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 *** 军队疾行赶路,走到半路才发现:先前遇到的村民有问题
1947年7月27日,晌午,车篷庄(现划属滁州市天长市郑集镇川桥村)村内。
钱荡乡游击队队长钱玉干,吃 *** 才眯上眼,便被门外的一阵急呼声给惊得坐了起来。
“队长!队长,快!”门外的声音刚传进来,就看见负责放哨的队员冷玉平,背着长枪冲进屋内,对方挥了挥手,一副心急火燎的样子,大声汇报道:
“队长,不好了,敌人进村了!”
他这一嗓子,让院内其他的游击队员们,都给惊起了身,众人纷纷翻身起来,拿枪、拿棍,准备战斗。
一名队员借着靠墙的斜梯爬上东墙,小心地探头向外望去,才看一眼,他的脸便“唰”地一下白了。
外面过来一支穿着黄军服、戴着钢盔的 *** 军队,估约摸着怎么也得有一两百人的样子,这支军队已经进了村内,此时想要冒险突围,众人几乎没有半分成功的希望。
待那名队员下了斜梯,脸色苍白地给众人说明了情况之后,所有人的心也都随之揪了起来。
情况危急,转移已经来不及了,跟对方硬拼也不是好办法,怎么办?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到了队长钱玉干的身上。
钱玉干拧着眉听完那名队员的汇报,得知了外面的情况之后,顿时陷入了沉思当中。
现下情况,他也没有什么突围的良策。不过,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拼死搏一把,看看能不能搏出一线生机。
钱玉干快速点了几名拿枪的游击队员姓名,向众人做了番简短交代之后,随即领着这几名游击队员,不慌不忙地走出了院子。
众人才走出院门,就遇到了一群进村的 *** 士兵,走在前面的那名长官,见钱玉干等人背着枪,登时紧张起来。
“站住,你们是干什么的!?”
钱玉干脚步定住,脸上堆起笑容,摆了摆手,放轻声音回答道:
“老总,千万别误会,我们是驻黄桥的还乡团。这不接上面命令,下乡编保甲,大伙儿巡查到这个村,吃 *** 歇歇脚,正好遇到了你们,都是自己人,自己人。”
那名 *** 长官听罢,又看了看钱玉干身后的“还乡团分子们”,这些人都背着长枪,与先前遇到的那些拿着杂七杂八武器的游击队,确实不一样,随后,他摆了摆手,示意身后诸人放下枪。
钱玉干见对方放下警惕之意,随即上前主动搭讪,随后得知这支军队只是经过这里,正准备继续急行军赶往北谢村,只是人生地不熟,行路困难,因此进村想要抓一个村民当向导。
一听到这里,钱玉干迅速瞥了眼旁边站着的队员谢成金。
谢成金登时意会,随即主动站出来道:
“老总,你们要去的那段路,我熟,我可以带你们去。”
谢金成就是横垛乡北谢村人,对附近的道路、地形是再熟悉不过了,更重要的是,谢金成这个人,为人机敏,脑子特别灵活。由他来带路,必然能让对方“一路好走”。
随后,谢成金便作为这支部队的向导,领着对方迅速离开了村子,带着众人疾行赶路而去。
当天下午,谢成金带着敌人的这支部队,拐弯抹角地绕了一大段路,最终来到了一条大河边上。
这条河的对面便是新桥据点,月前,原来横跨在河面上的桥梁被游击队炸毁,此时想要过河,便只剩下涉水这一个选择了。
“沿着那个石头边上,从那边过河,那边的河水不深。”谢成金故意指挥着众人,从深水区里过河,而自己则慢慢地走向着西南面,那片长满了芦苇的水域。
队后几名士兵,刚开始见谢成金走到这边,便也跟着走了过来。
“你们别过来,往那边走,”谢成金指着那些进入了深水区的士兵们,摆了摆手,“我是来试试这边水有多深的。”
就这样,敌人们被忽悠地进了深水区,河水湍急,深水区内站立艰难,一不留神便被河水卷袭而去,即便勉强爬到对岸,也是一副十分狼狈的模样。
“哎?刚才那个带路的呢?”憋了一肚子火的 *** 军官环顾了一圈四周,正准备好好训斥谢成金一顿,却惊奇地发现,谢成金不见了。
“坏了,刚才遇见的那些村民、还乡团”,有问题!那名 *** 军官立马意识到了,先前自己遇到的那群“自己人”,有问题!
就在不久之前,谢成金甩开了敌人之后,便一个猛子,悄悄地钻进了水草丛中,随后,在那边郁郁葱葱的青纱帐掩护之下,谢成金快速脱离了敌军搜查的范围,疾步赶回车篷村。
此时的谢成金,早已领着其他的游击队员,安全转移了。
在那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383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下面合集内的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泰兴文史资料》,钱艺丰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