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重型装甲车,二战澳大利亚的设计
在二战爆发时,澳大利亚的军事力量并不算强,其国内只有少量老旧的装甲车,原本作为英联邦成员可以在很多方面享受照顾,随着二战爆发英国自顾不暇,澳大利亚不得不考虑自己研发一些必要的装备以应对接下来的战事。
1941年下半年,澳军方向澳大利亚装甲战斗车辆生产局提出了重型装甲车的指标要求,相关的研制工作随即展开。说是自行研制,这款装甲车其实更像是利用现成技术组装,并不是完全新研制的。
澳大利亚在1942年建造了2辆样车,也就是犀牛重型装甲车,装甲车的底盘其实是加拿大Fox装甲车,而Fox装甲车则是英国亨伯 MK III装甲车的加拿大生产版本。
车体装甲经过重新设计并得到加强,正面楔形样式的装甲板厚30毫米,上有类似于加强筋的结构,加上大角度的倾斜安装角度,防护力在装甲车里堪称优秀,而且造型也确实有点像犀牛。不过车体两侧和后方的装甲就要弱一些,只有11毫米,仅能抵挡轻武器的射击。
引擎为GMC直列6缸发动机,4轮行驶结构,车轮采用板簧减震,相比之下只有7吨的Fox装甲车能达到70千米的时速,重量达到8.5吨的犀牛装甲车机动性肯定更差,但仍然够用。
装甲车的火力布置很强,它有一座典型的英式坦克炮塔,和英制巡洋坦克炮塔很相似。这座棱角分明的炮塔均采用30毫米钢装甲焊接而成,能够提供全方位的防护;主炮为一门英国“传家宝”QF 2磅炮,以及一挺.303同轴机枪。
车组采用4人制,分别为驾驶员、车长、炮手和装填手,其中装填手还兼顾无线电员;对于一款比较紧凑的装甲车而言4人车组有点局促,如英国亨伯装甲车也只采用3人车组。
澳大利亚于1942年对两辆原型车展开了一些测试,犀牛装甲车更大的问题就是重,不仅仅是整体车身更重,另一个问题是那30毫米钢板焊接的炮塔更重,对于一款四轮式装甲车而言是一个大负担,头重脚轻在所难免,考虑到1943年盟军已经能够获得很多其他型号的装甲车辆,澳大利亚随后结束了该项目。
犀牛重型装甲车重8.5吨,长4.6米,宽2.3米,高2.6米,是一款十分紧凑的重型装甲车,其尺寸只有轻型装甲车的大小,升级改进空间小,瘦高的体格也不利于越野作战,因此继续投入精力发展此项目显然并不合适,直接采购M8或者T17E1猎鹿犬这类装甲车反而更符合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