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寒神器,古人冬天睡觉必备
凛冬寒气,席卷大江南北,湖冻草枯,鹿隐鸟藏,万物都进入了蛰伏期。但古人在漫长的寒冬岁月中,逐渐学会了如何与寒冬和平共处,即便是在冬日里也能获得舒适的温暖。谈起古人的取暖方式,或许人们脑海中率先浮现的是各式各样的炉子,《红楼梦》第九话,袭人在贾宝玉出门前交代的“手炉脚炉的炭也都交出去了”,第八话里林黛玉的丫鬟也为林黛玉送来过手炉,第五十话李纨说的“已打发人笼地炕去了”,这里的地炕应当即是地炉。可见冬日里的炉子在贾府是随处可见的。然而,炉子虽说在冬日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与汤婆子比起来却少了些文化内蕴。
红楼梦中的炉子
一、汤婆子为何物?
汤婆子,简单而言即是古人用锡、铜、陶瓷等制成的取暖工具,但以前两种材质居多,清徐珂的《清稗类钞》说其形状是“铜锡之扁瓶”,应当即是呈扁平形的暖瓶。但也不乏能工巧匠对其进行创新,民国所修《霞浦县志》中就记载了一位名为马玉的锡匠,其匠法绝伦,所制茶壶只需要旋转其口即可变成涓滴不漏的汤婆子。清曹庭栋的《老老恒言》对汤婆子的用法有所描述:“有制大锡罐,热水注满,紧覆其口,彻夜纳入被中,可以代炉”。同是清人的赵翼还在《陔余丛考》中对其做过一番考证:
用铜锡器盛汤置衾中暖脚,谓之汤婆子,或以对竹夫人。按此名虽不经见,然东坡有致杨君素札云送暖脚铜一枚,每夜汤注满,塞其口仍以布单裹之,可以达旦不冷。然则此物亦起于宋,其名当亦已有之。按范石湖有脚婆诗,则是时并有脚婆之称也。
汤婆子
汤婆子与竹夫人经常同时出现,两者的命名方式也有共通之处,竹夫人是古人夏日乘凉的一种工具,这儿不再赘述,但因为汤婆子常与竹夫人相对,而竹夫人又称被文人戏称为“青奴”,因此汤婆子也有“锡奴”之称。《坚瓠集》记曾文清曾就“锡奴“二字戏作诗一首:
雾帐桃笙昼寝余,此君那可一朝无。
秋来冷落同班扇,岁晩温柔是锡奴。
此外,汤婆子又有“脚婆”“汤媪”“锡夫人”“暖足瓶”之称。赵翼认为类似“汤婆子”的物品早在宋代就已经出现了,并举苏轼和范成大的事例佐证之。目前可见的关于“汤婆子”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宋人的诗词文集中,黄庭坚就作有《戏咏暖足瓶》诗二首:
小姬暖足卧,或能起心兵。
千金买脚婆,夜夜睡天明。
脚婆原不食,缠裹一衲足。
天明更倾泻,颒面有余燠。
竹夫人
二、汤婆子之功效
在漫长的凛冬,布衾冷似铁,汤婆子的出现给古人的寒冬带来了极大的温暖。明人杨巍的《存家诗稿》中用略带感激的口吻对汤婆子说道:“衰年冬月更愁人,不怨天寒怨此身。惟尔与予堪共老,脚头布被暖如春。”“暖如春”在关于汤婆子的诗文中频繁出现,这是古人能够在寒冬中安稳入梦的前提条件。如清人张应昌在《烟波渔唱》中就收录有《浣溪沙汤婆子》一词:
似铁衾儿熨转春,荀郎著意尽温存。暖溶溶若戏波鳞。
浓睡尚贪偎白晓,寒晓不怕近黄昏。亸鬟香撒一编云。
汤婆子老少皆宜,但其对于老者的效果最为明显,顾逢即在《汤婆子》一词中说:“少年皆见抛,老者最相宜。”查慎行在《敬业堂诗集》中也这样附和道:“老人夜卧患足冷,以锡为壶,贮热汤二三升许,纳被窝中,资其余温,可以达旦。”可见汤婆子对于身寒体虚的老人家有多么重要。汤婆子并非什么名贵之物,就算是穷人家亦可以添置一二,查慎行在写完上述文字后紧接着又描写了贫穷人家使用汤婆子的故事:
贫家奉身薄,外物罕所需。独宿踰十年,布衾温有余。匡床劣容足,伸缩颇自如。冬来忽畏寒,始叹气血枯。虽无重膇疾,未免愁挛拘。何法能疗之,笵锡成圜模。形如大口盎,又若平底盂。口大有受理,底平无覆虞。沸汤贮三升,脱袜加双趺。居然似踵息,阳气回徐徐。岂徒活筋骸,渐尔柔肌肤。宵卧可达晓,晨眠容及晡。我欲老是乡,是乡胜华胥。旣非燕玉比,且与渥朴殊。醉醒惟独觉,冷暖宁关渠。婆兮古所名,聊作尔汝呼。无情亦无想,老妇得老夫。
“居然似踵息,阳气回徐徐。岂徒活筋骸,渐尔柔肌肤。宵卧可达晓,晨眠容及晡”等描写虽然不无夸张之嫌,但也足看出汤婆子回血驱寒,助眠养神的神奇效果。
冬日里挨冻的古人
三、汤婆子的文化内蕴
古人于冬日夜夜与汤婆子相拥入眠,亲密之感不言而喻,从“汤婆子”之名即可窥见一斑。在存世的诸多诗文中,古人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对汤婆子的暧昧情愫,这就使得汤婆子从一简单的取暖工具摇身一变,成了古人在多重情境下寄托复杂情绪的咏叹物与借代物,其文化内蕴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升华。
古人对于汤婆子的暧昧情愫,源自于汤婆子与妻子间的隐喻关系。《清稗类钞》就记载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乾隆下江南行至毗陵游览天宁寺时,听闻寺中主持有不轨之名,遂询问该寺主持有几妻?主持则答道两妻,夏拥竹夫人,冬怀汤婆子。可见在古人的观念中,汤婆子和妻子间的隐喻关系常常会令人联想到风花雪月之事。这种因隐喻而生的暧昧情愫在前引诗文中已经得到了充分体现,兹再举清人陈作霖的《戏咏汤婆子》,诗人对汤婆子的暧昧情愫跃然纸上:
腹如瓠大如口瓶,终夜依人梦不成。
堪笑称名同妾妇,如何也抱热中情。
乾隆下江南
从陈作霖的诗中不难读出夜夜相拥汤婆子时的心猿意马,正是因为汤婆子与妻子之间的隐喻关系,每当春暖花开,气温回升之日,汤婆子就会失去宠爱,古人转而相拥竹夫人,这在文人眼中无疑是一种变心行为。宋人顾逢就在《汤婆子》中谴责道:“最恨无情处,春来便别离。”从这个角度而言,竹夫人与汤婆子似乎是竞争关系,冯梦龙曾于苏州一带收录了不少民歌,编撰成名为《山歌》的民歌集,其中就有一首“汤婆子竹夫人相骂”,甚是有趣。在歌谣中,汤婆子与竹夫人完全被拟人化,先是汤婆子抱怨道:“啰得知立子春来看看捉我冷疏。丢我踏板上理也弗理,睃也不睃。”随后汤婆子就将遭冷落的原因归咎于竹夫人,二者争风吃醋,各就其优缺点展开斗骂,最后双双被主母罚跪至深夜,最后竹夫人也幽怨地说道:“悔初心,只为趋炎附势,如今落得冷清清。”这里的汤婆子与竹夫人犹同小妾,共同服侍着老爷,但各自都会在特定时间遭到冷落,歌谣的背后隐含着对负心薄情之人的批评。
哀怨的小妾
尽管汤婆子与种种风花雪月之事有着扯不清的关系,但还是有文人看见了它原本就独有的宝贵特质。明人吴宽曾写过一篇《汤媪传》,同样将汤婆子比拟成人,只不过这次汤媪有名有姓,传中还描述汤媪有着非同寻常的来历与本事:“媪之先金姓,少昊之苗裔也。夏禹治水功成,别锡之氏。世有从革之德,载《周书 洪范》篇。穆王时,有金母,实生媪。媪少遇为燧人氏之言者,授以水火相济之术,善养气,能吐故纳新,延年不死。”这段杜撰的经历让汤媪其人显得高深莫测,但接下来的论述才会令人明白作者的真正意图:
媪为人有器量,能容物,其中无钩钜,而缄默不泄,非世俗长舌妇人比。性更恬淡,贵富家未尝有足迹,独喜孤寒士,有召即往,藜床纸帐,相与抵足寝,和气蔼然可掬。唐有广文先生,知其名,召之。媪至,让抑居下坐,广文揖而进,媪曰:“足下虽冷官,妾则妇人,岂可与公比肩哉!”广文多其让,与语。至夜半,颓然就睡。偶以足加其腹,媪亦不怒。天明,更与语,倾倒殆尽。自是广文非媪,寝不安席。尝曰:“和而不流,清而不激,卑以自牧,即之也温。惟媪能兼之。”人以为知言。
吴宽看似在写传,实际上是在歌颂汤婆子的美好品格,她性格恬淡,不避寒士,终夜温暖其足而任劳任怨,“和而不流,清而不激,卑以自牧,即之也温”十六字乃是对谦谦君子的赞誉,此处用在汤婆子身上,可谓是古人对汤婆子辛苦付出的回报。有趣的是,宋人邵雍所撰的《梦林玄解》中还根据梦见汤婆子的不同的情况做出了解梦之言:“梦置足后主得美妻妾,梦倾覆湿裀褥主小事被财,梦冷主事不成无咎。”可见汤婆子在众多文人的形塑下,其文化内蕴逐渐走向丰富的过程。
文史君说
汤婆子原本只是一简单的生活物品,但正因为它与古人的亲密关系,在古人的笔墨之间,其新的文化内蕴不断地诞生叠加。汤婆子的文化内蕴不断丰富的过程,体现了古人生动活泼的想象力和浪漫情怀。
(作者:浩然文史景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