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为何专挑50岁老宫女带上船?原来她们有特殊的作用
前言
当郑和奉命出使下西洋的时候,除了大队水手和商人,还带上了一伙似乎与航海不相关的人——年过半百的老妇人们。她们究竟是谁?为何会出现在远航的大船上?背后的原因让人匪夷所思。
一、郑和奉命,老妇人们也随行
公元1405年农历正月,明成祖朱棣听信谗言,认为侄子建文帝可能还活着,便派遣了郑和带领二万七千人,奉命出使“西洋”。这不仅是一次荣耀的使命,也蕴含着建文帝下落的重大秘密。
然而让许多人摸不着头脑的是,郑和带上的队伍中,竟混杂着一群五六十岁的老妇人。她们衣着朴素,步履蹒跚,与英姿飒爽的水手们格格不入。这些老妇人都曾是建文帝的侍女,对皇室之事较为熟悉,她们为何会出现在远航的大队中?
那一天清晨,老妇人们起了个大早,一大清早就来到了港口。她们中的大多数已年过半百,行动不太方便,加上长期生活在宫殿之中,很少见识过外面的世界,对即将面临的未知的海上生活充满忐忑不安。
老李妈牵着孙女的手,脸上堆满了皱纹。她正是老妇人们的代表,受命前来指认建文帝。想到终于有机会为建文帝尽最后一点心力,她不禁红了眼眶。
水手们见老妇人们来了,纷纷过来打招呼。老妇人们虽然心中忐忑,但水手们的殷勤还是让她们感到些许宽慰。她们絮絮叨叨地跟随水手们登上了郑和号,开始了漫漫征程。
二、老妇人的两个重要使命
老妇人们上船并非毫无目的。她们一生侍奉皇室,较为熟悉建文帝的相貌和习惯,比任何人都更有可能在航海中指认出他的下落。这也是她们受邀搭乘大船的重要原因。
另外,这些老宫女们还担负起了船上生活起居的重任。她们擅长针线,能给船员们缝补衣物;她们习惯了宫廷的规矩生活,能手洗衣物,保持船上的卫生;她们曾侍奉过皇室,善于交际应对。这在遇到外国使节的时候,也能起到缓和关系、传播文化的作用。
1. 指认建文帝
老妇人们大多数都是建文帝在位时侍奉过他的宫女。她们见证了建文帝的太子时期,也曾目睹他即位为帝的盛大场面。对建文帝的样貌、声音、神态,她们了如指掌。
如今建文帝生死未卜,成祖为寻找他的下落,派遣大队人马远航四海。老妇人们的任务,就是在旅途中帮助认出建文帝。她们将会是这次远航中重要的“搜救力量”。
1. 照料生活起居
除了寻找建文帝,老妇人们在船上的第二项重要任务,就是照料大家的后勤生活。她们曾侍奉过皇室,生活能力较强,针线活也做得好。这就很自然地成为了船上照料起居的重任。
老刘妈招呼水手们过来,帮他们细心缝补了冬衣上的破洞。水手们开开心心地披上衣服,夸奖道。老刘妈笑着摇头,她也开始当这些大男人是自己的孩子一般照料起来。
三、为何选择老妇人而非年轻女子
不得不说,要是船上多几个年轻貌美的女子,气氛会不会更活跃些?为何郑和偏偏选择了这些风韵尽失的老妇人呢?
其实,这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之一,老妇人更可能指认出建文帝。她们侍奉建文帝的时间长,对他的相貌和习惯了如指掌。第二,她们生活能力强,能更好地承担起照料后勤的重任。长时间的海上生活劳顿辛苦,年轻女子未必能够担当。第三,年轻女子容貌出众,搭船多日,难免分散船员们的注意力影响航海。
可以说,选择老妇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她们的经验、能力和条件都更加匹配这次远航的需要。
1. 识别建文帝更准确
这群宫廷出身的老妇人,大多侍奉宫中多年,见证了建文帝从太子到登基的全过程。她们对建文帝的长相、声音、神态都了如指掌,要比任何人都更容易认出他。
何况建文帝消失时年仅二十出头,如今这批老妇人的年龄,也更配合识别这个年轻帝王。如果带上一群与建文帝毫无交集的年轻宫女,要指认出这个不曾侍奉过的主子,难度可太大了。
1. 生活自理能力强
这次远航历时数年,路途遥远风险重重。能否照料好自身的起居,直接关乎到队伍的整体状况。而这批宫廷老妇人,丰富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年轻女子无法比拟的。
她们在宫廷中长大,早已习惯自己打理起居。进食、清洁、缝补,对她们来说信手拈来。更因为年龄大了,她们的体力和耐劳性也超乎大多数年轻女子。相比之下,年轻活泼的宫女们,过惯了衣食无忧的宫廷生活,如果长时间在海上颠簸,她们未必能适应得了。
1. 不易使船员分心
要知道,这次远航队伍中,大多是充满朝气的年轻男子。如果同行一群容貌姣好的年轻宫女,让这些憋闷在船上的男人朝夕相处,难保不会生出许多非分之想。
一旦船员的注意力被分散,对整体的协作和战斗力无疑是雪上加霜。而这些老妇人,不仅容颜已不再,也带着孩子,船员们自然不好意思打扰,反而会更加专心投入到航海事业中去。
四、老妇人们的贡献
航海之初,不少水手担心老妇人们揽了后勤重任,生活会不会比较艰苦。但是事实证明,她们不但自己生活自理,还把大家的起居照料得井井有条。
途经一些比较落后的国家时,老妇人们还会利用自己丰富的针线技能,教当地妇女们缝纫。不仅帮助她们的生活变得更便利,也向她们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可以说,老妇人们为这次下西洋的外交活动添砖加瓦,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1. 妥当的后勤保障
起初,许多人担心老妇人的身体是否经得起长时间的颠簸。没想到船一开,她们便作为“太太营”的核心,把后勤保障工作做得有条不紊。
“太太营”里 是老妇人们的天下。她们总会想方设法变出美味佳肴,让大家在劳累后有个香喷喷的食宿。水手们也暗暗称奇老妇人的厨艺与年轻的太太没什么两样。
1. 传播文化技能
船队来到一些文明程度比较落后的地区时,老妇人们还会施展自己独特的技能。她们利用丰富的针线活经验,把缝纫、刺绣的 *** 传授给当地妇女。一时间,村姑们也纷纷兴奋起来,争相向老妇人取经。
老妇人们乐呵呵地教学生,一边还不忘向她们展示了中国丰富灿烂的刺绣图案。村姑们被漂亮的图样震撼到了,也对中国文化刮目相看。这样的文化交流虽小,却也为这次远航的外交使命增添了柔和的色彩。
五、人生第三春的使命感
原本,老宫女们都准备在宫中安度余生。没想到命运安排她们与郑和一同出海远航,完成了最后的使命。
起初,老妇人们也担心自己的体力是否能跟得上这样辛苦的旅程。但是为了建文帝,为了祖国,她们鼓起了满满的斗志。上天眷顾她们,不仅体力经得起考验,还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端正素雅的老妇人,变成了船员心目中可亲的母亲。
即使建文帝最终没有寻获,老妇人们也没有丝毫懊丧。因为这段奇幻的航海之旅,已经超乎她们所有的想象。待返程的时候,老妇人们即使疲惫,也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她们的一生,因为这次下西洋而焕发出耀眼的光芒。也许这就是人生第三春吧。
1. 担忧和使命感
起初得知要远航的消息,老妇人们还担心自己年纪大了,没那个体力应付这艰苦卓绝的长途跋涉。更别说还要负担起照看大家生活起居的任务。张姥姥摇着头说。她有些忧心忡忡,担心自己会成为船队的累赘。
但是老妇人们又深感这是上天给予她们的最后一次机会,去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为建文帝尽最后一点努力!于是她们迅速打起精神,一边刮目相看老同伴们意外的坚强,一边为自己即将面临的挑战直抖腿。
结语
远航一开始,老妇人们都担心自己会有什么不测。谁知船一开,她们便开始井井有条地操持起后勤保障的各项工作来。原来年轻时在宫中练就的技能,在这里派上了大用场。
她们自己也没想到,原本以为会拖累大家的老太太,反而成了船员们心目中最可亲的“娘亲”。老妇人们感觉自己年轻了几十岁,精神饱满,还结识了许许多多敞开心扉的年轻人。
这原本看似苦难的旅途,最终竟成就了她们人生第三春般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