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后卫团神秘失踪,中央三次调查无果,70年后山村民俗还原真相
1934年9月,红六军团18师52团在西征途中神秘消失,党中央曾多次调查,近70年来却仍旧找不出原因。
这件事一度成为未解之谜,直到2001年新上任的石阡县委党史研究员杨又铸重新调查此事,真相才慢慢浮出水面。
那么,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52团的战士会一夜消失?他们究竟是遇害了还是躲起来了呢?
“反围剿”的失败
1933年9月25日,蒋介石在日军入侵华北的时候不顾中华民族自身的安危,调动百万大军,收购国外精密武器,想要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
红军奋力抵抗,可是与 *** 有备而来不同,当时的红军并没有使用 *** 的正确作战方针,而是采用了正面战场与 *** 进行斗争。
面对拥有百万大军和精密武器的 *** ,如此硬碰硬,自然讨不着好,红军因此损失惨重。
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失败之后,决定开始长征。
在这之前中央下达命令,命红六军团向西突围,而消失的52团就隶属于红六军团十八师。
西征之旅
1934年7月23日,红六军团接到任务开始西征。
红军一路上披荆斩棘,终于成功突围,但是就在动身前往贵州的时候,不小心被 *** 发现了红军的意图。
尽管如此,红军长征已经是迫在眉睫,不能停止。
红军在西征的路上数次被 *** 围追堵截,等终于到达石阡县甘溪的时候,又被湘、桂、黔三地军阀阻拦,伤亡惨重,从一开始到现在,人数已减至一半。
1934年9月20日,红六军团来到了清水江畔,这里也是红六军团十八师师长龙云的家乡。
龙云1903年出生于贵州锦屏县清水江畔的一个贫苦家庭,从小他就抱有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在这种志向下参加了革命,加入了中国 *** 。
他敢于奋斗,经验丰富,在之前的“反围剿”斗争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因为龙云对此地的地形比较熟悉,所以他便带领部队抄小路,试图摆脱湘、桂、黔三地军阀的追击。
可是 *** 早就准备的万无一失,提前踩好了点,堵在了红六军的前面,前有敌人后有追兵,红六军再一次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果不采取措施,红六军很可能全军覆没。
本来龙云一直带领着18师的精锐部队52团、54团作为先锋部队坚守在队伍最前面,18师53团用作后卫部队。
可危机降临,为了能够成功突围,军团长萧克要求18师先锋部队和后卫部队紧急调换位置,掩护主力军队撤退。
于是,龙云就带领52团、54团作为后卫部队牵制敌人,为红六军主力军队争取突围的机会。
在52团、54团的帮助下,红六军团主力成功突围,与红三军团胜利汇合。
而龙云这边与 *** 奋战十几天之后,带领战士来到了石阡县甘溪附近。
这次突围,红军损伤惨重,54团几乎是全军覆没,团长和一百多名战士不幸牺牲,但是危机还远远没有结束。
就在龙云打算带领52团前去与红六军主力汇合的时候, *** 带领援兵包围了他们,龙云担心如果这时候向主力军队汇合的话,会把 *** 的兵力引向主力军队。
无奈之下,52团战士与 *** 展开殊死搏斗,在这场包围战争中,52团损失了将近一半的士兵。
就这样, *** 一步步把52团逼近了困牛山,此山地势险要,到处都是悬崖,而且仅仅只有一个出口。
52团与 *** 在困牛山展开搏斗, *** 甚至还抓来一些村民做“盾牌”,而我们的红军担心伤及无辜,束手束脚,因此只能一路后撤。
*** 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战士们一个个的倒下,可是即使这样52团依然没有放弃突围的机会。
在一部分战士的掩护下,龙云带领剩余的200多名战士顺利突围,而留在山上的士兵宁死不屈,面对 *** 劝降的诱惑不为所动。
因为怕 *** 杀害他们之后夺取他们的武器用来对付自己的战友,他们一个个的冒着必死的决心把枪支砸烂。
这群战士宁愿自刎也不愿投降,他们一部分死在了敌人的枪支下,另一部分竟然纵身从悬崖上跳了下去,这幅悲壮的场面,连见惯了战场厮杀的 *** 军队都为之震撼。
52团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困牛山,那副尸横遍野的场面直到过了很久才消失。
因为感念这些舍生忘死的红军,村民们在 *** 离开之后开始自发的安葬这些战士。
而龙云带领二百名战士成功突围之后,还是遭到了 *** 的围堵,就在战士们拼死护送龙云逃离包围圈之后,52团士兵也已经全军覆没。
龙云在逃离包围圈之后,被一个亲近 *** 的人出卖,然后被敌军逮捕。
被 *** 逮捕之后,龙云起先否认自己是十八师的师长,只说自己是个小连长,但是没能逃过别人的指认,身份暴露。
*** 对龙云进行了严密的拷问和折磨,也没能在他嘴里听到半点红军的消息。
于是他们开始改变策略,以引诱的方式希望龙云能够归顺于 *** ,龙云仍不为所动。
劝降无果, *** 将龙云押送到“感化院”接受感化,之后又被押送到“湖北反省院”进行残忍的虐待,在长达两年的折磨中,龙云因伤重不治逝世,年仅33岁。
面对 *** 的威逼利诱,龙云始终不为所动,在他身上,深刻体现了 *** 员坚韧不拔、舍生忘死的精神。
自从52团全军覆没之后,没有一个人知道他们去向,党中央曾多次调查,但因当时局面不稳定,每次调查都被迫中断,此事就不了了之。
直到这个人的上任,这件事才慢慢的显露在大众的视野,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寻找真相
2001年,杨又铸时任石阡县委党史研究员,他对党史研究一向很感兴趣,当他翻阅当地党史的时候,发现红军西征时曾经过这里,便起了好奇心。
据党史记载,红六军团18师52团在西征途中神秘失踪,下落不明,只知道他们在 *** 包围红六军团的时候为主力军队争取突围机会,可就在红六军团成功突围之后,52团就没了联系。
杨又铸对这段历史非常好奇,于是收拾包裹前往52团当年的失踪之地探查消息。
他们去附近的村庄询问村民,毕竟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知道当年事情的人少之又少,这对杨又铸的探查工作产生了很大的难度。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他们探访到一座名为困牛山的山脉时,发现了不寻常的地方。
在困牛山的悬崖峭壁上竟飘洒着许多纸钱和鲜花,于是他们向路过的村民询问原因,村民说这是为了纪念红军曾经在这里的英勇壮举,所以每年村民们都会自发来这里烧纸钱,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传统。
红军?杨又铸听到这两个字一下来了精神,过了这么多天,就在他们以为要无功而返的时候,终于出现了点眉目。
于是他跟随村民来到了村庄,打算挨家挨户探查,看有没有知道红军当年消息的人。
村民们给杨又铸介绍了村子里的一位老人,称他应该知道点什么,于是杨又铸就去拜访了那位老人。
老人名叫蔡应举,今年已有九十多岁的高龄,杨又铸向他表明来意,蔡应举本来并不愿意多说,但是看到杨又铸一再坚持,终究还是松动了。
如今已是和平年代,这些事情就算说了也没什么,于是蔡应举老人就把知道的都说给了杨又铸。
杨又铸听完事情的经过后很是震惊,原来52团的战士们已经全部葬送在了这里,这些英雄的事迹也一并封存,不被外人所知道。
蔡应举知道这些事,也是因为当初跳崖的士兵里有被树枝挂住而侥幸活下来的人,那人之后就留在了村子里,前几年已经去世了。
听了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杨又铸的内心又震撼又钦佩,决定把这件事情宣传出去,让大家知道,有这么一群人,不畏生死,甘于奉献,为了党和国家甘愿奉献自己的生命。
之后杨又铸四处探访,到处收集资料,终于拼凑出当年52团失踪的真相,上交给了党组织。
党中央知道后,追封52团的战士们为烈士,并竖起石碑,教育后人,不要忘记红军的精神。
就这样,在红军跳崖七十年后,这段历史终于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战士们虽长眠地下,但我们会继承着先辈的足迹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