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代打仗把牛羊当成军粮!别不信,吃肉比吃粮食划算多了

中国历史11个月前 (11-07)680

康熙三十五年对噶尔丹用兵,耗费牛羊20万头;雍正七年西北用兵,费羊50万头;乾隆二十二年,之一次平准,费羊30万头。

看到这组数据让人觉得很奇怪,就拿乾隆朝之一次平准为例,当时两路人马总兵力不过才三万多人,平均下来每个兵就要吃掉10头羊。

其他朝代打仗前线士兵能吃饱饭就已经不错了,为何清代对外用兵,几乎每一次都要采购大量的牛羊,难道说八旗士兵每天不吃牛羊肉,就打不赢仗吗?

事实还真不是这样的,御史结合相关的史料,与诸位仔细聊一聊这一话题。

清代军粮采买

军粮在战争中的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

清代的军粮来源有二,一是仓储之粮,主要是指用兵地区各州县的仓储。和平时期,地方各级 *** ,都会采购大量的粮食,以备军需或赈灾,这种战略粮食储备制度在清代执行的很严格。州县府库的存粮一般都不大,大头来自常平仓。

二是在产粮区按照市价向百姓购买,这种临时采购的方式是主流,也是各次战争中的主要军粮来源。当然,很多时候也有地方士民主动捐献的。

整体来讲,康雍乾三朝,粮食的价格并不算贵,平均下来一两银子可以买到一石大米(一石折合120斤左右)。

话虽如此,但军粮由于数量太大,花费的银两还是十分可观的。比如康熙十三年,驻防浙江、进讨耿精忠的满汉大军,仅采购军粮一项就花了140多万两,而全部的军需才210万两,也就说是,军粮占了全部军费的一大半。

当地驻军在当地采购军粮,这是最理想的情况。而要是战争发生在偏远省份,那么又是另外一种情形了。

我们知道,清代用兵最频繁的地区是西北,大致在青海、甘肃、陕西这一带。而这些省份的经济不发达,且驻军数量也是最多的。

和平时期,这三个省份都无法自给,还得让临近的四川、湖广接济。如果在战时,就得从产粮区采购。

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第二次金川之役,此战共消耗军粮300万石,其中有230万石是从邻近省份采购的。

有读者会问,采购军粮都是市场价,不存在商人哄抬粮价的情况。反正朝廷有钱买不就行了。如果这样想,那么就大错特错了。

运输才是花销的大头

每逢国家用兵,为了官兵的出征、军报的传递、兵饷粮草的转运,除了利用原来的驿站之外,还要开辟新的驿路并安设驿站。

安设驿站需要人力物力,需要较多的马匹、车辆、船只、役夫。一般来说,作为交通工具,除了征调的营马、驿马不支银两外,雇用的民间马匹车船则要给雇资,役夫也要支给工食银。

比如乾隆朝之一次金川之役,河南省安设4站,每站设马1600匹,工6400匹;每站设车600辆,公2400辆,这些马、车全是雇用民间,据统计,仅是河南一省新添的4个驿站,就花费了30多万两。

需要注意的是,30多万两仅是雇用的起始费用,就像我们打出租车一样,只是起步价,如果超过里程就要额外收费。

关于运输费用,史料中也是有明确记载的:

运送军粮,口内口外,以百里为一站,口内每石给车价银一钱五分,口外给车价银四钱。若车辆难行,雇马骡驮运,无论口内口外,每石每百里给银三钱。或山路陡险,车马难行,必须人夫背负者,均以每米一石用夫三名,口内每站给夫价银五分,口粮米一升,口外每名每站给夫价银八分,口两米一升。

那么,一石军粮从内地运到前线到底需要多少银子呢?根据《平定准噶尔方略》的说法,称

“每石需运费银一百余两至四十两不等”,又称“每石运费银几三十两”

,这个数字确实惊人,且以每石运费30两计,那么运送10万石军粮到前线,就要花费300万两。

显然,军粮的运输费用占据着军费开支的大头,康雍乾三朝国力强盛,可即便如此,朝廷仍觉吃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得不另想对策。

为了减少军粮运输之费,同时也为了避免采购军粮过多而导致物价飞涨,从康熙中期征讨准噶尔部时,启动了采买牛羊以作军食的办法。

西北地区缺粮,但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又是牛羊产量更高的地区。以现在的观点来看,牛羊再怎么便宜也比粮食高出很多倍。

然而在清中期时,牛羊的价格比粮食贵不了太多,乾隆年间西北用兵时,从民间采购了数十万头羊,当时的价格不论斤按只,不分大小每只8钱。后来因为羊的数量急剧下滑,价格涨到每只一两。

以牛羊为军粮还有一个好处,因为牛羊是活得,不需要装车运输,只需要几个牧民,就可以将几百上千只牛羊赶到前线。

按照这个价格来算,大致一石大米就可以换30只羊,而且前线将士的伙食也得以大大改善,国家省了钱将士们也得了好处,可谓是一石二鸟。实际上,乾隆时期西北用兵,前线将士至少有一半的口粮,都是牛羊肉,就这伙食标准,堪称历朝历代之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11/543999.html

“清代打仗把牛羊当成军粮!别不信,吃肉比吃粮食划算多了” 的相关文章

嫪毐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为何又如何大的权利?

嫪毐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为何又如何大的权利?

嫪毐,为战国末期秦国的长信侯,帝太后赵姬的宠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嫪毐是战国末期的著名人物,是秦国太后赵姬的情夫,还跟赵姬生了两个儿子。最后因为二人私通事情败露,嫪毐不得已起兵谋反,但因为寡不敌众被秦始皇处死。那么嫪毐为何未能杀死嬴政,立自己的儿子...

后世是如何评价王基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王基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基(190年-261年),字伯舆,东莱郡曲城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追封北海太守王豹的儿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基文武兼备,才德过人。东汉末年,起家东莱郡吏。魏文帝时,举孝廉出身,授郎中、青州(王凌)别驾,迁秘书郎。得到尚书仆射司马懿推荐,迁中书侍郎。...

杜夔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杜夔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杜夔[kuí],字公良,河南人, 三国时期曹魏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擅长音律,聪明过人。管弦等各种乐器,他无所不能。他长期总管歌舞音乐,精心研究,继承复兴了前代古乐,并有所创新。仕于曹操、曹丕之世,以通晓音乐称于世。早年任雅乐郎,汉中平五年(188年),因...

李光地作为清朝时期的名臣 李光地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李光地作为清朝时期的名臣 李光地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对清朝汉族名臣李光地,最后结局如何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光地康熙九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翰林学士、兵部右侍郎、直隶巡抚康熙四十四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可谓是平步青云、官运亨通,他的政绩也十分了得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等李光地晚年的时候,想...

明朝的16位皇帝和清朝12位皇帝比起来,谁更厉害?

明朝的16位皇帝和清朝12位皇帝比起来,谁更厉害?

历史上从朱元璋建立明朝到灭亡一共有276年时间,共计16位君主在位,后来努尔哈赤建立大清到灭亡一共经历了296年时间,共计12位君主在位,那么明朝和清朝的皇帝,到底谁更胜一筹呢?一、开国之君,朱元璋要胜过努尔哈赤。朱元璋完胜努尔哈赤,这是肯定的了。明朝创业者的艰辛,翻遍整个史书,你都很难找到第二个,...

康熙见到乾隆惊得放下了酒杯 康熙到底发现了什么

康熙见到乾隆惊得放下了酒杯 康熙到底发现了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第一次见孙子乾隆,为什么惊得放下了酒杯,他发现了什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封建时代的帝王总是承受着后人更多的讨论,他们一生的作为或好或坏都会成为后代人的谈资。这其中,有如商纣王这样的昏庸的皇帝,也有如武则天这般开天辟...

书中记载关羽是被马忠斩杀的 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

书中记载关羽是被马忠斩杀的 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关羽真的是被马忠杀死的?事实真的如此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无疑是历史上的大乱世之一,不可否认的是,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厉害的武将。这些武将大部分都是青史留名的。无论是正史还是三国演义中,关羽都是非常厉害的武将之一,现如今看来,关羽就相当于刘备的...

三国时期周瑜是什么出身?他选择跟随孙策的原因是什么?

三国时期周瑜是什么出身?他选择跟随孙策的原因是什么?

周瑜是东吴名将,在年少时与孙策交好。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准备脱离袁术自行创业的孙策,写了一封信给好友周瑜,召其相助,周瑜慨然率部来投。从此,周瑜成为孙策身边不可或缺的心腹将领,帮助孙策平定江东,在孙策死后,又辅佐孙权,为东吴鼎足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孙权称...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