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住房有阶级之分吗 大臣贵族和百姓住房有什么区别
现代住房对很多年轻朋友来说是一道难题,看着高高的房价也是让人发愁。那在古代,有没有发生过住房问题呢?这次我们就此唐朝为例,看看当时在住房问题上都有哪些规定。网上有朋友问,唐朝住房有阶级之分吗?实际上是有的,而且区别非常大,对于大臣贵族来说根本不需要为住房担忧,一般百姓就限制的很严格。想了解唐朝这方面的历史的话,就一起来看看下文吧。
1、唐朝住房有阶级之分吗
唐朝实行均田制,按“良口三人以下给一亩,三口加一亩;贱口五人给一亩,五口加一亩”的原则授予。意思是一个三口之家至少可以拥有一亩(约六百多平方公尺)土地,当然这是指普通老百姓。贵族呢?另有规定:“若京城及州、县郭下园宅,不在此例。”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对一个小老百姓来说,国家对你拥有的土地严格限制,但那些住在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城市中的贵族们,他们不在这些规定的范围里。
当年白居易的宅院“地方十七亩,屋室三之一”,一亩如果以六六七平方公尺计算,白居易的住房占地总面积为一万多平方公尺,这让今天的我们情何以堪!
不过这都不算厉害。
那位在安史之乱中立下大功的郭子仪家,“在亲仁里,居其里四分之一”。亲仁坊就是前面介绍过一百零八个坊中的一个,规模只是中等水准,有历史学家专门考证过,坊的东西长一〇二〇~一一二五公尺,南北宽五〇〇~五九〇公尺,取平均数计算,亲仁坊面积至少约六十万平方公尺。郭子仪的家占了这个坊的四分之一,将近十五万平方公尺。但史书上说,郭子仪的众多宅院中有一条长长的巷子,佣人们每天在这条巷子来来往往,彼此见面都不知道对方住在什么地方。用这个例子来说明郭子仪家的住房面积到底有多大,你清楚了吧?!
当然现在说的都是唐朝的一些王公大臣,在唐朝拥有住房面积最多的其实还不是他们,皇宫里的公主们才是大唐真正的大地主,太平、安乐、长宁……这些公主都不是省油的灯,一个一个比谁的衣服穿得漂亮,谁的首饰贵,谁住的房子大。这种风气由大唐李氏的公主们逐渐蔓延到家中的媳妇们,就连宫里的嫔妃也纷纷效仿,一时奢靡之风盛行。她们买房圈地,只要是她们看上的,想方设法也要占到手。杨玉环的姊姊虢国夫人就是个例子,她看上了一家人的房子,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就要了过来,还美其名说是“买”其实和强占没什么区别。
事情闹到这一步,大唐皇帝坐不住了,眼看大臣一个个屋舍极其奢华,身边的女人也个个占房买地,再不想办法制止这股奢侈之风,搞不好就把大唐江山挥霍完了。好,就从房地产开始着手吧!
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其实对房地产业的整治工作从唐朝初年就已经开始,只不过似乎歷来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即使三令五申,唐朝人的楼房还是愈盖愈高,地还是愈圈愈大,让皇帝非常头疼。
唐初的房屋限购令说:“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临视人家。”意思非常清楚,盖小平房住着就行了。但自从大唐开国,那些王公贵族的家,盖得一家比一家高。前面那几位都不说了,都是京官,四川有个叫李晦的地方官,不仅替自己家盖了小楼,还在小楼旁盖了一座四合院,冠冕堂皇地经营起酒店生意。
既然无论京官还是地方官都能无视朝廷的禁令,普通老百姓自然也跟着效仿起来。当然,这些普通百姓指的只是头上没有官帽,但腰包里却有钱的人。不然盖一座楼不是在开玩笑,那是要花钱的。韦应物有一首诗说:“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高百尺的楼,一定要是富豪才盖得起。而白居易的邻居也非等闲人士,“东邻起楼高百尺,璇题照日光相射”。这些都是老百姓的房子,虽然诗人笔下的百尺高楼可能运用了夸饰的手法,但一定也相当高了。
当时社会富足,国家有钱,百姓的日子也好过,他们这样炫富,皇帝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们喜欢盖就盖吧!
安史之乱是唐朝社会经济的一个转捩点,从此,一个盛世开始逐渐走向衰落,曾经的富贵繁荣终成过眼云烟。儘管一度出现短暂的中兴,但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3、风气难挡
唐代宗李豫,安史之乱后的第二位皇帝。
他在安史之乱结束不久便登上皇位,眼看国家遭受那么大的创伤,代宗痛定思痛,一定要紧衣缩食过日子,重整祖宗家业。西元780年,代宗下了一道令:“诸坊市邸店,楼屋皆不得起,凡楼阁临视人家,限百日内毁拆。”意思是说市民和商人都不许盖楼房,已经建成的楼房,只要站在上面可以俯视其他住户房顶,都必须在百日之内拆除。唐代宗的这个政策非常严厉,也是下决心要在全国吹起一股节俭过日子的风气。不但要求市民与商人不许盖楼加舍,就连 *** 官员盖楼也在限制之内,谁敢盖楼加舍,谁就挨板子,绝无二话。
这一政令下达后多少产生了些作用,但时间一长,又不被当一回事了。所以六十年后,又有一位皇帝把限房令拿出来重申一遍,他就是唐文宗。
唐文宗的这道禁令是:“士庶公私宅邸,皆不得造楼阁临视人家。于令有违者,仗一百。”几乎是把代宗的话重复一遍。估计这时造房子的风气又有些剎不住了,文宗翻了案宗,想起这一条,赶紧下道旨,重申一下大唐天子对房产业的规定。
其实纵观唐朝历史,朝廷对房屋的限制政策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对各级官员盖房子的规格,前面都提过,但好像一直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要有钱、有权,能盖房子的就抓紧时间盖房子,能买地的就想办法买地,唯独对老百姓就是一板一眼。尤其是“求田问舍,先问亲邻”的政策,就是说买房也好,买地也好,不光是要征得原业主同意,还要征得四邻族人的同意。如果邻居不同意,就是拿着钱也未必能够买到房。当然这个政策可能在社会安定上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对大多数无权无势的百姓来说,想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可能就难上加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