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藩镇割据延续了唐朝统治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唐朝藩镇割据是不是真的延续了这个唐朝的统治了,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为什么会经常性的有人提前这个问题了,对于这些问题比较感兴趣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详细说说吧,感兴趣的你一定别错过了,速度来试一试吧。
因为以讹传讹的缘故,大家一般都认为唐亡于藩镇。典型的说法有二,一是安史之乱的巨大破坏,二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宰相赵普的对话,明确认为唐亡于藩镇。
这话不能说错,但是嘛,越读史书越觉得,可能没那么简单。细品唐史,你会发现,也许藩镇不仅不是唐灭亡的原因,甚至可能是唐在安史之乱后还能延续一百五十年的真正原因。
藩镇?
对,藩镇。它其实对维持唐的统治是有利的。
不信,我们来看看两个古人的评价。
一个是李纲,著名的主战派大臣:
“皆赖方镇相与掎角以定其乱,则方镇之兵不得谓无功于唐”
另一个是谁呢?秦桧。著名的汉奸卖国贼。
“使异日士卒精练若唐藩镇之兵,将相得人若唐肃、代之臣,大金之于中国能必其胜哉”
什么意思呢?一个大忠臣,一个大奸臣,对唐藩镇的评价却都是非常正面的。
原因何在?
秦桧言唐藩镇兵“士卒精练”,李纲言“方镇相与掎角以定其乱”。
也就是说,藩镇兵战斗力强。废话,你战斗力弱,就让别的藩镇或者中央吞并了;其次,藩镇割据,地盘都不大,而且互相牵制,谁也吃不掉谁。这就保持了一种恐怖平衡。
由于藩镇都没有绝对的实力,所以诸侯其实也是不敢异动的。因为你一动,唐天子就可以调遣藩镇兵灭掉你,恢复彼此间的平衡。
比如,上了中学课本的“李愬雪夜入蔡州”,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叛乱,平乱的是随邓节度使李愬,今天的湖北随州河南邓县等地的节度使,其实也是藩镇,只不过忠于中央罢了。
紧随吴元济叛乱的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叛乱,唐宪宗是调遣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诸镇节度使平定的。大兵压境之下,李师道被部下所杀。
这里可能说的有点远。但其实不是。
唐后期的藩镇割据,使得唐没有一个明确的权力中心,反而延长了它的寿命?很玄妙是吧?一点也不。相比较的是宋,强干弱枝,中央禁军实力很强,军队大都集中于卞梁也就是开封。这样看起来中央容易压制地方,地方不容易造反,但是强大的中央禁军如果崩溃,局面就再也无法收拾,北宋也就崩了。
没有极其强大的中央反而使得唐的生命力异常顽强,是不是很好玩?因为敌人找不到攻击重心。
再打个比方,人是很容易 *** 的,砍掉脑袋就死掉了。但是蚯蚓不行,砍成十七八段它还活着。它没有把生命都集中于脑袋那一点。
唐就是这样一条百足虫。很难 *** 。
至于有人把晚唐看做周天子,那是真的小看唐了。
唐中央虽然不具备北宋禁军那样强大的碾压优势,但唐代宗使用哥舒翰的神策军重建中央禁军以后,虽不能完全割除藩镇,但威慑藩镇还是绰绰有余的。
神策军在平乱时也是立下了赫赫战功的。通常的局面是神策军为主体,藩镇配合。
比如元和元年,也就是806年,西川节度使 刘辟(大耳儿,你好兄弟穿越了)叛乱,就是神策军为主力平定的。
地方互相牵制,中央有神策军具备相当实力,这使得唐的整体局面颇为稳定。丢掉一个都城,很快就能借助诸侯的力量打回来。
这种平衡局面直到黄巢造反才彻底改变。黄巢流窜攻击的方式破坏了藩镇间的这种平衡,很多藩镇被消灭,存活下来的朱温李克用秦宗权杨行密等人都趁机兼并其他藩镇,扩充地盘。这个时候的唐皇室才有点周天子的意思。但这个时候,离唐彻底灭亡也就是二三十年了。
也就是说,藩镇不是唐亡的原因,黄巢打破藩镇平衡才是唐亡的真正原因。
其实,藩镇割据 *** 期,唐的局面反而是比较好的。因为藩镇之间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励精图治,所以大家都积极支持农耕,鼓励商业发展。唐割据时期是中国商业发展更好的时期之一。商业发达,才有关税嘛。
历史需要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