,百姓的生死以及群臣的祸福,皆掌控在他的手中。不过,这样至高无上的权利,并不是随便就能得到的,需要拥有一批有能力拥护皇帝之人的支持,其中最关键的部分便是军力,这就衍...

赵枞:宋徽宗赵佶第三十一子,他的结局是什么?

赵枞:宋徽宗赵佶第三十一子,他的结局是什么?

赵枞(1125年 - ?),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的第三十一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生于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正月。四月赐名为赵枞,并授封横海军节度使、检校少保的官职,封为润国公。经历靖康之变(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时五岁。靖康之变后,与父亲宋徽宗、皇兄...

杨廷和是什么人?他对明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杨廷和是什么人?他对明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人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度正式确立。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一个封建王朝,如果没有了皇帝,还能正常运转吗?答案是——能。明朝皇帝朱厚照继位期间就不务正业,经常去外面游山玩水,百姓怨声载道,也积累了不少社会矛盾,随后就骤然离世,甚至...

颜良和文丑作为一代名将 关羽是如何轻松斩杀两人的

颜良和文丑作为一代名将 关羽是如何轻松斩杀两人的

对颜良文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颜良文丑是袁绍名将,为何却被关羽轻松斩杀?在《三国演义》之中,袁绍手下有着被称之为“河北四庭柱”的名将阵容,他们分别是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其中,颜良和文丑更是被袁绍当作头等主力使用,在白马之战中二十回合就击败了魏国大将徐晃,而文丑...

都说杨广杀兄弑父贪图享乐 杨广真的是一个昏君吗

都说杨广杀兄弑父贪图享乐 杨广真的是一个昏君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杨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隋炀帝杨广真的是昏君吗?史书也许会欺骗你,但是历史不会。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杨广隋炀帝杨广真的是一个昏君吗?在我们的印象中,隋炀帝杨广一直都是我们口诛笔伐的人物,他杀兄弑父、荒淫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