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宝桢和恩承谁官大?为何丁宝桢扳倒恩承这么难?其实原因很简单
丁宝桢和恩承谁的官大?
这个得看是历史上的,还是电视剧中的了。
电视剧《丁宝桢》虽然是历史剧,但是也少不了虚构一些事情,历史上的恩承并不是太坏,不过丁宝桢和恩承历史上确实同岁,都是1820年生人。
电视剧中的丁宝桢一开始就是山东巡抚,清朝的巡抚一般是从二品,但是都会加衔,可以到正二品,山东巡抚比较特殊,山东没有总督管辖,也没有提督,所以山东巡抚是高配巡抚,从一品,从丁宝桢的顶上的红宝石也可以看出,他是从一品。
后来丁宝桢因为得罪慈禧,被贬到了四川,担任四川总督,其实也不算贬,四川总督也是从一品,封疆大吏。
恩承的官职要小的多,电视剧一开始恩承出场时说是太常侍卿,这只是一个正三品的官职,但是恩承头上的顶子,是二品的红珊瑚,真不知道电视剧什么意思?三品官带二品顶子,可能是恩承有加衔吧!不过后来电视剧中的恩承顶子也变成了一品的顶子,电视剧最后说他正黄旗都统,这倒是个从一品的官职。
所以,电视剧中恩承后来应该和四川总督丁宝桢官职一样大,都是从一品。并且恩承的顶子也变成了和丁宝桢一样,是红宝石的。
历史上的丁宝桢和恩承
历史上的丁宝桢和电视剧差不多,担任过山东巡抚,更高就是到了四川总督,没有担任过六部尚书,也没有入阁,没有担任过军机大臣,不是内阁大学士。丁宝桢历史上比较出名的事情就是杀了慈禧太后的宠信太监安德海,还组织建立了山东机器局和四川机器局,丁宝桢算是洋务运动的代表。
而历史上的恩承就显然要比丁宝桢强一些,恩承也是镇压捻军起义有功,跟着僧格林沁一起打过捻军。恩承最早是笔帖式出身,实际上就是在六部里面负责抄书和翻译工作,清朝的笔帖式升迁还是比较快的,主要是满人才有机会走笔帖式这个路子。
恩承镇压捻军有功,一路高升,担任过太常侍卿(正三品)、理藩院侍郎(从二品)、总管内务府大臣(正二品),后来又把六部侍郎当了个遍,还是挺受重用的。
恩承更高担任过礼部、刑部、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和东阁大学士,六部尚书是从一品,而东阁大学士和体仁阁大学士都是正一品,相当于恩承入阁为相了,不过他这个是虚的,真宰相是军机大臣,恩承没有入主过军机处。
虽然大学士是虚的职务,但是也是荣誉的象征,这点恩承在历史上确实要比丁宝桢强点,再说恩承也担任过六部尚书,这也是属于实权派。
因此,我觉得历史上的恩承虽然没有丁宝桢出名,但是职务方面确实略胜丁宝桢一筹。
那么,既然电视剧中恩承的官没有丁宝桢大,为什么感觉丁宝桢扳倒恩承很难呢?
这个其实很简单,因为电视剧是虚构的,电视剧为了显示丁宝桢的刚正不阿,自然要找一个和丁宝桢对立的人,可能编剧找了半天,才找到一个恩承。
历史上,两人确实有点交集,恩承曾经到四川处理过丁宝桢被弹劾的案子,并且恩承的家属在四川还勒索过地方官员,有这一点,恩承自然就成了丁宝桢电视剧里面的更好的反派。
不过人家恩承在历史上没有这么差,也没有被抄家,相反人家还干到内阁大学士,是正一品。
既然电视剧找了恩承当反派,就要给予反派一定的高级职务,不过电视剧只说了恩承是太常侍卿,这个只是正三品的职务,确实有点弱,对抗山东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怎么也得是六部侍郎级别的。
电视剧结尾时,说恩承是正黄旗都统,这个虽然是从一品,但是清朝后期根本没有什么权力,影响力也很小。
唯一的解释就是恩承和慈禧太后关系密切,电视剧中慈禧一有事就召见恩承,并且很多重要事务都交给恩承去办,可能是因为恩承是叶赫那拉氏,和慈禧是自己人,当时慈安皇太后活着,慈禧拉拢自己族人也很正常。
正所谓宰相门前三品官,虽然恩承官职不大,但是人家是慈禧太后的亲信啊,所以一开始慈禧是很信任他的。丁宝桢虽然是封疆大吏,很显然一直处处同慈禧太后作对,杀了安德海,说明丁宝桢和同治小皇帝走的近,自然慈禧太后不怎么喜欢丁宝桢。
在京师,由于慈禧太后的强势,大部分朝政大权还是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所以恩承可以这样得势,并且还暗中卖官,以满足慈禧太后的私欲,最后因为恩承自己也贪污,慈禧太后才大怒之下,抄家恩承。
当然电视剧处理的比较粗糙,恩承怎么也得给他一个六部尚书的职务比较合适,比如吏部尚书,这样才有卖官的优势。清朝后期,地方的封疆大吏慢慢的权势变大,恩承区区一个太常侍卿,是很难同地方大佬扳手腕的。
综合来看,电视剧中的人物同历史还是有区别的,虽然电视剧中恩承的官没有丁宝桢大,但是由于慈禧太后的宠信,所以丁宝桢扳倒恩承感觉很难。当然历史上两个交集不多,恩承算是在朝廷中枢大臣,而丁宝桢是地方大佬,两人也是半斤八两,不过历史上的恩承官至正一品,并且已经入阁了,很显然在品级方面,恩承已经超越了丁宝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