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票仓:美国两党的基本盘演变路径
时至今日,以黑人问题为核心种族矛盾,仍旧是美国国内政治领域的重要议题。以至于在社会各界的激烈舌战外,还会周期性引发各类充满争议的治安事件。因而容易给观察者留下一个刻板印象,似乎是民主党比他们的共和党对手更热吸引黑皮肤选民。
不过,看似牢固的结构性联盟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由长期的相互交锋所促成。甚至于影响到两党政客的来源分布与政策倾斜,堪称贯穿美国整个历史演进历程的中枢核心。
内战前后的结构性矛盾
最初的民主党人 几乎都是美国南方奴隶主
由于地域因素,最初的民主党由来自南方各州的奴隶庄园主们构成,所以很难受广大黑人群体支持。相反,两者间的矛盾虽没有到不可调和地步,但从根本上讲就是缺乏妥协空间。毕竟,只有本州境内的旧制度得到维系,才能让坐拥投票权的精英阶层保持国际竞争力。恰逢19世纪50年代的印度爆发大规模兵变,直接影响到棉花等纺织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从而进一步抬高北美竞品的交易价格,也让奴隶主们更有挺起腰杆的财富底气。
相比之下,以北方人居多共和党就十分反感奴隶制,主张彻底解放各州的黑人群体。这样才能吸引大批量自由民到城市打工,强化本州的大工业集团利益。特别是在英国镇压印度兵变,重新压低棉花的国际价格后,缩减成本的重头戏就由原材料转向人力雇佣。从而促成之一任共和党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在1860年的选举获胜,以及南方各州的激烈反对。他们不仅没有为林肯的胜选贡献任何1票,甚至有个别州索性将其大名从候选名单中剔除。
主张废奴的林肯总统 代表着北方共和党人利益
事已至此,南北两个美国的结构性矛盾便彻底不可调和。最终引发长达4年的血腥内战,并让至少750000名青壮年长眠于沙场,另有400000伤员在不同程度上失去劳动能力。加之战后重建工作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进一步促使获胜的共和党人历法废奴,把更多黑人群体的劳动价值给释放出来。为此,他们还不惜向南方各州派驻军队,以绝对武力保障自己的激进改革被付诸实施。但也反过来强化民主党的南方属性,使其与北方共和党人的区别日益加重。
不过,上述进程却在公元1876年突遭意外事件打破。彼时竞选总统的共和党人海斯总统未能赢得普选,便只能靠1张选举人票的微弱优势入主白宫。作为交换条件,他下令撤除南方的联邦军队,从而给本地民主党人的反攻倒算留出足够空间。后者也充分抓住机会,制定出各类刁钻的系统性歧视/隔离政策。最后还演化出极端组织3K党,不惜动用非法暴力来阻挡黑人群体参与投票。
南北战争 就是两种生产制度的殊死一搏
大众民主浪潮下的魔幻现实
19世纪后期 美国正式进入高速发展的镀金时代
与此同时,美国开始进入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镀金时代。不仅有大批退伍军人重新进入生产领域,还有为数不少的黑人群体同步进厂打工。即便继续留在原地就业,也会因身份改变而需要重新订立雇佣协议。其在政治领域的副产品,便是宪法第15修正案:禁止联邦或州根据公民的种族、肤色或者以前是奴隶与否来限制投票权。
面对来势汹汹的大众民主浪潮,趋于保守的民主党人虽无力正面硬扛,却有的是办法给前奴隶们穿小鞋。比如臭名昭著的吉姆-克劳法法案,主张通过人头税和读写测试的方式来圈定投票资格。凡是无法通过考试的个体,都将被拦在投票箱外。然而,当时的美国民众识字率还相当有限,不少白人自己都是彻头彻尾的文盲。所以又追加补充了所谓祖父条款,让祖上就拥有国籍的人可直接跳过测试环节。由于历史原因,南方各州的早期公民无疑都是白人居多,自然就把大部分同样不识字的黑人劳工给排除出场。
投票站外的黑人自由民
另一方面,奴隶制时代绝非没有黑人接受过合格教育。不少农场主出于个体意志、人道主义或附庸风雅需要,允许庄园里的黑人读书识字,甚至开办专门的扫盲课程。等到联邦法律规定每个男性都有投票权,这些有过特殊经历的黑人就能轻松突破读写测试。于是,部分极端民主党人便组织非法民兵,专门到投票站外袭击黑皮肤选民。其中的佼佼者,便是一直肆虐到20世纪的3K党。他们之所以能肆无忌惮的施以恐吓,主要就在于真感祭出惨无人道的杀戮行径,且容易获得周遭邻居的刻意偏袒。直至社会面的道德认同提升,才失去赖以作恶的文化土壤。
既然南方的民主党如此不讲武德,那么稍有抱负的黑人便纷纷迁居北方。在那里,他们将与大批刚刚下船的欧洲新移民展开竞争,以及志在打破共和党垄断的新民主党人。于是,异常讽刺的剧情开始在各工业化地区轮番上演。那些原本为摆脱南方旧民主党迫害而搬家的黑人,为了能在陌生的环境下声张话语权,又纷纷将选票投给向自己频繁献媚的新民主党集团。尽管两者在名义上属于同个党派,却在实际运作中执行近乎对立的策略。所以,共和党虽能在那些年的美国政坛上呼风唤雨,还是被重新组合的民主党给推出两任总统。其中较为有名的那位,就是宣布参加之一次世界大战、提倡构建国际联盟,以及主张民族自决理念的威尔逊。
威尔逊总统当选 就是黑人转投北方民主党的结果
大萧条与战争红利的产物
始于1929年的大萧条 彻底改变了美国政治生态
公元1929年,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股灾首先在纽约爆发,美国正式由镀金时代步入大萧条黑暗。由于胡佛总统坚持老派的无为而治策略,使包括黑人在内的广大底层民众不再愿意将选票投给共和党,转而将民主党人罗斯福选举上台。这也是有史以来之一次,大部分美国黑人群体选择站在民主党一边,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有相当比重追随共和党。
虽然罗斯福没有采纳民粹份子的“分享财富计划”,还是推出一系列具有凯恩斯主义特征的干预政策。例如拨款进行失业救济、靠 *** 推广的基建项目来实施以工代赈。同时在压缩本国军费开支的基础上,不断推动武器厂商向海外用户推销自己的高性价比产品。以至于到二战爆发前夕,来自北美的武器已大量出现在英国、法国、中国、比利时与荷兰阵中,而苏联军方手中也不乏大量美国人绘制的图纸,连假想敌日本都有少批量采购。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符合大部分黑人劳工群体的利益
显然,以劳工阶层为主的黑人,不会不喜欢这样一位优待自己的总统。因为在整个罗斯福新政期间,民主党都成功团结到了工会支持,彻底将东西海岸与五大湖畔的城市人口都转化为成为基础票仓。但也因为靠压制物价上涨和废除禁酒令等政策,让农民居多的南方老根据地出现动摇。于是,南方各州对民主党的态度出现分裂,造成部分选票竟破天荒的归入共和党名下。这其中自然也有部分靠务农为生的黑人,但整体数量远不及那些生活在工业化地区的同胞。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都在珍珠港事件后踊跃参军,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对国家的更高价值。因而到战争结束后的1948年,来自民主党的总统杜鲁门宣布废除军队的种族隔离制度。
然而,杜鲁门的扩大票源举措,却进一步让南方的旧民主党人感到心寒。他们在当年推出自己的候选人斯特罗姆-瑟蒙德,险些将半路上位的前者给拉下马。但杜鲁门毕竟在人口更稠密北方具有绝对优势,故而有惊无险的获得连任资格。瑟蒙德眼看党内斗争难以为继,索性带着地方利益集团改投共和党门下。至此,维持百多年的两党地域划分被彻底击破。主张平权的北方各州,已逐步由共和党独大倒向民主党阵营,而南方保守派则迫于无奈扩大了共和党地盘。但以黑人为首的少数族裔,则基于自身利益而继续支持民主党,从而促成1980年后完成的自由派转向。
杜鲁门在1948年的选举策略 引发南方民主党人转投共和党
于是,今人所熟悉的那种民主党与共和党差异基本成型。前者始终以少数族裔和城市人口的支持为基本盘,在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区域尤其吃香。后者也加速转型成高举清教徒大旗的保守派大本营,实则不断向对手学习平权技巧,以便在残酷的选举中保持策略灵活性。结果,黑人群体又因这次剧变而出现分化。除坚持罗斯福主义原则的进步群体,也诞生出为巩固既得利益而愈发保守的共和党支持力量。至于被他们先后反对过的意大利裔、爱尔兰裔、拉美裔或亚裔,必然以相同路径首先充当起民主党票仓,继而分化出加入共和党的新势力。
事实上,黑人踏足北美大陆的时间,甚至远早于华盛顿等人建立合众国。其后又经历了各种风云际会,早已发展出截然不同的多个群体。其中必然有整日与毒品、暴力相伴的食品券消费者,但也不乏乔丹、詹姆斯这样靠商业体育获得成功的专业资本家,更有一种能歌善舞的好莱坞明星,以及像鲍威尔、奥斯汀这类军中豪杰,乃至成为总统或副总统。这种差异显著,恰恰说明黑人群体已十分彻底的融入进美利坚社会,并能以自身实力塑造合众国的未来......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