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元璋杀了十多万贪官,贪官却越杀越多,雍正用了两招,药到病除

中国历史11个月前 (11-16)640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 | 文史纪谈

文 | 文史纪谈

前言

*** ,犹如一团顽固的死结,历来是统治者头疼的难题。明初严刑峻法,令人胆寒却难除根株。清初雍正帝进行改革,似乎终于找到了药方。

古人云,惩前毖后,治标不如治本。那么雍正用了哪两招,减少了这一现象?

明初反腐靠严刑峻法

朱元璋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深受当时元朝腐败统治的摧残,这种亲身经历埋下了他日后铁腕反腐的因子。

1344年,朱元璋家乡发生了惨痛的水旱灾害,加上元朝末年政务腐败,官吏为非作歹,导致数十万江淮居民沦为灾民。

而就在这场浩劫中,朱元璋全家老小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全部被饿死,可以说是悲惨至极。

这场悲剧直接导致了朱元璋从小对贪官污吏们的深恶痛绝。他发誓一定要给自己的家人报仇,惩罚那些贪官污吏。

后来朱元璋参加红巾军,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最终推翻了腐朽的元朝统治,建立了明朝。

当朱元璋即位后,他首先采取的就是一系列严厉的反腐政策。在明朝初期,有一条令人胆寒的铁律:所有贪污受贿的官员一经查实,一律当场处死,分文不收,情节轻微者,杖责一百,铁汁钉手。

这简直是前所未有的严酷手段。据《大明律》记载,“凡有司官吏贪污之罪,如值钱物不过六十贯,杖一百,大辟,过六十贯,坐笞,罪至二百,发边卫效力”。

也就是说,即便贪污数额不大,也会受到严厉的体罚,贪污超过六十贯更是重罪,要发配边疆效力。

不仅如此,朱元璋对贪官污吏还专门设计了残酷的刑罚,以儆效尤。比如,剥皮、凌迟、炮烙、车裂等等,只要一查实是贪官,基本就等同于死刑。这些酷刑对其他犯罪者很少使用,可以说基本就是准备给贪官用的。

为了达到威慑效果,明朝地方衙门的大殿里还专门设有“土地祠”,被处死的贪官污吏就会被剥了皮挂在里面示众,以儆效尤。每当一位贪官被严惩,其他官吏都会心惊肉跳,倍感警醒。

在成祖朱棣篡夺帝位后,他的叔叔朱亮祖和儿子朱暹就因贪污问题而被活活打死在朝堂上,血溅当场。这样残酷的手段对朝野都产生了巨大震慑。在空印案和郭桓案中,成千上万贪官被杀,鲜血染红了千里。

可以说,明初期的反腐几乎就是一场血雨腥风。严刑峻法对贪官们造成了巨大恐慌,上朝到任的官员都要事先写好遗嘱,准备好棺材,与家人诀别,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位被斩杀的贪官。

这种残酷手段在短期内对贪风产生了一定震慑。但是长期来看,严刑峻法并没有根治贪污问题,反而出现了许多负面影响......

而到了清朝,雍正帝的反腐手段相比之下就“文明”多了。

雍正反腐手段开明

明初严刑峻法虽然产生了短期震慑效果,但是并没有触及贪污之源,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问题。于是在清朝,雍正帝通过一系列开明智慧的举措,成功地遏制住了贪风,为政治清明注入了强心剂。

雍正十分明白,要想真正解决腐败问题,严刑并不是唯一也不是更好的手段。相反,还需要采取积极开明、着眼根源的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贪污问题。

其中,雍正首先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设法堵塞了官员贪污的各种渠道。在古代,赋税多以实物形式上收,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部分损耗。这就为贪官们提供了可乘之机。

例如,一些官员收粮的时候就故意用脚踢倒粮仓,把粮食踢得到处都是,名正言顺地敛财。还有一些官员故意虚报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量,多收民粮填补所谓“损耗”,这就是“火耗”。

雍正非常清楚,要真正治理贪污,就必须堵住这些可乘之机。所以他制定了“火耗归公”的政策,规定这些耗损必须上交国库,不得私吞。并且设立了统计部门,派出专员对各地的火耗数量进行核查,防止虚报偷漏。

这一政策直接切断了官员通过虚报火耗贪污的渠道,从源头上减少了腐败的动机。其效果立竿见影,国库收入大增,人民负担轻减,社会风气也为之一新。

但是,雍正也明白,仅仅堵住贪污渠道还不够,必须从更深层次入手,处理贪污的根源。他敏锐地看到,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官员的工资太低,不足以维持正常生活。

以清初为例,一名普通州县官员的年俸只有区区45两,而他们还需要支付幕僚及车马等各类开支。这种经济拮据才是导致贪污的重要诱因。

为此,雍正实施了改革官俸制度的“养廉银”政策。国家从此大幅提高各级官员,尤其是中高级官员的俸禄待遇,确保他们没有贪污的动机。这与明初优待官员形成鲜明对比。

同时,“养廉银”的分配还与官员的廉政表现直接挂钩。级别越高,考核结果越好的官员,可以获得越多“养廉银”。这进一步鼓励了官员们提高自身廉洁素质。

可以说,雍正的这一套组合拳,既堵住了贪污的外在渠道,也削弱了内在动机,从根本上稳定了政治生态,为 *** 的廉洁立下了标杆。正是凭借这些开明而精妙的举措,雍正才最终将贪风控制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低点。

这与明初的简单严刑相比,可以说是智慧与否的天壤之别。雍正给后人的启示是,要想真正治理腐败这个顽疾,靠威慑是不够的,必须深入剖析,从制度和文化层面采取系统的预防与治理措施,才能真正达到治标治本、药到病除的目的。

明清反腐对比

通过比较明初和清初的反腐措施,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惩治腐败的艺术,并从中汲取宝贵的启示。

明朝初期严刑峻法之所以失败,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没有真正解决 *** 的根源所在,反而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严刑政策人道主义色彩差,导致大量冤假错案。明初对贪官的处置手段过于残酷,诸如凌迟、车裂等刑罚毫无人性可言。在这种强压环境下,为讨好皇帝,官员们经常以假案打击政敌,导致冤假错案频出。

据《明史·刑法志》记载,在成祖即位后,就有右御史胡深等人,为讨好新君,大肆捏造贪污案件,导致“牵连枉杀,几布天下”。可见严刑政策极易滋生冤案。

而且严刑峻法造成人才断层,政务空转。明初大规模诛杀官员,导致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有資料显示,洪武四年,364名新任官员中仅6人未受牵连。 *** 机构完全空转,常出现罪犯审判罪犯的尴尬局面。

严刑也无法根治贪风,只能压制表面。明初残酷手段让许多官员不敢贪污,但贪欲并未消失,只是转为隐蔽行为,铲除不彻底。一旦政策松动,贪风立即死灰复燃,腐败问题重新抬头。

同时严刑政策还会造成社会生态扭曲,人心惶惶。明初官场如屠宰场,人人自危。官员与家人道别如上刑场,精神长期处在恐惧中,严重影响社会氛围。

相比之下,雍正的反腐措施更加开明与智慧,也因此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其成功之处在于它们着眼于腐败之源。

雍正准确把握低薪俸禄是导致贪污的重要原因,因此从提高官员待遇入手,直接减少了贪污动机。这比单纯依靠刑罚压制更能解决问题根源。

雍正还改革堵塞了各种贪污的外在途径,如“火耗归公”政策杜绝了官员通过虚报损耗贪污的机会。

预防同样关键。雍正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反腐工作,也并非一蹴而就。他给予了官员适应和改正的时间,避免了严刑带来的社会动荡。

同时雍正注重培育官员廉洁素质,如“养廉银”与考核挂钩,而非单靠惩治。这有助于形成长效机制,使反腐成为新风尚。

明清反腐业绩差异巨大的一个关键在于治理思路与手段的差异。严刑峻法徒有表面效果,开明改革则能药到病除。这对我们今天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要根治腐败顽疾,惩治必须加强预防,严刑必须加强引导,压制必须加强教育,制度建设必须加强道德建设。只有运用开明智慧的改革之道,才能让反腐取得持久成效。

笔者认为

可以说,朱元璋和雍正各自代表了惩治和预防两种截然不同的反腐路径。前者残忍至极,却难除根源,后者开明睿智,稳定高效。用开明的改革之道,方能让政风清明之气长留社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11/547780.html

“朱元璋杀了十多万贪官,贪官却越杀越多,雍正用了两招,药到病除” 的相关文章

曹植作为曹丕王位的对手 曹丕继位后是怎么对待曹植的

曹植作为曹丕王位的对手 曹丕继位后是怎么对待曹植的

还不知道:曹丕继位后,如何迫害和防范曹植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说起《七步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说的是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兄弟之间斗争的事。那么,曹丕继位后,如何对待曹植的呢?下面小编与大家说说。曹操死后,最终是曹丕登基,由于曹植没有了曹操的庇护,命运也开始发生重大改变,作为...

李善长都已经辞官回家种地了 朱元璋为何还要杀他全家

李善长都已经辞官回家种地了 朱元璋为何还要杀他全家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76岁的李善长,已辞官回乡种地了,朱元璋为何还要灭他全家70余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1371年,大明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向朱元璋辞官回乡,开始在老家天天忙着刨土种地,不再过问朝堂之事,过起了采菊东篱下的日子。到了1390年,76岁的李善长,突然...

秦朝最后会覆灭与李斯有何关系?他扮演着什么角色?

秦朝最后会覆灭与李斯有何关系?他扮演着什么角色?

秦朝灭亡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终结。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李斯,楚国上蔡人,在郡中任小吏期间,见厕所中的老鼠只能吃脏物且见到人或狗就惊惶逃窜,粮仓中的耗子却吃得肥肥胖胖且无忧无虑,遂大发感慨:“人有无出息与老鼠同理,完全由自己所处环境决定!”为改变环境,...

何进如果不死能镇得住董卓吗 董卓还有后面那样的实力吗

何进如果不死能镇得住董卓吗 董卓还有后面那样的实力吗

对何进如果不死,董卓会有机会称霸天下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何进是外戚集团领袖,董卓是外放的封疆大吏。按等级上来说,何进是董卓的上司。都说汉朝是被外戚搞残的一个朝代,的确是这样。从汉高帝刘邦死后,吕后外戚就已经成为了汉朝朝廷内的毒瘤。汉武帝的奶奶、母亲全都有自己的一...

三国时期蜀汉五虎上将中哪些人和许褚交过手?

三国时期蜀汉五虎上将中哪些人和许褚交过手?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许褚是曹操手下最得力的猛将,许褚力大无比,勇猛强悍,主要充当曹操的贴身护卫,但也经常上战场,许褚曾大战过刘备五虎上将中的四位,分别是哪四位?胜败如何?还剩哪位没交过手?许褚和五虎中的四虎大战过,结果是两败两平。...

高韬:西晋时期将领,参与诛杀司马越,事败后被杀

高韬:西晋时期将领,参与诛杀司马越,事败后被杀

高韬,字子远,晋朝官员,官至右卫将军,后参与诛杀司马越,因事情泄漏而伏诛。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人物生平高韬字子远,放纵不检点。高光任廷尉时,高韬收受贿赂,有关官吏奏报此事,而高光不知道。当时的人虽然批评高光不能防备自己的儿子,但因为他平素用心,就不以这件事...

王湛:西晋初年官员,性格冲素简淡,沉静和顺

王湛:西晋初年官员,性格冲素简淡,沉静和顺

王湛(249年-295年),字处冲,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曹魏司空王昶之子,王浑、王深、王沦之弟,西晋初年官员。曾历任秦王文学、太子洗马、尚书郎、太子中庶子、汝南内史。元康五年(295年)去世,时为四十七岁。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早年生活王湛少有识度,身长七尺...

康熙已经有55个子女了 康熙为何还要收养养女

康熙已经有55个子女了 康熙为何还要收养养女

对生育了55个子女的康熙皇帝,为何将弟弟的女儿收为养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清朝的历代皇帝里,康熙皇帝的生育能力最强。他在1667年生育第一个皇子承瑞时才13岁;在1718年生育最后一个皇子时已到64岁高龄。他一生迎娶了65位后妃,总共生育了35个儿子20个女儿...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