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后英国研发的飞机都很丑?
作者:斌哥 / 编辑:冷小军
在两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是世界航空强国之一,比如著名的“喷火”战斗机不仅拯救了二战中的英国,而且其优雅外形给参战双方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神奇的是自从二战结束,英国航空工业衰败之前研发出的大部分飞机堪称是“丑人俱乐部”。以至于有人调侃说,英国飞机设计师的审美都在“喷火”上用光了。那么,为什么英国人会在五六十年代设计出一堆奇丑无比的飞机呢?
美丑有标准,设计需全面考虑
▼
据说局座曾经讲过,飞机的颜值也是一种战斗力。对大多数军迷来说,凡是强大的战机往往也都给人一种美的感觉。但设计飞机不是画飞机,不能说怎样美就怎样去制造,必须符合一定的技术要求。一架飞机是否美,其实就有两个评判标准;
之一是否符合最流畅的气动外形,第二就是其战斗力是否强大。
Su-27战斗机
要评价最美的喷气式战斗机,恐怕很多军迷都会认为苏27系列会名列前茅。事实上苏27和米格29都是当时的苏联中央航空设计局通过严格的风洞测试,达到了在当时更优气动外形。换言之要想造出一架非常美的战斗机,必须具备强大的综合国力。
反观美帝A10雷电攻击机,不具备超音速战斗机的气动外形,但拥有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当然其外形算不上好看。
A-10攻击机
再对比那些英国的奇葩战机,我们就很容易分析出它们为什么很丑。比如“塘鹅”反潜机、“闪电”截击机和“猎迷”预警机的共同特点就是气动外形不佳,白白浪费了强大的动力;同时战斗力也实在难以恭维。
对比一下二战时期的“喷火”,就更证明一架拥有当时更优良气动外形又有强大战斗力的战斗机,大家都会称赞其很美。可是英国人能生产“喷火”之后,就造不出和它类似的产品了,到底原因何在?
喷火战斗机
设计思想保守加技术跟不上
▼
英国航空工业的衰落早有先兆。早在一战之后,英国的航空基础研究和设计思想就走向保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英国丧失头号工业国的地位,全方位落后美国、德国等后起之秀。我们只见到了“喷火”的辉煌,却没有注意之前英国人顽固地坚持研制双翼战斗机。事实上,在二战前英国就空有先进的航空发动机,但却造出来一堆外形丑陋且性能低劣的飞机。
二战前英国就有丑陋无比的军机
二战之后这两个问题更加严重。由于英国元气大伤,大量的殖民地独立导致其综合国力一落千丈。战后包括航空工业在内的整个军事工业体系,都需要大规模更新研发设备和新的设计理论,英国被美苏两大强国远远甩在了后面。在新技术运用上无法重现辉煌,那么坚持保守设计似乎成了一个不二法则。
如果保守思想设计能够取得成功的话,就没有更新技术的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恶性循环。缺少新技术和新理论又要兼顾性能,外形美丑自然就只能放在最后去考虑了。
民用航空业同样走向凋零
▼
如果说二战后英国从军事上沦为了二流国家导致其军用航空工业衰落,那么其民用航空工业的衰败就令人难以理解了。大家购买民航飞机主要考虑的是该飞机的性能和性价比,而不一定和政治挂钩。但事实上英国民用航空的衰败,很大程度上就是放弃帝国政策开始。
上世纪50年代时,英国航空工业一度具备和波音、洛克希德等美国公司掰手腕的能力。但是令英国人郁闷的是,他们的飞机和美国同类在性能和性价比不相上下,但是最后的产量却有天地之差。英国包括VC10、三叉戟和BAC111等各种型号的喷气客机总生产量不到800架,而美国波音727就生产了1800架,737更是达到1.2万架。
波音737
和 *** 买单的军用航空工业不同,民用航空是纯市场化行为。比如当年苏联靠行政手段发展的伊尔86和伊尔96,性能还是和西方国家有巨大差距。但让英国民用航空衰败的根本原因就是美国航空企业有其强大的国力作为后盾,可以在政治上干预其它国家多购买美式客机,同时美国进出口银行为其提供优惠的贷款;这些却是已经放弃帝国政策,专心搞福利国家的英国 *** 望尘莫及的。
这样一来民用航空工业没有足够的订单,就意味着上马一个型号失败一个型号。就没有资金去更新研发设备,采用新的设计思想。这样,
英国民用航空工业只能在现有的条件下“螺蛳壳里做道场”或剑走偏锋,搞出一些外形奇葩的民用飞机也就不足为奇。
大脑袋的ATL-98卡维尔民用运输机
不肯正视现实却又贪多求全
▼
二战后英国明明已经不具备大国实力,但航空工业仍然存在大国的思维。这就导致了50年代英国航空工业居然遍地开花,同时上马多个型号。
每一个型号能分到的资金和资源都非常有限,又造成了哪个型号都要在一堆限制条件下艰难推进。
非常典型的代表,就是50年代中程轰炸机向喷气动力发展的时候,美国只搞了一款B47,苏联只搞了一款图16,而英国居然同时上马了三个型号。
“眉头紧锁”的胜利者轰炸机
最后维克斯公司的“勇士”轰炸机共生产107架,阿芙罗的“火神”轰炸机共生产了136架,亨得利佩奇的“胜利者”轰炸机共生产86架。这三个型号的中型轰炸机技术水平接近,却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发动机和不同的气动设计;设计师只能在分配资源时斤斤计较,能正常飞行就好哪还顾忌其颜值。
大腹便便的闪电截击机
同时飞机设计师还不得不满足财力困难的用户的需要,在尽可能小的机体上维持设计性能。比如“塘鹅”反潜机,受制于英国航母长度,为了控制长度的前提下维持大量设备,只能让机体变得越来越发福。“闪电”截击机也被严格控制尺寸,这样采用两台上下并列式发动机后机内没有足够的油箱又要求航程,只能在机腹下安一个大号保形油箱显得“大腹便便”。
非对称座舱的海雌狐战斗机
“猎迷”预警机不想在原反潜机机基础上试验安装圆盘天线,于是机头和机尾加装的两个巨大雷达罩完全破坏了其气动外形。“海雌狐”同样受制于机体长度只能在驾驶员旁边塞一个雷达操纵员,于是形成了奇葩的“偏头”驾驶室布局。
一切辉煌归于尘土
▼
帝国的衰败、资源的不足却又想法太多,是英国造出一批奇丑无比的飞机的根本原因。英国人不缺优秀的设计师和性能优良的航空发动机,但是把一款优良外形又有强大战力的飞机从图纸变为现实,是需要消耗大量资源的。可英国没有钱又非要强行上马这些项目,最终在研发能力缺斤短两的情况下只能制造出一批外形臃肿、战力平庸和市场评价非常低的飞机。
让英国人更加难以接受的,恐怕是在1969年“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攻击机之后,英国再也没有独立搞过一款飞机。以至于现在提到英国航空业,F35是和美国共同研发的,民用航空工业则属于欧洲空客公司一部分。
鹞式战斗机
事实上,整个英国的军事工业都失去了独立发展能力,这又反过来在政治上让英国更加倾向于做美国的小弟
,美国当然也毫不客气地继续搞垮英国仅有的一点儿优势产业。可以说,在英国航空工业走向崩溃的同时,整个大英帝国也已经彻底走向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