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苏-37非彼苏-37,神秘的苏霍伊鸭翼战机项目
其实在苏霍伊内部曾经有过两个苏-37,一个是苏-27的鸭翼魔改版本,另一个是全新的鸭翼战机,与苏-27家族没有关系。
冷战快结束的时候,苏霍伊设计局开始研制一种多用途战斗机,既可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又具备强悍的空战性能,还能兼顾侦察任务,甚至还能充当舰载机。这个思路在当时是紧跟世界潮流的,法国的阵风和瑞典的鹰狮都有此类设想,在各自空军的运作效果也很不错。
受阵风和鹰狮的整体设计影响,苏-37也采用了近距耦合鸭翼、大三角翼气动、单垂尾气动布局,进气道位于机身两侧,整体设计非常紧凑。从原始设计图上看,苏-37在鸭翼前方还有突出于机体的边条翼,而鹰狮战机没有明显的边条翼设计,阵风前机身的曲线造型非常柔和,进气道与前机身贴近形成的凹陷其实也可以起到鸭翼的作用,可以看作一种翼身高度融合的类鸭翼设计。
这个薄边条翼的形状与F/A-18大黄蜂有点像,固定边条翼可以拉出稳定的增升涡流,而近距耦合鸭翼的增升涡流是可控的,且与主翼的升力互相配合,其实阵风的前机身凹陷处也可以起到生成涡流的作用。采用近距耦合鸭翼可以提升亚音速机动性能与短距起降性能,适合对地攻击,但是对飞控系统的要求较高。在飞控系统靠谱的前提条件下,鸭翼可以让大三角翼飞机更加灵活敏捷,解决大三角翼战机的一些呆板缺陷,欧洲鸭翼三杰都达到了这个效果。苏-37的气动布局基本与阵风是一种风格,兼顾亚音速、超音速、跨音速机动性能,不会像大黄蜂或者台风那样突出单一飞行性能,但是哪个也不拔尖,这也符合其多功能设计思想。
苏-37计划装设一台原打算用于雅克141垂直起降战机的R79涡轮风扇发动机,更大推力152千牛(15.5吨),关于此发动机是否与我国涡扇-15和美国F35的发动机是否有技术传承在网上有很多争论,关于此发动机与苏-27家族采用的AL31F系列哪个性能更强也没有定论。鉴于苏霍伊只在苏-37上装一台发动机,还要携带各种对空对地弹药,这发动机的整体性能怎么也要达到鹰狮战机所用F414的水准,有说法是要用R79的增推版本,具体性能未知。
雷达方面很可能会采用米格-29改进型号上的N010M甲虫之类的平板缝隙雷达,作为多用途战机,航电系统可能会向F-16C/D看齐。
从该战机的模型照片上看,在执行空对地/对舰打击任务时可以携带9枚小直径炸弹这个级别的制导炸弹,两枚飞鱼这个级别的空对地/对舰导弹,两个火箭发射巢,两枚R-27中距空空导弹和两枚R-73格斗导弹。如果是完全空对空挂载,至少能够挂6枚R-27/R-77和四枚R-73。仅仅从照片上看,该机的载弹量肯定要超过歼10和鹰狮,与阵风和台风看齐,侦察吊舱也是可以挂的,翼尖电子战吊舱也很时髦,它的机身比歼十更宽更扁,也是与阵风类似。
该机型的最后一次亮相是在1991年迪拜航展上,苏霍伊展出了模型并希望借助 *** 国家的财力制造原型机,之后就没有回音了。有传言说印度对苏-37产生过兴趣,总之是苏霍伊穷的连一架原型机都没有造出来,只能继续修改苏-27。
如果苏/俄空军处于一种不缺钱的正常状态,我们不妨来幻想一下90年代的苏/俄空军组成。以航电、飞控、机体升级的苏-27/30重型战机家族执行主力空战和对地打击任务,对抗美国F-15系列重型战机,并与台风和阵风叫板;以米格-31重型截击机专门从事高空高速截击作战,以远射程对空导弹威胁西方预警机与加油机以及巡航导弹,并 *** 充当高超音速武器发射平台。这两种重型战机肯定在苏/俄空军内部占重要位置,苏-37不会对它们的地位造成冲击。苏-37肯定会取代米格-21、米格-23、米格-27、苏-24这些老式战机,包揽它们的作战功能。如果要取代苏-25这种对标A-10的专用对地攻击机,那就意味着苏联一机专用的思维到头了,开始执行法国、瑞典一机多用的思维,而法国、瑞典搞一机多用是因为财力有限,一机多用的性价比高,而一机专用可以更大限度发挥飞机的专用作战效能,从对地攻击作战性能来讲苏-37未必能取代苏-25。而且苏-37会对米格-29造成一定程度的挤兑。所以即使苏-37真的造出原型机,在陆基航空兵部队也不见得前途就光明,也许可以效仿阵风的思路充当航母舰载机。
这也反映出苏俄对鸭翼设计其实不是很排斥,在1980至1990年代对西欧、北欧的鸭翼三杰有借鉴之处,相比美国人对鸭翼的完全否定态度(美国人的量产型战机至今没有体现出任何鸭翼设计),苏-27家族搞出过至少两款量产型三翼面布局战机,无论苏-33、苏-30MKI和苏-30 *** 的鸭翼能不能动,至少是有这个元素了,真正的属于苏-27家族的苏-37验证机也是三翼面布局,米格1.44也是类似于歼-20的鸭翼战机。但是在第五代战机研制方面,苏-57的典型鸭翼设计又不明显了,这可能与隐形性能有关,即机体表面不要有明显的突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