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校长2:0完胜!史迪威事件大战罗斯福
就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全面指挥中国军队问题,1944年下半年蒋校长和罗斯福“大战”了数个回合。结果却是前者破天荒地取得2:0完胜,这是什么情况?
鉴于自己指挥中国驻印军在缅北节节获胜,同时蒋氏指挥的 *** 军在豫湘桂战役中节节败退,这让史迪威产生了取代蒋氏全盘指挥中国军队的想法。
他先说服了马歇尔支持自己,又请后者说服了罗斯福,这才有了1944年7月7日罗斯福亲致蒋校长的电报,云:建议将史迪威置阁下直属之下,以统率全部中国军,并予以全部责任和权力,以指挥作战。
罗斯福还告知蒋氏,为让史迪威职权和军衔匹配,已晋升其为四星上将。让史迪威在蒋之下全权统率中国军,实则是要架空蒋氏,委史迪威全部指挥权力。
史迪威
蒋氏对此虽然感到屈辱、愤怒无比,但还不敢直接“掀桌子”,回复罗斯福说“原则上赞成对史迪威的任命建议,但中国军队情况复杂,必须一段准备时间”。
罗斯福自然明白蒋氏的拖延之意,于7月15日再次致电,要其“需要迅速处置,尽早把指挥权移交给史氏”。蒋氏对此依然虚与委蛇。
8月10日,罗斯福又次致电,督促蒋氏“授予史迪威全部指挥权一事必须立即行动”,并即派私人代表赫尔利来华调节蒋、史关系,
8月23日、9月18日罗斯福接连致电给蒋,尤其是9月18日这次,几乎等于最后通牒:“务希立采行动,方能保存数年抗战所得,及吾人军援之计划”,威胁要断掉给蒋氏的军援。
蒋氏认为,这“实余平生至大之污点,亦为最近之国耻也。”两天之后,他让赫尔利转告罗斯福,“中国军民不能忍受史迪威之侮辱,殊为合作之障碍也。”
他告诉赫尔利,罗斯福让史迪威全权指挥中国军队,出于好意,对中国抗战有利,但“军队之指挥权,乃操国家生存死亡之大事,不能不慎重处理”,坚决要求罗斯福另派人员取代史迪威,出任中美联军前敌总指挥兼中国战区参谋长。
蒋氏还通过各种渠道向罗斯福表示,若再逼迫自己交出指挥权,就会“恢复独立抗战之姿态”。他这是铁了心拒交指挥权并扫史迪威出门。
罗斯福探到了蒋氏的底线,不再坚持索取全部指挥权。这就是之一回合的1:0,蒋氏小胜。
但在10月6日电报中,罗斯福稍作让步,要求给予史迪威在缅甸的中国驻印军和在云南的中国远征军指挥权。
蒋氏再次拒绝,表示不但不会再给史迪威任何指挥权,还强烈要求将其调离,甚至不惜付出美援断绝、两国绝交的代价。
罗斯福的私人代表赫尔利首先动摇,被蒋氏说服了。他致电罗斯福,“如阁下支持史迪威,则会失去蒋氏,甚至还可能失去中国”。
罗斯福还指望中国军队拖着大量日军,更不愿失去中国,最后选择对蒋妥协。10月19日,他签发下令史迪威回国的命令,这是蒋罗交锋的第二回合,蒋2:0大胜。
开罗会议
就史迪威问题,其实还有第三次交锋,时间1945年8月,蒋氏取得了3:0完胜。不过这次交锋对象已经不是罗斯福,而是杜鲁门。
1945年6月,史迪威出任美第十集团军总司令,按马歇尔命 *** 于本年8月率所部由琉球登陆中国。史氏扬言一旦来华,要“要倒蒋以报去年之恨”。
蒋氏闻之,向杜鲁门表示拒绝史迪威来华,最终杜鲁门、马歇尔收回了命令,史迪威算彻底栽在了蒋氏手中。
统观这一系列围绕史迪威而引发的交锋事件,与其说蒋氏击败罗斯福和杜鲁门,取得3:0完胜,不如说罗杜为更大程度维护美国利益而选择对蒋氏暂时妥协。
不管怎么说,蒋氏对史迪威事件的应对还是可取的,否则中国军队真成了美之雇佣军,罗杜史也真成了蒋之“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