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旧日本海军陆上攻击机发展简史(十三)有关防弹问题的考虑

中国历史11个月前 (11-16)620

有关防弹问题的考虑

姑且不论于昭和十二(一九三七)年秋提出的十二试陆攻最初的设计指标,到了设计方案最终定稿的昭和十三年秋,在那个时候海军陆基航空部队显然已经在中国大陆的作战行动中取得了足够多的经验教训,以出色的性能数据著称的九六式陆攻与通过高强度训练锻炼出来的七到八名经验出众的机组成员这样的组合,在面对中国空军二流水平的战斗机上装备的,“玩具枪”一样的七点七毫米口径的机枪发射的只有十数克重的 *** 时,仅仅挨上数发便十分轻易地化做一团火球坠落到大地上的惨状,想必海军航空方面的相关负责人士都已经了然于胸了吧。

作战飞行中的1式陆上攻击机11型(12试陆攻G4M1)驾驶舱内景,由于在设计上忽视防御措施 旧日本海军的陆上攻击机部队在战争中损失惨重战损率奇高。

更何况下一代陆地攻击机在将来不可避免的对美作战中,肩负着长驱直入杀入有大量新锐战斗机护卫的敌主力舰队阵中对敌实施打击的重责,其对防御力方面的要求是九六式所无法比拟的。

可是即便如此,在十二试陆攻的设计要求当中,九六式陆攻的那些痛苦的教训却几乎没有涉及到。

追求的依然还是高性能指标这一条路线。

之所以说是“几乎”没有考虑防御的问题,可能是因为航空本部认为提升速度性能强化武装才是更优解。

因此,仅在设计要求的最后一项非常敷衍地加上了一句“要考虑防弹问题”。

可是,比如说在海军航空技术厂(空技厂),负责机载设备安装的相关技术人员,此时对于油箱在中弹的情况下,为什么会燃烧起来,以及怎么样才能不燃烧的问题,已经搞清楚了。

从试验的结果来看,发现被机枪弹丸命中的燃料油箱,首先会被击穿漏油,然后产生气化反应形成具有可燃性的混合气体,此时该处若再被命中第二发弹丸,便会被引燃导致火灾。

可是,油箱内若是被直接打进来一发 *** ,却反而不会引火燃烧。

所以,因为就算是箱体被命中了只要不让油箱内的燃料泄露出去就好了的缘故,于是乎防弹油箱换而言之实际上也就是防漏油箱。

于是基于此次试验的结果,空技厂很快就在昭和十二(一九三七)年九月,以“之一次防弹油箱”的名义开始了研制工作。

这种油箱由于在以往油箱传统的硬铝材质箱体外壳上,覆盖了一层厚度达到八毫米以上的橡胶板材,已经在测试中确定,即便是被连续命中了三发七点七毫米口径的 *** 也不会发生起火燃烧的现象。

而且经过计算,九六式陆攻在换装这种防弹油箱后,需要付出自重增加三百千克的代价。

可是,在昭和十二年秋举行的,对于究竟是否在机上采用防火措施具有决定权的“之一回技术会议”上,装备防弹油箱的意见却首先遭到了部队方面的反对。

表示,由于装备防弹油箱而付出减少燃料或弹药搭载量三百千克的代价这种事,在作战指挥层面上绝不允许。

而技术人员们呢,肯定也是觉得自己殚精竭虑辛辛苦苦削减下来的重量就这样一下子被增加了三百千克而没有在会上显示出什么好脸色。

总而言之,讨论的结果呢,就是防弹油箱最终以“相比于防御提升效果重量增加过大”的理由而未被军方所采用,最后会议在留下了“应进一步研究增重幅度更小的 *** ”的课题后宣告结束。

可是,增加的三百千克重量,虽然确实令人感到难以接受,但是如果以九六式陆攻为例的话,削减的三百千克燃料实际上仅仅只会减少约一百九十海里(三百五十千米)的续航距离。

再比如说以九六式二一型为例,因其更大续航距离可以确保达到约四千千米左右,所以削减的这点距离对于实际的作战应当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即使假设,有时会由于这个原因发生导致作战无法实施的情况,也是由于飞机损失的原因导致作战受到阻碍的情况要更多见一些。

还有就是,如果只是单纯的续航距离变短了的话,那么只要稍微缩短一点作战的距离便可以安心作战,而没有防弹措施的飞机呢,不管作战距离长短与否危险性都是一样的。

这样简单的道理,至少航空本部的成员们—那些所谓海军内部的精英人士是不可能理解不了的。

不、想必是已经完全理解了才对。

可是,他们却拒绝了。

这大概是由于“为了保护自身这种事情,导致不得不削减了炸弹和燃料的搭载量”这个原因,而自然而然产生了一种生理上的排斥了吧。

也就是说对于提升防御力“看不顺眼”。认为“贪生怕死的话打不了仗”。仅此而已。

当时,在空技厂的飞机部,负责从事防弹油箱研发工作的堀辉一郎对于这次会议的决定感到非常的痛愤,对当时的情形做了如下描述:

“现在想来,正是在这次有关防御能力方面召开的,最初的会议上形成的作战思想、并且在以后的时间里一直长久保持着的这个思想,让我们海军的作战飞机背负上了一架接一架不断起火燃烧被击落的悲惨命运。”—而笔者本人,实际上也是这样认为的。

十二试陆攻研制计划设计要求中所列的“要考虑防弹问题”这一项说到底不过是一种形式上的应付罢了。

昭和十三(一九三八)年六月,海军方面按照惯例针对三菱起草完成的设计方案,开启了常规技术审查。

在这个时候,该机所采用的整体框架式油箱果然成为了争论的焦点。

可是,当时关心的重点主要是担心一、燃料是否会发生泄露,以及第二点、这种结构在中弹以后修理工作会不会比较困难,等问题。

对此,三菱方面的回应是:一、决定在制造试作样机的同时再另行制造一架试验机进行充分的研究,对于第二点则是以在各油箱处开设足以供人出入大小的检查口的 *** 加以解决,然后在满足了各项要求之后,这个整体框架式的油箱便被顺理成章的采用了。

在此期间,没有哪怕一个人直来直去地提出过类似像“这样一来岂不是要变成比九六式陆攻还要容易起火燃烧的飞机了吗?”这样的疑问。

在堀辉一郎的手记中记载了当初本庄 *** 与海军方面陆攻计划的主要负责人前往空技厂就十二试陆攻的防弹问题进行磋商的情形。

由于橡胶外敷式自密封防弹油箱的设计案因“重量过大”而被驳回,因此空技厂的设计人员又针对内部填充式橡胶自密封油箱、以人造海绵为原材料的外敷式自密封式油箱、以及二氧化碳自动灭火装置等其他防护装备展开了研究,但所有的项目无一例外均仍处于研制之中,尚未完成。

位于G4M1舷侧整流罩内的92式7.7毫米机枪,火力和射界均严重不足。

堀辉一郎以十二试陆攻配备的整体框架式油箱在中弹后发生火灾的几率高,而即使是在不远的将来内部填充式的或者新式的外敷式的防弹自密封油箱研制成功,军方也不可能同意装备为理由,主张出于防弹上的考虑,应该换回传统的那种收纳在飞机机翼内部的油箱布置方式。

可是,本庄 *** 却认为如果修改设计为油箱翼内布置的话,由于油箱燃料容量的减少以及结构重量的增加,会导致飞机在性能上无论如何也无法满足军方的要求,那么该机的研制计划便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而军方的口气则更加强硬,认为事到如今再变更方案已经绝无可能,结果三方的会商就这样破裂了。

据说,本庄 *** 在倾听堀辉一郎介绍相关试验的结果时,看起来非常的为难。

总而言之,十二试陆攻是一架“中弹之后非常容易燃烧起来”的飞机这一点,在设计的时候有关人士就已经完全知晓了。

一时兴起的愚蠢之作编队掩护机

在结束了常规技术审查之后,十二试陆攻的研制进度开始加速,在历经了于当年八月十六日和十七日为期两天举行的之一次全尺寸木制模型审查、于九月二十二日和二十三日两天举行了第二次全尺寸木制模型审查之后,至第二年(昭和十四=一九三九)年的九月,一号样机这才终于试制完成。

在二十日完成了最初的地面运转、以及在二十六和二十七日两天接受了军方的构造审查之后,在十月二十三日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首飞。

组装中的12试陆攻试作1号样机

在这一天的下午四时十五分,在三菱方面的志摩、新谷两名试飞员的操纵下十二试陆攻一号样机从各务原机场的跑道上开始滑行,日之丸的标识在散发着银色光芒的巨鲸一样的机身上愈发耀眼,转瞬之间样机便冲向了傍晚的天空。

在这之后,接下来又持续不断地在各务原进行了各个科目的厂家内部试飞,在测试中检测出了副翼略显沉重、方向稳定略微有所不足、“火星”一一型发动机除了距离更佳状态仍然有一段距离之外,因发动机操作机构的刚性不足,响应存在迟缓现象等诸多小毛病。

不过,这些技术上的小问题后来都被当成了二号样机的改修资料待日后完善,而一号样机则在昭和十五(一九四零)年的一月二十四日,经海军的铃木正一大佐和柴田大尉之手完成接收飞行后,以空中转场的方式飞往了横须贺。

另外补充一点,据说一号样机在官方接收的时候,自重就已经达到了六千四百八十千克,再经历过各种改造和机载设备的变更之后重量又继续不断增长,等到真正的生产型号出现时自重已经达到了七千千克级别。

二号样机根据一号样机取得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包括为副翼安装配重,增加垂直尾翼面积等在内的多项改良措施,于昭和十五年二月二十七日开始在各务原开始试飞。

这回几乎没有出现过什么问题,只对方向舵进行了少许的调整,满足了海军方面的要求,于三月十五日被官方正式接收。

十二试陆攻的试作样机就只有这两架。

此后,一号和二号样机继续在横须贺基地开展各项试飞科目,性能方面在侦察状态下更大平飞速度达到了二百四十节(三百九十八千米/小时)以上,续航距离达到了三千海里(五千五百五十五千米)以上,显示出了大幅度超过设计要求的令人感到震惊的数值,海军方面也感到非常的满意。(注:所谓的侦察状态,在海军是指不搭载鱼雷和炸弹,满载燃料的状态)。

正当人们认为十二试陆攻就会像这样顺利地以“零式陆攻”的名义,作为制式装备列装,投入批量生产之时,在试飞的过程当中,在海军部内部出现了所谓“应充分利用该机的高超性能,作为当时在大陆战线损失惨重的九六式陆攻的远程掩护机使用”的意见,于是便向三菱方面下达了在该机的基础之上进行改造强化武装和防弹性能的指示。

并将其称之为G6M1。

三菱方面虽然从设计技术和生产两方面出发,对此项决定表示出了强烈的反对,但同往常一样在军方的强行推动下,该机还是先于G4M1突然间投入生产。

这个远程掩护机的构想原本是当时尚在中国大陆执行作战任务的第十三航空队最早提出的,后被海军航空本部和军令部所采纳。

十三空的提案着眼于九六式陆攻编队在与敌战斗机交战过程中所受到的损失,主要以位于编队两端的飞机为多的特点,提出了在编队两端配置强化了武装和防弹性能的多座战斗机型陆攻的设想。

其改造的内容如下:

一、除原位于十二试陆攻尾部二十毫米机炮外、在机腹前后两方向上再各增设一门二十毫米机炮,机背上方原有的七点七毫米机枪升级为二十毫米机炮,再加上机首原有的一挺七点七毫米口径机枪,合计拥有二十毫米机炮四门、七点七毫米机枪一挺。

二、机组成员增加至十名。

三、在整体框架式油箱的前后壁覆盖防弹橡胶。

12试陆上攻击机改(G6M1)在研制当初就受到了三菱方面的强烈反对,结果在研制完成后果然由于性能太差无法真正投入使用,因此最终只能在拆除武装后以1式大型陆上练习机1型的名义装备部队。该机在机腹中部增加了一个向下凸起的机炮吊舱,舱前舱后各布置1门20毫米机关炮,机背部的7.7毫米机枪也升级成为了20毫米机关炮。

G6M1的一号机虽然于昭和十五年八月试制完成,但最终还是由于自重大幅度增加,突出于机身的炮塔所造成的空气阻力增大,以及重心后退等问题,导致诸性能严重下降,同时为了调节重心还需要再削减百十分二十五的燃料搭载量,因此虽然生产了三十架,但实际上并没有作为掩护机使用过,已经生产出来的飞机均被转为教练机,后来又被转作为空降部队的载机使用。

这批飞机后被称作“一式大型陆上练习机”。

虽然从结果上看,这个编队掩护机的计划可以说完全失算的失败之作,但也不能完全以嘲笑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在二次世界大战战至白热化的阶段,美国陆军航空队在注意到昼间轰炸德国本土的部队遭受到了严重损失的时候,也曾经基于完全同样的观点,试图将波音B17和联合B-24轰炸机改造成为强化火力的编队掩护机,然后分别以B-40和B41的名义开展了研制,并且也以与日方完全相同的理由研制失败,放弃了这个思路。

虽然这个设想乍一看起来很有魅力,也非常的超前,但,特别是在日本,在备受期待的新型陆地攻击机G4M1即将投入生产之际挫掉了其锐气,这个错误犯得就有些过于严重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11/547787.html

“旧日本海军陆上攻击机发展简史(十三)有关防弹问题的考虑” 的相关文章

曹操如果不是妥善安葬关羽 刘备会不会调转枪头

曹操如果不是妥善安葬关羽 刘备会不会调转枪头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若是不妥善安葬关羽,刘备是否就不会攻打东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三国当中关羽的死亡一直是三国迷心中的一个遗憾,如此忠义勇猛的一个人最终却是死于小人的算计下,落得兵败被杀的下场,而在关羽死后孙权还利用关羽的遗体大做文章,将关羽的头颅装到盒子中送...

魏忠贤为何能被明熹宗喜爱?他的权利为何会如此之大?

魏忠贤为何能被明熹宗喜爱?他的权利为何会如此之大?

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魏忠贤本来是一介草民,混迹于街头,迷恋酒色,为了生计,他自己动手阉了自己,为的是能进宫混口饭吃。魏忠贤虽然不识字,但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挥刀自宫的目的也很明确,那就是进宫做一个太监。他22岁进宫,当时服侍的就是后来的明...

夏侯惇如果巅峰时期和关羽对战 多少回合才能斩杀关羽

夏侯惇如果巅峰时期和关羽对战 多少回合才能斩杀关羽

对巅峰期的夏侯惇,需要多少回合才能斩了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事实上,三国演义中的夏侯惇,被严重低估了!若让巅峰期的夏侯惇和关羽作战,将会非常精彩,结局也将出人意料!被低估的夏侯惇一说起夏侯惇,众人总会想到独眼将军,因为夏侯惇在和高顺作战时,被曹性用弓箭偷袭,射...

朱然: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名震敌国,累有功勋

朱然: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名震敌国,累有功勋

朱然(182年—249年),原名施然,字义封,丹阳故鄣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毗陵侯朱治的外甥。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然早年被朱治收为养子,并在读书期间和孙权相交甚笃。孙权统事后,朱然历任、馀姚长、山阴令、临川太守,加折冲校尉,率军平定山贼。曾随吕蒙擒杀关羽,以功迁昭武...

康熙临死前点名让一个大臣陪葬 此人到底是谁

康熙临死前点名让一个大臣陪葬 此人到底是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临终前点名要一位大臣陪葬,此人是谁?康熙此举有何用意?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清朝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康熙为整个清朝所作出的贡献,远远超过其他帝王。除去平三藩、收台湾、驱沙俄之外,还让国家的社会经济体系,逐渐完善。也正是因为他为国家发展,...

努尔哈赤死后为什么是皇太极继位 他真的篡位了吗

努尔哈赤死后为什么是皇太极继位 他真的篡位了吗

还不知道:努尔哈赤死后,为何由皇太极继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626年,即后金天命十一年,农历八月十一,清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享年68岁。在努尔哈赤死后,他的汗位由第八子皇太极继承,即清太宗。其实努尔哈赤子嗣众多,一共有16个儿子,那么为何由皇...

诸葛亮和司马懿相比 两人后代差距为何那么大

诸葛亮和司马懿相比 两人后代差距为何那么大

对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后代为何差距那么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懿的后代建立王朝,诸葛亮的后代战死沙场,诸葛的孙辈诸葛京甚至还在司马家的晋朝当起了打工人!是不是司马懿的后代就很牛,诸葛亮的后代就很烂呢?司马懿的家族一直人丁兴旺,他的老爹司马防生了八个儿子,人称“司马...

三国时期邓艾和钟会是怎么死的?背后有何真相?

三国时期邓艾和钟会是怎么死的?背后有何真相?

263年11月,蜀汉正式灭亡,开始了三国时代统一的序幕。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钟会与邓艾被杀,历史上认为,是他们自取灭亡的结果。邓艾在拿下成都,灭亡蜀国以后,虽然并没有想叛变独立的心思,但是他政治上很不成熟,自高自大,说话行事很不检点,在成都当土霸王。这给了钟会谗陷他的机会,因而...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