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康熙最长寿儿子:手握重兵却未参与九子夺嫡,70岁时乾隆仍重用他

中国历史11个月前 (11-12)570

千古一帝康熙人生更大的败笔就是晚年期间出现了九子夺嫡的局面了,因为兄弟相残,康熙的儿子基本很少活的长久。

最后夺嫡成功的四阿哥雍正也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上位后就进行了一次大清算,兄弟们不是被处死就是被终生监禁,亦或者从宗族除名。

在雍正手下,康熙的儿子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不过有一个人非常幸运的逃过一劫,而且还活的比雍正长久。甚至到乾隆时期,还备受重用,他到底是谁?

出身低微,由宫女养大

幸也不幸,康熙的儿子们个个才华横溢,能力出众。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会谁都不分谁,最后酿成九子夺嫡的灾祸。

在参与夺嫡的各位皇子面前,十二皇子胤裪就显得有那么一点不起眼了。加上母亲身份低微,就更加不受重视了。

胤裪的母亲万琉哈氏才貌一般,家世一般,属于妃嫔中凑数的存在。胤裪的到来,也并没有改变她的处境。按照祖制,苏琉哈氏是没有资格抚养胤裪的。

刚一满月,胤裪就被送去了专门抚养皇子的兆祥所。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胤裪应该会在那里度过相当长的时间。

只是上天怜悯,在胤裪两岁那年,孝庄文皇后逝世。她的贴身宫女苏麻哈姑心如死灰,几次想随孝庄文皇后而去。一直以来,康熙都是很重视这位宫女的。

为了安抚苏麻哈姑,康熙决定把自己的一位皇子交由苏麻哈姑抚养。一番深思熟虑。康熙选择了胤裪,胤裪的命运就此改变。

苏麻哈姑走过三个朝代,虽然是一介宫女,但也是见多识广,处事利落周到。跟在苏麻哈姑的身边,胤裪学习到很多应付人情世故的 *** 。

而且胤裪从小就知道,自己注定没办法和那些背后有大家族支持皇子相比,所以在学业上格外用功。

见此,苏麻哈姑倍感安慰,把一生的经验尽数教给胤裪,这也就是为什么胤裪能在九子夺嫡的洪流中逃出生天的原因。

对于苏麻哈姑的精心栽培,胤裪一直感念在心。到苏麻哈姑去世时 ,胤裪主动去找康熙,说:“阿扎姑对儿臣恩重如山,如今她逝世,我想为她守孝百日。”

看见儿子这般有孝心,康熙甚是欣慰,他二话不说就准许了胤裪的请求。胤裪不在时,康熙还对身边亲近的人提起,“胤裪秉性良善,倒是从前朕忽视他了。”

后来,康熙召见胤裪的次数就多了起来。无论面对谁,胤裪多是保持着不卑不亢的态度。十几年的刻苦学习,让胤裪拥有了谈吐不凡的本事。

越是了解胤裪,康熙越是对这个儿子刮目相看。胤裪诗书礼乐样样精通,尤其擅长中庸之道,是能够作为皇子中典范的存在。

不久之后,康熙就封胤裪为贝子。地位的图片并没有让胤礽内心膨胀,反而叫他行事更加小心。所有的一切,康熙全都看在眼里,于是更加对胤裪委以重用。

一时之间,透明人胤裪的身价水涨船高,来拉拢他的人越来越多。要知道,一个皇子想要在朝中站稳脚跟,加入一方强大的势力是最妥帖的方式。

胤裪自小如履薄冰,如今出现了各种选择。而且都是对今后人生极为有利的,一旦错过很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面对这种局面,胤裪会如何应对?

谨小慎微,明哲保身

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一转眼,康熙也老了,很多皇子开始顶上康熙的位置。而且那时候太子实力又不突出,就越激发其他皇子的野心。

那会康熙已是年迈,虽然对儿子们胡作非为非常不满,但是终究不能彻底解决,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自相残杀。

既然无力扼杀,康熙就想发展一股新的力量去限制那些不知收敛的皇子。胤裪三十三岁那年,正是九子夺嫡最激烈的时刻。

正巧赶上仁宪皇太后去世,康熙就封胤裪为内务府总管,主持仁宪皇太后丧事各项事宜。当然,胤裪没有出任何差错,圆满完成了任务。

借此机会,康熙把正白旗的领导权交给了胤裪。这消息可不得了,正白旗象征着军权。就算胤裪出身如何,只要掌控了正白旗,那就是朝廷中一股绝不容忽视的力量。

胤裪身价一时水涨船高,朝廷上下,个个都想巴结他。尤其是参与夺嫡的那几位皇子,相继上门拉拢胤裪。这次胤裪还会坚持本心吗?

各方势力冲突,他们都急于扩大自己的影响。当时太子热门人选八阿哥是之一个找上胤裪的。看到八阿哥的那一刻,胤裪就知道避无可避了。

胤裪拿出最官方的态度去接待八阿哥,以为就能把人给打发了。只是没想到,当初对他爱答不理的八阿哥,一改高高在上的状态,给出了各种诱人的条件。

八阿哥说:“十二弟如今手握重权,要是总这么单干,反而容易招引祸端。”八阿哥意思很明了,他可以给胤裪提供庇佑。作为回报,胤裪需要支持他夺得皇位。

胤裪听懂了,不过他假装不明白。他说:“这怎么可能呢,父皇英明神武,哪里会让奸人造次。”拒绝的同时,胤裪也在警告八阿哥不要逾矩。

当然,八阿哥也不是会轻易放弃的人。见胤裪不为所动,他又拿出了权力作为诱惑,“难道十二弟不想要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身份吗?我许诺,来日只要我登基,你必是更高权臣。”

这话让胤裪大惊失色,他说:“八哥话可不能乱讲,皇位人选应该由父皇定夺,岂是你我能够随意揣度的。”

接下来不管八阿哥怎么劝,胤裪都巧妙的搪塞过去。眼看收买不成,八阿哥只能败兴而归了。送走八阿哥,胤裪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对于身份高贵的皇子们明争暗斗的事情,胤裪再清楚不过。他从一开始,他就没打算参与。由于礼制规定,被宫女养大的胤裪没有皇位继承权。

如果胤礽想要掺和到皇位的事情中,唯有在站队买股。支持对了人,将来或许有一步登天的机会。可是胤裪也不傻,万一他看走了眼,日后必定万劫不复。

胤礽一路成长从来不易,因此他格外珍视自己的性命。索幸康熙还在,胤裪自己还有几分用处,没人敢动他。

现在不站队是有些孤立无援,但是等康熙去世,新帝至少不能挑胤裪的错处。行事这般谨慎的胤礽,各位皇帝会怎样对待他呢?

康熙信任,乾隆器重

首先要提到的是胤裪的老爹,身为帝王,康熙绝对配得上心狠的评价。康熙没办法杜绝皇子夺嫡,但是拿几个阿哥开开刀,以示警戒还是可以的。

闹得最明显的时候,康熙抓住了风头最盛的八阿哥。不仅降了八阿哥的爵位,还把人给软禁在了王府。

最惨的当然是十三哥了,康熙直接把他圈禁在了宗人府,这一圈就是十年之久。要不是最后雍正坐上皇位,十三阿哥估计得在里面过上一辈子。

康熙对盯着皇位不放、积极扩张势力的的阿哥很是反感,反倒是看着无欲无求的胤裪备受重视。康熙在位期间,也是胤礽成就更高的时候。

等雍正上位,他料理完敌对的政党之后,也给无功无过的胤裪一个下马威,这是胤裪最坎坷的时日。首先,雍正随便找了一个借口,把胤礽降为贝子。

没两天,又以胤裪记错妃嫔姓氏未有,直接把胤裪降为了镇国公。胤裪没有任何抱怨,主动退出朝堂工作,给多疑的雍正一个心安。

风头最盛的时候胤裪多没有觊觎插手皇位的事情,既然雍正已经登基,他更没有理由搞小动作。想到这里,雍正就随了胤礽过上闲散生活。

直到和硕亲王去世,雍正无人可用,才再次想起了胤裪。皇帝多发话了,胤裪根本没有拒绝的资格,乖乖入朝辅佐了。

长时间的空白并没有让胤裪的实力倒退,相反这时候的胤裪行事多了一份沉着。很快,兢兢业业、本本分分的胤裪得到了雍正的信任。

在朝一段时间,胤裪有了不错的政绩,被雍正封为履亲王。混到乾隆时,胤裪已经是朝中德高望重的人物了,不过他并没有用身份去压乾隆的意思。

乾隆新帝登基,急需再朝廷立威,胤裪是坚定站在乾隆身边的人。一个有忠心又有资历的人,乾隆哪有不重用的道理。

甚至胤裪六十九岁高龄,乾隆把最重要的议政大臣位置交给了他。只是那是一天身体每况愈下,没两年就坚持不住高强度的工作了。

七十二岁那年,胤裪主动去和乾隆说:“臣年事已高,只在没办法担此重任,还请皇上同意臣退休养老。”几番挽留不成,乾隆只好用意了。

终于,胤裪结束了朝廷的生涯。从此,勾心斗角的事情再与他无关。纵观一路,胤裪从未有一步逾矩,如今的善始善终是他应得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11/546090.html

“康熙最长寿儿子:手握重兵却未参与九子夺嫡,70岁时乾隆仍重用他” 的相关文章

张琼是什么人?他最后为何会被赵匡胤处死?

张琼是什么人?他最后为何会被赵匡胤处死?

公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重文轻武,宋朝当时流行这样一种说法: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哥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五代时期是武将的天堂,后汉大将史弘肇曾大声疾呼:安定国家,在长枪...

刘禅都已经称帝了 诸葛亮为什么还是没有还政给刘禅

刘禅都已经称帝了 诸葛亮为什么还是没有还政给刘禅

对刘禅已经登基称帝,诸葛亮为何不肯还政于他,上朝时还要带甲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220年,曹丕篡汉自立,刘备因听闻汉献帝刘协遇害(实际上是谣传)而愤愤不平,但群臣却劝谏他自立为帝。刘备开始还不太愿意,但在诸葛亮的极力劝谏下,刘备这才于221年登基称帝,建立蜀汉政...

后世是如何评价谯周的?有什么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谯周的?有什么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郡西充国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学者、儒学家、史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年丧父,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成为蜀地大儒之一,门下有陈寿、罗宪等学生。诸葛亮担任益州牧时,授劝学从事。诸葛亮死后,不顾朝令,前往奔丧。...

汉景帝光儿子就有十四个 汉景帝为什么让十子刘彘继承皇位

汉景帝光儿子就有十四个 汉景帝为什么让十子刘彘继承皇位

对汉景帝有14个儿子,为何让十子刘彘继承皇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往今来,帝位之争向来就是残酷的代名词,从秦二世伙同赵高矫诏到清朝慈禧晚年的皇位之争,历史可谓是悠久深远。汉朝,作为中国古代第二个封建大一统王朝自然也难逃历史的车轮,储位之争也是此起彼伏,一发不可收...

甘宁:三国时期东吴大臣,粗野凶狠但厚待士卒

甘宁:三国时期东吴大臣,粗野凶狠但厚待士卒

甘宁(? - 215年),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甘宁少年时在地方上为非作歹,组成渠师抢夺船只财物,崇尚奢华,人称锦帆贼。青年时停止抢劫,熟读诸子。曾任蜀郡丞,后历仕于刘表和黄祖麾下,未受重用。建安十三年(208...

历史上康熙和乾隆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历史上康熙和乾隆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根据统计,我国古代皇帝的平均寿命不足四十岁,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清朝的皇帝是出了名的勤政,有的皇帝便是累倒在案牍之上。那么,康熙帝和乾隆皇帝为什么如此高寿呢?你是不是会说,他们一定是服用了抗衰老的药,因为古代帝王都想追求“长生不老”。事实上,恰恰相反。说到这里,《西游记...

关羽投降曹操是假的吗 为什么都说关羽是投降于大汉

关羽投降曹操是假的吗 为什么都说关羽是投降于大汉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历史之中的关羽投降曹操是真是假,为何大家都说他降的是大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关羽这个人在中国的历史之中有着许多扑朔迷离的地方,比如像关羽是如何成为了中国人心中的武圣代表的,为何中国民间的义气文化之中说的最多的就是拜关公呢?但这些都不是我们今天...

魏仁浦:北宋初年宰相,清静俭朴,居高位而不念私怨

魏仁浦:北宋初年宰相,清静俭朴,居高位而不念私怨

魏仁浦(911年~969年),字道济,北宋初年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贫寒,机敏聪慧,博闻强记。后晋时期,担任枢密院小吏,抵御契丹进攻。归附后汉高祖刘知远,选为托孤大臣。交好郭威,成为后周开国元勋,历任枢密都承旨、检校太保、枢密使,累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周世...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