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晋绥军阎锡山军事集团(下):抗战夹缝中求生存与最终走向覆灭

中国历史11个月前 (12-01)580

1936年,经过逐步蚕食,日寇侵略的铁蹄终于踏上了阎锡山的地盘,即由第三十五军军长傅作义担任省主席的绥远地区。一同驻扎在绥远的本还有王靖国的第三十四军和赵承绶的骑兵军,但他们原本的任务是监视傅作义,这会早已奉阎锡山密令悄悄撤退,其目的就是要傅作义好看,好到时候治他的罪。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傅作义在绥远军民的支持下,超常发挥,取得百灵庙大捷,歼灭伪军近千人,并促使伪军金 *** 、石玉山部反正。

绥远抗战中的第35军官兵

听说傅作义成了抗日大英雄,阎锡山心里很不是滋味,便指示太原警备司令荣鸿胪以同学名义宴请傅作义。席间,荣鸿胪推举傅作义坐上座,傅作义则谦虚让新任第三十四军军长杨效欧坐了上座,结果两天后杨效欧就突然面色发黑暴毙身亡,显然,放在上座的那碗酒里已被人下毒。傅作义得知此事后,知道太原不能再待下去,干脆叫副官朱三偷偷买了一张民用航空公司的机票,也没和阎锡山打招呼就溜回绥远去,从此傅、阎之间的猜忌越来越深。

再说红军东征撤出山西后,蒋军派来的十个师的援军仍赖在山西不走,这就让阎锡山非常不安心,面对当前日本帝国主义咄咄逼人的侵略形势,以及红军向全国发出的结束内战一致抗日的通电,狡猾的阎锡山考虑再三,决定也打起“守土抗战、牺牲救国” 的旗号,并利用地下党的力量发动和组织山西群众。阎锡山的一些老部下劝他对此慎重,他则自嘲道:“咱们是利用他们来发展我们的力量,玩得好对我们是有利的,玩得不好么那就……”

负责与阎锡山接触是从北平监狱、山西反省院以“自首”名义出狱的,以薄书存、韩钧、张文昂为首的一批山西籍地下党青年干部,经阎锡山批准,他们成立了一个名为“牺牲救国同盟会” 的组织。在山西沦陷前,牺盟会以培训村干部和国民兵为理由,轮训了1.6万名山西青年学生,后将他们整编为十一个教导团。全面抗战爆发后,教导团和一些自发组织起来的游击队被整编为十二个总队,后又陆续合编为四个纵队,在山西敌后战场活动,这四支纵队即著名的山西新军,又称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因为阎锡山不同意使用抗日两字) 。

1937年7月全面抗战正式爆发,此时阎锡山手下有第十九、三十三、三十四和三十五四个军,四个军长分别为王靖国、孙楚、杨澄源和傅作义,每个军辖一个师又一个独立旅,另将第68师扩编为第六十一军,军长李服膺,此外阎锡山在太原直辖三个独立旅,另有以赵承绶为司令的三个骑兵旅,及以周玳为司令的十个炮兵团。8月,蒋介石发表将山西、绥远和察哈尔三省划为第二战区,以阎锡山为战区司令。

阎锡山就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

1937年9月,侵华日军在击败河北境内的中国军队后,开始入侵山西,阎锡山自认兵力不足,曾密授第六十一军军长李服膺放弃雁北平原,结果这一撤引发连锁反应,包括大同、集宁在内的大片国土沦陷,蒋介石也发电予以谴责,并声称要派人来调查此事,为防止事情泄露,阎锡山只能将李服膺作为替死鬼枪决。然而也有人传言,此乃阎锡山借刀杀人之计,因为在长城抗战期间,李服膺曾与蒋军过从甚密,从而上了阎锡山的黑名单。事后,在阎锡山的请求下,由卫立煌指挥的蒋军第十四集团军、刘茂恩的第十五军及八路军入晋增援。

10月,联军与日军在晋北门户忻口血战20余日,虽一度阻击住日军,但日军随后沿正太铁路从晋东方向攻克娘子关并直逼太原,联军在付出重大伤亡代价后只能撤退。撤退途中,阎锡山又心生一计,让傅作义死守太原,打算把他消耗在这里,但傅作义又超常发挥,杀出重围后返回绥远,阎锡山闻讯后很是懊恼,只能把第三十五军炮兵团扣下来出气。阎锡山原本也想把教导团消耗在太原,但在薄书存的劝说下,最后居然同意他们转入敌后发展。

1938年春,阎锡山率晋军撤退到晋南后,又因第十九军军长王靖国作战不力,丢了临汾,只能逃过黄河退入晋西吉县,后又将其总部搬到陕西秋林的克难坡。时任军法总监的张培梅提议将王靖国杀了以肃军纪,但王靖国是阎锡山的五台老乡,是他的核心决策圈的亲信,怎么可以杀呢?一向暴脾气的张培梅这回终于遇到自己杀不了的人物,气得叫道:“军法不行我何独生?!”说罢竟生吞下大烟,经抢救无效而去世。

在丢掉山西大部分地盘后,阎锡山痛感不再做点改变不行了,正好这会儿全国进步青年都在前往延安参加抗日救亡活动,阎锡山派人去取经后,决定来个全盘照抄。于是,他下令在克难坡上也打出一排排窑洞,招收各地进步青年来学习,民族革命大学、理论研究院等机构都安排上,组织的名称就叫作“同志会” ,由阎锡山自任会长,各高级干部称为高干,每天早上六点,都由他亲自主持召开所谓的朝会。在阎锡山的捣鼓下,克难坡顿时呈现出一片紧张而充实的工作氛围,一时间被吹捧为是“敌后抗战的楷模”,又人称是“小延安” 。

克难坡上的一排排窑洞

这时,身处敌后的山西新军则得到了大发展,在晋西北、晋西南和晋东南都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部队规模发展到四个纵队(每纵队辖六个团)又两个政治保卫队及工人旅、教导师、暂编师各一,再加上各专署下属的保安团,总兵力四十个团6万余人,除教导师外,各部领导权已基本掌握在由地下党控制的政治干部手中。这显然是阎锡山所不能容忍的,一方面他积极调拨新旧军内斗,限制新军发展,另一方面又在秋林安排新军军官轮训,借机拉拢其中的亲阎派军官。

1939年7月,在阎锡山的要求下,新军各部队被迫取消政委制,并将四个纵队及政治保卫队改编为晋绥军序列中的十个旅,但收效并不大。在同一时期,阎锡山也对旧军进行了大扩编,其中将第66师扩编为第八十三军,军长杜春沂,将第70师扩编为第四十三军,军长郭宗汾,将第73师扩编为第二十三军,军长刘奉滨。他还将山西各敌后根据地重新划分为四个行署,每个行署配置一个集团军司令部(六、七、八、十三),交给其亲信将领指挥。

1939年12月,号称晋西事变的新旧军军事冲突正式爆发,在晋西南地区,新军第二纵队、第212、213旅和八路军晋西支队协同作战,突破阎军封锁,成功转移至晋西北地区;在晋西北地区,新军第四纵队、工卫旅和暂编之一师在八路军120师配合下,成功将当地阎军驱逐至离石、汾阳公路以南地区;在晋西南地区,阎军将领孙楚却空手套白狼,从新军第三纵队里策动了其在护路军的旧部赵世铃、孙瑞焜、张济等人叛变,拖走三个团并搞垮了新军晋东南抗日根据地。此后,新军便算是彻底脱离阎锡山的控制,后来成为 *** 的一部分。

晋西事变后,阎锡山有感于巩固内部的重要性,觉得光有同志会不行,于是又在军队内部成立了名为“铁军”的组织,该组织更高一级是28名阎军高级将领,然后由每人发展几人的方式层层发展下去,达到串联起所有人、实行互相监视的目的。同时,为了统一思想,阎锡山还于1941年起在克难坡举行了名为“洪炉”的干部培训活动,阎军控制下的党政军民妇青卫各级机构的官员都得参加,其目的当然是教育大家要只听阎锡山的话。

被阎锡山视为接班人的梁化之

替阎锡山主管特务工作及主持洪炉培训的,则是其继母妹妹的孙子梁化之,此人原本也算是个进步青年,曾在新军工作上与薄书存合作得不错,以至于当时很多人都谣传他是地下党,但晋西事变后,他为了个人之前途还是不得不迎合阎锡山。与梁化之一样发生转变的,还有曾在牺盟会做宣传工作的杨吉贞,此人博闻强记,后来被任命为特工团团长,专门负责残害进步人士,同时负责代表阎锡山与日本人进行暗中勾结、签署秘密合作协议。

原来此时抗战进入艰难的相持阶段,一股投敌逆流在全国横行,阎锡山也打起了这方面的小算盘,在洪炉培训中,他就公开叫嚣道:“存在就是合理,需要就是合法。” 为他的对日投降行为打理论基础,他当然也知道,这种投敌行为是不得人心的,于是更是变本加厉的搞特务统治,让受培训的学员们一一发表看法、互相揭发,一旦发现其中有异见人士,轻则抓去服劳役,重则秘密处死,这样的倒霉蛋也被大家戏称为是“炉渣灰”。

然而就是阎锡山一伙紧锣密布地准备投降活动、连太原府的伪官邸都在准备欢迎活动时,扭转二战格局的珍珠港事件突然爆发,同时蒋介石也派来密使,指示阎锡山要看清形势,暂缓投敌,阎锡山这才没有走上投敌的最后一步。为了防止阎锡山投敌,蒋介石此后又数次要他离开秋林,一会要他去重庆当主席,一会要他去兰州当行营主任,一会又邀请他去陕西武功开会,但阎锡山联想到山东军阀韩复榘被枪毙的先例,不肯离开自己的大本营半步。

为了掩盖自己曾经的投敌计划,1942年5月,阎锡山在和日本人秘密协商之后,突然抛出所谓的“晋西大保卫战”计划,所谓晋西,就是他目前控制的狭小一隅地盘,所谓保卫战,当然不是抵抗日本侵略军,而是派号称“战地动员工作队”的特务组织,在自己的地盘上大肆捕捉、杀害八路军游击队和地下党组织。但由于特务头目杨吉贞搞得太过火,搞得老百姓快过不下去了,阎锡山才又启用梁化之的另一套办法,以“自首”的形式拉拢地下党叛徒来为所用,这种办法被阎锡山总结为“以伪肃伪”,其经验一直推广到解放战争末期阎军被歼灭前。

史泽波、彭毓斌

1943年春,全面抗战形势开始好转,阎锡山也对其军队进行了一次较大的编制调整,号称“吉县整军”,各部队师长、军长之间调换的非常多,这里几句话讲不完,新成立的师则都没有正式番号,只能成为暂编师。这次整军后,除傅作义的第三十五军已经脱离阎锡山控制外,阎军主力为第十九、二十三、三十四、六十一、八十三军及骑兵军,而第三十三、四十三军则成为只有军部没有实际部队的空架子,被阎军官兵戏称为是“空军”。

吉县整军后,阎军曾对晋西日伪驻军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遭遇战、袭击战,战果寥寥,不仅如此,骑兵军下属的两个师还光明正大地投降了日军。不过为了争夺汾河以东地盘,1944年阎军第十九、六十一军曾向东压缩八路军太岳军区的游击区,结果遭到八路军的坚决反击。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向盟国无条件投降后,早有准备的山西日军立即动手,把阎锡山他老人家迎回太原,双方商定继续合作对付八路军,阎锡山还将残留在山西的日伪军收编为十个总队,帮助他打内战。

重返太原后,阎锡山继续派第十九军出击汾东,抢占上党地区,结果被八路军包围。阎锡山忙派第七集团军副司令彭毓斌率第二十三、八十三军去增援,结果又遭到八路军截击,最后三个军十三个师3.8万余人只跑回来3000余人,其中总指挥彭毓斌自尽,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被俘。这也导致战后阎锡山不得不按照蒋介石命令将军队缩编,其中第二十三军残部被缩编为第68师,骑兵军并入第三十三军,第八十三军因全军覆没而被撤销番号,这样到解放战争爆发时,阎锡山手下还剩五个军十五个师的兵力。

到1946年夏解放战争爆发时,阎锡山能控制的只有太原、孝义、临汾、大同等几座大城市,及同蒲铁路沿线主要城镇,广大的小城镇和农村地区都已被 *** 控制。为保持同蒲铁路的畅通,蒋军嫡系胡宗南集团下属的整编之一军曾留在晋南吕梁地区配合阎军作战,结果在闻夏临浮战役中遭 *** 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重创。而阎锡山担心胡宗南抢他的地盘,也不肯好好配合胡军作战,使得 *** 可以集中兵力,在汾孝战役中歼灭阎军第69师及其他部队1.1万余人。

第61军军长梁培璜

汾孝战役失利后,胡宗南为了进攻陕北解放区,又将驻晋西南地区的部队大部分调走,只留下两个团,阎锡山为了保住晋西南这块地盘,将第六十一军梁培璜部调去驻防。虽说阎军兵力分散了,但因为这会 *** 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大部分调往大别山作战,所以阎军得到了一个短期的喘息机会。为了巩固自己的地盘,阎锡山在梁化之的建议下,将由外地逃难到晋中、太原老百姓集中起来,每人老实交代自己的过去经历,有问题的即被特务当场乱棍打死,这就是臭名昭著的“三自传训”,据统计仅在平遥一县就有四千余人因此被阎军杀害。

1947年12月, *** 晋冀鲁豫军区发起运城战役,全歼守军,次年4月又发起临汾战役,歼灭阎军第六十一军66师及协助守军的胡宗南部整30旅,活捉第六十一军军长梁培璜,至此整个晋西南地区都得到了解放。此时阎锡山手下仍有三个集团军五个军又二十个保安团,总兵力10万余人,他判断 *** 经过运城、临汾两次大战,伤亡必然不小,肯定要休整一段时间,于是大胆地将主力部队倾巢派出,打算到解放区抢夺粮食。

这次作战打头阵的,是阎锡山自认为主力的第72师,因为是他亲自培训,又称亲训师,该师总兵力1万余人,军官均系各部队选送,士兵均系新兵。孙楚认为该师缺乏作战经验,根本不能上战场,但阎锡山根本不听,还说:“这是我的家当,由我踢打。”结果1948年6月,亲训师一进入解放区,就遭到 *** 截击,还没展开就几乎被全歼,驻平遥的第十九军40师、驻汾阳的第四十三军70师和驻文水的第六十一军69师吓得掉头逃往太原,结果都被 *** 追上歼灭。

得知亲训师被歼灭,阎锡山觉得还可以梭哈一把,又把自己最后的主力、第三十三军和由日本侵华老兵编成的第十总队派出来与 *** 之一兵团决战,草包将军赵承绥担任此次作战的总指挥,但实际指挥的则是原日军第14旅团长元泉馨。结果这支主力兵团同样遭到 *** 合围,经三天激战,阎军被全部歼灭,赵承绥与第三十三军长沈瑞被俘,元泉馨则战场自裁,这就是著名的晋中战役。此战阎军被歼灭四个军及各种杂牌部队共10万余人,晋中地区十四座县城全部得到解放,实出阎锡山意料之外。

晋中战役中自尽的日军旅团长元泉馨

晋中战役后,阎锡山只剩太原、大同两座孤城,太原城内只剩一个1200人的教导团,幸好在这生死存亡关头,他的老对手蒋介石还是拉了他一把,后者于1948年7月亲自坐飞机到访太原给阎锡山打气,鼓励他在同样死守到底,此外还把胡宗南集团的整30师空运到太原协助守城,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志愿航空队司令陈纳德也冒着 *** 炮火的威胁,用飞机紧急运来各种生活物资和武器装备,最后又在1949年3月29日太原解放前夕帮助阎锡山逃走。

太原原本就有抗战前及抗战中构筑的大量碉堡工事,阎锡山再紧急加强了一下,使整个地区碉堡数量增加到空前的3600座。为了作最后的垂死挣扎,阎锡山用补充保安团的方式把五个军十三个师(除原有的第66、68、69、70、71、72、73师外,其他暂编师升级为第276、277、279、280、283师)的军队全部补充起来,编为两个兵团,另将市民中的青壮年编为八个总队,又将被 *** 释放的战俘编为六个雪耻奋斗团,布置在一线作消耗力量。

虽然 *** 曾几次动员阎锡山起义,但后者已表示要“与太原共存亡”,因此消灭晋绥军集团的最后战斗——太原战役终于于1948年10月打响,战役之初, *** 顺利攻克太原外围,歼灭第68、278、279、280师,俘虏师长李子法、郑继周,但蒋介石又将整83旅空运来增援。 *** 为了兼顾其他战场,只能先暂停攻城战斗,改为长期围困,围困期间,阎军曾发起几次反扑,结果被歼灭2500余人,此外还有1.2万余名官兵偷偷溜出来向 *** 投诚。

1949年4月20日渡江战役前夕,在得到华北野战军一个兵团的加强后, *** 对太原城发起最后总攻,阎锡山所拼凑起来的10余万大军立刻土崩瓦解,仅用五天不到就被全部歼灭。激战中阎军第六十一军军长张恭被击毙,第十九军军长曹国忠、第68师师长武世权、第277师师长许森却在最后关头捞到了起义名额。被阎锡山留下来主持局面的梁化之自知作恶太多,便与阎锡山五妹在地下工事内自焚而亡,其他晋绥军高干王靖国、孙楚、赵世铃、杨吉贞等也都做了俘虏,只有杨爱源因为替阎锡山打理钱财,而得以一同逃亡台岛,此外赵承绶因为被俘较早,后又帮 *** 瓦解太原守军,从而得以免于牢狱之灾。

被俘虏的阎军头目王靖国等人

在得到太原解放的消息后,困守大同的第275师师长田尚志也于4月29日放下武器,接受 *** 的改编,成为唯一善终的晋绥军师级部队,该师原为第十九军72师217旅,抗战中一度改称暂编第38师,曾补入骑兵第4师、省防军第12、14师等杂牌部队。起义不久后,第275师官兵即分别补入 *** 第18兵团所属各部,至此,阎锡山所创建的晋绥军军事集团的历史终于结束,而他本人则靠着在山西搜刮的四万五千两黄金,在台岛安度晚年直到1960年去世,终年77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12/554177.html

“晋绥军阎锡山军事集团(下):抗战夹缝中求生存与最终走向覆灭” 的相关文章

东汉时期的外戚为什么飞扬跋扈连皇帝都敢下手 他们势力为何那么大

东汉时期的外戚为什么飞扬跋扈连皇帝都敢下手 他们势力为何那么大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东汉的外戚们为什么飞扬跋扈,外戚敢对皇帝动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的外戚们为什么飞扬跋扈,甚至敢毒杀皇帝呢?东汉的皇帝大多短寿,新上位的皇帝年龄幼小。长期以往,母族凭借和皇帝的血脉联系,以及太后的纵容,势力越发强大。按理说,外戚们因为皇帝的原...

曹昂做了什么?为什么曹操临终前觉得自己对不起他?

曹昂做了什么?为什么曹操临终前觉得自己对不起他?

曹操作为汉末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虽然没在有生之年登上帝位,但也曾位极人臣,是十足的掌权者,挟天子以令诸侯让其一生风光无限。据史料记载,曹操的一生共有25位儿子,最终继承曹操霸业的是曹丕。但曹丕还有兄弟,此人如果没有英年早逝,他很有可能击败曹丕,继承魏王职位,他就是曹昂。曹昂,字子脩,生母是曹操的妾室...

乾隆八十岁的时候还在选妃 嘉庆继位后怎么对待那些小妈的

乾隆八十岁的时候还在选妃 嘉庆继位后怎么对待那些小妈的

还不知道:乾隆皇帝八十岁还选妃,死后留下众多嫔妃,嘉庆如何处置?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皇帝是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足足有六十三年四个月之久。国家在他的治理下,康乾盛世达到全盛。对于后世的人们来说,大家不仅因为他的出彩成就而了解他,他的风流情史也非常有名,大...

雍正上位后暴政残忍 雍正又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儿子的

雍正上位后暴政残忍 雍正又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儿子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雍正在位期间,暴政残忍,对他的儿子们又是怎样对待的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雍正一生皇子甚少,而在他的所有儿子中,他最为疼爱的无非就是弘历了,一直以来他对这个孩子就特别宠爱,而相对来说另外二子就没这么幸运了,尤其是弘时,毕竟他二十几岁时,在被父亲抛...

历史上朱允炆为何会着急削藩?

历史上朱允炆为何会着急削藩?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洪武三十一(1398)年登基,次年改号为“建文”。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允炆削藩失败,最后造成自己丢了皇位。之所以失败,最重要的原因是削藩操过急。一年之内就一连削掉了五个藩王。而且削藩所用的理由,都不充分。同时,对所削藩王的处理,...

宋朝重文轻武,武将岳飞一年有多少工资?

宋朝重文轻武,武将岳飞一年有多少工资?

众所周知古时候官员的俸禄都是按品级来制定的,宋朝重文轻武,那么武将岳飞一年有多少工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一、一代名将岳飞古时候官员受贿的事情经常发生,这主要就是因为大家的俸禄不高,每个月的工资也都只够日常基本的开销,如果另外有别的花销,就需要你另想办法了。有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宫中的女人那么多 秦始皇是怎么处理她们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宫中的女人那么多 秦始皇是怎么处理她们的

对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可六国后宫中的女人该何去何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前言: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巩固统治,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功绩流传千古。但有一件事情却让他很头疼,那就是六国后宫中的众多美女该如何处置呢?全部处死太过残忍,全纳入后宫...

裴松之:东晋至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裴松之:东晋至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裴松之(372年~451年),字世期,河东郡闻喜县人,东晋、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为《三国志注》的作者,与其子裴骃、曾孙裴子野“史学三裴”之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松之出身世代公卿的士族河东裴氏,八岁熟知《论语》《毛诗》,初仕东晋,历任殿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故鄣县...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