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的一位好汉,其实是“朝廷内奸”,施耐庵在取名时早已经透露
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征战出了一部荡气回肠的《水浒传》,其中的兄弟义气令人为之神往,但梁山好汉们的最终悲剧结局,也是令人无奈叹息。
如果说,梁山好汉们的悲剧结局,乃是一个“朝廷内奸”所造成的,那么是否有些会骇人听闻呢?
情同手足的梁山好汉们,他们当中竟然混进了一个朝廷的内奸?
其实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哪怕是《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其中在写这个人,给他取名字时,就已经有了伏笔。
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呢?
可以想象一下,谁是造成的梁山一百单八将悲剧的罪魁祸首呢?
如果梁山好汉们没有归顺朝廷,那么他们的结局肯定会不同,那么是谁带着他们归顺了朝廷,并且为这个他们曾经恨得咬牙切齿的朝廷去流血卖命呢?
没错,就是宋江,山东呼保义、郓城及时雨的宋江宋公明。
不要着急惊讶,我们可以从宋江的这几个称呼来看一下。
一场“及时雨”
先说及时雨。
宋江的一生,可以说是为了“编制”而不断奋斗的一生。
在郓城时,他是一个“押司”,这个职位套到今天的话,类似于 *** 办公室主任这样的一个职位,但是在当时这个职位属于“吏”,并不是“官”,并且根据宋朝的规制来看,当了押司这样小吏的人,是没有资格考取功名的。
也就是说宋江“先天不足”,根本没有当官的资格。
这时候的宋江去接待朋友,接待江湖客,靠的也不是自己的工资,而是家里的产业。
宋家不缺钱,有足够的钱让宋江去交朋友,而靠着家里的钱,宋江也得来了“及时雨”的称号,立下了一个乐善好施的“人设”。
什么是“及时雨”,需要的时候就下来的雨,换到宋江这里,那就是有难的就来给自己送钱送银子了呗。
那人家都花钱了,当然要说几句宋江的好话了。
随着宋江接济的人越来越多,他的名气也就越来越大,后来以至于在清风寨的燕顺、王英,在江州的李逵,听到了宋江的名头,那都是纳头便拜。
这就是名气。
但说回“及时雨”这个称呼,却是有了另一层深意。
谁才能给人下雨,或者说什么才是掌管下雨的,还得是及时雨。
老天爷啊。
苍天才是掌管风雨的。
宋江的绰号成了及时雨,那不就是在说他就是“天”吗?
而在封建王朝之中,谁才是人们的天?
只有皇帝,只有朝廷。
“及时雨”这个绰号,已经在暗示了宋江就是朝廷中的人,或者说就是一心一意为了朝廷做事的人。
更是因为他代表的就是“天”,所以梁山上才会立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
梁山好汉,替天行道,就是在替宋江“行道”,替朝廷、皇帝“行道”。
这也就是宋江在向朝廷表忠心,我们不过是你们手中的刀,替你们做事罢了,只要朝廷高兴就好。
那么朝廷会懂宋江的意思吗?
这就要说到宋江的另一个称号了,呼保义。
及时雨这个称号很好理解,但是“呼保义”是什么意思呢?
“呼唤保义郎”
《水浒传》这部书,其实也并不是施耐庵凭空写出来的,而是历史上的确有宋江等三十六人起义这件事情,施耐庵根据这件事情改编的。
宋江等人农民起义时,在山东也算是一件畅快人心的“好事”,所以文学奖龚圣与便曾经评价过宋江:
“不假为王,乃呼保义。”
也就是说宋江虽然起义了,但是没有自己封自己为王,而是起了“保义”这个称呼,是要保持对宋朝的忠义。
但这个解释,其实是有些模糊的,因为“保义”这个称呼,并非宋江首创。
在宋朝,“保义”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武将官职。《宋史·志之一百二十一》里记载:
“忠训、忠翊、成忠、保义郎,......为正九品。”
也就是说“保义郎”是一个正九品的武将官职。
可宋江不过是一个押司小吏,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正九品的武将职位呢?
那就是因为在“靖康之耻”爆发之后,朝廷为了团结民间武装抗金力量,扩大了“保义郎”等低级武将的范围。
不仅把地方自发的民兵组织头目都封了保义郎,一些有规模的、愿意被招安的土匪山贼,也都封为了保义郎,到了后来甚至也不问你有没有被招安了,只要是个人,手底下有自己的一票人马,那也不管你这人马哪里来的,合法不合法,统统认为是“义士”,封为了“保义郎”等低级武将官职。
“有忠义巡社等及其义士…若及千人以上,与借授保义郎;八百人以上,借授承节郎;五百人以上,借授承信郎。”——《宋会要辑稿》
那么问题就又来了,宋江当时还没有爆发“靖康之耻”,他在上梁山之前手下也没有什么人马,怎么就成了“保义”呢?
这里我们就要注意到了,宋江不是“保义”,而是“呼保义”。
这个“呼保义”的意思,就是“名誉保义郎”。
说白了,就是花钱捐的官,可能是在郓城的一些民兵组织或者当地驻军之中挂了个“保义郎”的闲职,平时不去上班,但是军中有自己的名字,工资福利该拿的拿,平时也能用这个名头来吓唬吓唬人。
就像是《神探狄仁杰》之中的李元芳,他的官职是“检校千牛卫大将军”,但元芳去千牛卫里上过一天班吗?他的实际工作就是听狄胖胖的安排,负责狄胖胖的安全,所以就有了“检校”这两字,也就是“名誉大将军”。
换到宋江这里,很有可能就是宋江已经给自己捐了一个武将的官职,但是没有让别人知道。
这就有意思了,施耐庵也没明着写出来,宋江就这么多了一个官职,这是为什么呢?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暗示,宋江是朝廷的卧底,是以朝廷“保义郎”的身份进了梁山的卧底。
所以宋江才会在晁盖死了之后,三番两次地拼命地筹谋被招安的事情,因为这就是他上梁山的初衷。
在被招安之后,他更是带着一众梁山兄弟替朝廷征讨方腊,哪怕在这个途中死伤过半也没有丝毫心疼,因为宋江一开始就和这些梁山好汉不一样,他是朝廷的“保义郎”,是来梁山上搞“无间道”的,“梁山贼寇”的鲜血,染红我的官袍,这件事不是很好吗?
因为施耐庵是以宋朝宋江起义这件事为底子写的,所以宋江这个名字不好直接改动,那么就只能用宋江的两个外号来做文章暗示众人了。
一个“及时雨”,一个“呼保义”,便把宋江对朝廷的“款款忠心”,给写的淋漓尽致,这或许就是宋江在梁山的真实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