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为什么人才凋零?起步晚其实是核心原因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三国时期的事情,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蜀国为什么人才如此凋零,其实很多人网友也都分析了,什么蜀国太小啊,什么蜀国这边人比较少啊,其实不仅仅如此,还有更多的其他原因,下面我们可以简单的来详细的说说,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看看。
汉末天下大乱,曹操以‘正牌汉家皇帝在我这’为广告语,注册公司,属国有企业;孙权承袭父兄多年经营人脉、基业,则成为私企老总。而这时的刘备还在摆流动摊儿经营,时刻防着城管。
假如你是学了些文化或有钱人家子弟,你会选哪一家公司去应聘入职呢?答案显而易见,相信没人愿去跟着刘备练摊儿。
当然你能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事先预知到刘备终会拼到一代老大之位,愿意跟着刘备东跑西颠,栉风沐雨去打拼,且保好性命,功成后列入从龙元勋,这未尝不可。问题时世上有慧眼之人有几人,总是少数中的少数。
通常我们读《三国演义》,因为小说的倾向性在蜀汉,对主角刘备方加戏多多,总会有一种读起来,蜀汉比魏吴还猛的感觉。实则拋开演义细思下下,原本在起跑线上,刘备就没上跑道,鞋带还没系好,人家曹操、孙权就开跑了。凭什么去和曹操、孙权去争更多的研究生、本科生。
好在刘备牙硬,不服输,一点儿一点儿执著经营{这很励志},也混到了有门脸儿有业务办公楼的较大公司,可是头发却也白了,他又不甘心比不过曹国企、孙私企,于是想扩大经营,就琢磨着与私企孙总先较较劲儿,争下买卖。
结果一番较量,没争过人家孙氏,连带自己刚经营起来的几个业务部门,垮掉了一大半。
直接导致副总诸葛亮接过摊子后,发现各部门能用之人缺失严重,只得一方面急聘人,一方面在各部门亲自跑上跑下去打理,累的五十岁就体虚气喘了。
诸葛亮打理业务有一套,但在用人方面比起刘备还是逊些。有两个部门经理马谡、魏延,一个夸夸其谈,虚有其才;一个自恃是元老、前刘老总红人,还不大听套。这两人在公司发展和稳定的关键期,却都掉了链子。这都是实例,说明了在用人上,诸葛亮不如刘备。
还有个品德不佳的杨仪因为帐务文案做得好些,诸葛亮明知其心狭,还是用在重位。诸葛亮一向以自律自洁高要求自己,他违反自心原则,用了杨仪,只能是侧面说明,蜀汉是真的人才凋零了。
总而言之,刘备公司人才少的原因是:
一、起步晚。
二、没和私企孙权合作抗衡国企,反而与孙权争买卖,大亏其本,葬了人才不少。
三、诸葛亮纵然是业务精英,因天时地偏已难招更多岗位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只发现了姜维一人。弄得自己事事躬亲,导致身心疾劳,54岁便秋风五丈原,溘然长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