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中国为何不接收难民?不是我们国家不仁慈,是历史教训太惨痛

中国历史11个月前 (12-21)780

前言

我们是否该敞开胸怀接纳那些遭遇战乱和灾害的难民?在这个问题上,中国选择了谨慎的态度。那么,中国不接收难民的背后,是否存在着更大的考量?我们是否应当审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血的教训?

东汉开启先河,南匈奴何以落得覆灭

公元前206年,中国步入了一个统一的大一统时期,汉朝此时国力强盛,疆土辽阔。然而北方的匈奴单于政权却也虎视眈眈,时常侵扰边境。汉武帝时期,汉朝使用和亲政策安抚匈奴。双方进入了鼎足二三十年的和平时期。

公元前60年,两国关系恶化,汉朝调动重兵与匈奴对峙。此后双方你来我往,战事不断。东汉初年,匈奴内部产生分裂。南匈奴受挫溃败,只能向汉朝求援。汉和帝经过深思,最终决定开启先河,接收南匈奴的难民。

一、东汉开先河,收留南匈奴难民

当南匈奴溃败求助而来时,东汉皇帝陷入了深思。匈奴这个民族与 *** 自有文化,一直与中原王朝水火不容。但是南匈奴如今却愿意归顺,这无疑是一个机会。汉和帝考虑再三,最终决定开这个先河,允许南匈奴难民迁入东汉境内安置。

汉和帝这一决定背后,其实预判了北匈奴日后或许会卷土重来的威胁。如果收留南匈奴难民,等北匈奴来犯之时,可以利用南匈奴之力牵制北匈奴。这一招取长补短的策略,想必能让东汉边患威胁大大减轻。然而汉和帝没有想到,这个决定竟然会埋下让东汉陷入巨大危机的种子。

起初,南匈奴难民对东汉还是抱有感激和敬畏之情的。汉和帝安排他们迁移至边境一带居住,让他们过上了新的生活。然而,两族生活习惯迥异,难以相互理解。南匈奴人发现,中原的土地肥沃,条件优越。为何这样富饶的地方不能属于自己呢?这种心理萌生之后,南匈奴的野心就此 *** 出来。他们开始在东汉境内四处活动,暗中联系北匈奴部落。

二、南匈奴叛变,东汉危在旦夕

很快,一场阴谋暗藏在这些南匈奴难民之中酝酿起来。他们约定,联手北匈奴一举占领东汉的土地。只要北匈奴助其攻下东汉王朝,等到了那一天,富庶的土地就是他们的囊中之物了。此计谋立马得到了北匈奴残部的响应。北匈奴此时早已虎视眈眈,对东汉这片土地垂涎三尺。南匈奴的提议无疑给了他们千载难逢的机会。很快,他们调动兵马,蠢蠢欲动准备侵袭东汉。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南匈奴的叛乱终于爆发出来。他们在东汉境内大开杀戒,残害无辜百姓。与此同时,北匈奴重兵压境。两面夹攻之势,让东汉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此时此刻,东汉上下上蹿下跳,局势对东汉极为不利。

汉和帝在得知噩耗的那一刻,无比后悔当初收留南匈奴的决定。他没想到,自己一个善意的决定,竟然酿成如此大的祸端,这个教训实在太深刻了。

然而后悔于事无补。面对眼前危机,汉和帝立即调动了东汉最精锐的禁卫军讨伐南匈奴叛军。在禁卫军的围剿下,叛乱很快被平定在东汉境内。北匈奴的入侵也在激战之下被击退。然而这场变故也让东汉国力元气大伤。汉和帝意识到,不同文化之间实在难以互相理解融合。外族的心思很难琢磨,今后决不能轻易相信。这份教训是血的教训,终身难忘。

三、教训的沉痛,东汉封闭之门

这场变故之后,东汉对外来异族难民的政策发生了巨变。汉和帝颁布上谕,今后不得再轻易接收外来难民。在经历了那样的背叛和险些灭国的危机之后,东汉对不同文化融合的幻想破灭,此后反而采取了更为封闭保守的政策。

我们不得不承认,东汉这一惨痛教训确实值得反思。外来文化的确难以互相理解,冲突不可避免。今后要审慎处理这类问题,这是这场骚乱给中国历史留下的一个血的印记。

唐朝覆辙,突厥蚕食功败垂成 东汉的教训并没有被真正铭记和传承下来。到了盛世的唐朝,类似的惨剧再次上演。面对强大的唐朝,突厥也曾一度气数已尽。唐太宗时期,突厥在与唐朝的拉锯战中越来越虚弱。然而,唐朝最终对突厥采取了宽容包容的态度。这一冤错决定同样酿成了难以弥补的后果。

四、唐太宗诛灭突厥,后继有人

公元642年,唐太宗出兵大败突厥,其可汗被俘虏。此战突厥损兵折将,元气大伤。唐太宗本可一举歼灭突厥残部,然而他最终没有这样做。或许是其仁厚君子的性格使然,唐太宗没有乘胜追击,反而放过了突厥百姓,允许他们迁移至唐朝境内居住。

这样的决定背后,唐太宗想必也有他的考量。毕竟两国争战已久,人民疲惫不堪。放过突厥百姓,或许能够化干戈为玉帛,让边境得以安宁。然而唐太宗没有想到,这个决定竟然为未来的灾难埋下了伏笔。

起初,突厥难民安分守己在唐朝境内谋生。然而很快,富庶的中原生活让突厥人眼红不已。他们利用自己带来的特产,在唐朝境内经商发家。有了资本的雄厚支撑,突厥人开始在唐朝买官营寺,获得了名利双收的滋味。渐渐地,这些突厥人甚至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唐朝政治权力的中心。

五、突厥渗透权力,唐朝元气受创

在这些突厥人的积极运作下,他们开始渗入唐朝各级 *** 部门,有的甚至通过捐官的方式成为了地方官吏。而唐朝边境一些地方的官吏,更是突厥人占据了大多数。这样的局面无形之中动摇了唐朝统治的根基。与此同时,更多的突厥人开始同化入唐朝文化。一些突厥青年甚至与 *** 通婚生子。这样的趋势,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唐朝文化的纯正性。

然而,面对这样暗流涌动的局势,唐玄宗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唐朝中央使臣游历唐朝边境,发现当地官员竟然多是突厥人后,他才如梦初醒,立即向唐玄宗禀报了这一惊人发现。唐玄宗这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远超想象。若不及时遏制,后果不堪设想。

六、唐玄宗清洗异己,为时已晚

得到禀报的唐玄宗立即采取了果断措施,清洗突厥异己,驱逐突厥人出境。这场运动虽然最后终于平定了突厥的叛乱气焰,但是唐朝的国力和文化已经因为这次渗透而元气大伤。这也为后来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

唐玄宗不得不痛定思痛,深刻反省当初放任突厥百姓迁入的严重错误。 这样的历史教训同样值得我们深思。外来文化的融合常常并不如想象中美好。这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流血的教训。

结语

我们是否不应轻易敞开胸怀? 那么,面对当今那些境遇不幸的难民,我们又该何去何从?是否应该维持祖先的谨慎,宁可不仁,也要守住最后一道防线?这些问题值得我们继续探讨。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留下的血痕并未完全抚平。我们或许,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治愈那些创伤。这条路,注定还很长很长。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12/561549.html

“中国为何不接收难民?不是我们国家不仁慈,是历史教训太惨痛” 的相关文章

朱粲是谁?历史上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朱粲是谁?历史上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四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武德二年(619年),朱粲设宴款待前来招抚的大唐使臣段确。结果席间二人发生冲突,朱粲就将段确杀害并烹食。那朱粲有多么残忍一,起兵反隋朱粲是亳州城父县人,早年在本县担任佐史,辅助城父县令处理政务。大业...

韩遂:东汉末年军阀、将领,拥兵割据一方长达三十余年

韩遂:东汉末年军阀、将领,拥兵割据一方长达三十余年

韩遂(?-215年),原名韩约,字文约,凉州金城郡人。东汉末年军阀、将领,汉末群雄之一。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韩遂最初闻名于西州,被羌胡叛军劫持,并推举为首领,于是以诛杀宦官为名,举兵十万叛乱。先后与皇甫嵩、张温、董卓、孙坚等名将抗衡,引起天...

虞翻:三国时期东吴学者,是个文武全才

虞翻:三国时期东吴学者,是个文武全才

虞翻(164年~233年),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三国时期吴国学者,日南太守虞歆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勤奋好学,早年担任王朗的功曹。后来,投奔孙策,入仕于东吴,历任富春县长。举茂才,拒绝东汉朝廷征辟,迁骑都尉,参与夺取荆州的战役。得罪孙权,流放于交州。嘉禾二年(23...

胡美与朱元璋是什么关系?他最后的是怎么死的

胡美与朱元璋是什么关系?他最后的是怎么死的

明太祖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 ,俗称洪武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历史有记载,朱元璋岳父胡美因私自入宫见女儿,结果因触犯“入乱宫禁”之罪,被朱元璋满门抄斩。细想想老朱这事儿是不是做得有点绝?还原历史,真相也许跟你想象的不一样。一、朱元璋的岳父胡美,乃是有功之臣学习明朝历史大家知...

高照容:孝文帝元宏的贵人,她为何突然逝世?

高照容:孝文帝元宏的贵人,她为何突然逝世?

说到古代封建社会的外国皇后,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元惠宗的第三任皇后奇皇后,实际上北魏时期也有一位来自高句丽的外国皇后,她就是高照容。高照容祖上是渤海郡脩县人,在西晋永嘉年间为了避中原战乱,举家逃往高句丽。高照容的祖上在高句丽生活了一百七十多年,她的母亲盖氏与父亲高扬育有四子三女,皆生于高句丽。孝文帝初年...

董仲舒是如何走上儒学道路的?他的学说为何被推广?

董仲舒是如何走上儒学道路的?他的学说为何被推广?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人,西汉哲学家。董仲舒一生历经三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首先说一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发出的政令,并不是董仲舒提出的。董仲舒提出的是“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儒家理论,推崇以儒...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 宋仁宗身为皇帝脾气为何那么好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 宋仁宗身为皇帝脾气为何那么好

对宋仁宗为什么脾气那么好? 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仁宗赵祯,初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42年。宋仁宗在位的时候,虽然他的才华、谋略、经历、军功都算不上十佳,但是他在人格上可以说是中国少有的“好”皇帝,他宅心仁厚,仁慈善良。据说宋仁宗在驾崩后举国痛哭,就连契丹国...

康熙在位时期一共有35个儿子 九子夺嫡中为何其他26个人不参与

康熙在位时期一共有35个儿子 九子夺嫡中为何其他26个人不参与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皇帝共有35位皇子,9位参与夺嫡,其余26位就不想争一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康熙皇帝,清朝唯一一位能够够得上“千古一帝”称呼的雄主;身为“守成”君主,却依然能够拥有“圣祖”庙号;按照《清史稿》的说法,康熙皇帝“经文纬武,寰宇一统”,在顺治朝...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