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江南为何状元辈出

中国历史10个月前 (12-17)450

江南为何状元辈出

江南人文之盛,自明清以来,已成为一种共识。清末举人陈燮龙曾做过一个统计,清代自开科取士至废除科举,一共产生了130名状元,一个长三角,占据了一半还多,光是江苏就有状元50人。其中,苏州府出状元23人,又得江苏之近一半。对此,陈燮龙感慨“不识大魁为天下公器,竟视巍科乃我家故物”,意即大典抡才实乃天下之公,但因江南一地状元太多,几乎产生了公器私用的感觉。

无独有偶,清初苏州人汪琬与同僚聊天,谈到苏州土产,直接以“状元”作答,更是体现了江南人士对于自身科举优势的自信。状元频出,有赖于江南地区数量庞大的科举群体。南京大学范金民教授曾统计,明清两代自洪武四年首科到清光绪三十末科,共录取进士5万多名,其中明代2.4万余名,清代2.6万余名,江南一地,共考取进士近8000名,占全国总进士数的15%左右,意味着明清两代每7个进士中,就有一个出自江南。

为什么江南地区,会形成这样一个人才高地呢?就目前来看,不外以下几个原因。

江南富裕的经济条件为人才的产生提供了一定基础。科举考试,花费不菲,更不用说从生员到举人再到进士的科举历程,对于大多数士子来说,并非一帆风顺,不少人困顿科场一辈子都难求一第。在这一过程中,稳定的经济支撑便显得十分必要。

明代常州武进县人唐鹤征对于考中举人后地方 *** 的资助有一个估算,大概在二百两白银左右,相当于二十户中等家庭的收入,甚为优渥。但这是在江南,并非全国各地皆是如此。同时期的四川梁山人来知德考中举人,地方官员本想出百金(银)褒奖,但苦于地方财政无力负担,最后以三十两作为盘资。湖北黄安县举人耿定向,先后数次进京参加会试,一路风餐露宿,整个行程只花费了五两白银。显然,这些地区对于科举人士的资助,是无法和江南地区相提并论的。

江南地区自明清以来,便为天下财富的渊薮,这与其稳定繁荣的农工商业发展是分不开的。明清不少进士、举人或出自农耕,或出自素封,均与这一原因有关。清代嘉道之际的乌程人沈尧便说,古时尚分士、农、工、商四业,古时候只有士人儿子才能成为士人,现在是商人的儿子方才能成为士人。意即成为读书人,必须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只有出生在商人之家,方能成功。其言论未免有些夸张,但一定程度上道出了科举成功与经济间的联系。

江南自身厚重的文化积淀也是科举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个文化积淀体现在很多方面。陈燮龙对此总结道:“其间山水之钟毓,与夫历代师儒之传述,家传户诵,风气开先,拔帜匪难,夺标自易。”意思是江南地方历史上的尊师重教,以致诗书传家,从而在文化发展上占得先机。

读书需要看书,看书需要刻书。明代以来,江南书市的繁荣发展,书坊林立,更是营造了江南浓郁的文化氛围。当时全国的几个书籍出版中心,如南京、北京、建阳、武林、苏州、徽州、湖州、杭州、天津、福州,数下来,一大半都是在江南。从质量上看,更是以江南为最。明代中叶著名学者胡应麟曾评论道:“当今刻本,以苏、常为上,金陵次之,杭又次之。近来湖(州)、歙(县)刻骤精,遂与苏、常争价。蜀本世行甚寡,闽本最下。”除此外,江南地方学校、书院遍布,进一步推动着社会读书向学风气的形成。

除经济文化上的影响外,江南文人还写得一手漂亮的八股文,这也是能够在科举考场中脱颖而出的法宝之一。八股文又称为时文,体现着科场风气与取士标准的变化。顾炎武曾说:时文之出,每科一变。时代变化,时文也在变,引领这个潮流的人也在变。约略数来,那些决胜科场的弄潮儿中,不少便是江南人士。如明代成、弘年间的苏州人吴宽、王鏊、唐寅,松江人顾清;嘉靖年间的常州人薛应旂、太仓人王锡爵、王世贞;万历以后的无锡人顾宪成、绍兴人陶望龄、苏州人冯梦龙、文震孟等等,均是天下士子想望的文坛标杆和领袖,他们的成功,代表着江南文化在当时的领先地位。

江南人才之盛,还有很多原因。例如优越的自然环境,归有光便说江南灵秀之所钟,故人才甲天下。又如经验的传承,明代的松江人何良俊便注意到,苏州士风,前辈喜引汲后进,而后辈又十分推崇先达。清代常州人谈到地方科举,则说武进、阳湖等地,师儒皆各有门径,学者诵习,方能专精。于是,这样一种守先待后的传统,便成了浸刻在江南人文化生命中的成功密码。

总之,江南能够成为海内人文渊薮,经济、文化、历史传承等因素缺一不可,是综合因素的结果,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丁修真)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社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12/560355.html

“江南为何状元辈出” 的相关文章

和峤:曹魏至西晋时期官员,为政清简,甚得百姓欢心

和峤:曹魏至西晋时期官员,为政清简,甚得百姓欢心

和峤(?—公元292年),字长舆,汝南西平人。曹魏后期至西晋初年大臣,曹魏太常和洽之孙,吏部尚书和逌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峤少有风格,常仰慕舅舅夏侯玄的为人,珍重自爱,有盛名于世,袭父爵上蔡伯,起家太子舍人。累迁颍川太守,为政清简,甚得百姓欢心。太傅从事...

张汤的官仕之路怎么样?汉武帝为何会那么欣赏他?

张汤的官仕之路怎么样?汉武帝为何会那么欣赏他?

张汤是政法天才,汉武帝刘彻最器重的司法大臣。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张汤是历史上著名的会审案件的人。他审的案子,件件都让汉武帝满意。那么,张汤为何审的案子,都让汉武帝满意呢?据说,这事与张汤童年时,审老鼠的案子有关。有一次,张汤的父亲出外办事,临走要他好好看家。谁知,家中的老鼠...

田穰苴有哪些成就,能让太史公为他立传?

田穰苴有哪些成就,能让太史公为他立传?

此人在历史上曾经赫赫威名。在唐朝和宋朝时期都被供奉于武庙之内,他是谁呢?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田穰苴。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田穰苴,别名叫作司马穰苴。人家可是有一名有一部著作留于世的,当然剩下来的也是残篇了,毕竟,时间这么长了,总有一些无法保存了,但不可否认它在中国的地位...

谢承:东吴著名史学家,他著有哪些作品?

谢承:东吴著名史学家,他著有哪些作品?

谢承(?—256年) ,字伟平,三国吴山阴人,吴大帝孙权发妻谢夫人之弟,三国时期著名史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权接任统领江东,谢承曾任吴郡督邮。谢夫人卒后,升迁五官郎中,不久后改任长沙东部都尉、武陵太守。撰《后汉书》143卷(今已佚)、《会稽先贤传》7卷。...

张昭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张昭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人,是三国时期孙吴重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他作为辅佐孙策、孙权两代的重臣,对于江东的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一直施行着“稳定豪强”政策;并且擅长隶书,但其书法作品今无存,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在《书估》中将其书法列为第三等。...

徐晃被曹操成为战神 徐晃为什么还死的那么憋屈

徐晃被曹操成为战神 徐晃为什么还死的那么憋屈

还不知道:徐晃曾被曹操奉为战神,为何死得如此憋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众所周知,在《三国演义》当中,有着许多优秀的武将。而在这其中徐晃作为曹魏势力当中五子良将之一,可以说也是非常优秀的一名武将了。而纵观徐晃的一生,可以说是纵横沙场,战功赫赫。为曹魏的建立与壮大立下...

赵光义在夺取赵匡胤皇位后 期间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赵光义在夺取赵匡胤皇位后 期间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对赵光义夺了赵匡胤的皇位后,为何没人出来反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史》中评价宋太宗赵光义:“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陈洪进、钱俶相继纳土。未几,取太原,伐契丹,继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灾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

赵云真的不配五虎上将吗 刘备为什么只给赵云一个杂牌将军

赵云真的不配五虎上将吗 刘备为什么只给赵云一个杂牌将军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备为何只封赵云为杂牌将军?他真的不配为“五虎上将”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三国演义》里,赵云是家喻户晓的偶像级战将。说他是偶像,因为但凡三国题材影视剧,必由一位帅哥演绎赵云这个角色,但凡赵云出场,必是白袍白马,挺一杆长枪,魅力四射。赵云赵云早年追随刘备,战功赫赫,比如...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